初春,江南氣候回暖,萬物蘇生。
一條清澈的小河流邊,玄袍少年坐在藤椅上,悠悠然垂釣。
河麵,此時已經解凍,水流平緩,波瀾不驚。
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河麵磷光隱隱,反射著光芒。
絲絲縷縷的水霧,稀薄的,在河麵縈繞不去,不時,飄到那岸邊少年周圍。
少年眯著眼,看似專心釣魚,握著釣竿,一動不動。
少年的麵容生得精致、白淨,模樣也俊美,繼承了父母雙親的良好傳承,雖是年幼也顯現出了幾分顏色。
一頭烏黑的長發披散在身後,卻是束發的冠巾不時何時被河邊的微風吹跑。
少年也不在意,就那麽任由風兒吹拂著它,撥動那垂至腰間的長發,小小的麵容上說不出的寧靜、恬淡。
遠處,在幾十丈之外,有座石橋,不時有行人往來。
一輛輛車馬行過,車轍聲、馬嘶聲、行人談話聲,都是隱隱約約的,傳到這裏,也很淡很淡了。
少年獨享這一份靜謐。
“《水經》之名,還算貼切。入門之初,需得觀想河流,汲取外界水氣,凝練一點真水,成為法力種子。”
“這一步本不算難,觀想的河流也不會影響到入門……實際上這一步還是借假修真的路子,觀想什麽本身都不重要。”
“重點在於反複鍛煉、打磨那一縷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的真意,凝練出屬於自己的真水。”
“同時,積蓄法力,化為河流湖泊海洋……這道法法力以磅礴漸長,幾可比擬真正的深淵大澤。”
“凡人不知個中原理,狂飲喝水以為修行。不知修真法門,曆來假借外物之虛,修成我之真實。其中關竅,無人點破,徒勞無功。”
“真傳一句話,便是長生門。多少散修因此走入歧途,枉送性命?也不知就這麽一個小小的關竅,當初填進去多少人命,才總結而出。”
“這每一篇道書,都是灑遍了前人的血淚,鋪滿了前輩的屍骨……”
“代代相傳,前赴後繼九死不悔,方才用人命趟出來一條修行之路。”
“字字看來都是血,篇篇道書重如山……且為那些年因此犧牲的前輩們行禮。”
在周迅眼中,能見到過往的前輩們在歎息、頓首、苦慮深思、徹夜難眠……
人影重重疊疊,有男有女,老少並存,粗略一看,不下百數。
觀其行止,大約能夠判斷出,幾乎都是散修……
他們都是曾經這篇道書的修行者、傳承者,也是修繕者……
此時早已逝去,留存在此的,不過是一點執念,為少年深厚的靈性所感應,自天地之間,感應而來。
少年沉默下來。
“若無前輩們不懈努力,也不會有而今這篇道書。我周迅立誓完善此法,還請前輩們相助一二。”
語出至誠,周迅心意有感,這道書的開創者們留下的執念都是散去……
隨之,一點冥冥之中的感覺,有些東西落在身上……
少年的思緒更加清晰了,想事情也變得更輕鬆,雖是隻有一點點提升,但的確很明顯。
“以我來看,這篇道書立意不淺,雖說前人隻摸索到散仙成就,可不代表這根基有誤。”
少年輕輕一揮右手,懷中的竹簡上又添加了幾百個墨字,正是曾經一派掌門的筆跡……
法力成就之後,這種種戲法無師自通,所以修道法者才會為人崇敬,原因之一便是這等神秘……
……
玉清道,下院。
小山坡腳下,有幾處亭台樓閣,雕梁飛宇,晨鍾暮鼓,正是一片繁華的道院群落。
小雨朦朧,淅淅瀝瀝,如牛毛,入細絲,潤物無聲。
一片靜謐之中,有人自山下行來。
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已是渾身濕透。
這人經過山門時,拿出一塊牌子一晃,便自如進入。
隨後,這人走進一處閣樓。
在樓下走廊邊,脫下身上沾濕的蓑衣鬥笠,放在一處隔間。
一看,已經有幾件同樣的蓑衣放在那裏。
“還好,我不是最後一個。”
這青年從貼身衣服裏取出油紙包著的厚厚一封文書,看了眼,沒濕。
長籲了一口氣,青年,走到走廊盡頭一間門,悄悄走進去。
幾個人同樣站在那,桌子前,有一人伏案翻著文書,屋內隻聽得紙張翻動的響聲。
見他進來,幾個同伴紛紛擠眉弄眼,示意。
“送來了?放在這兒吧?”
原來伏案之人已是看來,是一個頭發全白麵若嬰兒的老者。
“可有什麽異常?”
接過這封厚厚的一疊紙張,這老者順口一問。
青年想了想,道。
“弟子所在並無異常,隻是上月有個探子被人下獄,罪名是貪汙主家財產,當夜就懸梁死了。”
“弟子事後查證,罪名確實,人贓俱獲,數額巨大。”
“後來畏罪自殺之事,倒是那主家氣憤,經了打點,不過也這是常有之事,這幾年裏時有發生。”
老者聽了,緩緩點頭,一邊快速翻著這一張張白紙,一層靈光閃著,用道法解讀其中內容。
“我早說過,這類探子犯罪,不必多管。”
“我玉清道樹大根深,在籍門人就有二十萬,這種有些牽扯的探子更是數不勝數。要是一一去管,豈不是永無安寧之日?”
“隻有名列玉冊,天賦異稟的真傳弟子;或是修法小成,列入內門,授得上乘法門才算真正的玉清道中人。其餘的,外門之流,一律不多管束,任憑來去。”
青年陪笑稱是。
“那物你們幾個找得怎樣?仙域祖師可是下了法旨,務必不能走了那物!”
幾個人都是苦著臉。
“宋長老,真不是弟子們不盡心,實在是無從找起。隻有法器可以感應,還是隻有十丈方圓。這一處處找過去,光是大夏找一遍也得幾千年!”
“就是,還不知那是人是物,是死是活。要是死物還好,大海撈針也總是能找到。要是活物,那簡直就是不可能!”
宋長老聽著小輩們發牢騷,隻是笑著,也不多說。
實則,他也是同感。
仙域玉清道飛升祖師傳信,間隔諸多世界,交通不便,惜字如金,又或許是有所顧忌,因而語焉不詳。
不過他身為長老,還知道得多些。
“祖師隨法旨降下的,還有一顆靈珠,份屬先天。那物據說就是這靈珠走脫的真靈,以靈珠抽取的一縷神光打入法器之中,便能在十丈方圓內感應那真靈所在。”
“可這先天孕育的靈珠,它的真靈如今早不知走脫多久,誰知還在不在這一界?雖說是誕生於這一界開辟之初不假,可祖師尋見這珠子時它就不在這方天地了!”
“多半那真靈早就不在這一界,也不知祖師作何想法,這等大海撈針之事,徒耗人力物力,不知為此耽擱了許多事。”
其實不光他這麽想,門中這般想法的大有人在。
畢竟,玉清道而今人太多了,人多,自然想法就多了,對仙域祖師自然不敢當麵辯駁,可這暗地裏消極怠工是少不了的。
一條清澈的小河流邊,玄袍少年坐在藤椅上,悠悠然垂釣。
河麵,此時已經解凍,水流平緩,波瀾不驚。
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河麵磷光隱隱,反射著光芒。
絲絲縷縷的水霧,稀薄的,在河麵縈繞不去,不時,飄到那岸邊少年周圍。
少年眯著眼,看似專心釣魚,握著釣竿,一動不動。
少年的麵容生得精致、白淨,模樣也俊美,繼承了父母雙親的良好傳承,雖是年幼也顯現出了幾分顏色。
一頭烏黑的長發披散在身後,卻是束發的冠巾不時何時被河邊的微風吹跑。
少年也不在意,就那麽任由風兒吹拂著它,撥動那垂至腰間的長發,小小的麵容上說不出的寧靜、恬淡。
遠處,在幾十丈之外,有座石橋,不時有行人往來。
一輛輛車馬行過,車轍聲、馬嘶聲、行人談話聲,都是隱隱約約的,傳到這裏,也很淡很淡了。
少年獨享這一份靜謐。
“《水經》之名,還算貼切。入門之初,需得觀想河流,汲取外界水氣,凝練一點真水,成為法力種子。”
“這一步本不算難,觀想的河流也不會影響到入門……實際上這一步還是借假修真的路子,觀想什麽本身都不重要。”
“重點在於反複鍛煉、打磨那一縷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的真意,凝練出屬於自己的真水。”
“同時,積蓄法力,化為河流湖泊海洋……這道法法力以磅礴漸長,幾可比擬真正的深淵大澤。”
“凡人不知個中原理,狂飲喝水以為修行。不知修真法門,曆來假借外物之虛,修成我之真實。其中關竅,無人點破,徒勞無功。”
“真傳一句話,便是長生門。多少散修因此走入歧途,枉送性命?也不知就這麽一個小小的關竅,當初填進去多少人命,才總結而出。”
“這每一篇道書,都是灑遍了前人的血淚,鋪滿了前輩的屍骨……”
“代代相傳,前赴後繼九死不悔,方才用人命趟出來一條修行之路。”
“字字看來都是血,篇篇道書重如山……且為那些年因此犧牲的前輩們行禮。”
在周迅眼中,能見到過往的前輩們在歎息、頓首、苦慮深思、徹夜難眠……
人影重重疊疊,有男有女,老少並存,粗略一看,不下百數。
觀其行止,大約能夠判斷出,幾乎都是散修……
他們都是曾經這篇道書的修行者、傳承者,也是修繕者……
此時早已逝去,留存在此的,不過是一點執念,為少年深厚的靈性所感應,自天地之間,感應而來。
少年沉默下來。
“若無前輩們不懈努力,也不會有而今這篇道書。我周迅立誓完善此法,還請前輩們相助一二。”
語出至誠,周迅心意有感,這道書的開創者們留下的執念都是散去……
隨之,一點冥冥之中的感覺,有些東西落在身上……
少年的思緒更加清晰了,想事情也變得更輕鬆,雖是隻有一點點提升,但的確很明顯。
“以我來看,這篇道書立意不淺,雖說前人隻摸索到散仙成就,可不代表這根基有誤。”
少年輕輕一揮右手,懷中的竹簡上又添加了幾百個墨字,正是曾經一派掌門的筆跡……
法力成就之後,這種種戲法無師自通,所以修道法者才會為人崇敬,原因之一便是這等神秘……
……
玉清道,下院。
小山坡腳下,有幾處亭台樓閣,雕梁飛宇,晨鍾暮鼓,正是一片繁華的道院群落。
小雨朦朧,淅淅瀝瀝,如牛毛,入細絲,潤物無聲。
一片靜謐之中,有人自山下行來。
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已是渾身濕透。
這人經過山門時,拿出一塊牌子一晃,便自如進入。
隨後,這人走進一處閣樓。
在樓下走廊邊,脫下身上沾濕的蓑衣鬥笠,放在一處隔間。
一看,已經有幾件同樣的蓑衣放在那裏。
“還好,我不是最後一個。”
這青年從貼身衣服裏取出油紙包著的厚厚一封文書,看了眼,沒濕。
長籲了一口氣,青年,走到走廊盡頭一間門,悄悄走進去。
幾個人同樣站在那,桌子前,有一人伏案翻著文書,屋內隻聽得紙張翻動的響聲。
見他進來,幾個同伴紛紛擠眉弄眼,示意。
“送來了?放在這兒吧?”
原來伏案之人已是看來,是一個頭發全白麵若嬰兒的老者。
“可有什麽異常?”
接過這封厚厚的一疊紙張,這老者順口一問。
青年想了想,道。
“弟子所在並無異常,隻是上月有個探子被人下獄,罪名是貪汙主家財產,當夜就懸梁死了。”
“弟子事後查證,罪名確實,人贓俱獲,數額巨大。”
“後來畏罪自殺之事,倒是那主家氣憤,經了打點,不過也這是常有之事,這幾年裏時有發生。”
老者聽了,緩緩點頭,一邊快速翻著這一張張白紙,一層靈光閃著,用道法解讀其中內容。
“我早說過,這類探子犯罪,不必多管。”
“我玉清道樹大根深,在籍門人就有二十萬,這種有些牽扯的探子更是數不勝數。要是一一去管,豈不是永無安寧之日?”
“隻有名列玉冊,天賦異稟的真傳弟子;或是修法小成,列入內門,授得上乘法門才算真正的玉清道中人。其餘的,外門之流,一律不多管束,任憑來去。”
青年陪笑稱是。
“那物你們幾個找得怎樣?仙域祖師可是下了法旨,務必不能走了那物!”
幾個人都是苦著臉。
“宋長老,真不是弟子們不盡心,實在是無從找起。隻有法器可以感應,還是隻有十丈方圓。這一處處找過去,光是大夏找一遍也得幾千年!”
“就是,還不知那是人是物,是死是活。要是死物還好,大海撈針也總是能找到。要是活物,那簡直就是不可能!”
宋長老聽著小輩們發牢騷,隻是笑著,也不多說。
實則,他也是同感。
仙域玉清道飛升祖師傳信,間隔諸多世界,交通不便,惜字如金,又或許是有所顧忌,因而語焉不詳。
不過他身為長老,還知道得多些。
“祖師隨法旨降下的,還有一顆靈珠,份屬先天。那物據說就是這靈珠走脫的真靈,以靈珠抽取的一縷神光打入法器之中,便能在十丈方圓內感應那真靈所在。”
“可這先天孕育的靈珠,它的真靈如今早不知走脫多久,誰知還在不在這一界?雖說是誕生於這一界開辟之初不假,可祖師尋見這珠子時它就不在這方天地了!”
“多半那真靈早就不在這一界,也不知祖師作何想法,這等大海撈針之事,徒耗人力物力,不知為此耽擱了許多事。”
其實不光他這麽想,門中這般想法的大有人在。
畢竟,玉清道而今人太多了,人多,自然想法就多了,對仙域祖師自然不敢當麵辯駁,可這暗地裏消極怠工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