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周迅一手持著燈籠,一手抓著軟梯,雙腳踩著繩結編織的梯子,慢慢下去。
這燈籠是黃色的,不過時間放久了,顏色已經褪去,現在有點發白,淡黃色的光照著井壁上。
井壁沒有苔蘚和水草,顯然以前也是口枯井,一點水也沒有,幹燥的井壁摸上去很粗糙。
“奇怪,這井裏頭,就算是枯井,也不該這麽幹燥?太幹淨了,一點水汽都沒有!按理來說,這樣比較陰暗的地方一般都會有些濕潤,匯聚一點水汽的,怎麽這麽幹燥?”
周迅有點心裏打鼓了,各種不可描述的故事在他的腦海裏回想著。
然而已經下到一半了,他躊躇著,看了眼下麵,還是繼續往下爬。
井底到了,不算太深,就像方才他推測的那樣。
這個時候,燈籠的光也照在井底。
腳下踩著的,這種質感,是沙子?
低頭一看,都是黃沙。
再看看周圍,什麽也沒有,除了一條所在井壁上的鐵索。
周迅走上前去一看。
一條銀白色的小魚,奄奄一息地趴在沙土上,細而長的鐵索,刺透它的魚鰓,將它穿著,鎖死在井底。
將燈籠貼近了這條銀白色的魚,周迅仔細地瞧著。
這條魚通體銀白色,有很短的胡須,不過巴掌大,比了比,恰好比周迅的右手掌長一點。
這可能是條特殊的泥鰍也說不定。
奇怪的是,這裏一點水也沒有,這條魚就是微微起伏著,也沒有渴死的樣子。
“這不會是老爹從龍宮帶回來的吧?一條小魚?”
周迅在心裏暗暗想著。
他不打算把手伸過去,誰知道這條魚是不是已經成了僵屍魚?
看了一會兒,這魚也沒什麽變化,依然是張開嘴唇微微開合,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這魚很古怪,我還是回去問問我老爹怎麽說。這可就在宗祠邊上,這次他再不能推脫說不知道了。”
燈籠裏的蠟燭本身也隻是一小節,現在已經融化了一半。
看著時間不短了,周迅趕緊抓著軟梯,順著爬上去。
再過一會兒,就會有人發現他不在的事情,到時候就不太好解釋了。
他提著燈籠慢慢爬上去,一不小心掉落了火折子,落在井底,發出一點響聲。
背後,那條蔫吧的銀色小魚,悄悄睜開了眼睛······
上來後,燈籠裏的蠟燭正好融盡,原本就是用過丟掉的一小節蠟燭,終於壽終正寢了。
周迅翻出井眼,落在地上,拍了拍身上,轉頭拍拍背後。
“可不能弄髒這件衣服,哎,我的火折子呢?”
他的火折子裏麵有絨毛、沾著特製的油脂,輕輕一擦就會點燃,完了還能放回去,設計得很巧妙,本身是不容易毀壞的。
周迅挺喜歡這個小玩意兒的,平時,幾個小子在外麵自己堆著火,燒烤番薯、土豆,用彈弓打下鳥雀烤著吃,別提多好吃了。
“糟了,這是落下了,肯定在井裏麵,回頭還要下去一趟。”
這時,周迅也來不及再下去一趟,他隱約聽見有人在喚他。
趕緊跑進庫房,把燈籠還放回原處,又跑到宗祠裏麵,乖乖地拿出一支香,就著這宗祠正屋裏麵的燭火,點燃。
隨後,為了逼真,周迅又湊過去,鼓起腮幫子,狠狠地吹,吹得香煙嫋嫋,彌漫在宗祠附近。
“咳咳,這樣就差不多了!”
冷不防給這煙氣嗆了兩下,周迅滿意地看到香頭燃燒了一截,看起來已經燒了好一陣子的樣子。
然後,在大香爐上,插上去,做成一副參拜先人的模樣。
不久,外麵就傳來了腳步聲。
一個小廝跑過來了,見著周迅,就是大喜。
“少爺,快快,夫子來了,在等你呢?”
周迅見到來人,鬆了一口氣。
這人是他平時使喚的下人,跟在身邊的小廝,叫做劉三,家裏三代人都在周家,是典型的家生子,祖父開始就是簽下賣身契的奴仆。
“哪個夫子?”
那劉三回答著。
“是教經義的荀或荀夫子啊!”
周家文風很盛,祖上也有人科舉,考過功名,到周桂就更是文名不淺,早已被視為當地的書香之家,加上周桂曆來交遊廣闊,給自己家兒子找了好些個夫子。
有教授詩詞的,有教授琴棋書畫的,有傳授四書五經的······
反正文人的東西,隻要沾點邊的,基本上都讓周迅學了。
按照周桂的話說,就是“不求你樣樣精通,至少別人在談論這個,你不能一無所知,丟了我周家的臉麵!”。
不過那些夫子教授的都是一些基礎的東西,畢竟九歲的孩子還在培養興趣,不能當真的玩這個,科舉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練武······這個是周迅自己纏著周桂要去入山修道,苦求不果之下,周桂不得已請的教師。
原本是軍中的老兵,當過伍長,練武也有成就,能雙手舉起千斤重的石磨,當成是武器揮舞半柱香時間。
當然他教授周迅練武,不過是個副職,主職還是訓練家丁、護院。
這年頭可還不安穩,家裏沒有三五十個能打的家丁根本不能睡覺。
教授經義的荀或荀夫子是不同的,他對經義研究很深,本人也是舉人,要不是因為周桂的交情,根本不可能勞動他屈尊給一個半大小子講課。
荀夫子年紀大了,也有五十了,平生最擅長的就是鑽研經義,算是老學究吧,平時就喜歡板著臉,周迅最怕他動怒。
當下聽著荀夫子來了,周迅趕緊一溜小跑,過去正廳那邊。
“少爺你當心啊,夫子要提問了!”
當周迅趕到會客的正廳時,周桂已經和荀或在喝茶了,兩人談天說地,不時還會吟詠兩句歪詩······
周迅氣喘籲籲地來到門外,先整理整理儀容,免得對師長不敬,這可是了不得的罪名。
隨後,昂首挺胸,大踏步邁入廳堂。
“弟子周迅拜見夫子!”
當頭就是深深作揖行禮,這經義老師不同其他,不屬於雜學,是正經的科舉科目,自然這位荀夫子的地位在其餘夫子之上,僅次於啟蒙恩師,當得這個大禮。
這燈籠是黃色的,不過時間放久了,顏色已經褪去,現在有點發白,淡黃色的光照著井壁上。
井壁沒有苔蘚和水草,顯然以前也是口枯井,一點水也沒有,幹燥的井壁摸上去很粗糙。
“奇怪,這井裏頭,就算是枯井,也不該這麽幹燥?太幹淨了,一點水汽都沒有!按理來說,這樣比較陰暗的地方一般都會有些濕潤,匯聚一點水汽的,怎麽這麽幹燥?”
周迅有點心裏打鼓了,各種不可描述的故事在他的腦海裏回想著。
然而已經下到一半了,他躊躇著,看了眼下麵,還是繼續往下爬。
井底到了,不算太深,就像方才他推測的那樣。
這個時候,燈籠的光也照在井底。
腳下踩著的,這種質感,是沙子?
低頭一看,都是黃沙。
再看看周圍,什麽也沒有,除了一條所在井壁上的鐵索。
周迅走上前去一看。
一條銀白色的小魚,奄奄一息地趴在沙土上,細而長的鐵索,刺透它的魚鰓,將它穿著,鎖死在井底。
將燈籠貼近了這條銀白色的魚,周迅仔細地瞧著。
這條魚通體銀白色,有很短的胡須,不過巴掌大,比了比,恰好比周迅的右手掌長一點。
這可能是條特殊的泥鰍也說不定。
奇怪的是,這裏一點水也沒有,這條魚就是微微起伏著,也沒有渴死的樣子。
“這不會是老爹從龍宮帶回來的吧?一條小魚?”
周迅在心裏暗暗想著。
他不打算把手伸過去,誰知道這條魚是不是已經成了僵屍魚?
看了一會兒,這魚也沒什麽變化,依然是張開嘴唇微微開合,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這魚很古怪,我還是回去問問我老爹怎麽說。這可就在宗祠邊上,這次他再不能推脫說不知道了。”
燈籠裏的蠟燭本身也隻是一小節,現在已經融化了一半。
看著時間不短了,周迅趕緊抓著軟梯,順著爬上去。
再過一會兒,就會有人發現他不在的事情,到時候就不太好解釋了。
他提著燈籠慢慢爬上去,一不小心掉落了火折子,落在井底,發出一點響聲。
背後,那條蔫吧的銀色小魚,悄悄睜開了眼睛······
上來後,燈籠裏的蠟燭正好融盡,原本就是用過丟掉的一小節蠟燭,終於壽終正寢了。
周迅翻出井眼,落在地上,拍了拍身上,轉頭拍拍背後。
“可不能弄髒這件衣服,哎,我的火折子呢?”
他的火折子裏麵有絨毛、沾著特製的油脂,輕輕一擦就會點燃,完了還能放回去,設計得很巧妙,本身是不容易毀壞的。
周迅挺喜歡這個小玩意兒的,平時,幾個小子在外麵自己堆著火,燒烤番薯、土豆,用彈弓打下鳥雀烤著吃,別提多好吃了。
“糟了,這是落下了,肯定在井裏麵,回頭還要下去一趟。”
這時,周迅也來不及再下去一趟,他隱約聽見有人在喚他。
趕緊跑進庫房,把燈籠還放回原處,又跑到宗祠裏麵,乖乖地拿出一支香,就著這宗祠正屋裏麵的燭火,點燃。
隨後,為了逼真,周迅又湊過去,鼓起腮幫子,狠狠地吹,吹得香煙嫋嫋,彌漫在宗祠附近。
“咳咳,這樣就差不多了!”
冷不防給這煙氣嗆了兩下,周迅滿意地看到香頭燃燒了一截,看起來已經燒了好一陣子的樣子。
然後,在大香爐上,插上去,做成一副參拜先人的模樣。
不久,外麵就傳來了腳步聲。
一個小廝跑過來了,見著周迅,就是大喜。
“少爺,快快,夫子來了,在等你呢?”
周迅見到來人,鬆了一口氣。
這人是他平時使喚的下人,跟在身邊的小廝,叫做劉三,家裏三代人都在周家,是典型的家生子,祖父開始就是簽下賣身契的奴仆。
“哪個夫子?”
那劉三回答著。
“是教經義的荀或荀夫子啊!”
周家文風很盛,祖上也有人科舉,考過功名,到周桂就更是文名不淺,早已被視為當地的書香之家,加上周桂曆來交遊廣闊,給自己家兒子找了好些個夫子。
有教授詩詞的,有教授琴棋書畫的,有傳授四書五經的······
反正文人的東西,隻要沾點邊的,基本上都讓周迅學了。
按照周桂的話說,就是“不求你樣樣精通,至少別人在談論這個,你不能一無所知,丟了我周家的臉麵!”。
不過那些夫子教授的都是一些基礎的東西,畢竟九歲的孩子還在培養興趣,不能當真的玩這個,科舉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練武······這個是周迅自己纏著周桂要去入山修道,苦求不果之下,周桂不得已請的教師。
原本是軍中的老兵,當過伍長,練武也有成就,能雙手舉起千斤重的石磨,當成是武器揮舞半柱香時間。
當然他教授周迅練武,不過是個副職,主職還是訓練家丁、護院。
這年頭可還不安穩,家裏沒有三五十個能打的家丁根本不能睡覺。
教授經義的荀或荀夫子是不同的,他對經義研究很深,本人也是舉人,要不是因為周桂的交情,根本不可能勞動他屈尊給一個半大小子講課。
荀夫子年紀大了,也有五十了,平生最擅長的就是鑽研經義,算是老學究吧,平時就喜歡板著臉,周迅最怕他動怒。
當下聽著荀夫子來了,周迅趕緊一溜小跑,過去正廳那邊。
“少爺你當心啊,夫子要提問了!”
當周迅趕到會客的正廳時,周桂已經和荀或在喝茶了,兩人談天說地,不時還會吟詠兩句歪詩······
周迅氣喘籲籲地來到門外,先整理整理儀容,免得對師長不敬,這可是了不得的罪名。
隨後,昂首挺胸,大踏步邁入廳堂。
“弟子周迅拜見夫子!”
當頭就是深深作揖行禮,這經義老師不同其他,不屬於雜學,是正經的科舉科目,自然這位荀夫子的地位在其餘夫子之上,僅次於啟蒙恩師,當得這個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