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唐劍秋臉上滑下一道內疚,他實在不知該如何去說才好。
顧氏卻不以為意,對於唐劍秋所做的每一件事甚是理解,“哪裏的話?我跟你大哥哪能跟朝廷爭你?
四郎啊,說來這朝廷中的夥食是否安好?我怎得發覺你瘦了不少?”
唐劍秋頓時噎住,他自是沒有察覺到的,許是因為這段時間時常在外奔波導致勞累消瘦了。
“勞煩母親記掛,孩兒在府中吃好喝好,還望不要太擔心才是。”
顧氏不過是歎了一聲,有道是知子莫若母,唐劍秋什麽心思她一眼就看出來了,而她時常透過窗外眺望京城街道,隻怕有一天迎來的卻是他人抱著唐劍秋那冰冷的鎧甲。
“我一婦道人家不好說些什麽,也不認得幾個字,隻要你平安無事這就夠了,我與你大哥也沒什麽事,閑來無聊隨便說上幾句,你若有空也陪我說上一二。”
“是。”
唐劍秋身為一糙漢也不太會說些家常話,隻能簡單的問候一下,至於這其中辦案細節自是不好透露的,即便是有著血緣之親的父母。
三人暢談,再加上許久未見,自是有聊不完的天,簡單地說上一二後唐書春便稱找唐劍秋有事為由叫走了他。
兩人找了個地方站著,再三確認四周無人後,唐書春這才放下心來,開口說道:
“四弟,你如實告訴我,三弟可是對你做了些什麽?”
唐劍秋沒有想到這麽快就被唐書春發現了,而他也是一個口直心快的人,不想隱瞞,索性實話實說了:
“不錯,此人陰險刻薄,狡詐惡毒,無論大哥信還是不信,四弟還是要說,四弟定會盡全力護大哥,護整個唐家!”
唐書春沉默不語,最開始他是對唐劍秋說的話抱有懷疑,因為他始終相信,兄弟之間情同骨肉,可如今看唐劍秋這般,像是有心事一樣。
“四弟,雖不知曾經發生過什麽,可大哥想告訴你,大哥永遠會站在你這邊!”
“大哥……”
那一瞬,唐劍秋頓時有種說不出的心情,起初他以為需要費很多唇舌才能讓唐書春醒悟。
他還是如前世那般護著自己。
有這樣一個始終相信自己的好大哥,他唐劍秋定不會重蹈覆轍!
就在兩人感慨良多之時,那庶子唐銀卻像是看出了什麽,非要從中摻和一腳。
他就像是平常那般,擺出無所事事的樣子,道:“大哥和四弟方才在念叨些什麽?可否讓三弟知道?”
聞言,唐劍秋瞬間拉下臉來,麵對這斯文敗類,他不屑於給好臉色。
唐書春很快就察覺到了這氣氛僵硬,趕忙說上一句,也好打個圓場,“不過是許久未見,特跟四弟說上一些話。”
相比較唐劍秋,唐書春的處理方式就會謙和許多。
也不是說他不行,而是唐書春閱曆更加豐富,更懂人情世故。
唐銀顯然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雖未一語道破,卻能從唐劍秋臉上看出些什麽。
他故作驚訝,一臉虛情假意地說道:“原來如此,四弟不妨與我說上一二?說來三哥也許久沒能與你說上話。”
本以為唐劍秋會義正言辭的拒絕,然後他再借此機會說上一些假話,如此也好給唐劍秋扣上一個不懂禮數,對兄長不尊的帽子,豈料他接下來說的那些話讓唐銀始料不及。
“要說些什麽盡管說便是,過會兒我還得張羅婚事要用的東西。”他可沒那麽多閑工夫跟這種敗類胡扯,隻能隨意地找了一個借口搪塞。
唐銀瞬間噎住,他的嗓子眼卻像是被魚刺堵住了一般,支支吾半天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想了好一會兒才聽到他道出回答:“既是婚事,就由我這個做兄長的幫你張羅,難得來家一趟,不要太勞累了。”
唐劍秋怒眉一橫,內心冷笑一聲,不由得覺得對方的行為惹人一陣恥笑。
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唐銀真是個稱心應手的好兄長;
經曆過前世之痛,他實在太了解唐銀為人了!
不在婚宴上搞破壞就已經算是不錯了,而他又怎能讓其胡作非為?
“就不勞煩三哥了,此事還是由我一人照辦。”
對於這害得前世唐家覆滅的元凶,唐劍秋能擺出這樣一副麵孔已經算是客氣了。
唐銀卻不屑一笑,“你對弟妹倒是情深。”
然而,就在這時,一小廝匆匆來報。
他就像是看到惡鬼一般,連滾帶爬的向唐劍秋跑來。
“少爺!聖旨到了!”
唐劍秋瞳孔一縮,一瞬間,整個唐府上下全被驚動。
他們無一例外,紛紛來到那傳旨太監麵前,跪身參拜。
傳旨太監先是掃了掃浮塵,接著用那尖銳刺耳的嗓音喊話:
“北鎮鎮撫司唐劍秋前來接旨!”
“臣在!”
唐劍秋趕忙抱拳,言語之間透著尊敬。
傳旨太監見了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攤開聖旨照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逆賊努爾哈赤率軍來犯,而今清兵猖獗,朕深感頭疼,此賊罔顧我天朝恩義,屢次騷擾我大明邊境,企圖殘害治下子民
朕不忍黎民受其欺辱,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於陸廣置多部將軍,特請唐劍秋親帥錦衣衛隊師焉,並隨大理寺少卿一同支援主將沈紅鸞護國,欽此~”
“謝陛下隆恩,臣唐劍秋謹遵旨意!”
接過聖旨後,傳旨公公便率人掃浮塵離去。
腳步聲漸聲遠去,確認對方離開,唐劍秋一行人這才選擇起身。
這換做常人或許覺得是好事一件,可顧氏卻如遭雷擊。
至於唐書春,他也是難得感受這久違氣氛,而他也是真心疼愛這唯一的血親之弟,縱使有諸多不願也不得不點頭答應,卻避免不了傷心難過。
再看唐國棟,當聽聞聖旨傳下來的那一刻已然沉默了。
他雖未過多言語什麽,可心中難免會有那麽一絲憂傷。
三夫人乃至小少爺倒也沒有太多情緒,因為他們跟唐劍秋並不熟悉,但總的來說關係還算可以,至少還是把他們當成了親人的。
反之二夫人和唐銀,他們倒是頗為得意,雖未言語可雙眸間卻逐漸濃烈出興奮之意,似乎已經迫不及待看到唐劍秋被斬首的畫麵了。
他們並不覺得唐劍秋此番前去可以活著歸來,更多的是期望最終迎來的是唐劍秋屍首。
當然,若是能死無全屍那自是最好的!
他們不止一次想過算計唐劍秋,而如今隻差一個毀了唐劍秋的契機!
唐劍秋內心五味雜陳,這換作旁人聽了或許會覺得是個光宗耀祖的事,可唐劍秋非常清楚,國家無論興亡,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
一旦戰爭四起,必有傷亡,日久陛下放旨,恐抓男丁上陣,以至骨肉分離,甚至無法救百姓於水火,又難堵天下悠悠之口!
更致藩鎮割據,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的局麵。
凡此種種,他唐劍秋又怎能不擔憂?
唐劍秋肉拳緊握,他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可作為一血性男兒,必須舍生為死護家國,更要擁護一眾黎明百姓,而他又不得不暫時與家分離。
唐劍秋上前一步,俊臉浮現出莫名憂傷,內心可謂是感慨良多,
“母親,朝廷派我去陸廣作戰,需要孩兒支援沈將軍,兒劍秋不能及時盡孝,還望母親……”
還沒等他將後麵的那句話說完,顧氏卻做了一個就此打住的手勢,示意不必再說了,因為剩下的那些她也明白。
他作為一名武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戰場並非兒戲,輸贏就是生死,為大明而戰,即便屍骨葬於異地,但隻要山河永在,為家國永安,雖死猶榮!
顧氏握住唐劍秋大手,眼眸心酸而無奈,又不想因為他牽掛太多,也隻能歎息一聲,改口道:
“我就知道你在家待不上三日,也罷,朝廷既需要你你盡管去便是。”
“既如此,父親,母親,姨母,還有幾位兄長,那我就先行一步。”
正說著唐劍秋就要轉身離開,因為他深知鎮撫使一職,責任之重,重於泰山,而他必須遵守官場之道,恪守言行,小心行事。
既接聖旨,就必須履行護國之責。
唐國棟幾次張嘴,似乎是要說些什麽,可話到嘴邊卻又說不出,也隻能就此作罷。
隻等唐劍秋跨出一步,顧氏卻為此感到心焦,伸手叫住了他,輕喚一聲兒郎,“秋兒。”
她盡可能將心中那份不快壓了下去,可眼眶卻耐不住紅潤,大概是不想這麽快與他分開。
“母親大人可是有要事交代?”
唐劍秋不解,不過還是躬身上前參拜。
唐書春並未過多回話,卻用欣賞的目光望著他,顧氏卻抬手拍了拍唐劍秋手背,苦口婆心的說道:
“兒啊,娘不求你功成名就,隻求你平平安安,可千萬別跑得太遠。”
後麵一句話她始終沒能說出口,那就是:跑的太遠她就找不到了……
母子間的心酸,即便是唐劍秋這樣一個糙漢也能明白。
“母親……”
唐劍秋一陣刺痛,眼神訣別而又不舍。
這世上最無法割舍的就是親情。
前世她也是這般牽掛自己,而他自認為自己很強,不需要任何羈絆,可到頭來還是會被這些世俗所依賴。
不過有件事情是他可以向顧氏保證的,“還請母親放心,兒劍秋定會平安凱旋!”
唐劍秋業已起誓,他目光堅定,抬首望著父母,愛國之心油然而生。
做父母的縱使有萬般不願,也隻能讓他放心去了。
爹娘目光不舍,內心可謂百感交集,卻也清楚了解兒之性,不得不望著他離去。
母欲上前去,兒搖首不用,離去席地跪,秋再三叩拜,感時花濺淚,訣別恨我心。
叩別爹娘後,兄長主相送,予至京城外,別離贈馬鞭,揮手道別去,墓至石門山,不聞爺娘喚兒聲,但聞長鞭啾啾馬蹄聲。
目送兒離去,母親出門看,日久泣幽咽,天明登前途,別離淚沾衣;
顧氏卻不以為意,對於唐劍秋所做的每一件事甚是理解,“哪裏的話?我跟你大哥哪能跟朝廷爭你?
四郎啊,說來這朝廷中的夥食是否安好?我怎得發覺你瘦了不少?”
唐劍秋頓時噎住,他自是沒有察覺到的,許是因為這段時間時常在外奔波導致勞累消瘦了。
“勞煩母親記掛,孩兒在府中吃好喝好,還望不要太擔心才是。”
顧氏不過是歎了一聲,有道是知子莫若母,唐劍秋什麽心思她一眼就看出來了,而她時常透過窗外眺望京城街道,隻怕有一天迎來的卻是他人抱著唐劍秋那冰冷的鎧甲。
“我一婦道人家不好說些什麽,也不認得幾個字,隻要你平安無事這就夠了,我與你大哥也沒什麽事,閑來無聊隨便說上幾句,你若有空也陪我說上一二。”
“是。”
唐劍秋身為一糙漢也不太會說些家常話,隻能簡單的問候一下,至於這其中辦案細節自是不好透露的,即便是有著血緣之親的父母。
三人暢談,再加上許久未見,自是有聊不完的天,簡單地說上一二後唐書春便稱找唐劍秋有事為由叫走了他。
兩人找了個地方站著,再三確認四周無人後,唐書春這才放下心來,開口說道:
“四弟,你如實告訴我,三弟可是對你做了些什麽?”
唐劍秋沒有想到這麽快就被唐書春發現了,而他也是一個口直心快的人,不想隱瞞,索性實話實說了:
“不錯,此人陰險刻薄,狡詐惡毒,無論大哥信還是不信,四弟還是要說,四弟定會盡全力護大哥,護整個唐家!”
唐書春沉默不語,最開始他是對唐劍秋說的話抱有懷疑,因為他始終相信,兄弟之間情同骨肉,可如今看唐劍秋這般,像是有心事一樣。
“四弟,雖不知曾經發生過什麽,可大哥想告訴你,大哥永遠會站在你這邊!”
“大哥……”
那一瞬,唐劍秋頓時有種說不出的心情,起初他以為需要費很多唇舌才能讓唐書春醒悟。
他還是如前世那般護著自己。
有這樣一個始終相信自己的好大哥,他唐劍秋定不會重蹈覆轍!
就在兩人感慨良多之時,那庶子唐銀卻像是看出了什麽,非要從中摻和一腳。
他就像是平常那般,擺出無所事事的樣子,道:“大哥和四弟方才在念叨些什麽?可否讓三弟知道?”
聞言,唐劍秋瞬間拉下臉來,麵對這斯文敗類,他不屑於給好臉色。
唐書春很快就察覺到了這氣氛僵硬,趕忙說上一句,也好打個圓場,“不過是許久未見,特跟四弟說上一些話。”
相比較唐劍秋,唐書春的處理方式就會謙和許多。
也不是說他不行,而是唐書春閱曆更加豐富,更懂人情世故。
唐銀顯然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雖未一語道破,卻能從唐劍秋臉上看出些什麽。
他故作驚訝,一臉虛情假意地說道:“原來如此,四弟不妨與我說上一二?說來三哥也許久沒能與你說上話。”
本以為唐劍秋會義正言辭的拒絕,然後他再借此機會說上一些假話,如此也好給唐劍秋扣上一個不懂禮數,對兄長不尊的帽子,豈料他接下來說的那些話讓唐銀始料不及。
“要說些什麽盡管說便是,過會兒我還得張羅婚事要用的東西。”他可沒那麽多閑工夫跟這種敗類胡扯,隻能隨意地找了一個借口搪塞。
唐銀瞬間噎住,他的嗓子眼卻像是被魚刺堵住了一般,支支吾半天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想了好一會兒才聽到他道出回答:“既是婚事,就由我這個做兄長的幫你張羅,難得來家一趟,不要太勞累了。”
唐劍秋怒眉一橫,內心冷笑一聲,不由得覺得對方的行為惹人一陣恥笑。
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唐銀真是個稱心應手的好兄長;
經曆過前世之痛,他實在太了解唐銀為人了!
不在婚宴上搞破壞就已經算是不錯了,而他又怎能讓其胡作非為?
“就不勞煩三哥了,此事還是由我一人照辦。”
對於這害得前世唐家覆滅的元凶,唐劍秋能擺出這樣一副麵孔已經算是客氣了。
唐銀卻不屑一笑,“你對弟妹倒是情深。”
然而,就在這時,一小廝匆匆來報。
他就像是看到惡鬼一般,連滾帶爬的向唐劍秋跑來。
“少爺!聖旨到了!”
唐劍秋瞳孔一縮,一瞬間,整個唐府上下全被驚動。
他們無一例外,紛紛來到那傳旨太監麵前,跪身參拜。
傳旨太監先是掃了掃浮塵,接著用那尖銳刺耳的嗓音喊話:
“北鎮鎮撫司唐劍秋前來接旨!”
“臣在!”
唐劍秋趕忙抱拳,言語之間透著尊敬。
傳旨太監見了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攤開聖旨照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逆賊努爾哈赤率軍來犯,而今清兵猖獗,朕深感頭疼,此賊罔顧我天朝恩義,屢次騷擾我大明邊境,企圖殘害治下子民
朕不忍黎民受其欺辱,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於陸廣置多部將軍,特請唐劍秋親帥錦衣衛隊師焉,並隨大理寺少卿一同支援主將沈紅鸞護國,欽此~”
“謝陛下隆恩,臣唐劍秋謹遵旨意!”
接過聖旨後,傳旨公公便率人掃浮塵離去。
腳步聲漸聲遠去,確認對方離開,唐劍秋一行人這才選擇起身。
這換做常人或許覺得是好事一件,可顧氏卻如遭雷擊。
至於唐書春,他也是難得感受這久違氣氛,而他也是真心疼愛這唯一的血親之弟,縱使有諸多不願也不得不點頭答應,卻避免不了傷心難過。
再看唐國棟,當聽聞聖旨傳下來的那一刻已然沉默了。
他雖未過多言語什麽,可心中難免會有那麽一絲憂傷。
三夫人乃至小少爺倒也沒有太多情緒,因為他們跟唐劍秋並不熟悉,但總的來說關係還算可以,至少還是把他們當成了親人的。
反之二夫人和唐銀,他們倒是頗為得意,雖未言語可雙眸間卻逐漸濃烈出興奮之意,似乎已經迫不及待看到唐劍秋被斬首的畫麵了。
他們並不覺得唐劍秋此番前去可以活著歸來,更多的是期望最終迎來的是唐劍秋屍首。
當然,若是能死無全屍那自是最好的!
他們不止一次想過算計唐劍秋,而如今隻差一個毀了唐劍秋的契機!
唐劍秋內心五味雜陳,這換作旁人聽了或許會覺得是個光宗耀祖的事,可唐劍秋非常清楚,國家無論興亡,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
一旦戰爭四起,必有傷亡,日久陛下放旨,恐抓男丁上陣,以至骨肉分離,甚至無法救百姓於水火,又難堵天下悠悠之口!
更致藩鎮割據,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的局麵。
凡此種種,他唐劍秋又怎能不擔憂?
唐劍秋肉拳緊握,他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可作為一血性男兒,必須舍生為死護家國,更要擁護一眾黎明百姓,而他又不得不暫時與家分離。
唐劍秋上前一步,俊臉浮現出莫名憂傷,內心可謂是感慨良多,
“母親,朝廷派我去陸廣作戰,需要孩兒支援沈將軍,兒劍秋不能及時盡孝,還望母親……”
還沒等他將後麵的那句話說完,顧氏卻做了一個就此打住的手勢,示意不必再說了,因為剩下的那些她也明白。
他作為一名武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戰場並非兒戲,輸贏就是生死,為大明而戰,即便屍骨葬於異地,但隻要山河永在,為家國永安,雖死猶榮!
顧氏握住唐劍秋大手,眼眸心酸而無奈,又不想因為他牽掛太多,也隻能歎息一聲,改口道:
“我就知道你在家待不上三日,也罷,朝廷既需要你你盡管去便是。”
“既如此,父親,母親,姨母,還有幾位兄長,那我就先行一步。”
正說著唐劍秋就要轉身離開,因為他深知鎮撫使一職,責任之重,重於泰山,而他必須遵守官場之道,恪守言行,小心行事。
既接聖旨,就必須履行護國之責。
唐國棟幾次張嘴,似乎是要說些什麽,可話到嘴邊卻又說不出,也隻能就此作罷。
隻等唐劍秋跨出一步,顧氏卻為此感到心焦,伸手叫住了他,輕喚一聲兒郎,“秋兒。”
她盡可能將心中那份不快壓了下去,可眼眶卻耐不住紅潤,大概是不想這麽快與他分開。
“母親大人可是有要事交代?”
唐劍秋不解,不過還是躬身上前參拜。
唐書春並未過多回話,卻用欣賞的目光望著他,顧氏卻抬手拍了拍唐劍秋手背,苦口婆心的說道:
“兒啊,娘不求你功成名就,隻求你平平安安,可千萬別跑得太遠。”
後麵一句話她始終沒能說出口,那就是:跑的太遠她就找不到了……
母子間的心酸,即便是唐劍秋這樣一個糙漢也能明白。
“母親……”
唐劍秋一陣刺痛,眼神訣別而又不舍。
這世上最無法割舍的就是親情。
前世她也是這般牽掛自己,而他自認為自己很強,不需要任何羈絆,可到頭來還是會被這些世俗所依賴。
不過有件事情是他可以向顧氏保證的,“還請母親放心,兒劍秋定會平安凱旋!”
唐劍秋業已起誓,他目光堅定,抬首望著父母,愛國之心油然而生。
做父母的縱使有萬般不願,也隻能讓他放心去了。
爹娘目光不舍,內心可謂百感交集,卻也清楚了解兒之性,不得不望著他離去。
母欲上前去,兒搖首不用,離去席地跪,秋再三叩拜,感時花濺淚,訣別恨我心。
叩別爹娘後,兄長主相送,予至京城外,別離贈馬鞭,揮手道別去,墓至石門山,不聞爺娘喚兒聲,但聞長鞭啾啾馬蹄聲。
目送兒離去,母親出門看,日久泣幽咽,天明登前途,別離淚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