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弋歎道:“你就放心吧,不過若是天道如此,那也難以改變!”孔明站起來,將軍情匯報了一下,雨弋聽後,搖了搖頭,道:“西蜀雖然有著山川作為天險,卻也隔斷了我們進攻中原的道路,如今陳倉拿不下來,糧道不便,恐怕戰爭會更加艱難,現在我們麵臨的是內憂外患,僅靠北伐恐怕難以成就大事。”
孔明清楚雨弋的意思,又害怕把握不住,便勸道:“陛下想要從襄陽東向進攻的想法和隆中對是符合的,然而東吳虎視眈眈,就上次我北伐順利,陛下假意進攻樊城,東吳陸遜也趁機偷襲了一次,好在有所防範,讓東吳大敗,試想那時若北伐軍敗在街亭,襄陽也沒有占到便宜,我們就困難了。”
雨弋這才明白朝堂論事時,孔明對於東邊出兵一直沒有表態的原因,正是因為害怕東吳偷襲,失去盟友,西蜀頂不住兩線的壓力,就會徹底瓦解,那麽連北伐中原的機會都沒有了。
雨弋歎了口氣,道:“如今來看,僅靠北伐我們很難有所作為,也改變不了曆史,必須兵行險招。”
孔明點點頭,道:“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陛下是現代之人,謀略應該更加厲害,可以自行決斷,不必考慮其他人的勸說。”其實東邊出兵的構想孔明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隻是覺得風險很大,加上新帝自己帶領出兵,害怕遭遇險境,所以一直沒有表態,然而實際情況是人才少、糧食運輸艱難、自己身體也每況愈下,確實也沒有辦法了,所以就支持了雨弋的想法。
雨弋不算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也不是常勝將軍,隻是運氣比較好而已,同時一些見解和想法比較超前。
有了孔明的肯定,雨弋的底氣就更足了,笑道:“或許我們太局限了,東吳進攻我們,那是害怕我們打破三國的平衡,因為曹魏是最強的,跟我們結盟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反過來,若我們揮師相向,東吳自然沒有什麽底氣,作為司馬懿,他肯定也不會勸說曹睿出兵,而是坐看好戲,我總認為,曆史中的西蜀,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忽略了吳國,聯盟吳國進攻魏國,是理想的狀態,那建立在吳國值得交往,而現在的吳國就是反複無常的,中間偷襲了我們幾次,讓西蜀的國力減弱,不如先滅東吳,再定曹魏如何?”
孔明的心目中隻有興複漢室,對於雨弋石破天驚的想法有些接受不了,便解釋道:“我們是正統的漢室,討伐曹魏是興討漢賊,討伐東吳則是無名之師。”
雨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辯論道:“依我看,你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曹魏曆經三代,終於廢除了獻帝,如今中原的環境最為和平,生活也最為富足,心中有漢朝的百姓也越來越少,為何西蜀和中原的民眾對於北伐是從內心不認同呢,說到底興起戰爭,破壞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他們自然是不高興的,所以這個理由得不到支持和理解。”
孔明聽後,覺得這個理由無可辯駁,但是興複漢室是他心中的道,也是畢生所追求的東西,有些生氣,怒道:“陛下難道也打算廢除漢朝麽?”
雨弋搖搖頭,道:“你不要老局限在興複漢朝的事情上麵,我們當前的任務是統一整個國家,有了行政權力後,再說興複漢室的事情,我們可以打著這樣旗號,但是可以調整思路,我認為隆中對的想法是對的,不過分兩路出兵是好的,你北伐,我東進,東進不是進攻樊城,而是進攻荊州,將荊州之地徹底拿下,若有機會,將東吳全部滅亡,我們可以保留孫權吳王的地位,但是兵權必須要過來,這樣以後,西蜀加上東吳的實力,才有北伐中原的資本,當然這個過程要快,要在曹魏沒有反應過來,就拿下東吳才行。”
孔明這才明白了雨弋的邏輯,但還是有些不明白,詢問道:“東吳有長江作為天險,昔日曹操百萬大軍都沒有辦法南下,何況我們呢?”
滅亡東吳也隻是構想,雨弋當然沒有思路,便道:“北伐中原,加上有司馬懿這樣的對手,難道你就有必勝的把握麽,我看未必,說到底是在堅持心中的道,興複漢室而已。”
雨弋一語道破天機,孔明顯得十分驚訝,拜了拜,道:“跟陛下一席話,勝過讀十年書啊!”
雨弋緩緩道:“也並不是,我隻是淺談了自己的理解,是無計可施後的無奈之舉!”
孔明點點頭,道:“陛下的智慧是我不能比的,還請陛下教我北伐的事情。”
雨弋謙虛道:“你的治理能力無出其右,謀略能力也是厲害的,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和我都放手去做吧,即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
這一次談話,兩人深入交流了意見,雨弋也將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戰略想法拿出來討論,也取得了孔明的支持,兩人似乎又回到了當初他還不是帝王時,友好的樣子。
末了,孔明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便是北伐軍隊的條件艱苦,糧食經常短缺,不能按時運輸到前線,他懷疑其中有些問題,希望雨弋去查一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對於行軍打仗的重要意義,他是清楚的,當孔明提出這個問題時,雨弋也意識到了嚴重性,便馬上答應了下來。
他手握方天蛇戟,騎著骷髏戰馬,一路飛馳,很快就進入了襄陽。
襄陽城中的一片磨刀霍霍的景象,想必是黃淑敏已經操練好了軍隊,等到雨弋到後,便發兵討伐,他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
雨弋這次沒有低調前行,所以黃淑敏提前得到了情報,帶著眾人出城來迎接。
雨弋下了馬,沒有看到諸葛珊,有些失望,正準備詢問,諸葛珊笑道:“我在這裏!”
雨弋失望的臉色馬上散去,道:“你還好吧!”
黃淑敏指著雨弋,道:“十幾年過去,你樣貌沒有很大改變,重色輕友更是沒有改變。”一席話說得雨弋臉有些紅了,似乎又回到了當初那個單純的年代,雨弋不是什麽帝王,黃淑敏也不是荊州侯,大家隻是同學,是平凡的人。
孔明清楚雨弋的意思,又害怕把握不住,便勸道:“陛下想要從襄陽東向進攻的想法和隆中對是符合的,然而東吳虎視眈眈,就上次我北伐順利,陛下假意進攻樊城,東吳陸遜也趁機偷襲了一次,好在有所防範,讓東吳大敗,試想那時若北伐軍敗在街亭,襄陽也沒有占到便宜,我們就困難了。”
雨弋這才明白朝堂論事時,孔明對於東邊出兵一直沒有表態的原因,正是因為害怕東吳偷襲,失去盟友,西蜀頂不住兩線的壓力,就會徹底瓦解,那麽連北伐中原的機會都沒有了。
雨弋歎了口氣,道:“如今來看,僅靠北伐我們很難有所作為,也改變不了曆史,必須兵行險招。”
孔明點點頭,道:“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陛下是現代之人,謀略應該更加厲害,可以自行決斷,不必考慮其他人的勸說。”其實東邊出兵的構想孔明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隻是覺得風險很大,加上新帝自己帶領出兵,害怕遭遇險境,所以一直沒有表態,然而實際情況是人才少、糧食運輸艱難、自己身體也每況愈下,確實也沒有辦法了,所以就支持了雨弋的想法。
雨弋不算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也不是常勝將軍,隻是運氣比較好而已,同時一些見解和想法比較超前。
有了孔明的肯定,雨弋的底氣就更足了,笑道:“或許我們太局限了,東吳進攻我們,那是害怕我們打破三國的平衡,因為曹魏是最強的,跟我們結盟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反過來,若我們揮師相向,東吳自然沒有什麽底氣,作為司馬懿,他肯定也不會勸說曹睿出兵,而是坐看好戲,我總認為,曆史中的西蜀,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忽略了吳國,聯盟吳國進攻魏國,是理想的狀態,那建立在吳國值得交往,而現在的吳國就是反複無常的,中間偷襲了我們幾次,讓西蜀的國力減弱,不如先滅東吳,再定曹魏如何?”
孔明的心目中隻有興複漢室,對於雨弋石破天驚的想法有些接受不了,便解釋道:“我們是正統的漢室,討伐曹魏是興討漢賊,討伐東吳則是無名之師。”
雨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辯論道:“依我看,你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曹魏曆經三代,終於廢除了獻帝,如今中原的環境最為和平,生活也最為富足,心中有漢朝的百姓也越來越少,為何西蜀和中原的民眾對於北伐是從內心不認同呢,說到底興起戰爭,破壞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他們自然是不高興的,所以這個理由得不到支持和理解。”
孔明聽後,覺得這個理由無可辯駁,但是興複漢室是他心中的道,也是畢生所追求的東西,有些生氣,怒道:“陛下難道也打算廢除漢朝麽?”
雨弋搖搖頭,道:“你不要老局限在興複漢朝的事情上麵,我們當前的任務是統一整個國家,有了行政權力後,再說興複漢室的事情,我們可以打著這樣旗號,但是可以調整思路,我認為隆中對的想法是對的,不過分兩路出兵是好的,你北伐,我東進,東進不是進攻樊城,而是進攻荊州,將荊州之地徹底拿下,若有機會,將東吳全部滅亡,我們可以保留孫權吳王的地位,但是兵權必須要過來,這樣以後,西蜀加上東吳的實力,才有北伐中原的資本,當然這個過程要快,要在曹魏沒有反應過來,就拿下東吳才行。”
孔明這才明白了雨弋的邏輯,但還是有些不明白,詢問道:“東吳有長江作為天險,昔日曹操百萬大軍都沒有辦法南下,何況我們呢?”
滅亡東吳也隻是構想,雨弋當然沒有思路,便道:“北伐中原,加上有司馬懿這樣的對手,難道你就有必勝的把握麽,我看未必,說到底是在堅持心中的道,興複漢室而已。”
雨弋一語道破天機,孔明顯得十分驚訝,拜了拜,道:“跟陛下一席話,勝過讀十年書啊!”
雨弋緩緩道:“也並不是,我隻是淺談了自己的理解,是無計可施後的無奈之舉!”
孔明點點頭,道:“陛下的智慧是我不能比的,還請陛下教我北伐的事情。”
雨弋謙虛道:“你的治理能力無出其右,謀略能力也是厲害的,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和我都放手去做吧,即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
這一次談話,兩人深入交流了意見,雨弋也將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戰略想法拿出來討論,也取得了孔明的支持,兩人似乎又回到了當初他還不是帝王時,友好的樣子。
末了,孔明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便是北伐軍隊的條件艱苦,糧食經常短缺,不能按時運輸到前線,他懷疑其中有些問題,希望雨弋去查一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對於行軍打仗的重要意義,他是清楚的,當孔明提出這個問題時,雨弋也意識到了嚴重性,便馬上答應了下來。
他手握方天蛇戟,騎著骷髏戰馬,一路飛馳,很快就進入了襄陽。
襄陽城中的一片磨刀霍霍的景象,想必是黃淑敏已經操練好了軍隊,等到雨弋到後,便發兵討伐,他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
雨弋這次沒有低調前行,所以黃淑敏提前得到了情報,帶著眾人出城來迎接。
雨弋下了馬,沒有看到諸葛珊,有些失望,正準備詢問,諸葛珊笑道:“我在這裏!”
雨弋失望的臉色馬上散去,道:“你還好吧!”
黃淑敏指著雨弋,道:“十幾年過去,你樣貌沒有很大改變,重色輕友更是沒有改變。”一席話說得雨弋臉有些紅了,似乎又回到了當初那個單純的年代,雨弋不是什麽帝王,黃淑敏也不是荊州侯,大家隻是同學,是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