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錯了,我們還是兄弟,不過我有些想法和大哥不一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雨弋道。張飛道:“我覺得大哥或許不應該這樣,但他那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希望你能理解他!”
雨弋笑道:“是啊,我正是因為理解,所以才一直沒有離開,你自己看看,但凡他聽我一次,又怎麽會淪落至此,這幾次,我已經徹底失望了。”
張飛還想要勸,忽然不遠處馬蹄聲響,正是關羽橫刀而來。
雨弋望向關羽,道:“關二哥,這是幹嘛,是準備強行將我留下來嗎?”說完雨弋將手放入袖子中,準備隨時應對接下來的變化。
關羽早就看到了變化,即便是武藝如他那麽高強,也不敢近距離去接雨弋的飛刀,於是道:“你真的打算走嗎?”
雨弋道:“是啊,還望你們照顧好大哥。”
張飛道:“你離開以後有何打算?”
其實雨弋並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道:“我不知道,走到哪裏算哪裏吧,或許我會想辦法回到我的那個世界。”
最後一句話話,兩人都沒有聽明白,陷入了疑惑之中。
這時忽然有人騎著白馬,手裏拿著雌雄對劍走了過來,正是劉備。
雨弋沒有想到他會來,顯得有些驚訝,劉備身邊站著陳登,顯然是其上賓,其攔在雨弋跟前,道:“你真的要走!”
雨弋道:“是啊。”
陳登道:“請不要誤會我,我投靠曹操是迫不得已,沒有想到會導致你們兄弟分裂,實在是我的罪過。”說完便抽出了自己的佩劍,準備自刎。
劉備馬上攔住了,其實他過來,覺得對雨弋確實過於嚴厲,但是雨弋多次不尊重漢朝的行為,他也不認同。
雨弋看到陳登在那裏惺惺作態,心裏有些鬱悶,道:“我比不上閣下的手段,不過以後說不定我們還有切磋的機會。”
劉備見雨弋對陳登無禮,心中的挽留之意也消失了,道:“二弟、三弟我們回去吧。”
關羽和張飛以為劉備要挽留,沒有想到是喊兩人回去。
張飛道:“那四弟呢,你就勸勸他吧。”
劉備道:“你也可以選擇跟他一起離去,我絕不阻攔。”說完便轉身離去。
雨弋沒有想到劉備會如此絕情,不過兄弟一場,也經曆了不少,便諷刺道:“希望你在陳登的帶領下盡快戰勝曹賊,匡扶漢室,我告辭了。”
這一次雨弋頭也不回的走了,他決定按照先前的規劃,先去找找賈詡。
在冀州,孫乾將信送到了,袁紹閱讀完後,心想:“劉備派兵逼的我的弟弟病死,本來我不該去幫助他的,但是鄭玄給我寫信,他的麵子我不能不給,所以不得不去救他。”
於是就救援的事情召集了武將文官來商量,準備討伐曹操。
謀士田豐道:“我們最近幾年征戰,兵士都很疲勞了,百姓也很疲敝,糧庫中也沒有多餘的糧食,不能再組織大規模進攻了。可以先派人去許都讓曹操獻出天子,如果他不同意,那麽就上表參他一本,說是隔絕了我們盡忠職守的道路,然後屯兵黎陽,接著在河內準備足夠的戰船還有軍器,派遣一些精兵駐紮在邊境,三年之內,足夠消滅曹操成就大事。”
謀士審配當即出來反對,道:“不行啊,以明公的威武,還有我們河北的強盛,去討伐曹操簡直是易如反掌,為什麽要等那麽久呢?”
謀士沮授也出來說話,道:“勝利的辦法,不在於兵力有多麽強盛,而在於曹操的法令盛行,兵力精煉,和那個時候我們去圍攻公孫瓚時不一樣。現在就算去進攻曹操,也沒有一個很好的出師之名。”
後麵突然傳來笑聲,眾人看了看,正是郭圖,道:“你說得不對,我們進攻曹操,怎麽能說是出師無名呢?明公應該盡快定下大業,眼下就可以聽從鄭玄的建議,和劉備一起共同依仗大義,剿滅曹賊,要知道劉備可是漢朝皇叔,曹操這個行為足以說明他是漢賊,明公的行為上合天意,下合民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
四位謀士都各抒己見,沒有一個一致的看法,袁紹聽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忽然許攸、荀諶進來了,袁紹叫停了大家的爭論,道:“你們先不要吵了,聽聽他們怎麽說!”
二人施禮後,袁紹便道:“鄭玄來了一封書信,希望我出兵去幫助劉備,攻打曹操,到底是該出兵還是不出兵呢?”
這一次二人的意見十分同意,共同道:“明公以多攻少,以強攻弱,討伐漢賊來匡扶王室,是正義之師,自然是起兵啊。”
其實袁紹在拿下公孫瓚後,勢力擴充了不少,早就開始打中原的主意,當即就回複二人,道:“你們說的正是我心中所想的。”於是開始商議出兵的事情,先讓孫乾去回複鄭玄,同時在信中也約定了和劉備接應,一麵派審配、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起兵軍士五十萬、步兵十五萬,共精兵三十萬,往黎陽進發。
軍事布置結束後,郭圖進言道:“明公是正義之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數落曹操的罪惡,張貼到各個地方,得到人民的擁戴,然後才是名正言順,則事半功倍啊。”
袁紹點頭同意了,於是就派陳琳來撰寫討賊檄文,陳琳在河北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文人,靈帝時期為主簿,因為勸諫不聽,還經曆董卓的禍亂,就跑到冀州去避難,袁紹就聘用他為寫手。陳琳接到這個任務後,馬上洋洋灑灑就是一篇文章。
眾人讀後,都讚不絕口,裏麵將曹操本人還有他父親等都罵了一個遍,在剿賊檄文中,曹操就是一個十惡不赦、五毒俱全的混蛋,不過裏麵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曹操的盜墓曆史,說他專門安排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連屍體都不放過,裏麵還有一些曹操的陰暗手段,明裏一套,背地裏一套,核心的觀點還是他對漢朝所作出的一切。
明間一些不了解曹操的人,通過這個討賊檄文得知了曹操,紛紛對他恨之入骨。
雨弋笑道:“是啊,我正是因為理解,所以才一直沒有離開,你自己看看,但凡他聽我一次,又怎麽會淪落至此,這幾次,我已經徹底失望了。”
張飛還想要勸,忽然不遠處馬蹄聲響,正是關羽橫刀而來。
雨弋望向關羽,道:“關二哥,這是幹嘛,是準備強行將我留下來嗎?”說完雨弋將手放入袖子中,準備隨時應對接下來的變化。
關羽早就看到了變化,即便是武藝如他那麽高強,也不敢近距離去接雨弋的飛刀,於是道:“你真的打算走嗎?”
雨弋道:“是啊,還望你們照顧好大哥。”
張飛道:“你離開以後有何打算?”
其實雨弋並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道:“我不知道,走到哪裏算哪裏吧,或許我會想辦法回到我的那個世界。”
最後一句話話,兩人都沒有聽明白,陷入了疑惑之中。
這時忽然有人騎著白馬,手裏拿著雌雄對劍走了過來,正是劉備。
雨弋沒有想到他會來,顯得有些驚訝,劉備身邊站著陳登,顯然是其上賓,其攔在雨弋跟前,道:“你真的要走!”
雨弋道:“是啊。”
陳登道:“請不要誤會我,我投靠曹操是迫不得已,沒有想到會導致你們兄弟分裂,實在是我的罪過。”說完便抽出了自己的佩劍,準備自刎。
劉備馬上攔住了,其實他過來,覺得對雨弋確實過於嚴厲,但是雨弋多次不尊重漢朝的行為,他也不認同。
雨弋看到陳登在那裏惺惺作態,心裏有些鬱悶,道:“我比不上閣下的手段,不過以後說不定我們還有切磋的機會。”
劉備見雨弋對陳登無禮,心中的挽留之意也消失了,道:“二弟、三弟我們回去吧。”
關羽和張飛以為劉備要挽留,沒有想到是喊兩人回去。
張飛道:“那四弟呢,你就勸勸他吧。”
劉備道:“你也可以選擇跟他一起離去,我絕不阻攔。”說完便轉身離去。
雨弋沒有想到劉備會如此絕情,不過兄弟一場,也經曆了不少,便諷刺道:“希望你在陳登的帶領下盡快戰勝曹賊,匡扶漢室,我告辭了。”
這一次雨弋頭也不回的走了,他決定按照先前的規劃,先去找找賈詡。
在冀州,孫乾將信送到了,袁紹閱讀完後,心想:“劉備派兵逼的我的弟弟病死,本來我不該去幫助他的,但是鄭玄給我寫信,他的麵子我不能不給,所以不得不去救他。”
於是就救援的事情召集了武將文官來商量,準備討伐曹操。
謀士田豐道:“我們最近幾年征戰,兵士都很疲勞了,百姓也很疲敝,糧庫中也沒有多餘的糧食,不能再組織大規模進攻了。可以先派人去許都讓曹操獻出天子,如果他不同意,那麽就上表參他一本,說是隔絕了我們盡忠職守的道路,然後屯兵黎陽,接著在河內準備足夠的戰船還有軍器,派遣一些精兵駐紮在邊境,三年之內,足夠消滅曹操成就大事。”
謀士審配當即出來反對,道:“不行啊,以明公的威武,還有我們河北的強盛,去討伐曹操簡直是易如反掌,為什麽要等那麽久呢?”
謀士沮授也出來說話,道:“勝利的辦法,不在於兵力有多麽強盛,而在於曹操的法令盛行,兵力精煉,和那個時候我們去圍攻公孫瓚時不一樣。現在就算去進攻曹操,也沒有一個很好的出師之名。”
後麵突然傳來笑聲,眾人看了看,正是郭圖,道:“你說得不對,我們進攻曹操,怎麽能說是出師無名呢?明公應該盡快定下大業,眼下就可以聽從鄭玄的建議,和劉備一起共同依仗大義,剿滅曹賊,要知道劉備可是漢朝皇叔,曹操這個行為足以說明他是漢賊,明公的行為上合天意,下合民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
四位謀士都各抒己見,沒有一個一致的看法,袁紹聽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忽然許攸、荀諶進來了,袁紹叫停了大家的爭論,道:“你們先不要吵了,聽聽他們怎麽說!”
二人施禮後,袁紹便道:“鄭玄來了一封書信,希望我出兵去幫助劉備,攻打曹操,到底是該出兵還是不出兵呢?”
這一次二人的意見十分同意,共同道:“明公以多攻少,以強攻弱,討伐漢賊來匡扶王室,是正義之師,自然是起兵啊。”
其實袁紹在拿下公孫瓚後,勢力擴充了不少,早就開始打中原的主意,當即就回複二人,道:“你們說的正是我心中所想的。”於是開始商議出兵的事情,先讓孫乾去回複鄭玄,同時在信中也約定了和劉備接應,一麵派審配、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起兵軍士五十萬、步兵十五萬,共精兵三十萬,往黎陽進發。
軍事布置結束後,郭圖進言道:“明公是正義之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數落曹操的罪惡,張貼到各個地方,得到人民的擁戴,然後才是名正言順,則事半功倍啊。”
袁紹點頭同意了,於是就派陳琳來撰寫討賊檄文,陳琳在河北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文人,靈帝時期為主簿,因為勸諫不聽,還經曆董卓的禍亂,就跑到冀州去避難,袁紹就聘用他為寫手。陳琳接到這個任務後,馬上洋洋灑灑就是一篇文章。
眾人讀後,都讚不絕口,裏麵將曹操本人還有他父親等都罵了一個遍,在剿賊檄文中,曹操就是一個十惡不赦、五毒俱全的混蛋,不過裏麵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曹操的盜墓曆史,說他專門安排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連屍體都不放過,裏麵還有一些曹操的陰暗手段,明裏一套,背地裏一套,核心的觀點還是他對漢朝所作出的一切。
明間一些不了解曹操的人,通過這個討賊檄文得知了曹操,紛紛對他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