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本就有數量優勢的賊軍,更顯得聲勢浩大,李樂部隊到樂後,在渭陽會師,郭汜本就搶了許多物資,尤其是一些衣物,於是派士兵將這些東西丟得到處都是,李樂的軍隊缺乏紀律,又是賊寇出生,自然受不了這種誘惑,於是都去爭搶,哪裏還注意到在迎戰,很快隊伍都散了。
於是李、郭二人趁機從四麵出擊,進行混戰,李樂的部隊肯定是失敗的,楊奉和董承也無法抵擋,隻能保護獻帝繼續往北麵走,背後敵軍趕來,李樂道:“現在情況已經很危急了,請子下轎乘馬而行!”
獻帝道:“正是因為現在是危急的時候,我才不能舍棄百官自己逃走。”
眾人聽後都覺得十分感動,竟然留下眼淚來,很快前來幫忙的胡才也被亂軍斬殺,這個消息給本就雪上加霜的氛圍增添了新的絕望,楊奉和董承見後麵賊寇追得很急,就讓子不要坐車了,步行到黃河岸邊。
正好李樂等人看到了一個船,連忙招呼過來。
那時正是寒冬,黃河邊上尤其濕冷,眾人都喘著粗氣,獻帝等人由於長期沒有一頓好的飯食,越發覺得寒冷。
獻帝和皇後攙扶著到了岸邊,岸邊不高,不得不從船上下來,後麵追兵到了。
楊奉道:“可以將牽著馬的繩子係在船上,讓獻帝從船上下去。”
於是有人從國舅帶來的白絹中拿出了十匹左右,道:“我在亂軍之中獲得的這些布匹,正好可以用來連接。”
行軍校尉尚弘用絹綁住獻帝和皇後,讓大家先讓他們下去,李樂則站在船頭。
岸上許多人看到了這種逃生方式,都爭相搶著船舷,李樂都全部砍殺掉落水中,等到將獻帝度過黃河後,再開始渡其他人。為了嚴明紀律,凡是有爭搶的,全部砍下了手指,一時哭聲振,十分淒慘。
持續一度十分混亂,等到最後獻帝身邊帶出來的人隻剩下十餘個了,楊奉找來了一輛牛車,帶著獻帝前往太陽,中途糧食吃完了,晚上在破瓦屋中休息,周邊的村民看到他們實在饑餓,就將多餘的飯菜獻上,獻帝和皇後吃了幾口,覺得這些食物根本就不是人吃的,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填飽肚子,隻能強行吞下,不知味道。
到鄰二,感念於李樂的功勞,下詔封賞成為了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重新上路。
途中有兩名大臣找到這個地方,哭拜在地,獻帝看其麵容,正是太尉楊彪和太仆韓融。
韓融道:“李催和郭汜這兩個惡賊,還是很相信我的話的,我這就舍命去服兩人罷兵,陛下一定要保重好龍體啊。”
韓融完就離開了,李樂請獻帝到楊奉的營寨中休息,楊彪建議先帝在安邑縣暫時安頓,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像樣的房屋,獻帝和皇後都在茅屋中居住,周圍又沒有門遮擋,隻能用荊棘來代替門,透風嚴重。
獻帝與大臣在茅屋下麵議論國家大事,諸位將領就帶著兵馬在外麵鎮壓,保護當地秩序。
其時李樂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麵目,開始走上了專權的道路,百官隻要是觸犯到了他,他就會不顧場合的毆打辱罵,有時心情不好還會將一些濁酒粗食獻上,獻帝隻能忍氣吞聲。
不僅如此,李樂、韓暹還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成為校尉、禦史等官,人數太多,官印都刻印不及,隻能暫時用圖畫代替,將朝廷的法紀絲毫不放在眼裏。
韓融果真做到了他的承諾,遊郭、李二人不再追擊,他們同意放百官和宮人回歸。
這一年又是一個荒年,百姓都去爭挖野菜,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知道獻帝回洛陽後,諸侯都還是紛紛表示了一下,河內太守張楊進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進獻絹帛,這讓獻帝感到十分安心,畢竟諸侯中也並不都是郭汜、李催那樣的人,還是有些尊重自己的人。
董辰和楊奉也商議了,一麵派人去洛陽重修宮殿,希望回到東都洛陽總理朝政。
不過李樂知道後,反對意見很大,董承勸道:“洛陽本來就是漢朝建都之地,安邑隻是一個地方,連車架都放不下,還是回到洛陽是正理。”
李樂滿不在乎,道:“那你們就奉駕去洛陽吧,我自己要留在這個地方。”
於是楊奉和董承就帶著獻帝往洛陽方向走去,不過李樂自然不傻,作威作福的生活是因為獻帝在身邊,獻帝一走肯定就沒有什麽意義,於是他偷偷去找了郭汜和李催,當下商量著一同在路上去劫走子。
董承等人也不傻,知道李樂不會那麽輕易放獻帝走,於是幾人共同合謀,咋晚上擺下了一些陷阱,護送車架往
箕關方向前進。李樂得到消息後,不等郭汜和李催到,就自己帶著本部人馬出兵,到了四更左右,趕到了箕山,大喊道:“車架不要走,郭汜和李催在此!”
本來就被追得有些心理陰影,聽到這個聲音,獻帝心驚膽戰,山上也亮起了衝火光。
楊奉站咋一旁,道:“陛下不要驚訝,這就是李樂,他謊稱自己是李催和郭汜而已。”於是命令徐晃出擊,李樂畢竟不知道對方的實力,以為是無名卒,結果兩人相交一個回合,就被徐晃砍死,其他的黨羽也被殺退,獻帝順利通過了箕關。
太守張楊布下陣勢迎接獻帝,其當場被封為大司馬,張楊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
這樣獻帝一行終於度過了重重困難,回到了東都洛陽。
其進入洛陽後,看到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已經變得荒蕪,皇宮還有被火燒過的痕跡,都是一片黑色,地上都長出了雜草,到處是斷壁殘垣,心中一時難過,竟留下淚來。
他讓楊奉蓋了一座新房來居住,百官都來祝賀,不過都站在荊棘之鄭
於是獻帝下詔給年號,由興平改為建安,這一年正好又是一個荒年,洛陽城的居民不到數百家,根本就沒有吃的東西,隻能到城外去挖野菜,剝開樹皮,甚至直接吃生草的。
百官都是吃了苦的,從尚書郎以下,都自己出城去尋找食物,很多人都因為地形複雜,餓死在路上,還有很多被毒蛇咬死,實在是漢朝的運勢已經衰弱了。
於是李、郭二人趁機從四麵出擊,進行混戰,李樂的部隊肯定是失敗的,楊奉和董承也無法抵擋,隻能保護獻帝繼續往北麵走,背後敵軍趕來,李樂道:“現在情況已經很危急了,請子下轎乘馬而行!”
獻帝道:“正是因為現在是危急的時候,我才不能舍棄百官自己逃走。”
眾人聽後都覺得十分感動,竟然留下眼淚來,很快前來幫忙的胡才也被亂軍斬殺,這個消息給本就雪上加霜的氛圍增添了新的絕望,楊奉和董承見後麵賊寇追得很急,就讓子不要坐車了,步行到黃河岸邊。
正好李樂等人看到了一個船,連忙招呼過來。
那時正是寒冬,黃河邊上尤其濕冷,眾人都喘著粗氣,獻帝等人由於長期沒有一頓好的飯食,越發覺得寒冷。
獻帝和皇後攙扶著到了岸邊,岸邊不高,不得不從船上下來,後麵追兵到了。
楊奉道:“可以將牽著馬的繩子係在船上,讓獻帝從船上下去。”
於是有人從國舅帶來的白絹中拿出了十匹左右,道:“我在亂軍之中獲得的這些布匹,正好可以用來連接。”
行軍校尉尚弘用絹綁住獻帝和皇後,讓大家先讓他們下去,李樂則站在船頭。
岸上許多人看到了這種逃生方式,都爭相搶著船舷,李樂都全部砍殺掉落水中,等到將獻帝度過黃河後,再開始渡其他人。為了嚴明紀律,凡是有爭搶的,全部砍下了手指,一時哭聲振,十分淒慘。
持續一度十分混亂,等到最後獻帝身邊帶出來的人隻剩下十餘個了,楊奉找來了一輛牛車,帶著獻帝前往太陽,中途糧食吃完了,晚上在破瓦屋中休息,周邊的村民看到他們實在饑餓,就將多餘的飯菜獻上,獻帝和皇後吃了幾口,覺得這些食物根本就不是人吃的,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填飽肚子,隻能強行吞下,不知味道。
到鄰二,感念於李樂的功勞,下詔封賞成為了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重新上路。
途中有兩名大臣找到這個地方,哭拜在地,獻帝看其麵容,正是太尉楊彪和太仆韓融。
韓融道:“李催和郭汜這兩個惡賊,還是很相信我的話的,我這就舍命去服兩人罷兵,陛下一定要保重好龍體啊。”
韓融完就離開了,李樂請獻帝到楊奉的營寨中休息,楊彪建議先帝在安邑縣暫時安頓,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像樣的房屋,獻帝和皇後都在茅屋中居住,周圍又沒有門遮擋,隻能用荊棘來代替門,透風嚴重。
獻帝與大臣在茅屋下麵議論國家大事,諸位將領就帶著兵馬在外麵鎮壓,保護當地秩序。
其時李樂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麵目,開始走上了專權的道路,百官隻要是觸犯到了他,他就會不顧場合的毆打辱罵,有時心情不好還會將一些濁酒粗食獻上,獻帝隻能忍氣吞聲。
不僅如此,李樂、韓暹還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成為校尉、禦史等官,人數太多,官印都刻印不及,隻能暫時用圖畫代替,將朝廷的法紀絲毫不放在眼裏。
韓融果真做到了他的承諾,遊郭、李二人不再追擊,他們同意放百官和宮人回歸。
這一年又是一個荒年,百姓都去爭挖野菜,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知道獻帝回洛陽後,諸侯都還是紛紛表示了一下,河內太守張楊進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進獻絹帛,這讓獻帝感到十分安心,畢竟諸侯中也並不都是郭汜、李催那樣的人,還是有些尊重自己的人。
董辰和楊奉也商議了,一麵派人去洛陽重修宮殿,希望回到東都洛陽總理朝政。
不過李樂知道後,反對意見很大,董承勸道:“洛陽本來就是漢朝建都之地,安邑隻是一個地方,連車架都放不下,還是回到洛陽是正理。”
李樂滿不在乎,道:“那你們就奉駕去洛陽吧,我自己要留在這個地方。”
於是楊奉和董承就帶著獻帝往洛陽方向走去,不過李樂自然不傻,作威作福的生活是因為獻帝在身邊,獻帝一走肯定就沒有什麽意義,於是他偷偷去找了郭汜和李催,當下商量著一同在路上去劫走子。
董承等人也不傻,知道李樂不會那麽輕易放獻帝走,於是幾人共同合謀,咋晚上擺下了一些陷阱,護送車架往
箕關方向前進。李樂得到消息後,不等郭汜和李催到,就自己帶著本部人馬出兵,到了四更左右,趕到了箕山,大喊道:“車架不要走,郭汜和李催在此!”
本來就被追得有些心理陰影,聽到這個聲音,獻帝心驚膽戰,山上也亮起了衝火光。
楊奉站咋一旁,道:“陛下不要驚訝,這就是李樂,他謊稱自己是李催和郭汜而已。”於是命令徐晃出擊,李樂畢竟不知道對方的實力,以為是無名卒,結果兩人相交一個回合,就被徐晃砍死,其他的黨羽也被殺退,獻帝順利通過了箕關。
太守張楊布下陣勢迎接獻帝,其當場被封為大司馬,張楊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
這樣獻帝一行終於度過了重重困難,回到了東都洛陽。
其進入洛陽後,看到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已經變得荒蕪,皇宮還有被火燒過的痕跡,都是一片黑色,地上都長出了雜草,到處是斷壁殘垣,心中一時難過,竟留下淚來。
他讓楊奉蓋了一座新房來居住,百官都來祝賀,不過都站在荊棘之鄭
於是獻帝下詔給年號,由興平改為建安,這一年正好又是一個荒年,洛陽城的居民不到數百家,根本就沒有吃的東西,隻能到城外去挖野菜,剝開樹皮,甚至直接吃生草的。
百官都是吃了苦的,從尚書郎以下,都自己出城去尋找食物,很多人都因為地形複雜,餓死在路上,還有很多被毒蛇咬死,實在是漢朝的運勢已經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