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歸想,腳步移動的速度並沒有絲毫降低,很快進入到書閣之中,這裏有好幾個書櫃,陳列著許多的書,不過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用竹簡作為載體存放的,雨弋隨便解開了幾卷竹簡,發現裏麵的字體早已經褪去。
“哼,是在耍我嗎?”
雨弋繼續翻閱,發現有的竹簡甚至一碰就碎,完全就是之前所預料的,藏書閣隻是一種形式,在墓葬中根本就不實用啊,書中的內容還是應該靠子子孫孫來傳承,要知道人類從遠古時期,比如說知道火是不能碰的,這都是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
翻閱了書櫃前麵的大部分竹簡,雨弋漸漸失去了耐心,藏書閣空間並不大,是由三麵壞繞的大書架構成,這些書架都擺放著竹簡,如果裏麵沒有內容,那麽雨弋也就失去了繼續停留的價值。
雨弋準備轉身離開,去尋找下一個出口,回頭的時候猛然注意到中間書架似乎和其他兩個書架有些不一樣,多出了一個把手。
他連忙返回,仔細查看,嚐試著將推動把手。
果然,中間的書架居然往後退去,兩邊的書架往兩邊靠近,雨弋害怕又是什麽機關,連忙集中注意力,準備應對一切突發情況。
書架的移動,明顯是伴隨著齒輪的旋轉聲音,中間書架和兩邊書架的移動結構是,形成了一個入口,這個入口很小,雨弋必須要蹲著才能通過。
意外的驚喜讓雨弋又燃起了希望,他在入口處摸索了一下,確認沒有其他機關後,爬著進入,緩步前行。
這個藏書閣表麵上空間很小,其實內部的結構是很大的,一條狹長的秘道通向深處,想起中間書架上的把手,其位置是那麽顯眼,似乎是墓主人刻意為之,為的就是把人吸引到裏麵去。
雨弋順著秘道,進入到一個封閉的空間,裏麵擺放著亮燦燦的黃金和珠寶,若是一個沒有定力的人,可能早就撲了上去,睡在上麵,體驗富可敵國的快感。
黃金和珠寶對雨弋的吸引力自然是有的,不過更吸引雨弋的是旁邊的另外一個東西,是一本書。
雨弋走到書前,大致的翻閱了一下,這本書和外麵的竹簡不一樣,質感很好,裏麵的書寫都清晰可見,最關鍵的是明明內容很多,卻縮小到了一個很小的東西上麵,就好比折疊的筆記本電腦,遠觀很小,當真正攤開的時候,麵積可大著呢。
這本書能吸引雨弋,除了其載體特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書名,是呂不韋留給後世的傳世之作,《呂氏春秋》。
作為大學時期在圖書館混過的人來說,這本書的來曆並不是那麽神秘。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其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所以《漢書·藝文誌》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這說明最早的注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征。
作為崇尚武力的秦朝,有呂不韋這樣一個人還是不錯的,可惜的是秦朝後期采納的是發家的意見,整個國家完全是嚴刑峻法,什麽都按照法律來,不尊重人情,一點小事就要殺頭,割鼻子,實在是不像話,民眾苦不堪言,就連秦末農民起義的陳勝和吳廣,還有項羽和劉邦都是被逼著造反的。
在《呂氏春秋》的下麵,雨弋發現了一段話,是備注在書的後麵,應該出自作者呂不韋之筆。
秦國如此強大,卻厚武而薄文,如今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嚐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長此以往,必定會富強自己的國家。於是我也招來了一些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客多達三千人,我招攬他們並不是要擴充自己的勢力,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啊,我招攬的形式與四公子是不同的,並不看重他們的勇猛,而十分注重文才,經常舉辦辯論會,就是要在這個方麵爭個高低上下。
不看重勇猛並不是瞧不起那些猛將,因為我們秦國當前猛將如雲,缺少文人墨客,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再者那些善謀善斷之人都著書而立,廣為流傳,造成的影響很大,不但可以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
盡管我是商人出生,我不能自己著書立派,但是我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運用大家的智慧,博眾家之所長,去實現我的理想和抱負,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可是趙姬的事情敗露,引得始皇對我相當不滿,我能預感到不久的將來,他會下令將我處死,於是我服下了經商時,西域購置的那顆丹藥,形成假死的情況,將一些信得過的門生轉移到地下,在上麵,我隻是留下了部分的《呂氏春秋》,在下麵我每天煉丹,並召集門客一同續寫。
看到這裏,雨弋終於明白了一些曆史疑雲,據傳呂不韋在成書之後,將書放在城裏給人閱覽,並提出要約,如果有人能夠改一個字,那麽就賞賜千金,於是有一個成語,一字千金就是這麽來的,事實上,遺留下來的書總是殘缺的,若不是到這墓裏,雨弋根本不知道《呂氏春秋》還經過了續寫的。
在墓穴之中,我不斷搜集能撰文者的的感想以及所見所聞,他們也都尊崇我的意願,等到文章交上來後,可謂時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複。
要將這些東西整合非要大力氣不可,好在我帶下來的門客中有一些寫文章的高手,他們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便是《呂氏春秋》,這本書可謂是我的傑作,它是一本誇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
“哼,是在耍我嗎?”
雨弋繼續翻閱,發現有的竹簡甚至一碰就碎,完全就是之前所預料的,藏書閣隻是一種形式,在墓葬中根本就不實用啊,書中的內容還是應該靠子子孫孫來傳承,要知道人類從遠古時期,比如說知道火是不能碰的,這都是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
翻閱了書櫃前麵的大部分竹簡,雨弋漸漸失去了耐心,藏書閣空間並不大,是由三麵壞繞的大書架構成,這些書架都擺放著竹簡,如果裏麵沒有內容,那麽雨弋也就失去了繼續停留的價值。
雨弋準備轉身離開,去尋找下一個出口,回頭的時候猛然注意到中間書架似乎和其他兩個書架有些不一樣,多出了一個把手。
他連忙返回,仔細查看,嚐試著將推動把手。
果然,中間的書架居然往後退去,兩邊的書架往兩邊靠近,雨弋害怕又是什麽機關,連忙集中注意力,準備應對一切突發情況。
書架的移動,明顯是伴隨著齒輪的旋轉聲音,中間書架和兩邊書架的移動結構是,形成了一個入口,這個入口很小,雨弋必須要蹲著才能通過。
意外的驚喜讓雨弋又燃起了希望,他在入口處摸索了一下,確認沒有其他機關後,爬著進入,緩步前行。
這個藏書閣表麵上空間很小,其實內部的結構是很大的,一條狹長的秘道通向深處,想起中間書架上的把手,其位置是那麽顯眼,似乎是墓主人刻意為之,為的就是把人吸引到裏麵去。
雨弋順著秘道,進入到一個封閉的空間,裏麵擺放著亮燦燦的黃金和珠寶,若是一個沒有定力的人,可能早就撲了上去,睡在上麵,體驗富可敵國的快感。
黃金和珠寶對雨弋的吸引力自然是有的,不過更吸引雨弋的是旁邊的另外一個東西,是一本書。
雨弋走到書前,大致的翻閱了一下,這本書和外麵的竹簡不一樣,質感很好,裏麵的書寫都清晰可見,最關鍵的是明明內容很多,卻縮小到了一個很小的東西上麵,就好比折疊的筆記本電腦,遠觀很小,當真正攤開的時候,麵積可大著呢。
這本書能吸引雨弋,除了其載體特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書名,是呂不韋留給後世的傳世之作,《呂氏春秋》。
作為大學時期在圖書館混過的人來說,這本書的來曆並不是那麽神秘。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其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所以《漢書·藝文誌》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這說明最早的注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征。
作為崇尚武力的秦朝,有呂不韋這樣一個人還是不錯的,可惜的是秦朝後期采納的是發家的意見,整個國家完全是嚴刑峻法,什麽都按照法律來,不尊重人情,一點小事就要殺頭,割鼻子,實在是不像話,民眾苦不堪言,就連秦末農民起義的陳勝和吳廣,還有項羽和劉邦都是被逼著造反的。
在《呂氏春秋》的下麵,雨弋發現了一段話,是備注在書的後麵,應該出自作者呂不韋之筆。
秦國如此強大,卻厚武而薄文,如今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嚐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長此以往,必定會富強自己的國家。於是我也招來了一些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客多達三千人,我招攬他們並不是要擴充自己的勢力,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啊,我招攬的形式與四公子是不同的,並不看重他們的勇猛,而十分注重文才,經常舉辦辯論會,就是要在這個方麵爭個高低上下。
不看重勇猛並不是瞧不起那些猛將,因為我們秦國當前猛將如雲,缺少文人墨客,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再者那些善謀善斷之人都著書而立,廣為流傳,造成的影響很大,不但可以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
盡管我是商人出生,我不能自己著書立派,但是我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運用大家的智慧,博眾家之所長,去實現我的理想和抱負,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可是趙姬的事情敗露,引得始皇對我相當不滿,我能預感到不久的將來,他會下令將我處死,於是我服下了經商時,西域購置的那顆丹藥,形成假死的情況,將一些信得過的門生轉移到地下,在上麵,我隻是留下了部分的《呂氏春秋》,在下麵我每天煉丹,並召集門客一同續寫。
看到這裏,雨弋終於明白了一些曆史疑雲,據傳呂不韋在成書之後,將書放在城裏給人閱覽,並提出要約,如果有人能夠改一個字,那麽就賞賜千金,於是有一個成語,一字千金就是這麽來的,事實上,遺留下來的書總是殘缺的,若不是到這墓裏,雨弋根本不知道《呂氏春秋》還經過了續寫的。
在墓穴之中,我不斷搜集能撰文者的的感想以及所見所聞,他們也都尊崇我的意願,等到文章交上來後,可謂時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複。
要將這些東西整合非要大力氣不可,好在我帶下來的門客中有一些寫文章的高手,他們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便是《呂氏春秋》,這本書可謂是我的傑作,它是一本誇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