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書春秋籍,小y君的打賞!


    ……


    此時,在泮宮靶場中,大射儀也已經接近尾聲。


    在國君試射完畢後,就輪到八位卿大夫子弟了。


    射禮,分為“三番射”,第一番是習射,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


    四耦的八名射手分別登堂射擊,按照司射籍秦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


    司射在堂下命令道:“無射獲,無獵獲!”


    意思是,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


    趙無恤頓時想起前世時,那個“學箭三年中鼓吏”的笑話,配合方才國君射第一箭時的光景,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而在習射時,他發現張孟談果然說的沒錯,範禾的射術水平,也沒比國君好到哪去,所以趙無恤用普通的拓木角弓,就能完虐之。


    第二番射側重於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


    司射宣布說:“不貫不釋!”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


    按照規矩,一耦中身份較高的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先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直到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為止。


    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結果,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算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算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直到四耦全部射畢。


    “三番射”和二番射的唯一區別,是要聽著音樂的節奏施射。


    擁有十六名樂師的晉宮樂隊奏響了莊重典雅的古樂,正是《詩經·召南》中的《騶虞》這一首,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


    趙無恤聽聞,虒祁宮中有昔日周文王滅古國密須,繳獲後作為晉國開國重寶的“密須之鼓”。但似乎體積較大不易搬運,否則,愛麵子的晉侯午說不準也會巴巴地帶出來顯擺。


    射者根據“不鼓不釋”的規則,跟隨樂曲的節奏射箭。射禮提倡“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即射者要端正自己的姿勢後才射箭,沒有射中,不能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要反省自己。


    這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禮儀文化的較量,講究謙和、禮讓、莊重、仁德。


    三輪射畢後,就是罰酒和獻酒的環節。


    司射命令四耦道:“勝者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者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


    勝者向負者敬酒,負者喝完酒,再向勝者拱手行禮,雙方相互謙讓以示尊敬。


    四耦射手先後上堂,趙無恤所在這一耦,自然是範禾完敗。他隻能黑著臉,強忍著怒火,接過了趙無恤遞過去的酒爵,一飲而盡,十分勉強地向趙無恤拱手行禮。


    其餘三耦的勝出者,分別是範嘉,呂行,中行黑肱。


    呂行勝出,自不必說。韓氏一向文盛武衰,中行氏則是和魏氏一樣,以知兵尚武著稱,韓不信輸了,並不讓人意外。但趙無恤也見識過魏駒的射術,並不算差,居然被範嘉擊敗,這就讓人有些詫異了。


    賓客韓不信宣布了勝者,而國君則親自向四名勝者獻酒,將他們選為宮甲,或者是助祭人,作為嘉獎。


    呂行誠惶誠恐地表示,自己隻是僥幸取勝,大宗魏駒未入虒祁宮,他也不敢接受宮甲之職。


    晉侯將他的“孝悌之義”誇讚了一通,最後將魏駒選為宮甲,呂行則可以加入下軍中為軍吏“多射”。


    在經過趙無恤時,晉侯想起方才趙無恤為他解圍護麵子的舉動,便對他格外友善,笑著微微點頭,將他選為助祭人。


    比起每月必須侍候宮中的黑衣宮甲,助祭人的自由度更高一些,隻需要在舉行禮儀時入內即可。趙無恤對這一結果比較滿意,自然也按照規矩,謙讓一通後才接受。


    隨後,主人晉侯與賓客韓不信也相互獻酒,開始了作為大射儀尾聲的旅酬和送賓儀式。


    旅酬,也就是犒勞,要求從身份高的人開始,依次向下進酬酒。敬飲之前需相互行揖禮,樂官們循環奏樂以助興,於是觀射堂上一片觥籌交錯之聲。雖然韓氏的孫子沒能入選,但韓不信仍然和藹地向趙無恤祝賀。


    而知躒也不因為孫子知宵落選而太過失望,雖然與國君交好是從他們的首代家主知首以來的傳統,但除了做宮甲、助祭外,還有其他許多途徑可奏。


    他一直低調地將風頭讓給韓不信,坐於席位上笑迎過來獻酒的眾人。直到有個絳衣的知氏家吏趨行進來,在他耳旁悄悄說了幾句話,知躒的臉色才徒然有了一絲變化。


    晉侯午與知躒極為熟悉,察覺到了他的情緒變化,便關切地問道:“中軍佐,出了何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知躒的身上,他隻能歎了口氣,起身朝國君拱手,苦笑著說道:“無甚大事,隻是下臣的次孫又闖禍了……”


    當事情的原委在泮宮中被傳開後,趙無恤一時失神。


    知瑤沒有趕回來參加大射儀,不是因為他怯場,也不是因為所謂的“無法及時趕回”,隻是因為他正在知邑謀劃一件大事。


    春秋末期,晉國東北方的白狄部落,以鮮虞國(中山國)為中心,組成一股疆域和戰鬥力都相當可觀的勢力。而在中原諸侯不好糊弄、諸卿家族又寸土難讓的情況下,向鮮虞及其衛星國鼓、肥、仇由等發起戰爭,就成為諸卿擴大自身實力最便捷的途徑。


    而中行氏在這方麵,無疑是擁有地利的,他們的先祖中行林父,還有中行吳,都以滅戎狄而擴土聞名諸侯,也順便將新征服的鼓、肥、東陽等地劃入自家治下。知氏也不差,他們的領地橫跨太行,臨近一些戎狄聚居的小邑。


    年僅十四歲的知瑤,似乎也有這種眼光,他奉知躒之命,去一處位於北方的知氏縣邑,探望一位知氏小宗叔伯。到了地方後,卻心血來潮,臨時指揮起縣兵,對一處狄邑關卡,發動了突擊!


    據說,那是一座建造於險地上的堡壘邊邑,這裏的戎狄作戰凶狠,曆代知氏、中行家主屢次圖謀卻不能破之。現如今卻被知瑤以計謀獲得,他讓人化妝成鄭衛行商,混入邑中與戎狄交易,再突然發難奪取城門。


    “知氏君子運籌帷幄於軍中,以不足一旅之兵,破一大邑,擄得人口千戶,斬殺頑狄三百餘人!”


    ……


    求收藏,求推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我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新番並收藏春秋我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