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一艘名為海藍號的大型郵輪從摩爾曼斯克出發,一路向東前進繞過白令海峽。這艘郵輪上麵裝載的是蘇聯最新出售給印度的武器零件,包括了一些石勒喀河自行火炮的地盤,山毛櫸的固定架,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這艘明明可以裝卸滿貨物的郵輪卻隻裝載了一半的貨物,駛向最終的目的地,印度孟買。
這艘郵輪隸屬於蘇聯遠洋集團,船長在將船開往印度之前接到了上級一個奇怪的命令,就是必須在東方明珠的港口上在裝載一批貨物,到時候一同運往印度。但是接到這個命令之後船長有些猶豫了,因為這上麵的東西可是蘇聯的軍火,不見得那個國家的海關部門願意讓輪船停靠。船長的上級告訴他服從命令,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不會出現什麽失誤的情況,他隻要照著上頭的命令去做就行了。
其實在將郵輪開往印度之前,蘇聯國防部就曾親自致電中國北方公司,詢問他們能不能在這一段時間內加工加點製造出一批數量為八千支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麵對突如其來的訂單,北方公司的領導人自然欣然答應,並允諾會在日期截至之前將所有的步槍悉數交齊。
這也是蘇聯的手段之一,當軍部發現從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生產八千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交付到印度的時候,拋去那些製造和運輸成本,所獲得的利潤幾乎所剩無幾。而假如從中國的北方公司訂購八千支廉價的五-六-式-衝鋒槍運往印度的話,那麽除去購買槍械的那一筆資金,蘇聯整整比之前多賺了一半多的美元。而且憑借印度人的智商,他們也很難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伊熱夫斯克出品的akm步槍,哪些是中國出品的五-六-式-衝鋒槍。
就算印度人前來質問,蘇聯方麵也可以振振有詞的說道這就是他們與中國合資生產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授權給中方而已,如假包換的中方,哦不。蘇聯製造的卡拉什尼科夫。
船停靠在東方明珠的岸邊之後,軍隊的人馬立馬趕到現場,在附近封鎖警戒了起來。畢竟這裏可是有八千支的五-六-式-衝鋒槍。然後軍車押運的一箱又一箱五-六-式-衝鋒槍被裝上了油輪的集裝箱,通過起重器擺放在郵輪上用纜繩固定好。這些五六式都會被運到孟買。然後交付到印度軍方的手上。
隨後郵輪一路南下,通過馬六甲海峽,最終達到了印度洋,並停靠在孟買的港口。印度軍方派人將這第一批到達的軍火從船上搬卸下來,裝上卡車。他們從早上忙碌到第二天上午。才將所有的武器搬運完畢。
很快第二筆軍火款就打到指定的賬戶上,蘇聯略施小計,就將印度的訂單達到了利益最大化,如果不是因為技術機密的緣故,蘇聯軍方真的想將外貿版本的武器統統交給原材料便宜的中國進行生產,然後蘇聯再向世界出售,好賺取更加高額的利潤。
就這樣,中蘇雙方在關於坑印度人方麵,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被人賣了還興高采烈數錢的印度人後來打電話給中方公司,詢問售後服務的事情。說自己的槍出現了一些破損,是不是壞了,還可不可以兌換。當然被中方一口拒絕,因為當初跟他們簽訂買賣合同的是蘇聯人而不是他們這些印度阿三。
然後印度又跑去質問蘇聯為什麽沒法保證售後服務,蘇聯人回答零部件損壞的更迭是由蘇聯這邊提供的,也就是說你的槍是中國買的,但是如果你要買更換的零件,還是要到蘇聯這邊來買。
就這樣,印度人花了一筆大價錢,沒有買到傳說中堅實耐用的毛子貨。反倒是被便宜的五六式衝鋒槍狠狠的坑了一筆大筆錢。
作為職業坑印度的蘇聯在產品質量上也是做足了手腳,因為蘇聯所處的維度關係根本沒機會體驗到印度氣溫高達五十多度的可怕感覺,所以出口版本的t72坦克火控係統和熱成像係統都不能適應50多度以上的高溫。剛剛運到印度的坦克沒多久就需要返廠維修,原版本t72情況還好一點。但是也幾乎沒辦法適應高強度的作戰訓練,也就比原本的t72堅持多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難以逃離返廠維修的命運。
對此,印度向蘇聯提出了抗議,抗議自己花費大價錢買來的居然是次品。而蘇聯方麵則毫不猶豫的反駁他們那是因為氣候的問題,我們出售軍火之前早就有告知過你們坦克的耐熱性能。隻是你們不願意聽取而已。
“我們的坦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你見過蘇聯出產的武器什麽時候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隻是你們那邊水土不服而已。但你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譴責我的武器質量不過硬。這完全就是兩回事!如果真的要追究起來,那也是你們的國防部考察團在參觀時忘了考慮到這一點。”亞佐夫代表著蘇聯的武器廠斥駁了印度的歪理邪說。
麵對蘇聯人義正言辭的抗議,蘇聯突然就變得無話可說了。因為他們仔細想想還真是挺有道理的,就沒有追究蘇聯方麵的責任。
但是現實情況擺在麵前又不得不去解決,而蘇聯提出的方案時再安裝一套冷卻係統,這樣的話就能將坦克內部溫度始終維持在四十度以下,坦克也可以正常的應對高溫了。不過安裝可以,但是這套冷卻係統的價格還需要你們印度人來支付。
就這樣,每一套價值十五萬的冷卻係統由印度軍方買單,蘇聯願意免費幫他們裝備這些控製係統。而且蘇聯方麵還提出了外貿坦克的特別定製版,假如印度在溫度什麽方麵的有特別的要求的話,我們可以按照客戶的需求來定製,隻要錢到位了一切都好說。
雖然最終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印度軍方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但是好像又說不上來……(未完待續。)
一艘名為海藍號的大型郵輪從摩爾曼斯克出發,一路向東前進繞過白令海峽。這艘郵輪上麵裝載的是蘇聯最新出售給印度的武器零件,包括了一些石勒喀河自行火炮的地盤,山毛櫸的固定架,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這艘明明可以裝卸滿貨物的郵輪卻隻裝載了一半的貨物,駛向最終的目的地,印度孟買。
這艘郵輪隸屬於蘇聯遠洋集團,船長在將船開往印度之前接到了上級一個奇怪的命令,就是必須在東方明珠的港口上在裝載一批貨物,到時候一同運往印度。但是接到這個命令之後船長有些猶豫了,因為這上麵的東西可是蘇聯的軍火,不見得那個國家的海關部門願意讓輪船停靠。船長的上級告訴他服從命令,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不會出現什麽失誤的情況,他隻要照著上頭的命令去做就行了。
其實在將郵輪開往印度之前,蘇聯國防部就曾親自致電中國北方公司,詢問他們能不能在這一段時間內加工加點製造出一批數量為八千支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麵對突如其來的訂單,北方公司的領導人自然欣然答應,並允諾會在日期截至之前將所有的步槍悉數交齊。
這也是蘇聯的手段之一,當軍部發現從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生產八千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交付到印度的時候,拋去那些製造和運輸成本,所獲得的利潤幾乎所剩無幾。而假如從中國的北方公司訂購八千支廉價的五-六-式-衝鋒槍運往印度的話,那麽除去購買槍械的那一筆資金,蘇聯整整比之前多賺了一半多的美元。而且憑借印度人的智商,他們也很難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伊熱夫斯克出品的akm步槍,哪些是中國出品的五-六-式-衝鋒槍。
就算印度人前來質問,蘇聯方麵也可以振振有詞的說道這就是他們與中國合資生產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授權給中方而已,如假包換的中方,哦不。蘇聯製造的卡拉什尼科夫。
船停靠在東方明珠的岸邊之後,軍隊的人馬立馬趕到現場,在附近封鎖警戒了起來。畢竟這裏可是有八千支的五-六-式-衝鋒槍。然後軍車押運的一箱又一箱五-六-式-衝鋒槍被裝上了油輪的集裝箱,通過起重器擺放在郵輪上用纜繩固定好。這些五六式都會被運到孟買。然後交付到印度軍方的手上。
隨後郵輪一路南下,通過馬六甲海峽,最終達到了印度洋,並停靠在孟買的港口。印度軍方派人將這第一批到達的軍火從船上搬卸下來,裝上卡車。他們從早上忙碌到第二天上午。才將所有的武器搬運完畢。
很快第二筆軍火款就打到指定的賬戶上,蘇聯略施小計,就將印度的訂單達到了利益最大化,如果不是因為技術機密的緣故,蘇聯軍方真的想將外貿版本的武器統統交給原材料便宜的中國進行生產,然後蘇聯再向世界出售,好賺取更加高額的利潤。
就這樣,中蘇雙方在關於坑印度人方麵,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被人賣了還興高采烈數錢的印度人後來打電話給中方公司,詢問售後服務的事情。說自己的槍出現了一些破損,是不是壞了,還可不可以兌換。當然被中方一口拒絕,因為當初跟他們簽訂買賣合同的是蘇聯人而不是他們這些印度阿三。
然後印度又跑去質問蘇聯為什麽沒法保證售後服務,蘇聯人回答零部件損壞的更迭是由蘇聯這邊提供的,也就是說你的槍是中國買的,但是如果你要買更換的零件,還是要到蘇聯這邊來買。
就這樣,印度人花了一筆大價錢,沒有買到傳說中堅實耐用的毛子貨。反倒是被便宜的五六式衝鋒槍狠狠的坑了一筆大筆錢。
作為職業坑印度的蘇聯在產品質量上也是做足了手腳,因為蘇聯所處的維度關係根本沒機會體驗到印度氣溫高達五十多度的可怕感覺,所以出口版本的t72坦克火控係統和熱成像係統都不能適應50多度以上的高溫。剛剛運到印度的坦克沒多久就需要返廠維修,原版本t72情況還好一點。但是也幾乎沒辦法適應高強度的作戰訓練,也就比原本的t72堅持多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難以逃離返廠維修的命運。
對此,印度向蘇聯提出了抗議,抗議自己花費大價錢買來的居然是次品。而蘇聯方麵則毫不猶豫的反駁他們那是因為氣候的問題,我們出售軍火之前早就有告知過你們坦克的耐熱性能。隻是你們不願意聽取而已。
“我們的坦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你見過蘇聯出產的武器什麽時候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隻是你們那邊水土不服而已。但你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譴責我的武器質量不過硬。這完全就是兩回事!如果真的要追究起來,那也是你們的國防部考察團在參觀時忘了考慮到這一點。”亞佐夫代表著蘇聯的武器廠斥駁了印度的歪理邪說。
麵對蘇聯人義正言辭的抗議,蘇聯突然就變得無話可說了。因為他們仔細想想還真是挺有道理的,就沒有追究蘇聯方麵的責任。
但是現實情況擺在麵前又不得不去解決,而蘇聯提出的方案時再安裝一套冷卻係統,這樣的話就能將坦克內部溫度始終維持在四十度以下,坦克也可以正常的應對高溫了。不過安裝可以,但是這套冷卻係統的價格還需要你們印度人來支付。
就這樣,每一套價值十五萬的冷卻係統由印度軍方買單,蘇聯願意免費幫他們裝備這些控製係統。而且蘇聯方麵還提出了外貿坦克的特別定製版,假如印度在溫度什麽方麵的有特別的要求的話,我們可以按照客戶的需求來定製,隻要錢到位了一切都好說。
雖然最終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印度軍方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但是好像又說不上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