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常浩南給整個試生產過程預留了兩個半月的時間。


    也就是到9月初之前能完成,或者至少基本確定下來工藝參數即可。


    至於原因……


    非常明顯。


    如果時間線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變動,那麽從9月開始,今年餘下的幾個月,都將會大新聞不斷。


    前世的2001年,他還在苦逼地讀著博士,對於那次事後看來完全可以稱之為曆史轉折點的劇變,了解渠道僅限於報紙和電視上的隻言片語。


    而由於上半年才剛剛經曆過撞機事件,所以那時候的反應也就是非常樸素的——


    “真tm活該”。


    當然,那個時候常浩南也確實做不了別的什麽,所以隻能這樣在心裏發泄一下。


    但無論如何,這確實在客觀上導致他對於整個2001年第四季度發生的事情缺少認識,難以像盟軍行動時那樣提前做好謀劃。


    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盡管常浩南這一次大概率沒辦法直接參與到決策當中,但到那個時候,肯定還是要額外分出些精力來關注事態的發展。


    然而,事實證明,他多慮了。


    試生產流程的推進速度,遠遠比他的預期更快——


    這倒也不完全是因為兩個團隊的工作效率有多高,而是常浩南一開始的思路有點鑽了牛角尖。


    他那兩個半月,是給尋找“最優加工條件”所留出來的時間。


    但實際上,渦扇10的氣膜孔是靠傳統的電火花工藝加上老師傅手活就能搓出來的東西,並不需要那麽極限。


    至少對於黎明廠這邊來說不需要。


    所以隻過了一個月,從8月初開始,試生產就已經開始得到符合工藝要求的產品了。


    雖然一開始,良品率還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但再怎麽樣,也比電火花加工那個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情況要強不少。


    因此,到8月中旬的時候,鍾世宏直接帶隊回了一趟黎明廠,帶來了一個月份額的半成品渦輪葉片,以及渦輪盤。


    沒錯,他打算直接用這台工程樣機,加工量產型渦扇10的氣膜孔——


    反正都是要試,那不如好好利用一下這邊的產能。


    而不出所料地,原型機的生產數量很快就超過了量產型……


    按照常浩南的推算,在理想情況下,綜合考慮生產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超短激光工藝相比過去的電火花工藝,在打孔這件事上的效率可以提高一個數量級。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渦扇10的產能就可以直接變成原來的10倍。


    畢竟,打孔效率提高了,還會有別的決速步驟。


    比如高壓壓氣機葉片的精加工,還有耐熱塗層的塗敷速度等等。


    這些環節,黎明廠其實都已經用上了國際主流,或者相當於國際主流的技術。


    製約產能提升的,還是工人的熟練度。


    以及更主要的,訂單量——


    盡管華夏的gdp相比上一期提前了4年,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就超過意大利和法國來到了世界第五,距離第四的英國也隻剩一步之遙,但總體上,仍然屬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到處都需要錢。


    而且也要考慮到,不能過於刺激周邊國家和主要競爭對手。


    因此,在今年,也就是2001年,給國防建設劃出的預算是2200億人民幣。


    相當於大約260億美元。


    是美國的大約1/12。


    就這,還是從1997年開始,每年至少增長15%,最高一年增長20%的結果。


    所以,別看之前每年造20台渦扇10的時候,空軍和航空工業都嗷嗷叫著不夠用。


    以後真要是能每年搓200台出來,那他們還吃不下去呢……


    ……


    “常總。”


    看著手頭數據越來越好看的測試報告,鍾世宏表情卻略微有些惆悵:


    “真不能讓112廠和132廠再提高點產能了嗎?”


    在產能潛力逐漸提升上來以後,他連說話都變得比以前硬氣多了。


    在麵對隔壁航空工業集團同行的時候,態度直接從“求你輕點”變成了“沒吃飯嗎?”


    咳咳……


    總之,現在渦扇10的產能潛力已經非常明顯,所以鍾世宏關注的問題也從單純的技術逐漸轉向商業。


    明明有能力一年爆出一百大幾十台的產量,卻隻有五六十台的訂單,實在是讓人不好受。


    “難呐……三個軍種加上二炮,換裝壓力都很大,能具體分到殲擊航空兵的資源本來就有限。”


    常浩南把手裏的鋼筆放下,搖了搖頭:


    “殲11b和殲10a都算上,每年能產個30架左右,都已經算是部分超過我的預期了,殲10e一方麵暫時沒有客戶,另一方麵適配的還是al31f的動力。”


    “而且退一萬步講,就算真有那麽多訂單,112廠和132廠本身的還都沒完成擴建,尤其132廠,還規劃了一個全新的廠區,眼下就算連軸轉也爆不出來太多產能……”


    一年小200台發動機,哪怕排除掉換發和備件,也能折合出100架左右的新戰鬥機產量。


    這個數字,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那會都不是年年能達到,更別提現在了。


    “主要還是咱們現在的生產潛力太大了。”


    鍾世宏摸了摸下巴:


    “幸福的煩惱啊……”


    常浩南本來是準備換個話題的,但聽到對方這麽說,突然靈光一閃。


    渦噴14的產能,其實也不低。


    而之所以一直沒遇到這種問題,是因為波斯人的f4升級項目,一次就占用了幾百台的產能。


    當然,國際市場裏,暫時並沒有哪種型號需要渦扇10這種大推力發動機。


    畢竟美俄都有自己的動力型號,不需要從華夏進口。


    但如果思路打開的話……


    不出口發動機整機呢?


    現在黎明廠的產能潛力,其實主要積累在了渦輪盤和渦輪葉片這塊。


    這屬於全世界獨一份的問題。


    要知道,渦輪結構屬於整個航發裏麵最精貴的部分之一。


    絕大多數航發生產企業的情況都跟之前的黎明差不多,屬於總產量被渦輪部件拖累。


    隻是沒有那麽誇張而已。


    所以,單獨出口渦輪葉片,絕對是有市場的……


    隻不過,現在需要一件事情,讓全世界認識到華夏在這方麵的能力。


    想到這裏,他重新放下了剛剛拿起來的鋼筆,然後拿起電話聽筒。


    但想了想之後,又重新放下了。


    哪怕是內線電話,也並非絕對的萬無一失。


    所以按照規定,一些真正核心的事情,是需要當麵傳達的。


    “老鍾啊。”


    常浩南看向不遠處已經開始低頭整理報告的鍾世宏:


    “你下次回盛京的時候,記得去606所找一下劉永全同誌。”


    鍾世宏大概每半個月要回黎明廠那邊去匯報一下工作情況,所以比常駐京城的常浩南更適合去辦這件事。


    “劉總麽?”


    鍾世宏停下手上的動作,回頭看向常浩南:


    “可是我記得……他應該已經調走,去指導斯奈克瑪集團改進m88發動機了?”


    “對,所以我才讓你找他。”


    常浩南點了點頭:


    “你跟永全同誌說,在下次修改m88發動機設計方案的時候,可以考慮修改一下渦輪結構上的冷卻氣膜孔,把現在的二維前傾孔改成三維結構的簸箕形孔。”


    “到時候你動身之前,我會給準備好一份技術文檔,你跟著一起交給他就行。”


    “三維結構的……”


    鍾世宏原本有些茫然的臉色逐漸變得明悟起來:


    “跟渦扇10上麵一樣的設計?”


    “沒錯。”


    常浩南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渦輪上麵氣膜冷卻孔的結構和燃燒室內壁不一樣,相對獨立於發動機本身的設計,所以不同型號發動機換上相同氣膜孔之後,冷卻效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正好法國人想要進一步提高m88的性能,那就順便幫他們一把……”


    無論什麽孔型,二維孔的加工難度都遠遠低於三維孔。


    而且西方國軍目前普遍使用電化學加工法進行製孔,其工藝參數相對複雜,在主要依靠經驗的情況下,工藝開發周期最快也要以年為單位計算。


    所以,如果m88真的更換氣膜孔結構,那斯奈克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量產。


    但陣風戰鬥機想要跟ef2000競爭,升級進度卻耽誤不得。


    訂單自然就會流到黎明廠的手裏……


    而且,法國人也不會吃虧。


    超短激光加工的成本並不比電化學加工更高,再結合華夏這邊的實際情況,哪怕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最後到斯奈克瑪手裏的產品,恐怕還是要比他們自己造要便宜。


    雙贏啊,雙贏!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