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對模擬巡航導彈目標軟殺傷測試的劃定空域,選在了距離瓊省大約600公裏以外的中沙海域附近。
也就是這兩年海軍航空兵,尤其是南海艦隊航空兵的裝備更新比較迅速,如果早個四五年時間,都沒有幾架飛機能安穩地飛到那裏,進行一番低空測試之後再返航……
至於為什麽一定要選這麽遠的一個地方……
自然也是測試之前徐洋和常浩南商量過的結果。
雖然在最初設計的時候,這個“軟殺傷自衛反製係統”的作用距離僅僅被標定在20-30km之間,但是電子設備和機械結構之間的情況實在不同。
由於電磁波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實在過於離譜,即便是常浩南,也沒辦法像設計飛機時候那樣,精確地拿捏設計數值,留出盡量少的餘量以求不“浪費”性能。
況且,在他的預計當中,這個設備發揮作用的地方,應該是處於戰火中的城市,信號環境極度複雜,甚至本身就有可能麵臨交戰雙方的電磁幹擾。
所以,他必須得在設計的時候留出足夠的冗餘。
但這樣一來,在瓊省周邊這種背景噪聲相當幹淨的地方,這東西的作用距離具體能到多遠……
誰也沒數。
而且這東西說是專門針對定位導航信號進行幹擾,但一來頻率限製做不到那麽精確,二來gps信號本身就有一定寬度的,比如l1頻段在1575.42mhz,l2頻段在1227.60mhz等等
為了避免整出太大動靜,比如影響到某個大城市的無線電設備工作,所以還是放在稍遠的位置上比較省心。
好在這兩年海航部隊進行的遠海飛行訓練,比過去幾十年加起來都要多,所以對於剛剛架機起飛的唐一平來說,這也算不上什麽大事。
而且在600公裏這個距離上,機載短波電台還是可以通過電離層反射跟陵水基地進行溝通的。
在缺少衛星定位係統的情況下,飛機隻能通過陀螺儀積分或者無線電源三角定位等少數方式進行導航,極度依賴飛行目視尋找地標進行定位。
經過大約40分鍾的飛行之後,唐一平終於在視野中的海麵上看到了一處半隱於藍色海麵下,大體呈現“門”字型的暗礁。
他低下頭,和放在自己大腿透明口袋裏的一張照片對照了一下,確認特征完全一致。
“基地,01號已經目視發現神狐暗沙,即將進入測試空域。”
短波電台的通訊質量一般,因此他隨後又連續重複了兩遍。
無線電中很快響起了塔台指揮員略有些模糊的聲音:
“收到,靶彈載艦目前位於神狐暗沙西南,240方向約40海裏處,請注意對這一方向的空域進行搜索。”
確認自己的位置無誤,又按照基地指示調整好飛行方位之後,唐一平輕推操縱杆,把飛機下降到了約500米的高度——
其實對於海麵上空的飛行來說,500米已經不算高了(1000米以下就算低空)。
再說,他下降高度的目的是給火控雷達和自衛反製係統提供一個比較溫和的電磁波發射角度,而不是像之前麵對皇家海軍艦隊時候那樣低空突防。
沒必要玩的那麽驚險。
也就是這一會的功夫,唐一平麵前的hud上已經顯示出了1個正在以高亞音速斜向朝著自己飛過來的目標,距離大約80公裏。
當然不可能是靶彈。
鷹擊8a體積很小,又大體上是個圓柱形,雷達反射麵積本就不大,對於1472這種中規中矩90年代初技術水平的雷達而言,不可能在80公裏的距離上抓到目標。
“大概是那架執行伴飛取證任務的殲轟7……”
唐一平很快判斷出了目標的性質。
果然,大約半分鍾過後,雷達又探測到了3個信號更加微弱、飛行高度也稍低的信號。
這次測試分成兩個部分,對應預設幹擾算法的模式3和模式4,分別對應重點幹擾高度信號,和重點幹擾平麵位置信號。
因此,6枚靶彈將會分成兩輪發射。
此時的南海艦隊,甚至沒有一艘處在待命狀態下、又能發射鷹擊8a的水麵艦艇,不得已從東海艦隊調來了一艘053h2護衛艦黃石號。
這種在人民海軍序列中並未留下什麽濃墨重彩的型號使用了頗為特殊的武器布置,搭載的所有反艦導彈可以同時向側前方發射,也成為被選定參與測試的原因之一。
在確認能夠穩定搜索目標之後,唐一平在進入幹擾距離之前先嚐試著把雷達調整到了跟蹤模式。
這並非本次測試環節的一部分,隻是他單純想試試能否在這個距離鎖住巡航導彈大小的目標而已。
結果不出預料,失敗了。
隻能跟蹤到那架目標巨大的殲轟7,但一直到距離35公裏左右的時候,對於另外三個小目標都仍然無能為力。
為了避免殲轟7的兩名飛行員聽太長時間的雷達告警音,唐一平趕緊關掉了跟蹤模式,緊接著在多功能顯示器裏麵按下了被標注為“skspcs(on)”的按鈕,然後默默等待著結果出現。
電子戰的魅力就在於此,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禦敵於無形之中。
而另外一邊,兩名殲轟7的飛行員剛剛從刺耳的rwr提示音中恢複過來。
後座的武器控製官舉著相機,把鏡頭對準飛機右側。
雖然肉眼看不到太多東西,但是通過取景窗中被放大之後的畫麵,可以看到有三枚被刷成黑白相間格子外形的導彈正拖著尾焰高速向前飛行。
鷹擊8a導彈仍然采用帶助推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而不是渦噴發動機,所以即便在飛行途中,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尾焰效果。
這對於雷達製導武器來說意義不大,但會很容易被紅外手段探測到。
“這唐副司令不會是搞錯了吧……怎麽還用上雷達鎖定了……”
他覺得自己端相機的手都有點麻了:
“而且這三枚導彈看著也沒啥反應,到底行不行啊……”
這架殲轟7的飛行高度比唐一平的01號機低不少,所以飛行員把幾乎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海麵上,並沒有回應後麵壓艙配重物的牢騷。
武器控製官還想再說點什麽,但就在這個時候,遠處那三枚導彈突然幾乎同步開始下降高度。
“我去……好像真有效果……”
他趕緊連續按動快門,把這最關鍵的階段捕捉下來。
正常的反艦導彈在導引頭搜索到目標,進入攻擊末端時也會下降高度,但這三發靶彈並沒有這個功能。
實際上,它們甚至被拆掉了製導雷達和無線電高度儀。
按照設定,將會一直保持造大約100-150米飛行,直到被幹擾,或者燃料和速度都完全耗盡。
如今它們的火箭發動機甚至還沒完全停止工作,顯然不可能是後麵一種情況。
靶彈的飛行姿態並不像是在俯衝,更像是發現自己沒有處在預設飛行高度之後的飛行姿態微調。
也符合幹擾模式3的工作邏輯。
最終,又過了大約40秒之後,三個目標接連墜入海中,瞬間被水麵巨大的衝擊力拍碎,在平靜的海麵上掀起一片細碎的水花。
武器控製官的相機精確捕捉到了這個瞬間。
“可以了,準備進行第二輪測試。”
他總算可以放下胳膊稍微休息一下,同時在無線電中匯報道。
……
然而,與此同時。
受到衛星定位係統幹擾影響的,並不隻有計劃中的那三枚靶彈。
在距離黃石號更遠大約15海裏的位置上,安南海軍的hq-15範五老號護衛艦正在向東南方向航行。
這艘艦實際上是原紅海軍的別佳級,排水量隻有950噸,已經服役了將近40年。
不過,在80年代末與美國關係緩和之後,對這艘老船進行了有限的改進,因此得以繼續服役下去。
它出現在這裏完全是碰巧,跟華夏這邊的測試無關,隻是例行向南華礁上駐紮在一個掩體中的大約一個排運送補充物資和輪換人員。
艦橋內部,艦長阮英俊正手持望遠鏡,注視著遠處的海麵。
當然不是為了搜索什麽目標。
這都已經90年代末了,海戰如果等到用望遠鏡看見目標,早就被擊沉不知道多少回了。
再說,就算是更早些年間發生過的視距內海戰,安南海軍也從來沒贏過。
實際上,由於華夏長期以來完全無法對南部海域進行有效實控,因此這類對南部海域的運輸任務一般被認為沒有任何風險。
隻因為有一名安南電視台的記者正在隨艦進行采訪,需要拍攝一係列展示艦長形象的照片。
“阮艦長,已經拍好了。”
記者放下手中的照相機:
“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在這樣的沒有參照物的茫茫大海上,要如何確定我們的位置呢?”
阮英俊把望遠鏡放到一邊,轉過頭解釋道:
“過去,都是用六分儀來測量天體與海平線之間的夾角,從而確定所處的經緯度,但是精度比較差,很多時候都需要無線電或者地標來輔助……”
“不過現在可以直接用衛星定位係統,在這裏,現在我們幾乎每艘船都會……”
他帶著記者來到衛星導航終端麵前,按下幾個按鍵準備測算目前的位置。
但話才說出一半就被卡在了喉嚨裏。
終端顯示,他們這艘正行駛在海平麵上的船,所處的海拔高度是……
350米?
(本章完)
也就是這兩年海軍航空兵,尤其是南海艦隊航空兵的裝備更新比較迅速,如果早個四五年時間,都沒有幾架飛機能安穩地飛到那裏,進行一番低空測試之後再返航……
至於為什麽一定要選這麽遠的一個地方……
自然也是測試之前徐洋和常浩南商量過的結果。
雖然在最初設計的時候,這個“軟殺傷自衛反製係統”的作用距離僅僅被標定在20-30km之間,但是電子設備和機械結構之間的情況實在不同。
由於電磁波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實在過於離譜,即便是常浩南,也沒辦法像設計飛機時候那樣,精確地拿捏設計數值,留出盡量少的餘量以求不“浪費”性能。
況且,在他的預計當中,這個設備發揮作用的地方,應該是處於戰火中的城市,信號環境極度複雜,甚至本身就有可能麵臨交戰雙方的電磁幹擾。
所以,他必須得在設計的時候留出足夠的冗餘。
但這樣一來,在瓊省周邊這種背景噪聲相當幹淨的地方,這東西的作用距離具體能到多遠……
誰也沒數。
而且這東西說是專門針對定位導航信號進行幹擾,但一來頻率限製做不到那麽精確,二來gps信號本身就有一定寬度的,比如l1頻段在1575.42mhz,l2頻段在1227.60mhz等等
為了避免整出太大動靜,比如影響到某個大城市的無線電設備工作,所以還是放在稍遠的位置上比較省心。
好在這兩年海航部隊進行的遠海飛行訓練,比過去幾十年加起來都要多,所以對於剛剛架機起飛的唐一平來說,這也算不上什麽大事。
而且在600公裏這個距離上,機載短波電台還是可以通過電離層反射跟陵水基地進行溝通的。
在缺少衛星定位係統的情況下,飛機隻能通過陀螺儀積分或者無線電源三角定位等少數方式進行導航,極度依賴飛行目視尋找地標進行定位。
經過大約40分鍾的飛行之後,唐一平終於在視野中的海麵上看到了一處半隱於藍色海麵下,大體呈現“門”字型的暗礁。
他低下頭,和放在自己大腿透明口袋裏的一張照片對照了一下,確認特征完全一致。
“基地,01號已經目視發現神狐暗沙,即將進入測試空域。”
短波電台的通訊質量一般,因此他隨後又連續重複了兩遍。
無線電中很快響起了塔台指揮員略有些模糊的聲音:
“收到,靶彈載艦目前位於神狐暗沙西南,240方向約40海裏處,請注意對這一方向的空域進行搜索。”
確認自己的位置無誤,又按照基地指示調整好飛行方位之後,唐一平輕推操縱杆,把飛機下降到了約500米的高度——
其實對於海麵上空的飛行來說,500米已經不算高了(1000米以下就算低空)。
再說,他下降高度的目的是給火控雷達和自衛反製係統提供一個比較溫和的電磁波發射角度,而不是像之前麵對皇家海軍艦隊時候那樣低空突防。
沒必要玩的那麽驚險。
也就是這一會的功夫,唐一平麵前的hud上已經顯示出了1個正在以高亞音速斜向朝著自己飛過來的目標,距離大約80公裏。
當然不可能是靶彈。
鷹擊8a體積很小,又大體上是個圓柱形,雷達反射麵積本就不大,對於1472這種中規中矩90年代初技術水平的雷達而言,不可能在80公裏的距離上抓到目標。
“大概是那架執行伴飛取證任務的殲轟7……”
唐一平很快判斷出了目標的性質。
果然,大約半分鍾過後,雷達又探測到了3個信號更加微弱、飛行高度也稍低的信號。
這次測試分成兩個部分,對應預設幹擾算法的模式3和模式4,分別對應重點幹擾高度信號,和重點幹擾平麵位置信號。
因此,6枚靶彈將會分成兩輪發射。
此時的南海艦隊,甚至沒有一艘處在待命狀態下、又能發射鷹擊8a的水麵艦艇,不得已從東海艦隊調來了一艘053h2護衛艦黃石號。
這種在人民海軍序列中並未留下什麽濃墨重彩的型號使用了頗為特殊的武器布置,搭載的所有反艦導彈可以同時向側前方發射,也成為被選定參與測試的原因之一。
在確認能夠穩定搜索目標之後,唐一平在進入幹擾距離之前先嚐試著把雷達調整到了跟蹤模式。
這並非本次測試環節的一部分,隻是他單純想試試能否在這個距離鎖住巡航導彈大小的目標而已。
結果不出預料,失敗了。
隻能跟蹤到那架目標巨大的殲轟7,但一直到距離35公裏左右的時候,對於另外三個小目標都仍然無能為力。
為了避免殲轟7的兩名飛行員聽太長時間的雷達告警音,唐一平趕緊關掉了跟蹤模式,緊接著在多功能顯示器裏麵按下了被標注為“skspcs(on)”的按鈕,然後默默等待著結果出現。
電子戰的魅力就在於此,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禦敵於無形之中。
而另外一邊,兩名殲轟7的飛行員剛剛從刺耳的rwr提示音中恢複過來。
後座的武器控製官舉著相機,把鏡頭對準飛機右側。
雖然肉眼看不到太多東西,但是通過取景窗中被放大之後的畫麵,可以看到有三枚被刷成黑白相間格子外形的導彈正拖著尾焰高速向前飛行。
鷹擊8a導彈仍然采用帶助推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而不是渦噴發動機,所以即便在飛行途中,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尾焰效果。
這對於雷達製導武器來說意義不大,但會很容易被紅外手段探測到。
“這唐副司令不會是搞錯了吧……怎麽還用上雷達鎖定了……”
他覺得自己端相機的手都有點麻了:
“而且這三枚導彈看著也沒啥反應,到底行不行啊……”
這架殲轟7的飛行高度比唐一平的01號機低不少,所以飛行員把幾乎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海麵上,並沒有回應後麵壓艙配重物的牢騷。
武器控製官還想再說點什麽,但就在這個時候,遠處那三枚導彈突然幾乎同步開始下降高度。
“我去……好像真有效果……”
他趕緊連續按動快門,把這最關鍵的階段捕捉下來。
正常的反艦導彈在導引頭搜索到目標,進入攻擊末端時也會下降高度,但這三發靶彈並沒有這個功能。
實際上,它們甚至被拆掉了製導雷達和無線電高度儀。
按照設定,將會一直保持造大約100-150米飛行,直到被幹擾,或者燃料和速度都完全耗盡。
如今它們的火箭發動機甚至還沒完全停止工作,顯然不可能是後麵一種情況。
靶彈的飛行姿態並不像是在俯衝,更像是發現自己沒有處在預設飛行高度之後的飛行姿態微調。
也符合幹擾模式3的工作邏輯。
最終,又過了大約40秒之後,三個目標接連墜入海中,瞬間被水麵巨大的衝擊力拍碎,在平靜的海麵上掀起一片細碎的水花。
武器控製官的相機精確捕捉到了這個瞬間。
“可以了,準備進行第二輪測試。”
他總算可以放下胳膊稍微休息一下,同時在無線電中匯報道。
……
然而,與此同時。
受到衛星定位係統幹擾影響的,並不隻有計劃中的那三枚靶彈。
在距離黃石號更遠大約15海裏的位置上,安南海軍的hq-15範五老號護衛艦正在向東南方向航行。
這艘艦實際上是原紅海軍的別佳級,排水量隻有950噸,已經服役了將近40年。
不過,在80年代末與美國關係緩和之後,對這艘老船進行了有限的改進,因此得以繼續服役下去。
它出現在這裏完全是碰巧,跟華夏這邊的測試無關,隻是例行向南華礁上駐紮在一個掩體中的大約一個排運送補充物資和輪換人員。
艦橋內部,艦長阮英俊正手持望遠鏡,注視著遠處的海麵。
當然不是為了搜索什麽目標。
這都已經90年代末了,海戰如果等到用望遠鏡看見目標,早就被擊沉不知道多少回了。
再說,就算是更早些年間發生過的視距內海戰,安南海軍也從來沒贏過。
實際上,由於華夏長期以來完全無法對南部海域進行有效實控,因此這類對南部海域的運輸任務一般被認為沒有任何風險。
隻因為有一名安南電視台的記者正在隨艦進行采訪,需要拍攝一係列展示艦長形象的照片。
“阮艦長,已經拍好了。”
記者放下手中的照相機:
“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在這樣的沒有參照物的茫茫大海上,要如何確定我們的位置呢?”
阮英俊把望遠鏡放到一邊,轉過頭解釋道:
“過去,都是用六分儀來測量天體與海平線之間的夾角,從而確定所處的經緯度,但是精度比較差,很多時候都需要無線電或者地標來輔助……”
“不過現在可以直接用衛星定位係統,在這裏,現在我們幾乎每艘船都會……”
他帶著記者來到衛星導航終端麵前,按下幾個按鍵準備測算目前的位置。
但話才說出一半就被卡在了喉嚨裏。
終端顯示,他們這艘正行駛在海平麵上的船,所處的海拔高度是……
350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