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一共有三個負責專項業務的係統工程司。


    一司的另一塊牌子是國家航天局,還負責一些跟電子工業有關的項目,不過因為這功夫電子工業部還在,哪怕明年改組之後也還有信息產業部,所以這方麵的業務不多,主要還是專管航天;


    二司負責組織實施核、兵器工業軍轉民發展規劃和重大民品項目,同時還是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


    三司和二司差不多,隻不過負責的領域是航空和船舶工業。


    所以常浩南過去基本上都在跟係統工程三司打交道。


    不過不要緊,在回到丁高恒的辦公室之後不久,常浩南就見到了二司的司長張永。


    相當年輕,就他這個職位來說,絕對稱得上青年才俊。


    張永自己過去也一直是這麽認為的。


    直到跟常浩南握手的時候。


    這幾個係統工程司的司長都不是科工委的班子成員,所以剛才的會議他們是都沒參加的,張永是剛剛接到了來自蘭新誌的一個電話,才火急火燎地趕到丁高恒的辦公室。


    然後就見到了那位一直以來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常浩南。


    “丁主任,浩南同誌,這邊需要一個大型模鍛件製造工藝開發項目的事情,剛剛蘭秘書已經跟我講過了,我想,既然現在江城重型機床廠就在兵器工業總公司下麵,那不如直接把項目也掛靠在201所下麵?”


    “201所是……”


    當年建立的這些軍工研究所紛繁複雜,常浩南對於電子工業和航空航天體係下的單位還多有耳聞,但其它係統的就分不太清楚了。


    “是北方車輛研究所,就在京城,槐樹嶺,平時要是有材料需要跑一跑還是比較方便的。”


    一旁的張永趕緊解釋道。


    無論常浩南這個項目有多大的自主權,該有的手續的文件還是不能少的,就算不需要他本人親自處理,同在一地也能省下不少麻煩。


    這也是剛剛他接到電話之後,在趕過來的路上一時間能想出來的最好安排了。


    當然,這裏麵也免不了有一點私心。


    不過張永的那點小九九當即就被丁高恒點破了:


    “我記得201所之前也報過幾個有關重型車輛零部件鍛壓的項目,張司長這次啊,大概是有借雞生蛋的打算呦。”


    被戳穿心思的張永稍有些尷尬,不過常浩南倒是無所謂:


    “相互促進嘛,如果能在這個項目推進過程中給兵器工業係統的同誌們一些幫助和啟發,那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獲。”


    事分輕重緩急,後者現在肩上的擔子頗重,當然不可能再單獨花心思在具體的車輛型號研究上麵,但完全可以在研究過程中順便拉一把。


    就像是軸承工業那樣。


    畢竟你這項目占著人家的編製還花著人家的錢,要是啥也不給別人留,也總歸不太好。


    再者說,他本來的想法就是靠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帶動行業發展。


    “那就太感謝浩南同誌了。”


    總算找見台階的張永趕緊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因為9910工程的緣故,現在新一代裝甲車輛和各種底盤的研發齊頭並進,結果反倒把力量給分散了,要是能借到您的光,那可絕對是一大幸事……”


    這句話一方麵是在感謝常浩南,二來則是順便跟丁高恒解釋。


    不是出於一己私利想要白嫖,實在是9910工程給的時間節點太緊張,沒辦法了。


    丁高恒剛剛本來也隻是隨口打趣,點一下張永隻是順便而為,所以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糾纏什麽,隻是點了點頭:


    “那張永你這兩天多忙一下,盡快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小常記得把你想要的核心成員名單整理一份,雖然說是預研,但這個項目的資源我們優先保障,所以不要對研究的深度有顧慮。”


    “明白!”


    “好的。”


    ……


    就在常浩南開始和張永對接預研前期工作的同時。


    幾天後,黔省,雲馬廠。


    隨著總裝車間的大門被緩緩拉開,一輛東風140卡車從廠房內緩緩駛出。


    不遠處臨時搭建起來的觀禮台上,剛剛還在眺望的人群頓時掌聲雷動,甚至還在旁邊放了兩掛鞭炮。


    擱在20年後,在剛出場的飛機附近放炮絕對是能讓安全員血壓拉滿的操作,不過眼下這功夫倒還沒有那麽嚴格。


    當然,這麽大的陣勢,要慶祝的對象肯定不是這輛車齡十幾年的第二代老東風,而是它後麵掛著的一架體積不大的小飛機。


    如果看這架飛機的尾部,其實還能一眼找到比較明顯的殲教7特征,但是從前半球看的話,那絕對已經是一架嶄新的飛機了。


    氣泡形的串列雙座座艙、帶大邊條翼的切尖雙三角翼、dsi進氣道,還有機頭部分為了容納未來可能裝上去的雷達而特地增加過尺寸的雷達罩……


    自然就是教練9的01號原型機。


    總師孫惠中跟在飛機後麵,廠房外麵的陽光直接照在臉上,讓他下意識地稍稍側過頭。


    然後便看見了站在旁邊列隊的車間工人們。


    孫惠中幾乎是本能地向他們伸出了大拇指。


    距離從京城帶著設計和製造方案回來,才兩個月多點的時間。


    這架飛機就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了從開鉚到總裝的整個製造過程。


    盡管有大概四分之一的零部件可以和殲教7通用,但也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


    “伱們這牽引車挺特殊啊,我看電視上麵不都是那種很矮的麽……”


    觀禮台上正中間專程過來觀摩的劉書記一邊鼓掌一邊對旁邊站著的貴航工業集團總經理林海軍小聲說道。


    他完全沒有航空領域的工作或者學術背景,但這些天還是專門讓秘書找來不少公開發行的雜誌惡補了一下相關知識。


    此行從築城專門趕過來自然不是因為劉書記突然對飛機有了興趣,而是實在沒啥辦法了。


    教練9這個項目雖然對於航空工業來說不算個什麽大事,但對於貴航,乃至整個黔省來說重要性絕對難以估量。


    90年代末這個大背景下,誰不願意招商引資呢?


    但黔省這個條件,別說外企了,哪怕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也很少會過來投資建廠。


    要想讓全省人吃飽飯,那就隻能依靠這些三線建設時期的老軍工企業。


    所以在其他地方都在爭相清退“落後”國企給新投資商騰地方的時候,黔省這邊對於貴航這個原本的小透明還是比較重視的。


    為了推進這架原型機的總裝工作,劉書記甚至親自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來給雲馬廠提供一切可能的後勤支持。


    而後者也沒辜負他的期望,兩個半月總裝下線不說,還間接給省內創造了不少效益。


    現在這架飛機總算下線,他就算不是親爸,至少也算個幹爹,來親眼看看也是理所當然。


    聽到這個明顯有些外行的問題,旁邊的林海軍苦笑著解釋道:


    “咱們條件有限,您說那種牽引車,進口一輛得好幾百萬美元,等以後有錢了再說吧……”


    在殲10的01號原型機首飛之後,貴航雖然已經從十號工程裏麵獲得了一點撥款,但仍然處在窮得已經快要當褲子的狀態,自然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也就是趕緊造出兩架教練9的原型機上,至於一些細枝末節,那肯定就顧不上了。


    “說起來,咱們現在這架飛機,有沒有確定下來要買的客戶?”


    在劉書記樸素的認知中,不管造出什麽東西,那肯定都是要賣出去才能有效益。


    這個問題要是擱在兩個月以前,還是比較讓人尷尬的——畢竟這架飛機其實是貴航自籌資金搞得,後來拿到經費也是以十號工程技術驗證機的身份。


    不過現在,林海軍已經可以挺起腰杆回答了:


    “有的,會取代原來的殲教7裝備航校和訓練部隊,另外,咱們八一飛行表演隊也已經看上了,以後絕對少不了出鏡的機會……”


    “那就好啊,那就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