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手中拿著兩枚金牘,神情複雜,停頓了好一會兒,才繼續說道:
“不錯,幫助信陵君完成大計的,正是方術士。”
“根據這部筆記上記載,有一批通鬼神,修異術的方術士暗地裏前往魏國,主動投靠了信陵君。他們展示了高深莫測的法術和機關術,雖然不能對抗規模巨大的軍隊,但在暗地裏偷偷實施刺殺,顛覆等等一係列陰謀詭計,卻遠勝普通的遊俠勇士。”
“他們告訴信陵君,六國氣數已盡,秦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向,也是結束列國百年紛爭,解脫天下蒼生於戰亂之中的最好方式。但他們也答應信陵君,不會讓強秦坐享天下。他們將會施展手段,在秦國一統之後二十年內覆滅大秦,為天下重立明君。”
“信陵君親眼看見他們所展現的能力,心中歎服,雖不情願,但也知天下歸秦不可避免,考慮再三,終於應允。”
“以後的事情眾人皆知,秦滅六國,而後自取滅亡,這其中方術士到底扮演了何種角色,筆記中並未詳述,而是寫了另一件事……”
賈憲飽讀詩書,於東周列國曆史了若指掌,包拯這一番匪夷所思的說辭,令他疑惑不已,提問道:
“包大人,恕我直言,這種前人筆記多半杜撰居多,聳人聽聞,不可盡信。”
包公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賈老先生所言不錯,我等讀書人,本不該多過問鬼神之事,但本府和歐陽學士,範學士等人經過一番研究和考證,發現方術士之說也並非無稽之談。”
歐陽學士指的便是歐陽修,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壇領袖。
範景仁指的是範鎮,也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兩人時任翰林學士,正在為仁宗皇帝編纂修訂史書。
“首先,以信陵君的為人,絕不是甘於庸碌蹉跎之輩,他在魏國縱情聲色之說,雖然有情可原,但並不合理。這個暫且不提。”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最關鍵的證據,是歐陽學士和範學士為官家編纂《新唐書》時,在大內藏書中找到的一份殘缺的孤本手稿,乃是信陵君門客張耳親筆所寫……”
也許是因為講述上古秘辛的緣故,包拯有些口幹,抿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
“張耳此人身份神秘。史書記載,他乃是當時魏國名士,拜在信陵君門下。但令人費解的是,在秦國滅魏之後,曾經懸賞千金捉拿於他,在信陵君數千門客之中,能令大秦如此重視,以千金懸賞的,絕無僅有。其中原因,卻不見於史料之中。”
“而這位張耳,在漢初可謂叱吒風雲,與陳勝吳廣反秦起義,而後攻略趙地,複趙國,立趙王。在西楚霸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之時,又被封為常山王,而後又投降大漢天子劉邦,在其一統天下之後被封為趙王。”
“諸位可知,就連名滿天下的張良和蕭何,也不過是封侯而已,即便是名將韓信,封王之後也被貶為淮陰侯。而張耳戰功並不顯赫,卻能被大漢高祖封為異姓諸侯王,地位尊崇無比。高祖皇帝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許配給他兒子為妻。這其中原因,實乃千古一大謎團。”
“縱觀此人一生行跡,不斷漂泊江湖,似乎一直在不停尋找明主投靠。而高祖皇帝劉邦對他青眼有加,史學家俱認為時因為劉邦在草莽之時便與張耳相交,但隻憑這點交情,絕不足以解釋為何張耳會被封王。”
“直到歐陽學士找到了張耳的這份手稿,我等才有了答案,張耳此人,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方術士,不僅如此,他還是秘密顛覆大秦的方術士集團首腦。”
至此,眾人皆驚。
包公對眾人的反應毫不意外,當他第一次讀到這份竹簡手稿之時,震驚程度更甚。
這份手稿已經殘缺不全,但大致內容仍可辨認,在其中,張耳講述了很多先秦楚漢時期的隱秘,其中就有方術士如何與信陵君達成協議,如何以他的龐大的錢財人脈作為支持,顛覆大秦,不斷尋找明主的經過。
方術士們並沒有欺騙信陵君,他們以自己的方法,一步步推動了秦國的滅亡,而且一直在為天下尋找合適的主人。
在信陵君死後,他們花費數十年,付出了極大代價,終於完成了對信陵君的承諾。
……
包拯抿了一口茶水,等待著目瞪口呆的眾人消化理解這些信息。
半晌,還是辛子秋率先發問道:
“包大人,就算張耳是方術士,信陵君借他之手推翻了大秦國,可這和金牘與寶藏又有什麽關係呢?”
包拯點點頭,這問題算問到了點子上。
他輕輕放下茶杯,接著說道:
“在手稿裏麵,張耳提到了在當時方術士群體之中,按所學不同,分為兩派。一派在明,稱為知世派,擅長政治,兵法以及合縱連橫之道。另一派則在暗,稱為隱修派,數量稀少,擅長法術,機關術以及神秘莫測的占卜之術,是真正的陸地神仙。兩派各自責任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顛覆大秦。”
“這份手稿隻有上卷,而且殘缺不全。張耳在手稿中自稱為方術士知世派的的頭領,並詳細記述了他本人如何步步為營,為天下蒼生尋找明主的事跡。他首先投靠了聲勢最大的陳勝吳廣,向他們建議立六國後裔為王,聯合六國遺民共同抗秦,但陳勝執意自己稱王,不肯采納他的意見,於是張耳離開了他,而陳勝最後也兵敗身死,落了個眾叛親離。而後張耳幾經選擇,先是複趙地,立趙王,之後投靠了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又追隨漢高祖劉邦,最終亡秦滅楚,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而他之所以被劉邦格外青睞,是因為他向其透露了隱修派方術士假托信陵君之名,修建的一個秘密寶藏。”
“張耳的手稿中,對這個寶藏語焉不詳,但很顯然,單單是這個寶藏存在的消息,就為他最終換來了一個諸侯王的分封,可見事關重大。”
“而高祖劉邦確實也曾屢次前往大梁,表麵上祭奠信陵君,又安排大量人手為他守墓。世人皆以為是因為劉邦出身草莽,對廣收門客的信陵君尊崇有加,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劉邦派遣的人手,其實暗地裏一直不斷在尋找信陵君陵墓的位置。”
“因為這座陵墓,就是寶藏所在……”
包拯兜兜轉轉,終於講到了正題。
……
“不錯,幫助信陵君完成大計的,正是方術士。”
“根據這部筆記上記載,有一批通鬼神,修異術的方術士暗地裏前往魏國,主動投靠了信陵君。他們展示了高深莫測的法術和機關術,雖然不能對抗規模巨大的軍隊,但在暗地裏偷偷實施刺殺,顛覆等等一係列陰謀詭計,卻遠勝普通的遊俠勇士。”
“他們告訴信陵君,六國氣數已盡,秦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向,也是結束列國百年紛爭,解脫天下蒼生於戰亂之中的最好方式。但他們也答應信陵君,不會讓強秦坐享天下。他們將會施展手段,在秦國一統之後二十年內覆滅大秦,為天下重立明君。”
“信陵君親眼看見他們所展現的能力,心中歎服,雖不情願,但也知天下歸秦不可避免,考慮再三,終於應允。”
“以後的事情眾人皆知,秦滅六國,而後自取滅亡,這其中方術士到底扮演了何種角色,筆記中並未詳述,而是寫了另一件事……”
賈憲飽讀詩書,於東周列國曆史了若指掌,包拯這一番匪夷所思的說辭,令他疑惑不已,提問道:
“包大人,恕我直言,這種前人筆記多半杜撰居多,聳人聽聞,不可盡信。”
包公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賈老先生所言不錯,我等讀書人,本不該多過問鬼神之事,但本府和歐陽學士,範學士等人經過一番研究和考證,發現方術士之說也並非無稽之談。”
歐陽學士指的便是歐陽修,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壇領袖。
範景仁指的是範鎮,也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兩人時任翰林學士,正在為仁宗皇帝編纂修訂史書。
“首先,以信陵君的為人,絕不是甘於庸碌蹉跎之輩,他在魏國縱情聲色之說,雖然有情可原,但並不合理。這個暫且不提。”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最關鍵的證據,是歐陽學士和範學士為官家編纂《新唐書》時,在大內藏書中找到的一份殘缺的孤本手稿,乃是信陵君門客張耳親筆所寫……”
也許是因為講述上古秘辛的緣故,包拯有些口幹,抿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
“張耳此人身份神秘。史書記載,他乃是當時魏國名士,拜在信陵君門下。但令人費解的是,在秦國滅魏之後,曾經懸賞千金捉拿於他,在信陵君數千門客之中,能令大秦如此重視,以千金懸賞的,絕無僅有。其中原因,卻不見於史料之中。”
“而這位張耳,在漢初可謂叱吒風雲,與陳勝吳廣反秦起義,而後攻略趙地,複趙國,立趙王。在西楚霸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之時,又被封為常山王,而後又投降大漢天子劉邦,在其一統天下之後被封為趙王。”
“諸位可知,就連名滿天下的張良和蕭何,也不過是封侯而已,即便是名將韓信,封王之後也被貶為淮陰侯。而張耳戰功並不顯赫,卻能被大漢高祖封為異姓諸侯王,地位尊崇無比。高祖皇帝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許配給他兒子為妻。這其中原因,實乃千古一大謎團。”
“縱觀此人一生行跡,不斷漂泊江湖,似乎一直在不停尋找明主投靠。而高祖皇帝劉邦對他青眼有加,史學家俱認為時因為劉邦在草莽之時便與張耳相交,但隻憑這點交情,絕不足以解釋為何張耳會被封王。”
“直到歐陽學士找到了張耳的這份手稿,我等才有了答案,張耳此人,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方術士,不僅如此,他還是秘密顛覆大秦的方術士集團首腦。”
至此,眾人皆驚。
包公對眾人的反應毫不意外,當他第一次讀到這份竹簡手稿之時,震驚程度更甚。
這份手稿已經殘缺不全,但大致內容仍可辨認,在其中,張耳講述了很多先秦楚漢時期的隱秘,其中就有方術士如何與信陵君達成協議,如何以他的龐大的錢財人脈作為支持,顛覆大秦,不斷尋找明主的經過。
方術士們並沒有欺騙信陵君,他們以自己的方法,一步步推動了秦國的滅亡,而且一直在為天下尋找合適的主人。
在信陵君死後,他們花費數十年,付出了極大代價,終於完成了對信陵君的承諾。
……
包拯抿了一口茶水,等待著目瞪口呆的眾人消化理解這些信息。
半晌,還是辛子秋率先發問道:
“包大人,就算張耳是方術士,信陵君借他之手推翻了大秦國,可這和金牘與寶藏又有什麽關係呢?”
包拯點點頭,這問題算問到了點子上。
他輕輕放下茶杯,接著說道:
“在手稿裏麵,張耳提到了在當時方術士群體之中,按所學不同,分為兩派。一派在明,稱為知世派,擅長政治,兵法以及合縱連橫之道。另一派則在暗,稱為隱修派,數量稀少,擅長法術,機關術以及神秘莫測的占卜之術,是真正的陸地神仙。兩派各自責任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顛覆大秦。”
“這份手稿隻有上卷,而且殘缺不全。張耳在手稿中自稱為方術士知世派的的頭領,並詳細記述了他本人如何步步為營,為天下蒼生尋找明主的事跡。他首先投靠了聲勢最大的陳勝吳廣,向他們建議立六國後裔為王,聯合六國遺民共同抗秦,但陳勝執意自己稱王,不肯采納他的意見,於是張耳離開了他,而陳勝最後也兵敗身死,落了個眾叛親離。而後張耳幾經選擇,先是複趙地,立趙王,之後投靠了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又追隨漢高祖劉邦,最終亡秦滅楚,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而他之所以被劉邦格外青睞,是因為他向其透露了隱修派方術士假托信陵君之名,修建的一個秘密寶藏。”
“張耳的手稿中,對這個寶藏語焉不詳,但很顯然,單單是這個寶藏存在的消息,就為他最終換來了一個諸侯王的分封,可見事關重大。”
“而高祖劉邦確實也曾屢次前往大梁,表麵上祭奠信陵君,又安排大量人手為他守墓。世人皆以為是因為劉邦出身草莽,對廣收門客的信陵君尊崇有加,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劉邦派遣的人手,其實暗地裏一直不斷在尋找信陵君陵墓的位置。”
“因為這座陵墓,就是寶藏所在……”
包拯兜兜轉轉,終於講到了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