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八百七十一、新的征程(4)
八百七十一、新的征程(4)
小郡主挑起的眉毛倒也緩和了下來。
“林大人說得極好,那麽,為了既能嚴守軍紀又不讓各位難做,我就勉為其難割發代首吧!”
說著,小郡主很是利落地割下了她的青絲。這股決心已經脫離了當初的哈子天性。在一切時勢將她推向了這個位子上,小郡主也沒有再抱怨什麽了。
這件事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
信陽的守軍大將是張英將軍,當聽到手下稟告正有一隻隊伍朝著信陽城而來,旗幟上寫著“恭”“史”,他再次派人去打探,明白了齊雲郡主的隊伍。
張英對著杯中的酒靜靜歎息。
這皇族的人看來是要真的打過來了。
副將朱將軍便和張將軍商議該如何應對。
“將軍這可真奇怪,那什麽郡主的軍隊為什麽要繞個彎子來攻打我們的信陽?”
“他們來攻打這裏自然有他們的戰略目的,如果那郡主的軍中不都是蠢蛋的話,朱將軍你取地圖來。”
於是,朱將軍也就照辦了。
張英算是脾氣很好的上司了,還為朱將軍解釋敵方的目的。
“朱將軍,你看,這郡主的駐軍從白露城出來,首先就將欽州軍給打敗了,然後沿途找了最薄弱的幾個城攻了下來,看起來他們似乎是專挑了弱者下手。如果我料想得不錯的話,他們應該是想要到達京城,直接對著朝廷幹,要推翻朝廷。咋一看,弱城更容易打下來,然而,我看他們的軍隊人數也有限,如果每一城都派下守軍的話,他們的軍隊很快就會因為兵力被分散而潰敗了。”
“可是這與攻打信陽城有什麽關係?”
朱將軍不解地問。
“你看,朱將軍,我軍的守衛如何?”
“先不說信陽城在地勢上的優勢,但說和他們攻下的幾城相比,我們的兵力是那些城的數倍,而且有將軍坐鎮,不是那麽容易打下來的。他們既然一開始是瞄準弱城來攻,想要上京還有其他的路可走,不一定要經過信陽,這有些不合理。”
張英點點頭。
“所以,解決了他們的目的,就能解答他們要攻城的原因了,而且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他們是勢必要攻下信陽城的,對我們來說,可能會有一場惡戰。”
張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並沒有太凝重的表情,他是飽經戰火的將軍,不會因為敵人來襲而慌亂了陣腳。
“那麽,將軍,你認為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張英指了指地圖上的某一個位置,朱將軍大駭,他反問:“難道說……他們是為了這個?”
那是一個叫東籬的小鎮,看起來很不起眼,然而這確實支撐附近一帶糧草的糧倉之一。
那麽,在任何戰役中都有糧草先行,糧道被斷了都要優先去救。當年,霸王的頹勢就是因為糧道被斷了才陷入被動,最後不得不和劉邦議和。
“將軍,你說那些叛賊是看中了東籬的糧倉,所以才繞道信陽?”
張英點點頭,回答:“信陽是東籬的咽喉,隻要控製了信陽,東籬的糧倉就有如探囊取物,變得非常簡單了,而且還可以讓敵人損失糧倉能夠進行一些牽製了。”
“真是狠毒的計策啊!”
“不論如何,我們也得守住信陽,不能辜負朝廷對我們的信任。朱將軍,你下去好好部署。”
“得令。”
張英看了看酒杯中還殘留的酒,飲了一口,覺得是苦澀的。
此刻,一輪圓月還掛在山頭,張英重重歎了口氣。
齊雲郡主軍營。
“怎麽,那邊果然沒有回應嗎?”
小郡主抬頭問了一句。
畢辛將外衣脫下交給一旁的士兵,坐了下來,回答:“看來,那信陽的守軍將領還真是愚不可及呢,我們的小郡主那麽慈悲好心送過去勸降書,他們卻連回音都不給。”
“這麽說,果然還是要打嗎?”
畢辛看得出來小郡主臉上的猶豫,他湊近,說道:“一個人的想法是很難改變的。而且讓一個將軍在不見得會打敗的時候什麽都不打,這不算是一種逃避麽?都是各為其主,他們的選擇也沒什麽好傷心的,戰死沙場或許還是那些將領們的願望呢。戰爭嘛,哪有那麽簡單呢。在下知道嫣兒是不想有更多的犧牲,但,減少犧牲的結果並不會什麽犧牲也沒有。”
小郡主低下頭。
“我知道這個道理。可為什麽他們就是不肯受降呢?為什麽就是那麽執著呢,天下太平不好嗎?”
“大概大丈夫相比性命,更在意建功立業吧。”
此刻,齊雲郡主的軍隊正在信陽城外駐守著。
於是,在勸降失敗之後,他們的隊伍準本了第一次攻城。
而明顯守軍也有了準備,這次攻城,小郡主的隊伍也沒有撈到什麽好處。傷亡率也有兩三成,見情況不對,便立刻撤軍退回了駐地。
“看起來這個信陽城還真是不好攻下啊。”烜衡說道。
“嗯,信陽守軍我記得應該是張英,張將軍也是戰場老將,要攻破還是要從長計議。我們可以拚戰力優勢,隻要是戰役,勝利向來是偏袒兵力多的一方,以少勝多隻是在曆史上偶然的少數。”
“李將軍說的有理。”
“隻是這樣的話,士兵的損耗會不會加大?”林申問道,如果耗費了大量的士兵才能獲得勝利,這個也不是很劃算了。
“這的確也是問題了。”
之後三日後,又發起了第二輪攻擊。小郡主的軍隊用了投石器,然而,張英早已將網張開,有了應對,加上城樓上弓箭手一直發動進攻,這次的攻擊也無功而返。
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攻守雙方都有損耗,戰局卻沒有什麽變化,時間拖得越久越會消耗更多的物資。
齊雲郡主和部下在營帳內探索著攻城的方案。
信陽城內的器械還是很齊全的,畢竟朝廷也知道它守著一個糧倉,是戰略要地,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奪取信陽有多麽重要了。
在戰事陷入僵持的時候,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挺凝重的了。
八百七十一、新的征程(4)
小郡主挑起的眉毛倒也緩和了下來。
“林大人說得極好,那麽,為了既能嚴守軍紀又不讓各位難做,我就勉為其難割發代首吧!”
說著,小郡主很是利落地割下了她的青絲。這股決心已經脫離了當初的哈子天性。在一切時勢將她推向了這個位子上,小郡主也沒有再抱怨什麽了。
這件事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
信陽的守軍大將是張英將軍,當聽到手下稟告正有一隻隊伍朝著信陽城而來,旗幟上寫著“恭”“史”,他再次派人去打探,明白了齊雲郡主的隊伍。
張英對著杯中的酒靜靜歎息。
這皇族的人看來是要真的打過來了。
副將朱將軍便和張將軍商議該如何應對。
“將軍這可真奇怪,那什麽郡主的軍隊為什麽要繞個彎子來攻打我們的信陽?”
“他們來攻打這裏自然有他們的戰略目的,如果那郡主的軍中不都是蠢蛋的話,朱將軍你取地圖來。”
於是,朱將軍也就照辦了。
張英算是脾氣很好的上司了,還為朱將軍解釋敵方的目的。
“朱將軍,你看,這郡主的駐軍從白露城出來,首先就將欽州軍給打敗了,然後沿途找了最薄弱的幾個城攻了下來,看起來他們似乎是專挑了弱者下手。如果我料想得不錯的話,他們應該是想要到達京城,直接對著朝廷幹,要推翻朝廷。咋一看,弱城更容易打下來,然而,我看他們的軍隊人數也有限,如果每一城都派下守軍的話,他們的軍隊很快就會因為兵力被分散而潰敗了。”
“可是這與攻打信陽城有什麽關係?”
朱將軍不解地問。
“你看,朱將軍,我軍的守衛如何?”
“先不說信陽城在地勢上的優勢,但說和他們攻下的幾城相比,我們的兵力是那些城的數倍,而且有將軍坐鎮,不是那麽容易打下來的。他們既然一開始是瞄準弱城來攻,想要上京還有其他的路可走,不一定要經過信陽,這有些不合理。”
張英點點頭。
“所以,解決了他們的目的,就能解答他們要攻城的原因了,而且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他們是勢必要攻下信陽城的,對我們來說,可能會有一場惡戰。”
張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並沒有太凝重的表情,他是飽經戰火的將軍,不會因為敵人來襲而慌亂了陣腳。
“那麽,將軍,你認為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張英指了指地圖上的某一個位置,朱將軍大駭,他反問:“難道說……他們是為了這個?”
那是一個叫東籬的小鎮,看起來很不起眼,然而這確實支撐附近一帶糧草的糧倉之一。
那麽,在任何戰役中都有糧草先行,糧道被斷了都要優先去救。當年,霸王的頹勢就是因為糧道被斷了才陷入被動,最後不得不和劉邦議和。
“將軍,你說那些叛賊是看中了東籬的糧倉,所以才繞道信陽?”
張英點點頭,回答:“信陽是東籬的咽喉,隻要控製了信陽,東籬的糧倉就有如探囊取物,變得非常簡單了,而且還可以讓敵人損失糧倉能夠進行一些牽製了。”
“真是狠毒的計策啊!”
“不論如何,我們也得守住信陽,不能辜負朝廷對我們的信任。朱將軍,你下去好好部署。”
“得令。”
張英看了看酒杯中還殘留的酒,飲了一口,覺得是苦澀的。
此刻,一輪圓月還掛在山頭,張英重重歎了口氣。
齊雲郡主軍營。
“怎麽,那邊果然沒有回應嗎?”
小郡主抬頭問了一句。
畢辛將外衣脫下交給一旁的士兵,坐了下來,回答:“看來,那信陽的守軍將領還真是愚不可及呢,我們的小郡主那麽慈悲好心送過去勸降書,他們卻連回音都不給。”
“這麽說,果然還是要打嗎?”
畢辛看得出來小郡主臉上的猶豫,他湊近,說道:“一個人的想法是很難改變的。而且讓一個將軍在不見得會打敗的時候什麽都不打,這不算是一種逃避麽?都是各為其主,他們的選擇也沒什麽好傷心的,戰死沙場或許還是那些將領們的願望呢。戰爭嘛,哪有那麽簡單呢。在下知道嫣兒是不想有更多的犧牲,但,減少犧牲的結果並不會什麽犧牲也沒有。”
小郡主低下頭。
“我知道這個道理。可為什麽他們就是不肯受降呢?為什麽就是那麽執著呢,天下太平不好嗎?”
“大概大丈夫相比性命,更在意建功立業吧。”
此刻,齊雲郡主的軍隊正在信陽城外駐守著。
於是,在勸降失敗之後,他們的隊伍準本了第一次攻城。
而明顯守軍也有了準備,這次攻城,小郡主的隊伍也沒有撈到什麽好處。傷亡率也有兩三成,見情況不對,便立刻撤軍退回了駐地。
“看起來這個信陽城還真是不好攻下啊。”烜衡說道。
“嗯,信陽守軍我記得應該是張英,張將軍也是戰場老將,要攻破還是要從長計議。我們可以拚戰力優勢,隻要是戰役,勝利向來是偏袒兵力多的一方,以少勝多隻是在曆史上偶然的少數。”
“李將軍說的有理。”
“隻是這樣的話,士兵的損耗會不會加大?”林申問道,如果耗費了大量的士兵才能獲得勝利,這個也不是很劃算了。
“這的確也是問題了。”
之後三日後,又發起了第二輪攻擊。小郡主的軍隊用了投石器,然而,張英早已將網張開,有了應對,加上城樓上弓箭手一直發動進攻,這次的攻擊也無功而返。
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攻守雙方都有損耗,戰局卻沒有什麽變化,時間拖得越久越會消耗更多的物資。
齊雲郡主和部下在營帳內探索著攻城的方案。
信陽城內的器械還是很齊全的,畢竟朝廷也知道它守著一個糧倉,是戰略要地,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奪取信陽有多麽重要了。
在戰事陷入僵持的時候,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挺凝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