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大\奶奶正拿著賬簿,手把手地教喬側妃看賬簿,喬二\奶奶立在一側,時不時補充幾句。
“五妹妹,名門世家、豪門府邸,家家禮上往來都是有慣例的,就說我們府也都有自己的例,遇什麽樣的事,送什麽樣的禮……”
喬側妃的丫頭道:“勞大\奶奶回頭給我們側妃抄一份,好讓她做參考。”
喬太太笑意難掩,婆媳三人你一言我一句傳授喬側妃一些做賢妻的經驗道理襤。
喬太太一時興起,抓著喬側妃的手,笑道:“你這兒鐲兒初看不怎樣,細瞧之下,還真是編得精致別樣,雖是金燦燦的黃色,卻一點也不俗氣,能將金鐲用這種方式編出倒也新穎。”
喬二\奶奶不明所以,隻當是喬太太看上這金鐲了,“五妹妹是在哪裏買的?回頭我也買兩隻,經婆母這麽一說,還真是漂亮呢,金飾易尋,編結而成的還真是頭次見,而且這式樣也大方得體。”
喬側妃立馬將衣袖擋了又擋,臉上微紅。
陪嫁丫頭來喜得意地道:“二\奶奶還是別買了,這在京城可是買不到的,哪家有這種頭發絲兒般的金絲,大家都用這樣的金絲來繡嫁衣,幾時見人用來編鐲子?鱟”
喬大\奶奶見喬太太怪異地笑著,那笑裏頗是愉悅,心下琢磨一番,猜到幾分,嘴上卻故意道:“還真是別致,五妹妹且說是怎麽得來的,回頭我們也求一個去。”
“別!”喬側妃急道:“大嫂嫂可別求,他白日事多,要幫皇上辦差,我可不想看他熬夜編這東西。”
喬二\奶奶恍若有悟,卻故意道:“他是誰?這才過門幾日,倒心疼上夫君了。”
喬側妃滿臉紅光,帶著羞澀。
來喜道:“昨兒夜裏,王爺陪我們家側妃歇下,隻歇了半個時辰不到就走了。我們還在奇怪,原來竟是王爺連夜給側妃編了這個漂亮的金鐲子,他還說側妃人年輕最合戴這些喜慶的首飾,可側妃的肌膚太嫩,就得戴柔軟些的鐲子。翡翠的雖好,可色兒太深,得那種三十歲的婦人戴;白色的倒好,卻一時尋不到合宜的。王爺就編了這金鐲送給側妃當成親賀禮!”
喬大\奶奶歪頭想瞧,偏喬側妃寶貝似地攏在自己的袖子裏,再不給人瞧,惹得喬太太一把撩開衣袖,仔仔細細地瞧了個遍:“用手按一按,還真是柔軟,像是緞子似的柔軟,中間用的金絲,兩側用的是金色絲線,這樣戴著就不會割傷手。回頭,我讓你爹也給我編一個。”
喬側妃嬌惱道:“娘再打趣,我真生氣了,王爺待女兒好,你難道不高興。原是整個京城獨一無二的,你們都叫嚷著要做一個,他原待我好心,竟被你們學了去……”
她就要獨一無二地占著慕容恒的人和心,她喜歡這種感覺,這幾日她都像在夢裏一樣。
“你們都戴這樣的,我不依!要不是見自家人,我才不會戴出來,你們都不許戴這樣的。”
喬側妃霸道地撒嬌,直惹得喬太太大笑不已,“好!好!我們都不編這樣的手鐲戴,不搶你的心頭好。”
喬二\奶奶笑道:“五妹妹可真霸道,你手上那個是惠王編的,我們尋自己的夫君也編一個就不成?”
喬大\奶奶道:“你與二爺說,讓他給你也編一隻來戴戴,你看他且樂意,讓他用一宿時間編金絲鐲子,他能應嗎?”
“那倒也是,他寧可抱著書讀個通宿,也不會替我編這東西,也隻有惠王爺有這份心,才替妹妹編了這種玩意兒。”
姑嫂幾人打趣一陣,喬側妃因成了親倒沒有多少避諱,相談甚歡。
*
且說慕容恒在溫彩墳前燒了紙錢,領著侍衛回到府裏,行走在曾經的鎮遠候府,他憶起當年自己與溫彩在後花園裏煮茶對奕的事。
步入涼亭,用手撫過欄杆,那時候她是和離婦,就愛依在欄杆上,手捧著一本賬簿,她手裏拿著一把銀算盤,劈哩叭啦地將珠子撥弄得像是奏樂。
“雍王殿下來了!”彼此,她盈盈起身,笑容甜美又不失大方,“是來找我哥哥喝酒的,今兒怕是不成了,我哥哥一早去了北軍都督府,說是今次有新兵大比,著實馬虎不得。”
“你可以做賬房先生了?”
“嫂嫂雖識些字,卻不大會打理店鋪生意,哥哥托我打理些日子。”
慕容恒一時錯神,伸手欲握住她的手,握住的卻是冰冷的茶壺把,驀地回神,才知道她真的不在了。
順娘……
紅燕立在涼亭外,“稟王爺,溫大老爺求見!”
“不見!”
紅燕道:“人已經在花廳候著了。”
“他願候便候著,本王不會見他。”
慕容恒提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盞茶,茶水早已經涼透了。
“阿恒,涼茶喝了對身子不好,我讓人換熱的。”
她的聲音再度在耳畔響起,那貼心的話語,讓他如沐春光。
景是人非,這裏曾是鎮遠候府,是他與她一次次見麵之地。
在皇陵的他時常沉默,那時他在想一些問題。
而現在的他,沉默時卻在追憶溫彩。
紅燕道:“王爺,屬下這就去轉告溫大老爺。”
“等等,本王去見他。”
慕容恒想到了什麽,不見,且不是被人說溫彩過逝,他便連溫家這門親都不要了。他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可是他得替溫彩報仇,那些曾經傷過溫彩的人都應該得到懲罰。
“下官拜見惠王爺!”
“嗯”慕容恒掃過繼室宋氏。
何氏爭了一輩子,後來倒被宋氏搶了嫡妻位份,溫子群迎娶宋都督幼妹為繼室,何氏依舊是平妻位,現下宋氏已經替溫子群育了一雙兒女,這女兒為長,今歲亦有十二歲,名喚青蓮。
此刻,溫青蓮正嬌俏憐人,一臉純真又略帶好奇地望著慕容恒。
當年溫子群母孝期滿,便有人與他介紹了宋嬌為妻,他瞧著這是宋都督的幼妹,當即應下,並風光迎娶為繼室,即便何氏又哭又鬧也沒能阻攔得住。
何氏算計溫青,從溫青手裏奪到汪氏留下的家業,最後這些家業還是落到了宋氏的手裏。
宋氏笑問:“喬側妃沒在府裏麽?”
慕容恒娶喬巧兒為側妃,此乃整個京城人人皆知的事,今兒是三朝回門的日子,喬側妃怎麽可能在家。
紅燕冷聲道:“溫大太太,喬側妃回門了。”
宋氏又道:“青蓮最喜歡賞菊,能勞姑娘帶她到花園裏賞賞菊麽?”
慕容恒道:“著一個大丫頭帶她去吧。”
溫青蓮容貌姣好,有弱柳之風,若說喬側妃體弱,溫青蓮比喬側妃更為柔弱,真真像極了溫彩曾經描述過的黛玉之質,眉眼裏凝著一絲哀愁,十二三歲的姑娘,正是無憂快樂的年紀,偏生卻有了一絲愁容。
服侍下人魚貫而入,婆子擺上了果點等物,雖說府裏日子艱難,但這些待客的果點還是有的,不僅有,大多還是從宮裏來的。管家每三日就會去宮裏領取一次定例,從蔬菜瓜果到牛羊肉一應盡有。
說是領,慕容恒知道,這是慕容悰想掌握他的動靜,慕容悰要掌握,便由得他去。
慕容恒淺飲一口茶水,動作優雅,並不看宋氏與溫子群。
溫子群呷了一口,欲言又止,與宋氏的目光撞了個正著,宋氏與他連使眼神:你說啊,說啊!溫子群則示意她:你說吧。
宋氏無奈地氣惱瞪眼:“惠王爺,我們的順眼已經過世快三個月了,你理應續弦,這各家之中,姐姐仙逝,妹妹填房的比比皆是,我家的青蓮翻年虛歲就十四了,也是個活潑能幹的……”
就剛才那個半大的姑娘?
慕容恒麵無表情,“溫氏仙逝不是快三個月。”
“哦”宋氏似反應過來,立馬道:“是已經三個月了。”
溫彩死了,溫家所有人都不曾記在心上。
慕容恒諷刺笑道:“今日是她的七七之期。”
溫子群麵容微沉,對於溫彩的記憶,他並不多,唯一相處的時間便是溫彩有汪氏仙逝後,他派人將她接入京城溫府住的那幾月,再後來溫彩與冷端陽和離,她住到了溫青的鎮遠候府,因為人言故,她又住到了暢園……
打小一起在他眼皮底下長大的孩子也沒多少感情,何況一個隻與他個處幾月,見過可數幾回的溫彩。
溫子群以前最疼的便是溫墨、溫玄兄弟,而女兒裏頭最疼的便是何氏所出的溫彤。再後來,他娶了宋氏,老夫少妻,他最疼的便是宋氏所出溫青鬆、溫青蓮姐弟二人。
宋氏賠了個笑臉,“雖然有規定,女子及笄方可嫁人,可皇家選婦,這十三歲也是入選之齡。”
“那是皇上選美。”
“聽說瑞王世孫十一歲時給瑞王衝喜,便娶了一位十三歲官家小姐回家為平妻。”
慕容恒道:“溫大太太是說,本王也該衝喜,隻不知為誰衝喜?”
溫子群輕斥道:“大太太扯那麽遠作甚,說正事要緊。”他笑了一下,“惠王爺,你看我家青蓮如何?是嫡出,又是我的幼女,雖說年紀略小了些,先訂親,過兩年及笄再入府,你看……”
“五妹妹,名門世家、豪門府邸,家家禮上往來都是有慣例的,就說我們府也都有自己的例,遇什麽樣的事,送什麽樣的禮……”
喬側妃的丫頭道:“勞大\奶奶回頭給我們側妃抄一份,好讓她做參考。”
喬太太笑意難掩,婆媳三人你一言我一句傳授喬側妃一些做賢妻的經驗道理襤。
喬太太一時興起,抓著喬側妃的手,笑道:“你這兒鐲兒初看不怎樣,細瞧之下,還真是編得精致別樣,雖是金燦燦的黃色,卻一點也不俗氣,能將金鐲用這種方式編出倒也新穎。”
喬二\奶奶不明所以,隻當是喬太太看上這金鐲了,“五妹妹是在哪裏買的?回頭我也買兩隻,經婆母這麽一說,還真是漂亮呢,金飾易尋,編結而成的還真是頭次見,而且這式樣也大方得體。”
喬側妃立馬將衣袖擋了又擋,臉上微紅。
陪嫁丫頭來喜得意地道:“二\奶奶還是別買了,這在京城可是買不到的,哪家有這種頭發絲兒般的金絲,大家都用這樣的金絲來繡嫁衣,幾時見人用來編鐲子?鱟”
喬大\奶奶見喬太太怪異地笑著,那笑裏頗是愉悅,心下琢磨一番,猜到幾分,嘴上卻故意道:“還真是別致,五妹妹且說是怎麽得來的,回頭我們也求一個去。”
“別!”喬側妃急道:“大嫂嫂可別求,他白日事多,要幫皇上辦差,我可不想看他熬夜編這東西。”
喬二\奶奶恍若有悟,卻故意道:“他是誰?這才過門幾日,倒心疼上夫君了。”
喬側妃滿臉紅光,帶著羞澀。
來喜道:“昨兒夜裏,王爺陪我們家側妃歇下,隻歇了半個時辰不到就走了。我們還在奇怪,原來竟是王爺連夜給側妃編了這個漂亮的金鐲子,他還說側妃人年輕最合戴這些喜慶的首飾,可側妃的肌膚太嫩,就得戴柔軟些的鐲子。翡翠的雖好,可色兒太深,得那種三十歲的婦人戴;白色的倒好,卻一時尋不到合宜的。王爺就編了這金鐲送給側妃當成親賀禮!”
喬大\奶奶歪頭想瞧,偏喬側妃寶貝似地攏在自己的袖子裏,再不給人瞧,惹得喬太太一把撩開衣袖,仔仔細細地瞧了個遍:“用手按一按,還真是柔軟,像是緞子似的柔軟,中間用的金絲,兩側用的是金色絲線,這樣戴著就不會割傷手。回頭,我讓你爹也給我編一個。”
喬側妃嬌惱道:“娘再打趣,我真生氣了,王爺待女兒好,你難道不高興。原是整個京城獨一無二的,你們都叫嚷著要做一個,他原待我好心,竟被你們學了去……”
她就要獨一無二地占著慕容恒的人和心,她喜歡這種感覺,這幾日她都像在夢裏一樣。
“你們都戴這樣的,我不依!要不是見自家人,我才不會戴出來,你們都不許戴這樣的。”
喬側妃霸道地撒嬌,直惹得喬太太大笑不已,“好!好!我們都不編這樣的手鐲戴,不搶你的心頭好。”
喬二\奶奶笑道:“五妹妹可真霸道,你手上那個是惠王編的,我們尋自己的夫君也編一個就不成?”
喬大\奶奶道:“你與二爺說,讓他給你也編一隻來戴戴,你看他且樂意,讓他用一宿時間編金絲鐲子,他能應嗎?”
“那倒也是,他寧可抱著書讀個通宿,也不會替我編這東西,也隻有惠王爺有這份心,才替妹妹編了這種玩意兒。”
姑嫂幾人打趣一陣,喬側妃因成了親倒沒有多少避諱,相談甚歡。
*
且說慕容恒在溫彩墳前燒了紙錢,領著侍衛回到府裏,行走在曾經的鎮遠候府,他憶起當年自己與溫彩在後花園裏煮茶對奕的事。
步入涼亭,用手撫過欄杆,那時候她是和離婦,就愛依在欄杆上,手捧著一本賬簿,她手裏拿著一把銀算盤,劈哩叭啦地將珠子撥弄得像是奏樂。
“雍王殿下來了!”彼此,她盈盈起身,笑容甜美又不失大方,“是來找我哥哥喝酒的,今兒怕是不成了,我哥哥一早去了北軍都督府,說是今次有新兵大比,著實馬虎不得。”
“你可以做賬房先生了?”
“嫂嫂雖識些字,卻不大會打理店鋪生意,哥哥托我打理些日子。”
慕容恒一時錯神,伸手欲握住她的手,握住的卻是冰冷的茶壺把,驀地回神,才知道她真的不在了。
順娘……
紅燕立在涼亭外,“稟王爺,溫大老爺求見!”
“不見!”
紅燕道:“人已經在花廳候著了。”
“他願候便候著,本王不會見他。”
慕容恒提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盞茶,茶水早已經涼透了。
“阿恒,涼茶喝了對身子不好,我讓人換熱的。”
她的聲音再度在耳畔響起,那貼心的話語,讓他如沐春光。
景是人非,這裏曾是鎮遠候府,是他與她一次次見麵之地。
在皇陵的他時常沉默,那時他在想一些問題。
而現在的他,沉默時卻在追憶溫彩。
紅燕道:“王爺,屬下這就去轉告溫大老爺。”
“等等,本王去見他。”
慕容恒想到了什麽,不見,且不是被人說溫彩過逝,他便連溫家這門親都不要了。他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可是他得替溫彩報仇,那些曾經傷過溫彩的人都應該得到懲罰。
“下官拜見惠王爺!”
“嗯”慕容恒掃過繼室宋氏。
何氏爭了一輩子,後來倒被宋氏搶了嫡妻位份,溫子群迎娶宋都督幼妹為繼室,何氏依舊是平妻位,現下宋氏已經替溫子群育了一雙兒女,這女兒為長,今歲亦有十二歲,名喚青蓮。
此刻,溫青蓮正嬌俏憐人,一臉純真又略帶好奇地望著慕容恒。
當年溫子群母孝期滿,便有人與他介紹了宋嬌為妻,他瞧著這是宋都督的幼妹,當即應下,並風光迎娶為繼室,即便何氏又哭又鬧也沒能阻攔得住。
何氏算計溫青,從溫青手裏奪到汪氏留下的家業,最後這些家業還是落到了宋氏的手裏。
宋氏笑問:“喬側妃沒在府裏麽?”
慕容恒娶喬巧兒為側妃,此乃整個京城人人皆知的事,今兒是三朝回門的日子,喬側妃怎麽可能在家。
紅燕冷聲道:“溫大太太,喬側妃回門了。”
宋氏又道:“青蓮最喜歡賞菊,能勞姑娘帶她到花園裏賞賞菊麽?”
慕容恒道:“著一個大丫頭帶她去吧。”
溫青蓮容貌姣好,有弱柳之風,若說喬側妃體弱,溫青蓮比喬側妃更為柔弱,真真像極了溫彩曾經描述過的黛玉之質,眉眼裏凝著一絲哀愁,十二三歲的姑娘,正是無憂快樂的年紀,偏生卻有了一絲愁容。
服侍下人魚貫而入,婆子擺上了果點等物,雖說府裏日子艱難,但這些待客的果點還是有的,不僅有,大多還是從宮裏來的。管家每三日就會去宮裏領取一次定例,從蔬菜瓜果到牛羊肉一應盡有。
說是領,慕容恒知道,這是慕容悰想掌握他的動靜,慕容悰要掌握,便由得他去。
慕容恒淺飲一口茶水,動作優雅,並不看宋氏與溫子群。
溫子群呷了一口,欲言又止,與宋氏的目光撞了個正著,宋氏與他連使眼神:你說啊,說啊!溫子群則示意她:你說吧。
宋氏無奈地氣惱瞪眼:“惠王爺,我們的順眼已經過世快三個月了,你理應續弦,這各家之中,姐姐仙逝,妹妹填房的比比皆是,我家的青蓮翻年虛歲就十四了,也是個活潑能幹的……”
就剛才那個半大的姑娘?
慕容恒麵無表情,“溫氏仙逝不是快三個月。”
“哦”宋氏似反應過來,立馬道:“是已經三個月了。”
溫彩死了,溫家所有人都不曾記在心上。
慕容恒諷刺笑道:“今日是她的七七之期。”
溫子群麵容微沉,對於溫彩的記憶,他並不多,唯一相處的時間便是溫彩有汪氏仙逝後,他派人將她接入京城溫府住的那幾月,再後來溫彩與冷端陽和離,她住到了溫青的鎮遠候府,因為人言故,她又住到了暢園……
打小一起在他眼皮底下長大的孩子也沒多少感情,何況一個隻與他個處幾月,見過可數幾回的溫彩。
溫子群以前最疼的便是溫墨、溫玄兄弟,而女兒裏頭最疼的便是何氏所出的溫彤。再後來,他娶了宋氏,老夫少妻,他最疼的便是宋氏所出溫青鬆、溫青蓮姐弟二人。
宋氏賠了個笑臉,“雖然有規定,女子及笄方可嫁人,可皇家選婦,這十三歲也是入選之齡。”
“那是皇上選美。”
“聽說瑞王世孫十一歲時給瑞王衝喜,便娶了一位十三歲官家小姐回家為平妻。”
慕容恒道:“溫大太太是說,本王也該衝喜,隻不知為誰衝喜?”
溫子群輕斥道:“大太太扯那麽遠作甚,說正事要緊。”他笑了一下,“惠王爺,你看我家青蓮如何?是嫡出,又是我的幼女,雖說年紀略小了些,先訂親,過兩年及笄再入府,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