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道:“阿恒,日曜日把溫彩帶入宮團聚。阿恪也來吧,我們一家人有些日子沒一起用膳了。唉……慕容悰做出那等大逆不道的事,慕容慬也變成這般……”
他悠悠輕歎有兩個兒子毀了,在他心裏已判了死刑。雖然還有六皇子、八皇子,看著他們還算安分守己,可卻是個沒有主見的,難成大事。
他最看重的就是麵前的這兩個兒子,他希望他們能如自己與瑞王那般,相扶相攜做一對真正的兄弟。
皇帝又道:“周家的勢力都除了?崾”
慕容恪微愣,隻看著慕容恒,這件事他沒有提過,而顧家人也不會說出去。
皇帝道:“不是阿恒說的,周家的勢力有多少,朕豈不比你們清楚。阿恪這事做得甚好,比朕預想的要成功。慕容慬不能是青\樓的大東家,皇家的體麵必須得顧,此事若是傳出去,讓朝臣、百姓們如何看待皇家。”
慕容恪心下暗喜:皇帝這是誇他了!
已經好久沒聽到皇帝的誇讚躪。
皇帝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慕容慬雖行事過分,但到底是你們的大哥。若是阿恪將各地的軟字樓勢力清除,朕就準備把慕容慬從悔悟宮放出來了。”他若有所思地道:“恪兒接手周宗芳私設青\樓、逼良為女昌,有辱斯文,更負朝廷厚望的案子。”
這像是訂案!
更是告訴太子這件事應當如何了。
青\樓的大東家是長寧候周宗芳,但不能是慕容慬。
皇家需要維護自己的形象,更需要維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崇高。
這個黑鍋就隻得由周家來背了。
周家原就是知曉慕容慬的事,更重要的是周家參與到其間。
慕容恪心裏暗思:大皇子這次捅了這麽大的漏子,皇帝居然還是要寬容他、恩赦他,甚至為了保全皇家顏麵,讓長寧候來背這個黑鍋。皇帝是真的寵家大皇子母子,這份縱容已經達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
這些年,難怪周妃敢處處懷與皇後作對,說到底她依仗的還是皇帝的寵愛,依仗的還是她有一個兒子。
“兒臣謹遵聖諭!”
“如果各地勢力已除,就盡快結案。”
慕容恪小心地問道:“父皇,周宗芳如何處罰?周家又如何處罰?”
“你先著禦史彈劾呈折,朕隻有結論,必不讓你與慕容慬難做。”
這明明護了慕容慬,現在又要維護太子?
慕容恒心裏細細琢磨著,皇帝這一招高明,既要治周宗芳的罪,又讓周宗芳感激他給周家留後,雖然周宗芳到時明知是替大皇子背了黑鍋,卻得感恩戴德。
這,就是馭臣之道。
這也是帝王之術。
皇帝的視線停留在慕容恒身上,對儲君人選,他更看重的還是慕容恒,在主見與行事上,慕容恪還是差缺了太多。
慕容恪以為皇帝疑惑什麽,抱拳道:“父皇,這件事四弟不知情。”
“這麽點小事,就把你四弟牽扯進去,朕豈不要對你失望?”皇帝壓低了嗓門,聲音雖低,去足夠他們兄弟聽得分明:“阿恒比不得你,他在朝中並無根基、勢力,更無外家可依,若是被大皇子盯上,這不是讓他難以應付。”
皇帝的言下之意:慕容恒需要慕容恪護著。
這強勢的男人,都以保護弱者為樂。
慕容恪果然受用,立時答得誠懇:“父皇放心,兒臣必不會委屈四弟。”
他怎麽因為慕容恒娶了溫彩就心生戒惕,那隻是一個女人,隻是愛侍弄花木莊稼一些,慕容恒在朝中可是沒有根基、勢力的啊。
他這樣防備慕容恒可不好,如果不是慕容恒告訴他關於大皇子的事,他怎麽會如此順遂地剪除大皇子的勢力。
現在皇上又表露了要削弱周家勢力的意思,他的太子之位已經固若金湯,若是他再有自己的兒子,這位置就更牢固了。
皇帝道:“但願你待他如朕待瑞王一般,一生都信他、重他。
慕容恪心下動容,為自己早前的戒備生出愧疚,“兒臣定會善待四弟。”
皇帝挑起輦簾,浩蕩的隊伍已經近了京城。
車輦內,沉寂了一陣。
入得京城,皇帝問道:“阿恒,先回雍王府吧。近來各地的美人已陸續入宮,待再過兩月你再納幾房姬妾。”
“父皇!”慕容恒抱拳,“兒臣隻想與順娘好好兒過日子,有她一人足矣。”
皇帝最厭惡的就是聽到這樣的話,立時怒斥:“皇家的男子能是尋常百姓麽?不光是你,就是你太子皇兄也得替皇家多誕子嗣,開枝散葉,朕的子嗣不豐,成器的更少,朕就指望著你們多育皇孫。”
慕容恒堅持道:“順娘和兒臣都還年輕,我們總會有兒子。”
“你不頂撞朕是不是心裏不痛快?滾!”
慕容恒應聲“是”,不顧
車輦行馳,跳下了馬車,一著地在地上打了個滾方才站起來。
皇帝又氣又惱,又覺好笑,尤其是看到慕容恒打滾的樣兒時,“真是混賬,早前不肯納妾,隻說要娶正妃,現在人都娶了,還不肯納。”
慕容恪看慕容恒又莫名地覺得好笑,甚至還隱隱有些輕鬆,就如皇後所言,慕容恒沒有野心,就憑他看重溫彩的專情,就不堪重用,太重情的皇子是不適合做皇帝的。“父皇,四弟隻是太看重雍王妃,你多給他些時間。”
“你後宅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也不少。妻賢夫禍少,你宮裏有多少姬妾滑胎了?有時候身為男子就得有些手段,對那些背裏使亂子的禍宅女人就不能心慈手軟。你宮裏也再添幾個姬妾吧,早些育下皇孫,也好讓朝臣們安心。”
“是!”慕容恪沒有拒絕,對他來說這是無法避免的。
皇帝道:“一屋不寧,何以寧天下。好自為之,別再讓朕聽到你後宅那些瑣事,你現在膝下無子,對於一代儲君無子可是大過,連有孕的妻子護不了還靠母親幫你護著,你還當真有能耐!”
他們父子已經很久沒這樣說話了。
皇帝的話雖然嚴厲,卻也有道理。
慕容恪垂首聽著,賀蘭雪執掌太子宮以來,一直在用心追查太子宮姬妾滑胎的事,的確,皇帝這話讓他無地自容,謝良娣、周良媛有用,不敢住在太子宮,還住到鳳儀宮保胎,他怕的不就是有人背裏下黑手麽?
看來,不抓住這個背後的惡婦,他一日也不能安寧。
不僅要抓,抓住後還得將她千刀萬剮。
“遇到困難,逃避不是法子。姬妾懷孕就送到鳳儀宮,難不成要你母後照顧你所有的姬妾,你母後要打理六宮已夠繁重,你身為兒子不為母分憂,還給她添事,這可是孝道?”
慕容恪臉上微紅,那是愧色。
皇帝又道:“慕容慬雖然貪\色,可後宅就沒有這樣、那樣的事,這一點上他比你強,唯有後宅安寧,你才能安心操勞國事。”
“兒臣恭聽父皇教誨!”
“若非朕看不下去,才懶得過問你後宅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他一轉手拿了一份奏折,看了一半便擱下了。
慕容恪心裏想著,這太子妃還得早早定下人選,否則太子宮就會攪得難以安寧,可是他該立誰為太子妃。
鄭良娣麽?不行,這個女人讓他至今也看不明白。
謝良娣麽?謝家的地位、身份是夠了,可他總覺謝良娣太柔弱了些,而且太子宮的姬妾也不喜歡謝良娣,與她交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周良媛麽?這個是他心裏最喜歡的女人,是能做太子妃的,可是周良媛的娘家到底太弱了些,又遠居江南,鞭長莫及。
最後,就剩下賀蘭雪了。
賀蘭家文武兼備,賀蘭絕是江南大都督,賀蘭雪的兄長也有功名在身,可他並不喜歡賀蘭雪,但又不討厭她。
“父皇,兒臣欲調周樹德入京任職。”
周樹德,這不是周良媛娘家的兄長麽。
這人是江南通政司的人。
皇帝眸子微斂,這分明是太子想提攜周家。
當年,他便是提攜周家,卻親手讓周家越做越大,大到貴妃在後\宮都要力壓皇後兩分。
提攜容易,他日若要削減勢力卻得動一分心思。
“太子妃的人選,隻能在謝氏、賀蘭氏之間。”
慕容恪怔忡。
皇帝猜出來了!
“謝家行事得體,是我朝重臣;賀蘭絕乃江南大都督,即將入京赴任。這兩家一文一武,你還有甚不放心的?挑一人做太子妃。”
慕容恪最想立的還是周良媛,可很明顯皇帝不樂意。
“此事,兒臣還需得與母後商議一番。”
皇帝沒再接話,這個兒子還是在大局思慮上略差了一些啊。
龍輦進了宮門,一路到了議政殿外。
皇帝與慕容恪下了車輦,慕容恪恭送皇帝入了大殿,他立在外頭,思忖一陣往鳳儀宮移去。
慕容恪在鳳儀宮吃了碗羹湯,便與皇後說了要立太子妃的事。
“母後,兒臣要立周良媛為太子妃,她行事得體,又懂曉進退……”
皇後脫口而出,當即否決:“不行!周良媛的出身相較其他幾位還是低了些,若非你提攜,她的兩個叔父哪能做到知州位置上?”
皇帝不同意,連皇後也反對。
這讓慕容恪越發記掛周良媛,總覺得她那麽好,而他卻不能替她討到應有的尊貴。
“那母後以為,兒臣立誰為太子妃好?”
皇後想了一陣,“謝良娣的身子太弱了些,骨子裏又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高氣兒。在鄭良娣和賀蘭良娣間擇選一人。”
慕容恪最討厭鄭良娣了,成親這麽久,他就碰過鄭良娣一回,那天夜裏睡到半夜,他就聽說謝
良娣身子不適,立馬就開溜了,從此之後,再沒去過鄭良娣宮裏過夜。
“母妃,立賀蘭良媛為太子妃兒臣可以同意,兒臣想立周良媛為良娣。”
皇後的心情原還不錯,一聽這話頓時就惱了,“砰”的一聲把羹湯重放在案上,“恪兒,你這是想要脅本宮麽?上回便是如此,我要立鄭氏為太子妃,你非要立謝氏,最後我們各讓一步。這次,如果我不同意立周良媛為良娣,你便不立太子妃了嗎?”
慕容恪一臉無辜,他是不大會說話,可這不是兩相各有所取的麽。“兒臣不是與母後商議麽?”
“你這是商議?”要不是她親生的兒子,皇後還真想給點厲害瞧,訓斥,她又舍不得。對於這個兒子,她總是覺得虧欠太多,三歲多就把他送走了,沒讓他享受到半分的母愛,而今她想彌補,所以費盡心思地替他保住他的血脈。
“母後……”慕容恪的語調柔軟了下來,笑道:“你不是說我這不會說話的性子隨了外公麽,我就是想立周良媛為良娣。”
“你宮裏已經有兩位良娣了,自來最多隻能有兩位良娣,讓她做良媛,也不算虧待於她。”
“她懷有兒臣的骨血,性子又好,兒臣就是想立她為良娣。”
“對她好的法子多的是,不止立她為良娣這一條。你即便是太子,也要守祖製,太子宮最多隻能有兩位良娣,這是先例,不能違背,否則這就亂了規矩。”
“那兒臣就廢了鄭氏。”
“你……鄭家可是南方的名門望族。”
“大不了,兒臣再納一位鄭氏女入宮,反正兒臣就是看不得鄭氏陰陽怪氣的樣子。”
皇後被他氣得不輕,她原是最看重鄭良娣的,隻是後來太子宮頻頻有姬妾滑胎,皇後對鄭良娣的態度也有所改變,尤其是謝、周二人住到鳳儀宮後,皇後又覺得這兩位太子姬妾不錯,在許多方向都要比鄭良娣更好些,一來二人的性子溫婉、柔順,讓皇後喜歡。
“若是鄭氏果有大錯,你廢了便是。”
“兒臣多謝母後!”
慕容恪得了這句話,一路回了太子宮。
*
次日一早,大街小巷都在傳一件事,一夜之間,京城宋、李、蕭等幾家的公子暴斃,或死於花街柳巷,或暴斃自家府中,死相怖人。
但,這事與溫彩的傾城嫁妝來說,還是稍稍遜色了一些。
茶肆裏,百姓們還在議論溫彩出嫁時的十裏紅妝。
“早前啊,所有人都以為雍王妃的嫁妝花木,是真的花木,如今傳來消息,那些可不是尋常花木,那些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寶貝,這花兒也有寶貝嗎?”
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這茶肆還真有幾個鬼崇的男子靜靜地聽著。
雍王大婚,雍王妃嫁妝八百餘抬,連陪嫁的花木都是寶貝,媽的,這也太奢華了。
“當然是寶貝,那是苞米種子和種植技術,還有土豆的、木棉花,更有一些珍貴的蔬菜種子,嘖嘖!我家表舅昨兒隨皇上去了雍王妃的莊子,嘖嘖,吃的蔬菜、糧食,全都是從未吃過的美味啊!是真正的美味。你們知道窩窩頭嗎?”
眾人搖頭。
“這窩窩頭便是用苞米麵做的,有淡淡的甜味,吃起像白麵饅頭,不,是比白麵饅頭還香甜可口的東西。聽我表舅說,雍王妃要獻著苞米的種子,咱們京城的百姓有福嘍,往後就可以吃自家種出來的苞米麵、窩窩頭。”
又有幾人加入進來。
“我也聽人說了,雍王妃手裏的美味糧食不少,皇上要推廣種植苞米、土豆。還聽說那木棉花最是個好東西,能製寒被,還能製寒衣,穿上在身上就再也不怕冷了。最是個好東西!”
“這世上真有這樣的寶貝?”
“有,當然有了。我家一個族叔就在工部任職,他還摸過那寒被、寒衣,又柔軟又暖和,說是到了冬天,穿上那麽一件寒衣就夠了,再冷的天也不懼。”
“明月庵張大人的兒子說,皇上留他爹在宮裏用膳,吃的就是雍王妃獻的土豆,那東西美味得賽過了山珍海味,可以煮,可以蒸,可炸、以炒、可拌著吃……怎麽吃都香。”
“我們老爺昨兒從雍王妃的莊子上回來,就得了十斤土豆種子,昨兒一晚上,我們老爺就抱著土豆瞧,還吩咐我們太太小心保存著,要下地種上呢。”
慕容恒乘著車輦,經過坊市時聽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百姓們的傳聞。
傳得多了,就變了模樣。
“雍王妃有寶貝糧食的種子呢。”
“什麽寶貝糧食?”
“叫苞米,像花生大小那麽一粒,能長出這麽大一個。”婦人比劃著大西瓜的模樣。
“那不是西瓜。”
“什麽西瓜,是苞米,是苞米,上麵密密麻麻地結著籽呢,那一隻棒子的籽就能夠四口之家的人吃一頓,還吃得又香又飽,聽說一
畝地能種很多很多,你說要是收上幾千個苞米,這一年的吃食可就不愁了。”
“啊呀,有這種糧食麽?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當然是真的。聽說宮裏的皇帝、皇後都吃了,說是好東西,聽說有些官員也得了這種種子,我們京城百姓可以種了。”
“這麽寶貝的種子,能給我們嗎?”
“那些當官的先得了這種寶貝種子。”
有影響是好的,可傳出的話變了樣又是另一回事。
慕容恒與溫彩商量過這事,溫彩已經決定將種子獻給朝廷了。
另一邊,有幾個百姓正在議論旁的事,“聽說昨兒城裏發生命案了。”
“誰死了?”
“宋家的一個什麽公子被殺了。”
“我怎麽聽說是李家的公子暴斃。”
“我聽說是孫家的。”
慕容恒喚過二安子,“城裏發生命案了?”
二安子走近車輦,在外頭答道:“一夜之間,京城風/流不羈的十幾位紈絝公子一夜暴斃,其中有宋都督家的侄兒,護國公李家的嫡次子、嘉勇伯府的長子……”
這些公子都是經常往返於煙花\柳\巷的人,且全都是賞春塢的常客,也是最愛給軟紅樓送銀錢的貴客,最舍得往那裏砸銀子。
慕容恒立時想到了上回他帶著溫彩去賞春塢的事,雖然他們各自戴著麵具,可不難認出他們的身份,原因無二,慕容恒手握流星閣,而他也有一個殺手的敏銳,隻需要見過一眼,就能從人的體形、聲音識破對方的身份。
死的全是賞春塢的常客!他想了一陣,能以這種雷霆之勢殺人的,普天之下除了一個人,還真沒有第二人做到。
難怪近來他好幾次感覺到殺氣,可朝堂上他並沒有殺人,原來這次他是用到了暗處。
慕容恒歪著頭:他為什麽要殺這些紈絝公子?
是因為冷曉被辱的事?
不像!
他怎麽看皇帝也不像是要替兒媳報仇的人。
冷曉消失了,在太子對賞春塢動手的三月十五那日就消失了,仿佛這世間從來沒有過她一般。
慕容恒微鎖著眉宇,總覺得還有什麽事是他不知道的。
二安子低聲道:“從城南溫府傳來消息,昨兒夜裏溫家鬧刺客,溫二爺、溫七爺去了城郊遊玩未歸才幸免一劫。”
慕容恒正色望向車輦外的二安子,目光相遇。二安子道:“似惹惱了貴人,令十二肖下手。”
慕容恒神色越發凝重。皇帝這麽大手筆地派出十二肖殺人,著實是他沒有想到的。“溫墨、溫玄兩個蠢貨,怕是這一生的仕途都給斷了。”
二安子輕聲問道:“殿下要把這事告訴王妃?”
“休提此事。”
溫彩對溫墨、溫玄雖無手足感情,可好歹溫墨兄弟也是溫家人。
慕容恒沒想到皇帝會以這等速度殺人,以前殺的都是不能在明麵上處理的重臣,這次卻派十二肖殺紈絝子弟。這回皇帝是真的被軟紅樓的事觸及了底線。
“可知貴人為何這般使出雷挺手段?”
“五皇子妻再不好那也是皇家婦,珍嬪雖失寵可也是深宮後妃……”
讓皇帝最氣惱的便是大皇子把珍嬪弄出宮外,即便那不是真正的珍嬪,可與珍嬪酷似的容貌,對皇帝來說,這也是大皇子的冒犯。
二安子正色問道:“以殿下之見,貴人還會派人對溫家兄弟下手麽?”
慕容恒搖頭道:“他們原不是軟紅樓的常客,隻是後來偶爾去了幾回。”他頓了片刻,又道:“念著溫玉堂兄妹對朝堂的大功,貴人定不會抓住不放,但昨晚的行動,也足可以震懾溫墨兄弟。”
二安子輕聲道:“若貴人追究,這件事著實惹惱了他。若不追究,是貴人念著我們家王妃對朝廷大恩放他們兄弟一命。”
慕容恒冷笑道:“即便溫墨兄弟未死,這輩子也再難入仕。在貴人手頭的《黑名簿》掛了名,不死也沒前程。”
他闔了闔眸,溫墨兩兄弟就是蠢蛋,在軟紅樓的裏竟不戴麵具,那些戴了麵具的,除了皇家身份的沒死,旁的紈絝在一夜之間都暴斃了。
想來,各名門大家都知道自己子弟死的原因,隻不過卻不敢張揚,也隻能自認倒黴。十二生肖出手,別說是收拾幾個紈絝浪/子,便是真要他們家主的命,誰又能逃得掉。
*
一入棲霞院,雙雙便迎了過來,欠身道:“殿下回來了!”
慕容恒應答一聲。
溫彩取了熨好的隨常錦袍,輕聲道:“把袍子換了,一會兒用午飯。”
他張開雙臂,現在他喜歡回家,因為家裏有等著他的妻子。
“太子宮出事了。”
溫彩怔了一下,“怎了?”
“鄭良娣與侍衛通\奸被抓了個正著
。”
溫彩看著慕容恒,若有所指地道:“這可真巧啊!”
“你那是什麽語調?”
“我什麽語調?”溫彩笑著,“此事定不簡單。”
慕容恒道:“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昨兒夜裏太子就稟給皇後了,皇後大怒,當即下令將鄭良娣貶入冷宮了。太子也不大信,寫信給鄭大都督,說他還願意納一鄭家女。”
你鄭家女兒不潔,可我依舊看得上,這就是給你鄭家的臉麵。
指不定鄭家如何感動呢?
可溫彩卻聞嗅到陰謀的味道。
這事是不是賀蘭雪做的?如果是,看來鄭良娣是把賀蘭雪給惹惱了。
賀蘭雪麵上柔柔弱弱,溫順得體,卻是一個最有氣性的。
慕容恒伸手一攬,溫彩落到他的懷裏,他深嗅了一下,低聲道:“太子今兒與我說,問你娘家有沒有好的小姐,他想納一個入太子宮。”
“十七妹與我好,可她與顧淮訂親了。二叔家裏的小女兒,今年八歲……”
慕容恒輕呼一聲“好啦”,低笑道:“你族裏可有才貌雙全的,挑一個嫁給他。”
“真是奇了,他好好的提這事作甚?要娶我妹妹入太子宮?”
慕容恒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就這樣靜靜地抱著,“他的心思最是明顯不過,這是與溫家示好,又有拉攏你的意思,再則如果你娘家妹妹有人嫁入太子宮,他便可以借著你妹妹來打探你的消息,更有聯絡感情之意。這事,便是連我也拒絕不得。”
“可我沒妹妹!”
“沒妹妹也弄個族妹、表妹出來。”
溫彩想罵人,這都叫什麽事?
太子宮的女人還少麽?太子又打上她妹妹主意了。
沒妹妹也要尋一個出來,她上哪兒找去?
他悠悠輕歎有兩個兒子毀了,在他心裏已判了死刑。雖然還有六皇子、八皇子,看著他們還算安分守己,可卻是個沒有主見的,難成大事。
他最看重的就是麵前的這兩個兒子,他希望他們能如自己與瑞王那般,相扶相攜做一對真正的兄弟。
皇帝又道:“周家的勢力都除了?崾”
慕容恪微愣,隻看著慕容恒,這件事他沒有提過,而顧家人也不會說出去。
皇帝道:“不是阿恒說的,周家的勢力有多少,朕豈不比你們清楚。阿恪這事做得甚好,比朕預想的要成功。慕容慬不能是青\樓的大東家,皇家的體麵必須得顧,此事若是傳出去,讓朝臣、百姓們如何看待皇家。”
慕容恪心下暗喜:皇帝這是誇他了!
已經好久沒聽到皇帝的誇讚躪。
皇帝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慕容慬雖行事過分,但到底是你們的大哥。若是阿恪將各地的軟字樓勢力清除,朕就準備把慕容慬從悔悟宮放出來了。”他若有所思地道:“恪兒接手周宗芳私設青\樓、逼良為女昌,有辱斯文,更負朝廷厚望的案子。”
這像是訂案!
更是告訴太子這件事應當如何了。
青\樓的大東家是長寧候周宗芳,但不能是慕容慬。
皇家需要維護自己的形象,更需要維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崇高。
這個黑鍋就隻得由周家來背了。
周家原就是知曉慕容慬的事,更重要的是周家參與到其間。
慕容恪心裏暗思:大皇子這次捅了這麽大的漏子,皇帝居然還是要寬容他、恩赦他,甚至為了保全皇家顏麵,讓長寧候來背這個黑鍋。皇帝是真的寵家大皇子母子,這份縱容已經達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
這些年,難怪周妃敢處處懷與皇後作對,說到底她依仗的還是皇帝的寵愛,依仗的還是她有一個兒子。
“兒臣謹遵聖諭!”
“如果各地勢力已除,就盡快結案。”
慕容恪小心地問道:“父皇,周宗芳如何處罰?周家又如何處罰?”
“你先著禦史彈劾呈折,朕隻有結論,必不讓你與慕容慬難做。”
這明明護了慕容慬,現在又要維護太子?
慕容恒心裏細細琢磨著,皇帝這一招高明,既要治周宗芳的罪,又讓周宗芳感激他給周家留後,雖然周宗芳到時明知是替大皇子背了黑鍋,卻得感恩戴德。
這,就是馭臣之道。
這也是帝王之術。
皇帝的視線停留在慕容恒身上,對儲君人選,他更看重的還是慕容恒,在主見與行事上,慕容恪還是差缺了太多。
慕容恪以為皇帝疑惑什麽,抱拳道:“父皇,這件事四弟不知情。”
“這麽點小事,就把你四弟牽扯進去,朕豈不要對你失望?”皇帝壓低了嗓門,聲音雖低,去足夠他們兄弟聽得分明:“阿恒比不得你,他在朝中並無根基、勢力,更無外家可依,若是被大皇子盯上,這不是讓他難以應付。”
皇帝的言下之意:慕容恒需要慕容恪護著。
這強勢的男人,都以保護弱者為樂。
慕容恪果然受用,立時答得誠懇:“父皇放心,兒臣必不會委屈四弟。”
他怎麽因為慕容恒娶了溫彩就心生戒惕,那隻是一個女人,隻是愛侍弄花木莊稼一些,慕容恒在朝中可是沒有根基、勢力的啊。
他這樣防備慕容恒可不好,如果不是慕容恒告訴他關於大皇子的事,他怎麽會如此順遂地剪除大皇子的勢力。
現在皇上又表露了要削弱周家勢力的意思,他的太子之位已經固若金湯,若是他再有自己的兒子,這位置就更牢固了。
皇帝道:“但願你待他如朕待瑞王一般,一生都信他、重他。
慕容恪心下動容,為自己早前的戒備生出愧疚,“兒臣定會善待四弟。”
皇帝挑起輦簾,浩蕩的隊伍已經近了京城。
車輦內,沉寂了一陣。
入得京城,皇帝問道:“阿恒,先回雍王府吧。近來各地的美人已陸續入宮,待再過兩月你再納幾房姬妾。”
“父皇!”慕容恒抱拳,“兒臣隻想與順娘好好兒過日子,有她一人足矣。”
皇帝最厭惡的就是聽到這樣的話,立時怒斥:“皇家的男子能是尋常百姓麽?不光是你,就是你太子皇兄也得替皇家多誕子嗣,開枝散葉,朕的子嗣不豐,成器的更少,朕就指望著你們多育皇孫。”
慕容恒堅持道:“順娘和兒臣都還年輕,我們總會有兒子。”
“你不頂撞朕是不是心裏不痛快?滾!”
慕容恒應聲“是”,不顧
車輦行馳,跳下了馬車,一著地在地上打了個滾方才站起來。
皇帝又氣又惱,又覺好笑,尤其是看到慕容恒打滾的樣兒時,“真是混賬,早前不肯納妾,隻說要娶正妃,現在人都娶了,還不肯納。”
慕容恪看慕容恒又莫名地覺得好笑,甚至還隱隱有些輕鬆,就如皇後所言,慕容恒沒有野心,就憑他看重溫彩的專情,就不堪重用,太重情的皇子是不適合做皇帝的。“父皇,四弟隻是太看重雍王妃,你多給他些時間。”
“你後宅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也不少。妻賢夫禍少,你宮裏有多少姬妾滑胎了?有時候身為男子就得有些手段,對那些背裏使亂子的禍宅女人就不能心慈手軟。你宮裏也再添幾個姬妾吧,早些育下皇孫,也好讓朝臣們安心。”
“是!”慕容恪沒有拒絕,對他來說這是無法避免的。
皇帝道:“一屋不寧,何以寧天下。好自為之,別再讓朕聽到你後宅那些瑣事,你現在膝下無子,對於一代儲君無子可是大過,連有孕的妻子護不了還靠母親幫你護著,你還當真有能耐!”
他們父子已經很久沒這樣說話了。
皇帝的話雖然嚴厲,卻也有道理。
慕容恪垂首聽著,賀蘭雪執掌太子宮以來,一直在用心追查太子宮姬妾滑胎的事,的確,皇帝這話讓他無地自容,謝良娣、周良媛有用,不敢住在太子宮,還住到鳳儀宮保胎,他怕的不就是有人背裏下黑手麽?
看來,不抓住這個背後的惡婦,他一日也不能安寧。
不僅要抓,抓住後還得將她千刀萬剮。
“遇到困難,逃避不是法子。姬妾懷孕就送到鳳儀宮,難不成要你母後照顧你所有的姬妾,你母後要打理六宮已夠繁重,你身為兒子不為母分憂,還給她添事,這可是孝道?”
慕容恪臉上微紅,那是愧色。
皇帝又道:“慕容慬雖然貪\色,可後宅就沒有這樣、那樣的事,這一點上他比你強,唯有後宅安寧,你才能安心操勞國事。”
“兒臣恭聽父皇教誨!”
“若非朕看不下去,才懶得過問你後宅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他一轉手拿了一份奏折,看了一半便擱下了。
慕容恪心裏想著,這太子妃還得早早定下人選,否則太子宮就會攪得難以安寧,可是他該立誰為太子妃。
鄭良娣麽?不行,這個女人讓他至今也看不明白。
謝良娣麽?謝家的地位、身份是夠了,可他總覺謝良娣太柔弱了些,而且太子宮的姬妾也不喜歡謝良娣,與她交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周良媛麽?這個是他心裏最喜歡的女人,是能做太子妃的,可是周良媛的娘家到底太弱了些,又遠居江南,鞭長莫及。
最後,就剩下賀蘭雪了。
賀蘭家文武兼備,賀蘭絕是江南大都督,賀蘭雪的兄長也有功名在身,可他並不喜歡賀蘭雪,但又不討厭她。
“父皇,兒臣欲調周樹德入京任職。”
周樹德,這不是周良媛娘家的兄長麽。
這人是江南通政司的人。
皇帝眸子微斂,這分明是太子想提攜周家。
當年,他便是提攜周家,卻親手讓周家越做越大,大到貴妃在後\宮都要力壓皇後兩分。
提攜容易,他日若要削減勢力卻得動一分心思。
“太子妃的人選,隻能在謝氏、賀蘭氏之間。”
慕容恪怔忡。
皇帝猜出來了!
“謝家行事得體,是我朝重臣;賀蘭絕乃江南大都督,即將入京赴任。這兩家一文一武,你還有甚不放心的?挑一人做太子妃。”
慕容恪最想立的還是周良媛,可很明顯皇帝不樂意。
“此事,兒臣還需得與母後商議一番。”
皇帝沒再接話,這個兒子還是在大局思慮上略差了一些啊。
龍輦進了宮門,一路到了議政殿外。
皇帝與慕容恪下了車輦,慕容恪恭送皇帝入了大殿,他立在外頭,思忖一陣往鳳儀宮移去。
慕容恪在鳳儀宮吃了碗羹湯,便與皇後說了要立太子妃的事。
“母後,兒臣要立周良媛為太子妃,她行事得體,又懂曉進退……”
皇後脫口而出,當即否決:“不行!周良媛的出身相較其他幾位還是低了些,若非你提攜,她的兩個叔父哪能做到知州位置上?”
皇帝不同意,連皇後也反對。
這讓慕容恪越發記掛周良媛,總覺得她那麽好,而他卻不能替她討到應有的尊貴。
“那母後以為,兒臣立誰為太子妃好?”
皇後想了一陣,“謝良娣的身子太弱了些,骨子裏又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高氣兒。在鄭良娣和賀蘭良娣間擇選一人。”
慕容恪最討厭鄭良娣了,成親這麽久,他就碰過鄭良娣一回,那天夜裏睡到半夜,他就聽說謝
良娣身子不適,立馬就開溜了,從此之後,再沒去過鄭良娣宮裏過夜。
“母妃,立賀蘭良媛為太子妃兒臣可以同意,兒臣想立周良媛為良娣。”
皇後的心情原還不錯,一聽這話頓時就惱了,“砰”的一聲把羹湯重放在案上,“恪兒,你這是想要脅本宮麽?上回便是如此,我要立鄭氏為太子妃,你非要立謝氏,最後我們各讓一步。這次,如果我不同意立周良媛為良娣,你便不立太子妃了嗎?”
慕容恪一臉無辜,他是不大會說話,可這不是兩相各有所取的麽。“兒臣不是與母後商議麽?”
“你這是商議?”要不是她親生的兒子,皇後還真想給點厲害瞧,訓斥,她又舍不得。對於這個兒子,她總是覺得虧欠太多,三歲多就把他送走了,沒讓他享受到半分的母愛,而今她想彌補,所以費盡心思地替他保住他的血脈。
“母後……”慕容恪的語調柔軟了下來,笑道:“你不是說我這不會說話的性子隨了外公麽,我就是想立周良媛為良娣。”
“你宮裏已經有兩位良娣了,自來最多隻能有兩位良娣,讓她做良媛,也不算虧待於她。”
“她懷有兒臣的骨血,性子又好,兒臣就是想立她為良娣。”
“對她好的法子多的是,不止立她為良娣這一條。你即便是太子,也要守祖製,太子宮最多隻能有兩位良娣,這是先例,不能違背,否則這就亂了規矩。”
“那兒臣就廢了鄭氏。”
“你……鄭家可是南方的名門望族。”
“大不了,兒臣再納一位鄭氏女入宮,反正兒臣就是看不得鄭氏陰陽怪氣的樣子。”
皇後被他氣得不輕,她原是最看重鄭良娣的,隻是後來太子宮頻頻有姬妾滑胎,皇後對鄭良娣的態度也有所改變,尤其是謝、周二人住到鳳儀宮後,皇後又覺得這兩位太子姬妾不錯,在許多方向都要比鄭良娣更好些,一來二人的性子溫婉、柔順,讓皇後喜歡。
“若是鄭氏果有大錯,你廢了便是。”
“兒臣多謝母後!”
慕容恪得了這句話,一路回了太子宮。
*
次日一早,大街小巷都在傳一件事,一夜之間,京城宋、李、蕭等幾家的公子暴斃,或死於花街柳巷,或暴斃自家府中,死相怖人。
但,這事與溫彩的傾城嫁妝來說,還是稍稍遜色了一些。
茶肆裏,百姓們還在議論溫彩出嫁時的十裏紅妝。
“早前啊,所有人都以為雍王妃的嫁妝花木,是真的花木,如今傳來消息,那些可不是尋常花木,那些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寶貝,這花兒也有寶貝嗎?”
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這茶肆還真有幾個鬼崇的男子靜靜地聽著。
雍王大婚,雍王妃嫁妝八百餘抬,連陪嫁的花木都是寶貝,媽的,這也太奢華了。
“當然是寶貝,那是苞米種子和種植技術,還有土豆的、木棉花,更有一些珍貴的蔬菜種子,嘖嘖!我家表舅昨兒隨皇上去了雍王妃的莊子,嘖嘖,吃的蔬菜、糧食,全都是從未吃過的美味啊!是真正的美味。你們知道窩窩頭嗎?”
眾人搖頭。
“這窩窩頭便是用苞米麵做的,有淡淡的甜味,吃起像白麵饅頭,不,是比白麵饅頭還香甜可口的東西。聽我表舅說,雍王妃要獻著苞米的種子,咱們京城的百姓有福嘍,往後就可以吃自家種出來的苞米麵、窩窩頭。”
又有幾人加入進來。
“我也聽人說了,雍王妃手裏的美味糧食不少,皇上要推廣種植苞米、土豆。還聽說那木棉花最是個好東西,能製寒被,還能製寒衣,穿上在身上就再也不怕冷了。最是個好東西!”
“這世上真有這樣的寶貝?”
“有,當然有了。我家一個族叔就在工部任職,他還摸過那寒被、寒衣,又柔軟又暖和,說是到了冬天,穿上那麽一件寒衣就夠了,再冷的天也不懼。”
“明月庵張大人的兒子說,皇上留他爹在宮裏用膳,吃的就是雍王妃獻的土豆,那東西美味得賽過了山珍海味,可以煮,可以蒸,可炸、以炒、可拌著吃……怎麽吃都香。”
“我們老爺昨兒從雍王妃的莊子上回來,就得了十斤土豆種子,昨兒一晚上,我們老爺就抱著土豆瞧,還吩咐我們太太小心保存著,要下地種上呢。”
慕容恒乘著車輦,經過坊市時聽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百姓們的傳聞。
傳得多了,就變了模樣。
“雍王妃有寶貝糧食的種子呢。”
“什麽寶貝糧食?”
“叫苞米,像花生大小那麽一粒,能長出這麽大一個。”婦人比劃著大西瓜的模樣。
“那不是西瓜。”
“什麽西瓜,是苞米,是苞米,上麵密密麻麻地結著籽呢,那一隻棒子的籽就能夠四口之家的人吃一頓,還吃得又香又飽,聽說一
畝地能種很多很多,你說要是收上幾千個苞米,這一年的吃食可就不愁了。”
“啊呀,有這種糧食麽?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當然是真的。聽說宮裏的皇帝、皇後都吃了,說是好東西,聽說有些官員也得了這種種子,我們京城百姓可以種了。”
“這麽寶貝的種子,能給我們嗎?”
“那些當官的先得了這種寶貝種子。”
有影響是好的,可傳出的話變了樣又是另一回事。
慕容恒與溫彩商量過這事,溫彩已經決定將種子獻給朝廷了。
另一邊,有幾個百姓正在議論旁的事,“聽說昨兒城裏發生命案了。”
“誰死了?”
“宋家的一個什麽公子被殺了。”
“我怎麽聽說是李家的公子暴斃。”
“我聽說是孫家的。”
慕容恒喚過二安子,“城裏發生命案了?”
二安子走近車輦,在外頭答道:“一夜之間,京城風/流不羈的十幾位紈絝公子一夜暴斃,其中有宋都督家的侄兒,護國公李家的嫡次子、嘉勇伯府的長子……”
這些公子都是經常往返於煙花\柳\巷的人,且全都是賞春塢的常客,也是最愛給軟紅樓送銀錢的貴客,最舍得往那裏砸銀子。
慕容恒立時想到了上回他帶著溫彩去賞春塢的事,雖然他們各自戴著麵具,可不難認出他們的身份,原因無二,慕容恒手握流星閣,而他也有一個殺手的敏銳,隻需要見過一眼,就能從人的體形、聲音識破對方的身份。
死的全是賞春塢的常客!他想了一陣,能以這種雷霆之勢殺人的,普天之下除了一個人,還真沒有第二人做到。
難怪近來他好幾次感覺到殺氣,可朝堂上他並沒有殺人,原來這次他是用到了暗處。
慕容恒歪著頭:他為什麽要殺這些紈絝公子?
是因為冷曉被辱的事?
不像!
他怎麽看皇帝也不像是要替兒媳報仇的人。
冷曉消失了,在太子對賞春塢動手的三月十五那日就消失了,仿佛這世間從來沒有過她一般。
慕容恒微鎖著眉宇,總覺得還有什麽事是他不知道的。
二安子低聲道:“從城南溫府傳來消息,昨兒夜裏溫家鬧刺客,溫二爺、溫七爺去了城郊遊玩未歸才幸免一劫。”
慕容恒正色望向車輦外的二安子,目光相遇。二安子道:“似惹惱了貴人,令十二肖下手。”
慕容恒神色越發凝重。皇帝這麽大手筆地派出十二肖殺人,著實是他沒有想到的。“溫墨、溫玄兩個蠢貨,怕是這一生的仕途都給斷了。”
二安子輕聲問道:“殿下要把這事告訴王妃?”
“休提此事。”
溫彩對溫墨、溫玄雖無手足感情,可好歹溫墨兄弟也是溫家人。
慕容恒沒想到皇帝會以這等速度殺人,以前殺的都是不能在明麵上處理的重臣,這次卻派十二肖殺紈絝子弟。這回皇帝是真的被軟紅樓的事觸及了底線。
“可知貴人為何這般使出雷挺手段?”
“五皇子妻再不好那也是皇家婦,珍嬪雖失寵可也是深宮後妃……”
讓皇帝最氣惱的便是大皇子把珍嬪弄出宮外,即便那不是真正的珍嬪,可與珍嬪酷似的容貌,對皇帝來說,這也是大皇子的冒犯。
二安子正色問道:“以殿下之見,貴人還會派人對溫家兄弟下手麽?”
慕容恒搖頭道:“他們原不是軟紅樓的常客,隻是後來偶爾去了幾回。”他頓了片刻,又道:“念著溫玉堂兄妹對朝堂的大功,貴人定不會抓住不放,但昨晚的行動,也足可以震懾溫墨兄弟。”
二安子輕聲道:“若貴人追究,這件事著實惹惱了他。若不追究,是貴人念著我們家王妃對朝廷大恩放他們兄弟一命。”
慕容恒冷笑道:“即便溫墨兄弟未死,這輩子也再難入仕。在貴人手頭的《黑名簿》掛了名,不死也沒前程。”
他闔了闔眸,溫墨兩兄弟就是蠢蛋,在軟紅樓的裏竟不戴麵具,那些戴了麵具的,除了皇家身份的沒死,旁的紈絝在一夜之間都暴斃了。
想來,各名門大家都知道自己子弟死的原因,隻不過卻不敢張揚,也隻能自認倒黴。十二生肖出手,別說是收拾幾個紈絝浪/子,便是真要他們家主的命,誰又能逃得掉。
*
一入棲霞院,雙雙便迎了過來,欠身道:“殿下回來了!”
慕容恒應答一聲。
溫彩取了熨好的隨常錦袍,輕聲道:“把袍子換了,一會兒用午飯。”
他張開雙臂,現在他喜歡回家,因為家裏有等著他的妻子。
“太子宮出事了。”
溫彩怔了一下,“怎了?”
“鄭良娣與侍衛通\奸被抓了個正著
。”
溫彩看著慕容恒,若有所指地道:“這可真巧啊!”
“你那是什麽語調?”
“我什麽語調?”溫彩笑著,“此事定不簡單。”
慕容恒道:“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昨兒夜裏太子就稟給皇後了,皇後大怒,當即下令將鄭良娣貶入冷宮了。太子也不大信,寫信給鄭大都督,說他還願意納一鄭家女。”
你鄭家女兒不潔,可我依舊看得上,這就是給你鄭家的臉麵。
指不定鄭家如何感動呢?
可溫彩卻聞嗅到陰謀的味道。
這事是不是賀蘭雪做的?如果是,看來鄭良娣是把賀蘭雪給惹惱了。
賀蘭雪麵上柔柔弱弱,溫順得體,卻是一個最有氣性的。
慕容恒伸手一攬,溫彩落到他的懷裏,他深嗅了一下,低聲道:“太子今兒與我說,問你娘家有沒有好的小姐,他想納一個入太子宮。”
“十七妹與我好,可她與顧淮訂親了。二叔家裏的小女兒,今年八歲……”
慕容恒輕呼一聲“好啦”,低笑道:“你族裏可有才貌雙全的,挑一個嫁給他。”
“真是奇了,他好好的提這事作甚?要娶我妹妹入太子宮?”
慕容恒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就這樣靜靜地抱著,“他的心思最是明顯不過,這是與溫家示好,又有拉攏你的意思,再則如果你娘家妹妹有人嫁入太子宮,他便可以借著你妹妹來打探你的消息,更有聯絡感情之意。這事,便是連我也拒絕不得。”
“可我沒妹妹!”
“沒妹妹也弄個族妹、表妹出來。”
溫彩想罵人,這都叫什麽事?
太子宮的女人還少麽?太子又打上她妹妹主意了。
沒妹妹也要尋一個出來,她上哪兒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