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妃這幾日每每想到‘劉福記’裏的酒就想流口水,最後沒忍住還是讓人去‘劉福記’把存貨都買回來。
‘劉福記’這兩天自從賣起燒烤後,生意也比往常好了太多,本來有四個夥計,如今不夠用又招了兩個,即使這樣也忙的腳不沾地,掌櫃忙著收錢都要收的手抽筋了。
尤其是聽了淩小柔的建議將燒烤爐擺在外麵,常常就有路過的人聞著香味買一些走著吃,雖然看是小錢,但架不住小錢不斷,滾著滾著就成了大錢。
掌櫃的忙的滿頭大汗,白胖白胖的臉上卻笑容不斷,第一天開始時客人少一些,卻還是有不少來嚐嚐看的客人上門,漸漸的客人就多了起來,等到第二天酒樓就忙的讓他睡覺想起都要樂醒。
今兒一天還沒過去賺的都快趕上他以往一個月賺的了,果然王妃出的方子就別怕賺不到錢。
知道是老太妃讓人來買酒,掌櫃也是賺了錢,再想想往後還有大把大把的錢可賺,一高興,便親自去將庫房裏從前釀的酒都給拿了出來,總共也就兩壇酒。
實在是釀這酒的材料太貴,就是釀了自己喝都舍不得,賣又賣不出去,這幾壇還是當初家裏寬裕時,老爺子自己釀了喝的,若是從前他都當成珍寶一樣,想著在酒樓裏賣一杯出去就能賺一杯的錢,可來的客人一聽一杯二道酒就要五兩銀子,哪個舍得喝啊,這酒就一直沒賣出去。
如今有錢了,往後想喝可以再釀,但王府的大腿卻不能不抱,雖然燒烤方子到手了,可在渭城府這地兒,能跟寧遠王府哪怕是扯上一點關係都能免掉不少麻煩。
沒看王府出來的人開的那些酒樓食鋪嗎?生意紅火是不用說的,以往在渭城府早就要惹人紅眼了,可現在看看,就是再不長眼睛的人也沒有敢打那些酒樓食鋪的主意,原因不就是人家的後台是寧遠王府。
這些酒雖然送給老太妃,看似他損失不少,可往後他真跟人說他們酒樓的燒烤方子是王妃給的,王府的人也不好意思跟人解釋。
隻要巴上一點寧遠王府的關係,看誰敢打他酒樓的主意,隻要寧遠王在渭城府一天,甚至說就算寧遠王換了別處封地,隻要寧遠王的威名不倒,他的酒樓都不用怕被人盯上了。
老太妃吃下午飯的時候就讓人給弄了兩杯酒過來品品,越品越美,這酒味真是絕了。好在老太妃心裏有數,每次喝上兩小杯也就是了,再多無益不說,還容易喝壞身子。
這兩日府裏時常彌漫著濃濃的酒氣,即使離著淩小柔住的院子遠了些,有時順著風也能飄過來一些味道,真是把淩小柔饞的要淌口水,可自己這情況真是一口酒都不能沾。
賀樓遠這幾日也是忙,忙著審江蒙國的奸細,忙著給李旬上書奏明江蒙國的野心,還有就是賀樓遠打算向江蒙國開戰。
江蒙人的手伸的太長,當初的福壽膏,如今的鳳舞,不管是哪樣,再不給江蒙人一點教訓,往後什麽香的臭的都往渭城府、甚至是大衍國送過來,大衍都接著嗎?
即使這仗打不起來,賀樓遠至少也要讓江蒙人明白,大衍國、寧遠王,都是不怕打仗的。
為了跟江蒙國這一仗,賀樓遠這些日子就在不停地操練水軍,當初剛來渭城府時,保護賀樓遠的五百軍士,雖然大都是些刺頭兒和愣小子,現在都被寧遠王收拾的伏伏貼貼,還別說這些刺頭兒們都挺聰明,大多收拾好了都是合用之才,如今都被寧遠王送出去曆練了,等練的好了看看是否能重用。
而與這些刺頭兒不同,他還認識了一個談起水仗很有見解的將領,隻可惜這個將領隻會紙上談兵,連水都不會遊,可偏偏他於水戰上的經驗讓賀樓遠真是又愛又恨,雖然不會水,保護好了領兵打水仗,居中調度也強過別人。
為了上次被困海中的糗事,賀樓遠這些日子水不太冷後,每天都讓人教自己遊泳,雖然遊的不快吧,好歹掉到海裏不至於沉底,反正也沒指望寧遠王打水仗的時候衝鋒陷陣,隻要能保護得了自己就成。
一切都在緊張地準備中,寧遠王常常就宿在水軍營裏,偶爾回來一趟就聞到滿王府都飄著淡淡的酒味,忍不住就吸吸鼻子,這得灑了多大缸的酒才能有這麽濃的味道?
一直到了淩小柔這裏,聽淩小柔說過才知道原來是得了美酒的方子,老太妃正帶了人釀酒呢。
賀樓遠對老太妃怎麽張羅不關心,他隻想著什麽時候酒釀好了,好好的喝個過癮,雖然沒親口嚐過被淩小柔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美酒,但就聞著府裏這味,這酒也差不了才是。
而今日賀樓遠百忙之中抽空回府,除了是實在是想媳婦了,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跟淩小柔說,剛剛收到皇上的密旨,皇上一月個半月後到渭城府,而且是微服私訪。
隻是上麵沒有注明日期,也不知道信是什麽時候寫的,信上說的一個半月是哪天。
算算時間,信在路上時間就不短了,即使是快馬加鞭不停地跑,也得半個月,若是慢慢地送過來,一個月的行程都是正常,這樣就不好說皇上走到什麽地方,可能一個月後到,也可能幾日內就到,更說不準皇上已經到了渭城府,這時候指不定在哪個旮旯兒裏貓著看熱鬧呢。
信等他到了地兒再派人送過來,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
賀樓遠倒不擔心李旬的安危,皇上不是傻子,隻要不跟賀樓家這兄弟比,人還是很聰明的,既然他敢微服出行,就一定有萬全的準備。
隻是這種皇上在暗,自己在明的感覺讓賀樓遠很不爽,誰知道李旬又是哪根筋搭錯了,好好的京城不待,非要到渭城府來微服出訪,難道就不怕一時大意讓人在半路給解決了?
雖然如今大衍國四海升平,可也架不住剿不盡的流寇,更不要說渭城府隔海相望的就是別國,海上還有數量很是可觀的海盜。
前些日子雖然抓了大批奸細,可難保沒有漏網之魚,真把皇上給揪出去了,這個失職之罪誰也擔不起。
而賀樓遠這次回府,要叮囑淩小柔的就是……閉門謝客,最怕李旬打著什麽名義到王府來閑逛,他可還記得李旬對淩小柔心懷不軌。
哪怕如今淩小柔是他的王妃,李旬隻要不瘋就不會打淩小柔的主意,但李旬那個時常抽瘋的家夥,誰知會不會吃錯了藥?
所以,在寧遠王看來,隻有淩小柔遠離了皇上,才是最安全的。
至於皇上會不會在渭城府遇到難事,想要上門求助,嘿嘿,這個完全不需要寧遠王操心,反正他是今兒接到聖旨,那麽就當皇上是一個半月後到。
而且,為了迎接皇上在渭城府安全地入城,這些日子可得在渭城府好好地折騰折騰,像那些不是渭城府的人,還有行跡可疑之人,都得嚴查。
尤其是說不出來曆的、說話吞吞吐吐的、還有就是長得賊眉鼠眼的……這些都不能輕易放過,嚴重的嘛,那就關起來,什麽時候皇上走了再放出來。
賀樓遠暗想:當初一個招呼都不打就把自己的封地給換了,弄的自己那麽背動,這回皇上送上門,他可得好好出出氣了。
至於皇上遇到什麽難事,或是心血來潮直接奔寧遠王府要見淩小柔這種情況,他一定要給杜絕在萌芽之中,有事的話皇上就自己上門來見寧遠王,後宅的女人可不管政事,這個政事裏當然也包括皇上這個外男。
淩小柔明了賀樓遠的心思之後,當即就命人傳令,因王妃有身孕,太妃不管事,王爺又公事繁忙,如今寧遠王府閉門謝客,至於什麽時候再會客,那就隻能看情況再說了。
從淩小柔有身孕之後,王府來道賀的人就不少,可禮物是收下了,王妃卻沒見著,如今大家都習慣王府上下都把王妃當成寶一樣供起來,自然不會覺得這次閉門謝客有什麽問題。
而且前些日子抓了那麽多的江蒙國奸細,王府這樣做也沒什麽好意外的。
雖然沒有明說皇上要來渭城府,但全城氣氛瞬時緊張起來,賀樓遠每日都派人在街上敲鑼打鼓地讓渭城府百姓防火防盜,當然賀樓遠最想說的是防皇上,可這話不有對別人說,除了他的幾個親信之外,皇上來渭城府的事半點風聲都不能透露,隻是對於可疑之人的排查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城裏的百姓自然是最敏感的。
渭城府的百姓如今對寧遠王那真叫一個信服,好好的寧遠王為何讓人防火防盜?百姓們開動腦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寧遠王實則是想要借助防火防盜,讓百姓們警醒,真正的用意其實是防奸細才對。
之前江蒙人利用福壽膏坑害大衍百姓,企圖動搖大衍根基,其心不可畏不歹毒,寧遠王又派人在滿城放出風聲,又將福壽膏的害處鬧的人盡皆知,百姓可以說是對江蒙人恨之入骨。
‘劉福記’這兩天自從賣起燒烤後,生意也比往常好了太多,本來有四個夥計,如今不夠用又招了兩個,即使這樣也忙的腳不沾地,掌櫃忙著收錢都要收的手抽筋了。
尤其是聽了淩小柔的建議將燒烤爐擺在外麵,常常就有路過的人聞著香味買一些走著吃,雖然看是小錢,但架不住小錢不斷,滾著滾著就成了大錢。
掌櫃的忙的滿頭大汗,白胖白胖的臉上卻笑容不斷,第一天開始時客人少一些,卻還是有不少來嚐嚐看的客人上門,漸漸的客人就多了起來,等到第二天酒樓就忙的讓他睡覺想起都要樂醒。
今兒一天還沒過去賺的都快趕上他以往一個月賺的了,果然王妃出的方子就別怕賺不到錢。
知道是老太妃讓人來買酒,掌櫃也是賺了錢,再想想往後還有大把大把的錢可賺,一高興,便親自去將庫房裏從前釀的酒都給拿了出來,總共也就兩壇酒。
實在是釀這酒的材料太貴,就是釀了自己喝都舍不得,賣又賣不出去,這幾壇還是當初家裏寬裕時,老爺子自己釀了喝的,若是從前他都當成珍寶一樣,想著在酒樓裏賣一杯出去就能賺一杯的錢,可來的客人一聽一杯二道酒就要五兩銀子,哪個舍得喝啊,這酒就一直沒賣出去。
如今有錢了,往後想喝可以再釀,但王府的大腿卻不能不抱,雖然燒烤方子到手了,可在渭城府這地兒,能跟寧遠王府哪怕是扯上一點關係都能免掉不少麻煩。
沒看王府出來的人開的那些酒樓食鋪嗎?生意紅火是不用說的,以往在渭城府早就要惹人紅眼了,可現在看看,就是再不長眼睛的人也沒有敢打那些酒樓食鋪的主意,原因不就是人家的後台是寧遠王府。
這些酒雖然送給老太妃,看似他損失不少,可往後他真跟人說他們酒樓的燒烤方子是王妃給的,王府的人也不好意思跟人解釋。
隻要巴上一點寧遠王府的關係,看誰敢打他酒樓的主意,隻要寧遠王在渭城府一天,甚至說就算寧遠王換了別處封地,隻要寧遠王的威名不倒,他的酒樓都不用怕被人盯上了。
老太妃吃下午飯的時候就讓人給弄了兩杯酒過來品品,越品越美,這酒味真是絕了。好在老太妃心裏有數,每次喝上兩小杯也就是了,再多無益不說,還容易喝壞身子。
這兩日府裏時常彌漫著濃濃的酒氣,即使離著淩小柔住的院子遠了些,有時順著風也能飄過來一些味道,真是把淩小柔饞的要淌口水,可自己這情況真是一口酒都不能沾。
賀樓遠這幾日也是忙,忙著審江蒙國的奸細,忙著給李旬上書奏明江蒙國的野心,還有就是賀樓遠打算向江蒙國開戰。
江蒙人的手伸的太長,當初的福壽膏,如今的鳳舞,不管是哪樣,再不給江蒙人一點教訓,往後什麽香的臭的都往渭城府、甚至是大衍國送過來,大衍都接著嗎?
即使這仗打不起來,賀樓遠至少也要讓江蒙人明白,大衍國、寧遠王,都是不怕打仗的。
為了跟江蒙國這一仗,賀樓遠這些日子就在不停地操練水軍,當初剛來渭城府時,保護賀樓遠的五百軍士,雖然大都是些刺頭兒和愣小子,現在都被寧遠王收拾的伏伏貼貼,還別說這些刺頭兒們都挺聰明,大多收拾好了都是合用之才,如今都被寧遠王送出去曆練了,等練的好了看看是否能重用。
而與這些刺頭兒不同,他還認識了一個談起水仗很有見解的將領,隻可惜這個將領隻會紙上談兵,連水都不會遊,可偏偏他於水戰上的經驗讓賀樓遠真是又愛又恨,雖然不會水,保護好了領兵打水仗,居中調度也強過別人。
為了上次被困海中的糗事,賀樓遠這些日子水不太冷後,每天都讓人教自己遊泳,雖然遊的不快吧,好歹掉到海裏不至於沉底,反正也沒指望寧遠王打水仗的時候衝鋒陷陣,隻要能保護得了自己就成。
一切都在緊張地準備中,寧遠王常常就宿在水軍營裏,偶爾回來一趟就聞到滿王府都飄著淡淡的酒味,忍不住就吸吸鼻子,這得灑了多大缸的酒才能有這麽濃的味道?
一直到了淩小柔這裏,聽淩小柔說過才知道原來是得了美酒的方子,老太妃正帶了人釀酒呢。
賀樓遠對老太妃怎麽張羅不關心,他隻想著什麽時候酒釀好了,好好的喝個過癮,雖然沒親口嚐過被淩小柔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美酒,但就聞著府裏這味,這酒也差不了才是。
而今日賀樓遠百忙之中抽空回府,除了是實在是想媳婦了,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跟淩小柔說,剛剛收到皇上的密旨,皇上一月個半月後到渭城府,而且是微服私訪。
隻是上麵沒有注明日期,也不知道信是什麽時候寫的,信上說的一個半月是哪天。
算算時間,信在路上時間就不短了,即使是快馬加鞭不停地跑,也得半個月,若是慢慢地送過來,一個月的行程都是正常,這樣就不好說皇上走到什麽地方,可能一個月後到,也可能幾日內就到,更說不準皇上已經到了渭城府,這時候指不定在哪個旮旯兒裏貓著看熱鬧呢。
信等他到了地兒再派人送過來,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
賀樓遠倒不擔心李旬的安危,皇上不是傻子,隻要不跟賀樓家這兄弟比,人還是很聰明的,既然他敢微服出行,就一定有萬全的準備。
隻是這種皇上在暗,自己在明的感覺讓賀樓遠很不爽,誰知道李旬又是哪根筋搭錯了,好好的京城不待,非要到渭城府來微服出訪,難道就不怕一時大意讓人在半路給解決了?
雖然如今大衍國四海升平,可也架不住剿不盡的流寇,更不要說渭城府隔海相望的就是別國,海上還有數量很是可觀的海盜。
前些日子雖然抓了大批奸細,可難保沒有漏網之魚,真把皇上給揪出去了,這個失職之罪誰也擔不起。
而賀樓遠這次回府,要叮囑淩小柔的就是……閉門謝客,最怕李旬打著什麽名義到王府來閑逛,他可還記得李旬對淩小柔心懷不軌。
哪怕如今淩小柔是他的王妃,李旬隻要不瘋就不會打淩小柔的主意,但李旬那個時常抽瘋的家夥,誰知會不會吃錯了藥?
所以,在寧遠王看來,隻有淩小柔遠離了皇上,才是最安全的。
至於皇上會不會在渭城府遇到難事,想要上門求助,嘿嘿,這個完全不需要寧遠王操心,反正他是今兒接到聖旨,那麽就當皇上是一個半月後到。
而且,為了迎接皇上在渭城府安全地入城,這些日子可得在渭城府好好地折騰折騰,像那些不是渭城府的人,還有行跡可疑之人,都得嚴查。
尤其是說不出來曆的、說話吞吞吐吐的、還有就是長得賊眉鼠眼的……這些都不能輕易放過,嚴重的嘛,那就關起來,什麽時候皇上走了再放出來。
賀樓遠暗想:當初一個招呼都不打就把自己的封地給換了,弄的自己那麽背動,這回皇上送上門,他可得好好出出氣了。
至於皇上遇到什麽難事,或是心血來潮直接奔寧遠王府要見淩小柔這種情況,他一定要給杜絕在萌芽之中,有事的話皇上就自己上門來見寧遠王,後宅的女人可不管政事,這個政事裏當然也包括皇上這個外男。
淩小柔明了賀樓遠的心思之後,當即就命人傳令,因王妃有身孕,太妃不管事,王爺又公事繁忙,如今寧遠王府閉門謝客,至於什麽時候再會客,那就隻能看情況再說了。
從淩小柔有身孕之後,王府來道賀的人就不少,可禮物是收下了,王妃卻沒見著,如今大家都習慣王府上下都把王妃當成寶一樣供起來,自然不會覺得這次閉門謝客有什麽問題。
而且前些日子抓了那麽多的江蒙國奸細,王府這樣做也沒什麽好意外的。
雖然沒有明說皇上要來渭城府,但全城氣氛瞬時緊張起來,賀樓遠每日都派人在街上敲鑼打鼓地讓渭城府百姓防火防盜,當然賀樓遠最想說的是防皇上,可這話不有對別人說,除了他的幾個親信之外,皇上來渭城府的事半點風聲都不能透露,隻是對於可疑之人的排查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城裏的百姓自然是最敏感的。
渭城府的百姓如今對寧遠王那真叫一個信服,好好的寧遠王為何讓人防火防盜?百姓們開動腦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寧遠王實則是想要借助防火防盜,讓百姓們警醒,真正的用意其實是防奸細才對。
之前江蒙人利用福壽膏坑害大衍百姓,企圖動搖大衍根基,其心不可畏不歹毒,寧遠王又派人在滿城放出風聲,又將福壽膏的害處鬧的人盡皆知,百姓可以說是對江蒙人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