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113章 頤樂行宮(1)
獨家專寵:王爺提親請排隊 作者:漠上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英雄救美,但美人卻將她送回了正院。請安的時候,蘇素素才知道,那位美人是端王爺的眾多夫人之一。
俗稱侍妾。
當然,在後來蘇素素見過端王爺的所有夫人後才知道,她也是其中最美的一位。甚至在她後來見慣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逛遍了京都所有青樓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位夫人的美,是該用傾國傾城來形容的。
隻是,那時候蘇素素還沒有從師父那裏學到這個詞,就姑且將所有的美都隻單調地稱為“美”了。
如今想來,美人那般般入畫的眉眼倒是有些熟悉。隻是,在哪裏見過,蘇素素一時卻沒回憶起來。
倒是秦穆,雖然如今回了京,但也隻擔著個懷遠侯的封號。世襲的爵位並不比官銜,沒有官銜便不能上朝,更遑論光明正大參政議政了。
秦穆千方百計回到京都,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他想要的。都這麽些日子了,想來他也該有些著急了。
蘇素素盤算著,是時候得找個時機去懷遠侯府拜訪一趟了。
隻是,近日還得盯緊了寧王那邊的動靜,隻要秦戩一天不回京,她就得替他過一天提心吊膽的生活。
她堂堂丞相,當得也真是窩囊,再這麽下去這日子實在是沒法過了。
提心吊膽又過了幾日,終於等到淮陽傳回來的消息。
朝廷送達的任命公文已到達馮如海手中,隻是,從前那些工事遺留的問題太大,且此次水患曆時太久,大量堤壩被衝毀。工部派出去的人一時半會兒恐怕還回來不了。
隨回複的奏折一道帶回京的,還有三省巡撫和工部幾位侍郎的聯合上書。
朝廷派發的第二批賑災銀兩大多都用作安撫難民和災後重建,工事那邊已經捉襟見肘,希望朝廷再派發一批賑災銀兩下去,用作工事的修建。
上書是順利送抵了京都,隻是,朝廷這邊卻遲遲沒有做出回應。
安撫災民事大,且當初蘇素素身在淮陽,所以才會著急賑災銀兩的事。而現在,既然災民的問題暫時已經解決,工事上便可稍稍緩緩了。
可是距明年的汛期不過大半年,工事還得耗上一兩月,這個緩自然也不能緩太久。
蘇素素心裏不是不急,隻是,再急又有何用呢?
朝廷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賦稅,地稅、房稅、商稅。。其中又以地稅為根本,以田畝的多寡來征收,並不考慮好壞。
但近幾年災情不斷,有些地方的田地甚至顆粒無收。百姓連溫飽尚不足以維持,又哪裏還有錢來繳納賦稅。
不僅如此,大胤實行州府製,全國十二州府都有自己的府兵。先皇掌權時,府兵本是直屬於中央,由國庫開支給養,直接聽命於中央的。
後來因太子和寧王的奪權之戰,從中央一直鬥到地方。再後來寧王占了上風,於是中央對地方府兵的直屬權便名存實亡。
中央不再給地方撥款,府兵的給養由地方自己解決。平日也直接聽命於地方,隻是名義上仍屬於中央太尉的統一領導。
那時的稅收大權還完全掌控在中央,但府兵的給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於是中央不得不賦予地方一定的稅收權限。
有了稅收權,又有了府兵為支柱,近些年地方勢力也越來越膨脹。
俗稱侍妾。
當然,在後來蘇素素見過端王爺的所有夫人後才知道,她也是其中最美的一位。甚至在她後來見慣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逛遍了京都所有青樓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位夫人的美,是該用傾國傾城來形容的。
隻是,那時候蘇素素還沒有從師父那裏學到這個詞,就姑且將所有的美都隻單調地稱為“美”了。
如今想來,美人那般般入畫的眉眼倒是有些熟悉。隻是,在哪裏見過,蘇素素一時卻沒回憶起來。
倒是秦穆,雖然如今回了京,但也隻擔著個懷遠侯的封號。世襲的爵位並不比官銜,沒有官銜便不能上朝,更遑論光明正大參政議政了。
秦穆千方百計回到京都,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他想要的。都這麽些日子了,想來他也該有些著急了。
蘇素素盤算著,是時候得找個時機去懷遠侯府拜訪一趟了。
隻是,近日還得盯緊了寧王那邊的動靜,隻要秦戩一天不回京,她就得替他過一天提心吊膽的生活。
她堂堂丞相,當得也真是窩囊,再這麽下去這日子實在是沒法過了。
提心吊膽又過了幾日,終於等到淮陽傳回來的消息。
朝廷送達的任命公文已到達馮如海手中,隻是,從前那些工事遺留的問題太大,且此次水患曆時太久,大量堤壩被衝毀。工部派出去的人一時半會兒恐怕還回來不了。
隨回複的奏折一道帶回京的,還有三省巡撫和工部幾位侍郎的聯合上書。
朝廷派發的第二批賑災銀兩大多都用作安撫難民和災後重建,工事那邊已經捉襟見肘,希望朝廷再派發一批賑災銀兩下去,用作工事的修建。
上書是順利送抵了京都,隻是,朝廷這邊卻遲遲沒有做出回應。
安撫災民事大,且當初蘇素素身在淮陽,所以才會著急賑災銀兩的事。而現在,既然災民的問題暫時已經解決,工事上便可稍稍緩緩了。
可是距明年的汛期不過大半年,工事還得耗上一兩月,這個緩自然也不能緩太久。
蘇素素心裏不是不急,隻是,再急又有何用呢?
朝廷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賦稅,地稅、房稅、商稅。。其中又以地稅為根本,以田畝的多寡來征收,並不考慮好壞。
但近幾年災情不斷,有些地方的田地甚至顆粒無收。百姓連溫飽尚不足以維持,又哪裏還有錢來繳納賦稅。
不僅如此,大胤實行州府製,全國十二州府都有自己的府兵。先皇掌權時,府兵本是直屬於中央,由國庫開支給養,直接聽命於中央的。
後來因太子和寧王的奪權之戰,從中央一直鬥到地方。再後來寧王占了上風,於是中央對地方府兵的直屬權便名存實亡。
中央不再給地方撥款,府兵的給養由地方自己解決。平日也直接聽命於地方,隻是名義上仍屬於中央太尉的統一領導。
那時的稅收大權還完全掌控在中央,但府兵的給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於是中央不得不賦予地方一定的稅收權限。
有了稅收權,又有了府兵為支柱,近些年地方勢力也越來越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