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欒山呼、建禦名方敗走,無計可施間,欒山呼忽思一事,乃曰:“吾嚐聞西方有一地,喚作出雲城。此地無軍士把守,亦無人稱王,四處大國卻不敢相侵,蓋因此地有神劍兩柄。”建禦名方曰:“莫非大王所指,乃是草薙劍。另一劍又為何劍?”欒山呼曰:“正是草薙劍,令一劍乃是不知火劍。此二劍甚有神通,若得之,能抵百萬雄兵。如今何不奔出雲去,一則避過魯賊追查,二則借機尋此寶物。”建禦名方從之,引眾往出雲去。約行二十來日,至一處,景致與別處大為不同。有識地勢者向前告說曰:“此處已是出雲地界。”兩位大王放緩而行。見有土人在此勞作。欒山呼急上前問曰:“借問鄉民,此處可是出雲?”土人曰:“正是。”欒山呼又問曰:“曾聞出雲有上古神劍兩口,可能告知。”土人不答,轉而不視。又問一土人,亦是如此。欒山呼大怒,拔劍將土人刺死。台與進曰:“曾聞百年之前,占奴國曾攻占出雲,殘害生靈無數。神靈大怒,地搖不息,山巒崩塌,海嘯不止。恰逢武士倭建命至此,將所佩之劍插於地心。因此平息神靈之怒。占奴國不敢觸犯神靈,退出出雲,不敢擅入。”欒山呼問曰:“不知何處可喚作地心?”台與曰:“山之根,水之濱,地之盡,可喚作地心。依吾觀之,草薙劍必在山、水、地三者交匯處。”眾人皆以為有理,往海邊尋去。正於出雲東南海邊山崖下,尋得一處廟。眾人視之,乃是倭建命之廟。傳聞武尊倭建命曾居於此,後以佩劍震懾山河,救了萬民。後人於此立廟宇以祭之。建禦名方曰:“吾料草薙劍必在此處。”乃跨步欲進廟查看。有土人守住廟門,不放其入內。一旁欒山呼見了,大怒,拔刀將守門者砍翻在地。廟外土人見其行凶,哨忽一聲,紛紛圍來。欒山呼令左右親兵盡皆殺害。遂與建禦名方進得廟中,見正中一尊武士雕像,手持佩劍,威風凜凜,正是倭建命。建禦名方以為其手中之劍乃是草薙劍,縱身向前,執劍就拽。其劍緊握日久,劍柄與其臂相連。其一使力氣,竟將雕像之臂拽下。建禦名方取了劍,喝呼曰:“大事已成,速退。”台與急進曰:“未必。傳聞草薙劍插於地心,安能在此雕像之手。”建禦名方亦覺不對,將假劍棄於地上,令軍士四處搜尋。忽有一人大呼:“雕像之後有暗格。”眾人往雕像之後望去,隻見雕像之外正通大海。暗格深處,頓時雲霧繚繞起來,無法再視。軍士用扇子將雲霧驅散,透點亮來看,似有一柄劍插於地。欒山呼令軍士取劍來。軍士你推我讓,不敢出去。建禦名方見之,乃曰:“吾來替大王取劍!”言罷縱身跳下暗格,果真取了一把好劍。軍士放下繩索,將建禦名方拉上來。建禦名方獻寶劍於欒山呼。欒山呼觀劍,喜曰:“此是草薙劍無疑。今得此劍,複仇有望。”正說話間,許多土人自外而來。一人近前,問欒山呼索要草薙劍。欒山呼曰:“吾乃邪馬台之主欒山呼,今往出雲乃借草薙劍破敵,眾人不得相阻。”土人曰:“草薙乃是上古神劍,鎮守山河有百年,今無端被大王所取,必遭來禍亂。”欒山呼大怒:“本王取劍,豈有不許之理。”遂拔草薙劍向前一揮。一陣勁風掃過,土人早被砍為兩截。眾土人大驚,連忙退後。欒山呼縱步向前,接連揮砍,劍氣掃過兩丈遠。所聚鄉民,被砍傷大半,餘者皆逃命去。欒山呼收了寶劍,謂建禦名方曰:“有此寶劍在手,魯兵縱有百萬,又有何懼。卻不知不知火劍於何處?”建禦名方曰:“由此劍,足以滅賊複國,何需再尋不知火。”欒山呼曰:“此言甚是。大王為吾喪軍亡國。我等先往賀嶼,為大王複國。再往邪馬台報仇。”建禦名方大喜。二人同往土人村落,洗劫糧草輜重無數,往賀嶼去了。
時賀嶼城中,太史慈正奉魯主旨意,安撫民眾。聞探馬報說,建禦名方、欒山呼引數百兵卒殺來。太史慈驚疑不定。與孫興商議曰:“建禦名方隻有數百兵馬,卻又敢殺來,不知何故?”孫興曰:“莫非來降乎?且看其如何說。”次日午時,建禦名方等至賀嶼,於城外大喝曰:“魯賊速還我城池百姓,免遭殺戮。”太史慈於城上望見,其果真無多少兵馬,乃喝曰:“今滿城百姓皆歸魯矣,汝等識相,早下馬受縛。”欒山呼聞此言大怒,持草薙劍上前,喝曰:“鼠輩太史慈,敢來決戰否?”太史慈大怒,開門驟馬而出。兩馬相奔,約有數丈時,欒山呼把劍一揮,一道劍氣襲來。太史慈急用鐵搶格擋,直被震得雙臂生疼。隻得勉強與之相鬥,未及十合,太史慈大敗奔走。欒山呼隨後追趕。賀嶼城上,孫興領五千軍士接應太史慈回城。欒山呼見魯兵殺來,全然不懼,揮劍砍殺魯兵,如同切菜。魯兵直被殺得心驚膽寒,紛紛往城中擁擠逃命。太史慈進入城中,見欒山呼所持之劍厲害,令緊閉城門,不得接戰。一麵又令人往邪馬台去求援。
飛馬急行,不日便到邪馬台。魯主得報,急與群臣商議。魯主曰:“賊子欒山呼,不知從何處尋了一把神劍,能以劍氣傷人。於賀嶼城外,一陣砍殺太史慈兩千餘人。現正強攻賀嶼。太史慈馳書告急。”諸臣歎曰:“倭國真是臥虎藏龍之地。術、人、器皆各顯其妙,非隨軍至此,安之用兵之法,可以至此。”魯主曰:“倭國道法雖廣,終究為朕所破。量一柄邪劍,又能奈朕何。今邪馬台民心以安,朕當親領大軍往賀嶼擒欒山呼,以定東洋。”遂留吳敦、蔣儀渠、戲安、卡臨風四人守邪馬台,與餘眾殺奔賀嶼去。行軍四五日,至賀嶼,將兵馬屯紮於城外。太史慈接應魯主進城。魯主問曰:“近日來,欒山呼可曾攻打?”太史慈曰:“今日未曾。前日欒山呼叫戰不成,揮刀怒砍城門,險些被其砍破。”魯主問曰:“可知此劍喚作何名?可有破解之法。”太史慈曰:“據難升米言,此劍乃是倭族三大神器之一,草薙劍。又喚作天叢雲劍、草支那大刀、右翼之劍。傳說素盞明尊斬殺八岐大蛇後,有人自大蛇尾部取得。又聞百年前,占奴國攻出雲時,惹怒神靈。後以此劍鎮守出雲,方息神怒。今卻不知如何被欒山呼取得。”魯主曰:“何不喚難升米來問之?”太史慈曰:“末將曾問於難升米。其雲占奴國國主與此劍有莫大幹連,今已往占奴國求援。”
卻說難升米至占奴國,見了故主突顏大王。奏曰:“臣難升米,奉大王旨意,往西岸大國聯絡,輾轉十餘年,今歸來遲,請大王降罪。”突顏曰:“茫茫大海,汝能來去平安,已屬不易。何罪之有。今有魯國之兵伐倭島,連克犬國、邪馬台、狗奴國等,使我國大敵盡皆覆滅,汝可以還朝矣。”難升米曰:“臣在海外,有幸遇魯國之主,拜臣為向導,隨軍征東洋。大戰三年有餘。今欒山呼取了草薙劍,逼迫甚急。臣特回國來,求大王相助。”突顏曰:“出雲之事,本王已知之。自主上以來,便有祖訓,不得踏入出雲城。前日有出雲百姓來報,有一夥人,自稱邪馬台欒山呼,搶了草薙劍,又行凶殺害百姓無數。本王已探知欒山呼正攻打賀嶼。今正聚諸將商議,出兵賀嶼,鏟除欒山呼。汝如不來,本王亦會出兵。”難升米大喜,遂留於軍中,與突顏一道往賀嶼。
突顏等至賀嶼,魯主相迎。突顏問曰:“近來戰況如何?”魯主曰:“草薙劍果然厲害,朕之流采不能與之相較。欒山呼見此城急攻不得,乃折道向西,取了西方諸城。強征諸城百姓為兵,又聚眾三萬餘人。”突顏曰:“聞知陛下為草薙劍所擾,特帶一物來見。”遂取一盒與魯主,曰:“自主上以來,世代傳言:若草薙見問世,方能揭開此盒。”魯主曰:“大王何不揭之?”突顏乃沐浴更衣,焚香禱告,方才敢揭開盒子。隻見盒內有一書,上曰:“不知火,出雲城。”魯主問曰:“何為不知火?”突顏曰:“相傳亦是一把神劍,能與草薙相較。此劍必是在出雲。”魯主曰:“既如是,當速往尋之。”突顏曰:“吾有祖訓,不可擅入出雲。陛下乃是真龍之主,此事別人替不得,還需親往。”魯主遂留吳止、太史慈等與突顏同守賀嶼,自與李四、許褚、難升米領十餘精騎往出雲去。方至出雲,土人蜂擁來驅趕。魯主急忙策馬回避。土人方退,魯主又至。難升米上前告曰:“吾等受草薙劍所困,特來此地尋力相助。”土人曰:“草薙劍已出,神靈已怒。近來遠近皆傳山巒崩裂之聲,大禍不遠矣!”難升米曰:“取劍者乃是邪馬台欒山呼,今魯主特來打探不知火,欲剪滅欒山呼,以平神怒。”土人曰:“草薙出世,神怒難平。況吾等世代居於出雲,未聞不知火在何處。”魯主問曰:“不知草薙劍取之何處,可能一觀。”土人遂將魯主等領往倭建命廟。時廟外血跡已幹,卻無法掩飾草薙出世時的血腥。魯主乃見廟中有一神將,其臂被折斷,有一柄古劍橫於案桌上。乃問曰:“此是何處神將?奈何斷一臂。”土人曰:“此神將乃是武尊倭建命,正是草薙劍之主。欒山呼來此奪劍時折斷其一臂。”魯主曰:“草薙劍係其所鑄乎?”土人曰:“非也。”相傳,草薙劍乃是八岐大蛇之尾。當年素盞明尊,又稱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於此。大蛇之身化為此山。後倭建命於此山下獲此劍,正逢占奴國攻進出雲,惹怒神靈。倭建命又歸劍於此。自此出雲百年太平無事。四方國主不敢攻之。
魯主轉視雕像,卻見雕像雙眸之下,竟然流淚。魯主大奇之。土人曰:“自那日欒山呼奪走草薙劍,武尊便開始落淚。不知何故。”魯主轉視雕像之左,恍惚間似有一女子立於一旁。凝視良久,不覺出神。女子似乎訴說著一場埋藏百餘年的浩劫:
那年不知火家族統領出雲,威名響徹東洋。卻與倭族天皇結下死仇,兩個家族世代為敵,不死不休。倭建命乃是倭族年輕戰士,自有記憶時起,便知肩負複仇使命,一生隻為覆滅不知火家族。倭建命二十歲時,武藝大成,同族中少有敵手。便獨自踏上尋仇之路,尋至出雲城,連敗不知火家族好手三十餘人。不知火家族首領不知火瓊,無奈之下,取出家傳之寶,不知火劍。此劍極為邪氣,能吸主人之血,轉為劍身之焰,以增加戾氣。不知火瓊以此大敗倭建命,挑斷其周身八十一處經脈後轉身離去。隻留下倭建命奄奄一息。這一切被不知火瓊之女不知火舞所瞧見。舞不忍見倭建命喪命,遂將其安於山洞醫治。約有一年時光,倭建命竟被治愈。不知火舞卻對倭建命萌生少女之情。因疚於倭建命乃是其父所傷,乃對倭建命倍加嗬護。少女的溫情,漸漸淡化了倭建命的複仇之心。為擺脫家族煩惱,二人往海邊定居。倭建命每日於海邊山崖下練武,時常聽得有一種呼喚。長以時日,呼喚已深入倭建命之心。無論何時,倭建命均能聽得內心有一種召喚,有一種驅使。以至於倭建命不能自已。終於早已被掩埋的記憶終於被喚醒,其不顧暴風雨,衝入山崖下,衝天而嘯:“我要報仇。”山崖卻傳來回聲,似乎是一種引導。倭建命縱身跳入,半日而回。回時手中已多了一把劍,一把擁有神奇威力的劍。倭建命得劍,翻身回屋,與不知火舞告別而去。不知火舞含淚相送。倭建命卻視而不見。其尋至不知火家族。恰逢一場戰爭,占奴國大軍攻入出雲。不知火瓊正率全族抵禦占奴入侵。倭建命單騎往不知火營中挑戰。不知火瓊不得已應戰。倭建命出其不意,一連三十餘道劍氣刺中瓊。又轉往他營,斬殺不知火家族三百餘人。忽覺遠處一人至,乃是不知火舞。倭建命一陣顫抖,心神為之一動,便發足狂奔,離了不知火大營。而後占奴國因強敵已亡,一舉攻下出雲。占奴國國主血洗出雲城。惹得神靈憤怒,地動、山搖、海嘯不止。
倭建命恍惚間,竟獨自回了海邊。時小屋已被海嘯衝垮。倭建命盤桓而憩,忽又聞那股呼喚。乃奔至山崖間,終於醒目。一切複仇焰火,竟被這座山崖喚起。此時山崖顫抖,似要站起。所謂神怒,亦是此山顫動之故。倭建命急將草薙劍插於地心。俄而風消雲散,地止山定。時倭建命念及舞,不禁落下淚來。乃於此長立,不知何往。許久不動,終化為頑石,卻仍是流淚不止。其後有一女子,安一把劍於其手,方才止住其流淚。
時賀嶼城中,太史慈正奉魯主旨意,安撫民眾。聞探馬報說,建禦名方、欒山呼引數百兵卒殺來。太史慈驚疑不定。與孫興商議曰:“建禦名方隻有數百兵馬,卻又敢殺來,不知何故?”孫興曰:“莫非來降乎?且看其如何說。”次日午時,建禦名方等至賀嶼,於城外大喝曰:“魯賊速還我城池百姓,免遭殺戮。”太史慈於城上望見,其果真無多少兵馬,乃喝曰:“今滿城百姓皆歸魯矣,汝等識相,早下馬受縛。”欒山呼聞此言大怒,持草薙劍上前,喝曰:“鼠輩太史慈,敢來決戰否?”太史慈大怒,開門驟馬而出。兩馬相奔,約有數丈時,欒山呼把劍一揮,一道劍氣襲來。太史慈急用鐵搶格擋,直被震得雙臂生疼。隻得勉強與之相鬥,未及十合,太史慈大敗奔走。欒山呼隨後追趕。賀嶼城上,孫興領五千軍士接應太史慈回城。欒山呼見魯兵殺來,全然不懼,揮劍砍殺魯兵,如同切菜。魯兵直被殺得心驚膽寒,紛紛往城中擁擠逃命。太史慈進入城中,見欒山呼所持之劍厲害,令緊閉城門,不得接戰。一麵又令人往邪馬台去求援。
飛馬急行,不日便到邪馬台。魯主得報,急與群臣商議。魯主曰:“賊子欒山呼,不知從何處尋了一把神劍,能以劍氣傷人。於賀嶼城外,一陣砍殺太史慈兩千餘人。現正強攻賀嶼。太史慈馳書告急。”諸臣歎曰:“倭國真是臥虎藏龍之地。術、人、器皆各顯其妙,非隨軍至此,安之用兵之法,可以至此。”魯主曰:“倭國道法雖廣,終究為朕所破。量一柄邪劍,又能奈朕何。今邪馬台民心以安,朕當親領大軍往賀嶼擒欒山呼,以定東洋。”遂留吳敦、蔣儀渠、戲安、卡臨風四人守邪馬台,與餘眾殺奔賀嶼去。行軍四五日,至賀嶼,將兵馬屯紮於城外。太史慈接應魯主進城。魯主問曰:“近日來,欒山呼可曾攻打?”太史慈曰:“今日未曾。前日欒山呼叫戰不成,揮刀怒砍城門,險些被其砍破。”魯主問曰:“可知此劍喚作何名?可有破解之法。”太史慈曰:“據難升米言,此劍乃是倭族三大神器之一,草薙劍。又喚作天叢雲劍、草支那大刀、右翼之劍。傳說素盞明尊斬殺八岐大蛇後,有人自大蛇尾部取得。又聞百年前,占奴國攻出雲時,惹怒神靈。後以此劍鎮守出雲,方息神怒。今卻不知如何被欒山呼取得。”魯主曰:“何不喚難升米來問之?”太史慈曰:“末將曾問於難升米。其雲占奴國國主與此劍有莫大幹連,今已往占奴國求援。”
卻說難升米至占奴國,見了故主突顏大王。奏曰:“臣難升米,奉大王旨意,往西岸大國聯絡,輾轉十餘年,今歸來遲,請大王降罪。”突顏曰:“茫茫大海,汝能來去平安,已屬不易。何罪之有。今有魯國之兵伐倭島,連克犬國、邪馬台、狗奴國等,使我國大敵盡皆覆滅,汝可以還朝矣。”難升米曰:“臣在海外,有幸遇魯國之主,拜臣為向導,隨軍征東洋。大戰三年有餘。今欒山呼取了草薙劍,逼迫甚急。臣特回國來,求大王相助。”突顏曰:“出雲之事,本王已知之。自主上以來,便有祖訓,不得踏入出雲城。前日有出雲百姓來報,有一夥人,自稱邪馬台欒山呼,搶了草薙劍,又行凶殺害百姓無數。本王已探知欒山呼正攻打賀嶼。今正聚諸將商議,出兵賀嶼,鏟除欒山呼。汝如不來,本王亦會出兵。”難升米大喜,遂留於軍中,與突顏一道往賀嶼。
突顏等至賀嶼,魯主相迎。突顏問曰:“近來戰況如何?”魯主曰:“草薙劍果然厲害,朕之流采不能與之相較。欒山呼見此城急攻不得,乃折道向西,取了西方諸城。強征諸城百姓為兵,又聚眾三萬餘人。”突顏曰:“聞知陛下為草薙劍所擾,特帶一物來見。”遂取一盒與魯主,曰:“自主上以來,世代傳言:若草薙見問世,方能揭開此盒。”魯主曰:“大王何不揭之?”突顏乃沐浴更衣,焚香禱告,方才敢揭開盒子。隻見盒內有一書,上曰:“不知火,出雲城。”魯主問曰:“何為不知火?”突顏曰:“相傳亦是一把神劍,能與草薙相較。此劍必是在出雲。”魯主曰:“既如是,當速往尋之。”突顏曰:“吾有祖訓,不可擅入出雲。陛下乃是真龍之主,此事別人替不得,還需親往。”魯主遂留吳止、太史慈等與突顏同守賀嶼,自與李四、許褚、難升米領十餘精騎往出雲去。方至出雲,土人蜂擁來驅趕。魯主急忙策馬回避。土人方退,魯主又至。難升米上前告曰:“吾等受草薙劍所困,特來此地尋力相助。”土人曰:“草薙劍已出,神靈已怒。近來遠近皆傳山巒崩裂之聲,大禍不遠矣!”難升米曰:“取劍者乃是邪馬台欒山呼,今魯主特來打探不知火,欲剪滅欒山呼,以平神怒。”土人曰:“草薙出世,神怒難平。況吾等世代居於出雲,未聞不知火在何處。”魯主問曰:“不知草薙劍取之何處,可能一觀。”土人遂將魯主等領往倭建命廟。時廟外血跡已幹,卻無法掩飾草薙出世時的血腥。魯主乃見廟中有一神將,其臂被折斷,有一柄古劍橫於案桌上。乃問曰:“此是何處神將?奈何斷一臂。”土人曰:“此神將乃是武尊倭建命,正是草薙劍之主。欒山呼來此奪劍時折斷其一臂。”魯主曰:“草薙劍係其所鑄乎?”土人曰:“非也。”相傳,草薙劍乃是八岐大蛇之尾。當年素盞明尊,又稱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於此。大蛇之身化為此山。後倭建命於此山下獲此劍,正逢占奴國攻進出雲,惹怒神靈。倭建命又歸劍於此。自此出雲百年太平無事。四方國主不敢攻之。
魯主轉視雕像,卻見雕像雙眸之下,竟然流淚。魯主大奇之。土人曰:“自那日欒山呼奪走草薙劍,武尊便開始落淚。不知何故。”魯主轉視雕像之左,恍惚間似有一女子立於一旁。凝視良久,不覺出神。女子似乎訴說著一場埋藏百餘年的浩劫:
那年不知火家族統領出雲,威名響徹東洋。卻與倭族天皇結下死仇,兩個家族世代為敵,不死不休。倭建命乃是倭族年輕戰士,自有記憶時起,便知肩負複仇使命,一生隻為覆滅不知火家族。倭建命二十歲時,武藝大成,同族中少有敵手。便獨自踏上尋仇之路,尋至出雲城,連敗不知火家族好手三十餘人。不知火家族首領不知火瓊,無奈之下,取出家傳之寶,不知火劍。此劍極為邪氣,能吸主人之血,轉為劍身之焰,以增加戾氣。不知火瓊以此大敗倭建命,挑斷其周身八十一處經脈後轉身離去。隻留下倭建命奄奄一息。這一切被不知火瓊之女不知火舞所瞧見。舞不忍見倭建命喪命,遂將其安於山洞醫治。約有一年時光,倭建命竟被治愈。不知火舞卻對倭建命萌生少女之情。因疚於倭建命乃是其父所傷,乃對倭建命倍加嗬護。少女的溫情,漸漸淡化了倭建命的複仇之心。為擺脫家族煩惱,二人往海邊定居。倭建命每日於海邊山崖下練武,時常聽得有一種呼喚。長以時日,呼喚已深入倭建命之心。無論何時,倭建命均能聽得內心有一種召喚,有一種驅使。以至於倭建命不能自已。終於早已被掩埋的記憶終於被喚醒,其不顧暴風雨,衝入山崖下,衝天而嘯:“我要報仇。”山崖卻傳來回聲,似乎是一種引導。倭建命縱身跳入,半日而回。回時手中已多了一把劍,一把擁有神奇威力的劍。倭建命得劍,翻身回屋,與不知火舞告別而去。不知火舞含淚相送。倭建命卻視而不見。其尋至不知火家族。恰逢一場戰爭,占奴國大軍攻入出雲。不知火瓊正率全族抵禦占奴入侵。倭建命單騎往不知火營中挑戰。不知火瓊不得已應戰。倭建命出其不意,一連三十餘道劍氣刺中瓊。又轉往他營,斬殺不知火家族三百餘人。忽覺遠處一人至,乃是不知火舞。倭建命一陣顫抖,心神為之一動,便發足狂奔,離了不知火大營。而後占奴國因強敵已亡,一舉攻下出雲。占奴國國主血洗出雲城。惹得神靈憤怒,地動、山搖、海嘯不止。
倭建命恍惚間,竟獨自回了海邊。時小屋已被海嘯衝垮。倭建命盤桓而憩,忽又聞那股呼喚。乃奔至山崖間,終於醒目。一切複仇焰火,竟被這座山崖喚起。此時山崖顫抖,似要站起。所謂神怒,亦是此山顫動之故。倭建命急將草薙劍插於地心。俄而風消雲散,地止山定。時倭建命念及舞,不禁落下淚來。乃於此長立,不知何往。許久不動,終化為頑石,卻仍是流淚不止。其後有一女子,安一把劍於其手,方才止住其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