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帶著家小並劉靡、班超、張飛等及九裏山兵馬往荊州投靠劉表。荊州刺史劉表乃是漢室之胄,與劉備同宗。數年前荊州刺史王睿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董卓為掌控南方勢力,令北軍侯劉表出任荊州刺史。當時荊州境內動亂不安,郡守作亂,賊寇相擾,強宗大族聚眾自保。荊州名義上歸於洛陽朝廷,實地上卻是家族勢力與賊首共分天下。劉表到荊州時,先後結識了南郡蒯家、襄陽蔡家。兩家勢力共助劉表平定了荊州境內的反叛。因此蒯、蔡兩家數人均成荊州軍機重臣。荊州其餘家族勢力,亦在府中得勢。其間先後有黃家、張家歸順劉表。如此數年,荊州全境竟逐漸統一。然劉表過於依賴家族勢力,竟使家族勢力遠超於州府。劉表為得家族效力,乃續蔡家蔡瑁之妹蔡珠為妻室,以穩固蔡家之心。卻始終未有良策,能解荊州之危。


    那日劉備一行人將近荊州,乃令劉靡為使,往城中去見劉表。劉靡見劉表道明來意。劉表環視諸位家族大臣,均瞪目示意。劉表隻裝作不知,謂劉靡曰:“玄德吾之弟也,其為朝廷之事,征戰南北,乃是我同宗之榜樣。今玄德來我荊州,我當出城遠迎。豈有不受之理。”劉靡聞之大喜,曰:“皇叔勢窮無處容身,今君侯念同宗之情,肯收留之,乃是萬幸,何敢君侯遠接。我當速出城,告會皇叔,前來拜見使君。”言罷,告別劉表出城去矣。劉靡既出,蔡瑁率先出班,曰:“方才,我等示意使君莫要收留劉備,使君卻是不聽,何意也?”劉表佯作吃驚曰:“諸位瞪目示意,乃欲我回絕劉備?我實不知。”蔡瑁曰:“劉備乃是不祥之人,一生之中,有敗無勝。前者曾聞言,劉備為呂布所破,無奈之際,竟於九裏山落草為寇,洗劫鄉民,以至於聲名狼藉。今者又來禍亂荊州,留之無義也,不若驅之別處。”劉表自思:劉備乃我同宗,其振臂一呼,二十路諸侯討董;今若留之於荊州,必能助我約束家族勢力。遂未聽蔡瑁之言,謂之曰:“劉備乃皇親,拒之恐遭非異;況我已令其進城,如何能反悔。”眾人不言,各有猜忌,隻是不好言明。


    次日劉備至襄陽。劉表設宴款待。席間劉表長歎一聲。劉備忙問曰:“兄坐鎮荊州九郡,百姓安居樂業,何故歎氣?”劉表曰:“愚兄雖為荊州刺史,然荊州之事,愚兄卻有難為之事。”眾家族之人聞言,皆變色。劉備知其中必有事,乃不動聲色,專聽劉表講來。劉備複曰:“荊州賴諸位家族之力,雖保得平靜,然東有**尋事,南有山越作亂。愚兄不擅無事,實是難為也。”眾人聞言,略有鬆氣。蒯家家主,蒯良不待劉備答話,搶先曰:“今日為劉皇叔接風,不談軍事。”言畢舉杯邀眾人同飲。卻將此事揭過。


    那日席散之後,劉備、張飛、劉靡等閑居於襄陽驛館之中。忽有南郡大家族蒯家之主蒯良來見劉備。數番寒暄之後,蒯良漸露心聲。原是蔡瑁兄弟依仗連理之親,掌握荊州軍事重權,蒯家日益失利。劉備曰:“但聞荊州平叛,南郡蒯家居首功。今我族兄景升不能省事度之,真寒天下功臣之心。”劉備又恐蒯越有詐,轉言曰:“亦或我族兄景升,乃為大局著想,因此而為事。蒯先生不必擔憂。”當下蒯越告退。劉靡近前,謂劉備曰:“我聞蒯家兄弟近日於劉使君處很是失利,又為蔡氏兄弟處處壓迫。近日蒯越到此,必是欲與皇叔聯手。”劉備曰:“我亦思及至此。唯恐其中有詐,莫敢妄言。此事關乎我等存亡,當如何行事?”劉靡曰:“我有一計。但聞劉表為約束家族勢力,乃立蔡家之女為妻室,方使蔡家兄弟盡忠效力。皇叔可效仿劉表,與蒯家聯姻。”劉備曰:“不知蒯家可有適齡之女?”遂令班超於城中鄉裏四處打探。班超忽探得消息,蒯越有一姐,數年前嫁為韓氏,其夫早喪,今守寡三年有餘。劉備聞得此消息,咬咬唇邊,曰:“莫管其寡非寡,能成即行!”遂令簡雍往蒯家求親。數日後,襄陽大喜,劉備大婚,娶妻蒯氏。


    蒯氏之女蒯蘭,姿色平常,卻天資聰敏。自嫁於劉備之後,深知劉備心思。其曾聞得荊州有一賢良久居於鄉野,其人有鬼神之才。遂向劉備言及此人。劉備求賢若渴,乃遍訪相鄰,終探得此人複姓諸葛,名亮,居於南陽。於是劉備往南陽求見諸葛亮。一連兩次未請得諸葛亮出山。劉備鬱悶不已。忽劉靡獻計曰:“皇叔不必懊惱。我有一計,或可助皇叔說動諸葛亮。”劉備曰:“是何計謀?”劉靡曰:“皇叔有一必殺技,能感動天,能感動地,何況是一平常人!”張飛、簡雍、班超等皆是???。劉備卻心明如鏡,乃謂劉靡曰:“多謝先生指點,來日必能招的大賢來助!”次日,劉備再往臥龍崗,見了諸葛亮,道明招賢之意。諸葛亮依舊婉言拒絕。劉備忽然放聲大哭,聲淚俱下,淚濕衣襟,聞著傷心,聽著愴然。諸葛亮奈之不得,隻得應允。劉備既得諸葛亮,乃問計於天下。諸葛亮曰:“今天下,數雄並力,皆強於皇叔。皇叔因與呂布爭霸失利,又失仁義之名,可謂山窮水盡矣!”劉備聞言,又是大哭曰:“望先生教我!”諸葛亮曰:“劉表老邁,不能久守。將軍趁此時奪荊襄九郡,或能與北方諸侯再較高下!隻礙將軍之名耳!”劉備曰:“備之仁義,早已狼藉,如今又有何念頭,但憑先生用計!”諸葛亮曰:“不知皇叔如今有多少兵馬?”劉備曰:“不瞞先生,備遭呂布大敗,兵馬損失殆盡。備之二弟關羽亦死於呂布之手。隻有三弟張飛自九裏山帶來數百兵馬,皆賴劉表補給。”諸葛亮曰:“仰仗他人鼻息供養兵馬,安能成得大事。可取一城以安頓兵馬。”劉備問曰:“荊州九郡,皆是劉表之地,何城可取?”諸葛亮曰:“亮聞江夏張武作亂,黃祖屢戰不利,今已撤兵。皇叔若能能請令討之,或能乘機借得江夏安生。”劉備然之,乃向劉表請令,乞兵收複江夏。江夏張武乃是劉表心中之痛,見劉備願討伐之,自是應允。大將黃祖因討伐不利,不敢多言。劉表應允,蔡瑁等自是不好阻攔。劉表遂與劉備一萬兵馬,往江夏平叛。劉備往兵營點兵時,卻隻領得五千老兵。隻因蔡瑁不喜好劉備等,欲借張武之手除之,扣了劉備兵馬。張飛得知大怒,舉矛欲往營中殺蔡瑁。劉備急止之曰:“蔡瑁乃荊州重臣,掌握荊州軍事,不可造次!”諸葛亮亦勸曰:“勝敗之事在於將,不在於兵。雖是五千老兵,卻有張將軍五百精兵相助,未嚐不能一戰。”眾人隻得如此,放手一搏。忽又有一軍至,眾人視之。乃是蒯良之弟,蒯越領兵至此。劉備問曰:“賢弟來此何事?”蒯越曰:“我奉家兄之命,領一千家兵,助皇叔討賊!”眾人大喜,同往江夏去。


    討伐聯軍至江夏城外。張武早有戰報,領賊兵四萬迎敵。兩軍方遇,劉備軍中張飛亦不待軍令,打開音響,舞動長矛,衝往敵陣中去。張武見了,忙指揮迎敵,身後百餘賊軍衝出,擋住張飛廝殺。張飛瞬間被圍,囂張氣勢,頓時被澆滅。劉備大驚,忙與班超帶五千老兵殺出,去救張飛。蒯越令一千家兵掩護。一場混戰,至晚方歇,劉備五千老兵損失殆盡。劉備收軍回營,諸葛亮謂之曰:“今日損失雖眾,卻可將過歸於蔡瑁。皇叔可修書一封與劉表,言明五千老兵不敵賊眾之事。並將書信下於蒯先生之處。蒯先生必會使劉使君必會信之。”劉備遂書信與劉表。劉備觀書,極為不悅,喝令蔡瑁將兵馬發出。蔡瑁無奈,令大將文聘率五千精兵助劉備討賊。劉備得了五千精兵,用諸葛亮之計將兵馬偃旗息鼓,掩藏於江夏野外。卻領其餘兵馬去攻江夏。張武欺劉備兵少,引賊眾出城迎敵。兩軍方及交戰,劉備等掉頭就走。張武不知是計,追擊過去,方追四五裏,伏兵盡出。左有班超,右有文聘,張武大驚。劉備、張飛又回馬殺來。張武措手不及,被張飛手起一矛刺死。張武副將陳生引餘眾且占且退。被劉備軍趕至江夏城門外,不及進城,繞城而逃。劉備遂奪了江夏城。


    劉備既得江夏,出榜安撫百姓,廣播仁義。劉備謂諸葛亮曰:“江夏已平,我等即要返還襄陽,兵馬又歸劉表矣!”諸葛亮曰:“江夏賊陳生未滅,兵馬安能撤離!”劉備目視諸葛亮,忽眉毛一挑,驚喜曰:“先生好計策!陳生未滅,我令班超、簡雍二人留精兵駐守江夏,以防有變。”計議已定,劉備、諸葛亮等帶其餘老弱傷病返還襄陽複命。劉表因劉備討賊有功,重賞劉備。劉備又表文聘大功。又過月餘,新野反賊作亂。劉備又請令討賊,不日便克。於南陽結識了一名悍將,姓魏,名延,善使大刀,武藝非凡。劉備與之一見如故,遂與之結拜。劉備依舊為大哥,張飛為三弟,魏延乃四弟。隨後江陵、南陽等地相繼暴動,劉備率兵一一平叛,立下赫赫戰功。劉備因屢獲大功,設宴與張飛、魏延、諸葛亮等大肆慶祝。忽劉表使人來傳話劉備。諸葛亮曰:“劉表深夜來喚,必無好事,皇叔若去必有危!可帶三將軍、四將軍同往。”劉備然之,乃與張飛、魏延同去見劉表。


    三人至荊州治府,隻見劉表、蔡氏兄弟、黃祖、張允等荊州重臣文武均在。劉備心中其中必有事,亦不好相問,乃先向劉表及眾人問候。未及禮畢,隻見蔡瑁怒喝曰:“逆賊劉備,造謠生事,貪功惑主,還有何麵目立於使君麵前。”劉備大叫不妙,知事情敗露。原來,荊州境內自江夏張武敗亡之後,一向平安無事。其比有反叛,皆是諸葛亮使人散播流言,以成劉備大功。今日卻不知為何被蔡瑁所識破。劉備麵不改色,強作鎮定曰:“備與劉使君乃是同宗,為荊州安危,親冒矢石,安敢設弄玄虛。蔡將軍如此冤枉劉備,真是通殺我心。”言罷聲嘶沙啞,淚充盈眶。蔡瑁怒曰:“我早已於南陽、江陵等處打探,四處皆安。劉備你有何話可說!”言罷拔劍直指劉備。劉備轉視劉表,見其毫不動聲色,知其必深信蔡瑁之言。劉備無奈,隻得發動大絕招。即刻伏於劉表跟前,拜哭曰:“備為使君苦戰四方,未敢停歇。今使君既已信奸人妄語,何不速將劉備斬首,以安蔡將軍之心。”愴然慟哭,淚濕衣襟。劉表為哭聲所感,慌忙上前扶起劉備。蔡瑁見劉表為其所動,舉劍上前,大罵曰:“奸詐小人,可將眼淚流於黃泉路上。”劍鋒直指劉備後胸。


    這廂正激怒邊旁一位煞星。劉備三弟張飛本是最性急,其見蔡瑁咄咄逼人,早就忍無可忍。大叫一聲,縱身向前,奪下蔡瑁佩劍,轉過劍鋒,往蔡瑁喉嚨上順勢一割。蔡瑁血湧如注,登時死去。蔡中、蔡和兩兄弟見張飛殺了兄長,疾步上前。卻被張飛、魏延一人一刀帶走。黃祖、張允二人見事態不妙,急令捉拿劉備三人。劉備轉身,將劉表擒於手,被張、魏二人護著,且戰且走。忽聽府外有兵馬殺到,迅速殺向廳堂。劉備視之,正是諸葛亮帶兵到。諸葛亮曰:“使君喚皇叔深夜至此,必有不利。我恐張、魏孤掌難鳴,遂盡起城外兵馬前來接應。又恐使君家小被殃及,特令人將夫人及兩位公子嚴加保護。”劉備見大事已定,厲聲問劉表曰:“備為使君征戰四方,未敢停歇。究竟有何過錯?”劉表曰:“此皆是蔡瑁妄言!”張飛怒曰:“你忠奸不分,如何能當得一方諸侯。不如讓於我哥哥來做!”劉表忽望見劉備臉上,淚跡未幹,卻帶陣陣竊笑,終於醒悟,卻又無可奈何。隻能歎氣曰:“在下無能,不能統領九郡之眾,願讓位於族弟劉玄德。”


    三日後,劉表上表洛陽漢帝,讓位於劉備。劉備不等洛陽旨意,自領荊州牧。不數日,班超占據江夏,蒯越占據南郡,文聘占據江陵等。荊州重鎮皆歸於劉備。此時劉備乃聞馬超以於成都自立蜀王,遂於荊州稱王。後人皆呼之荊王。劉備封諸葛亮為軍師,大賞諸葛亮。諸葛亮又諫龐統、徐庶等人。劉備皆重用之。劉表氣極成疾,不久病逝。黃祖、張允二將見劉表已死,遂降於劉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天化三國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曉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曉涵並收藏黃天化三國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