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那日,宮內的賞月宴如約舉行。


    此宴沒有王公大臣的參與,就是個皇族宗親的家宴,隻因加了皇族二字,就變得高大上起來。


    杜家一直皇後輩出,自然是皇親國戚中的一員,也在受邀者之列。


    雖說賞月宴的重頭戲在晚上,但幾乎所有人都會趁下午得空時提前入宮,跟大家見麵寒暄,順帶預測一下今年宴會上將會發生的趣聞。


    幾乎每年的賞月宴,太後她老人家為了增添喜氣,總會開金口成全一兩對有情人,久而久之,如同穿粉色衣物那般,賞月宴上的指婚似乎已約定俗成。


    今年最熱門的無外乎太子跟國相之女的婚事,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隻待夜幕降臨,將此事擺到台麵上說上一說,讓杜家既有了麵子又有了裏子,長輩們再將好日子這麽一合計,便也就等著準太子妃進門了。


    今兒個,杜宛若一身行頭可謂做足了功課,衣服從顏色到花式,發型從發飾到發油,妝容從胭脂到花鈿,每一道工序都弄得跟出嫁似的。


    所以當晚她赴宴時,他們杜家可謂賺足了麵子,誰不在底下讚歎著杜國相生了位貌比天仙的女兒,以至於戲台上正在上演的精彩絕倫的歌舞都無人觀看,隻看她了。


    杜宛若倒不是很介意被那麽多人看,隻覺得腰那裏很不舒服,因為這件華服穿起來很是繁瑣,為了不遮蓋她那盈盈細腰,國相夫人特意用布條在裏麵纏了好幾道,勒得她氣都快喘不過來了。


    若非她塗了厚厚的脂粉,怕是從麵色上就能瞧出血氣不佳。


    “宛若,過來坐。”


    杜宛若剛想坐下就被太後娘娘親切地喚了過去,跪在了僅次於皇上跟皇後的下一級長桌前,也就是太子的身邊。


    原本走過去的時候,她就很想找個理由拒絕,但一看到底下那麽多雙眼睛,尤其是太後還有雙親那期盼的小眼神,她便打消了念頭。


    不就是挨著坐嘛,有什麽了?


    杜宛若緩慢端莊地跪在了太子身側,有意與他拉開些距離,遠觀是看不出來什麽的。


    望著席上這對璧人,很多人都頻頻點頭。


    杜宛若裝作沒看見,繼續欣賞歌舞。


    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勢必人後遭罪,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


    今天她為了穿這件衣服就不知受了多少罪,午膳也愣是吃了一半就被國相夫人無情的叫人收走,說她吃太多,晚上的腰就纏不出樣了。


    可歎從中午到現在她已經餓了將近三個時辰,桌上盡是她最喜歡的小食,但腰被箍得太緊,一下就沒了食欲,造孽喔~造孽喔~


    身為齊王,李慕風自是出席了此宴,但他來得有些遲。


    他的位置正好在杜宛若的左側,兩張桌子並列但沒挨著。


    當李慕風趕到時,見到杜宛若的第一眼險些沒認出來是她。


    為了避嫌,他衝皇上、太後、皇後依次行禮,入座後便再沒多說過一句話。


    這種讓人心涼半截的生疏感,使杜宛若頓時回想起自己成為皇後之後的日子,心底油生的惡寒更堅定了她破壞大婚的決心。


    我一定不能重蹈覆轍!


    想起過往的種種,她不禁看向身邊人,今夜的太子一如當初沉靜俊逸,如果跟魏王比,他的氣質更像是那天邊皓月溫婉皎潔。


    明明身為太子,卻沒有半點王族子弟的驕躁,明明性格溫和,卻能夠出殺伐決斷、毫不留情。


    果然人不可貌相,識人還得三分入皮,七分入骨,方得十分小心。


    從現在起,她杜宛若得重新認識一下這位太子了。


    她這番入目識骨的揣摩被許多人看在眼底,許是她的眼神太過炙熱,太子不動聲色地喝下一小杯酒,身邊隨侍的宮婢立刻就上前替他滿上,帶宮婢退回自己的位置,他才優雅轉首,朝她看了過來,還是那春風拂麵的微笑,瞬間不知迷倒了席間多少妃子郡主,四下的宮婢們更是無一例外。


    “好帥啊~”


    “不愧是當朝第一美男子。”


    “如果是衝我笑的就好了。”


    四下竟是豔羨之聲。


    曾幾何時,杜宛若也是這花癡中的一員,想想她便覺得可笑。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一枚資深的花癡,她很能理解大家現在的心情,她也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若沒有發生那些事,她也定當做著一株願為花泥的花,永遠沉浸在李慕辰為她織就的美夢中,慢慢任其蠶食,直至死亡的來臨。


    幸而上天讓她重新來過,任她如何愚笨,同樣的坑也定當不會再掉下去!


    既然迎上太子的笑臉,為了杜家和皇家的顏麵,杜宛若自得識大體,於是她亦禮貌地衝太子回應了一個淡淡的笑,但僅僅是個淺笑,很快便轉過頭,不再看他。


    歌舞助興後,另一個姍姍來遲的人終於來了。


    皇後首先便親自從席位上下來迎接,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她心心念念了一年的親生兒子魏王。


    皇上見皇後淚眼婆娑,有些失態,趕緊讓魏王入席,卻也沒責問他為何晚來,足見疼愛四子的謠傳並非是假。


    倒是太後見眾人交頭接耳地反應,一絲不悅湧上眉頭,開口便質問,“何故如此之晚才來赴宴啊?”


    魏王衝皇後娘娘投去安心的眼神,皇後以大局為重地點點頭,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隻見魏王先是衝太後問安,後作揖回稟道,“回皇奶奶,孫兒是因……”


    魏王一句話未完,就聽見太後的打斷之音。


    “好了好了,哀家也不聽你解釋了,省得浪費這大好光陰,掃了興致,你速速入座吧。”


    太後此舉等同給了魏王一個大嘴巴,也同時折了皇後的顏麵,四下開始響起參差不齊的議論聲。


    魏王暗地摁緊了作揖的指縫,麵上無常,片刻後便昂首大步地來到自己的席位上,看上去就像個沒事人一樣。


    話說這種場麵,年年都會上演,這也是當年為何杜宛若沒有正眼瞧魏王的原因之一。


    太後疼愛太子,是打心眼裏疼愛的那種,隻因太子跟先皇十二分的相像,據見過先皇的人說,太子幾乎跟先皇長得一模一樣。


    當年太後與先皇恩愛有加,眾所周知,於是當惠仁皇後生下太子,太後便喜歡得不得了,應是逼著還在壯年的皇上冊立了太子。


    許是皇上後來立了自己最喜歡的趙妃為後,太後唯恐危及太子地位,這才想盡辦法將魏王派到了邊陲鎮守國疆。


    其實杜宛若不止一次地想過,太後此舉真的太過了。


    再怎麽說都是自己的親孫子,即便想要保護太子,大有不傷和氣的方式,選一個遠離京城的封地給魏王也成啊。


    調派到邊陲之地,那兒除了黃沙,隻有番邦不時犯境的戰役,出生入死,生死未卜,這哪是皇子該過的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擇良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慵懶的淑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慵懶的淑女並收藏擇良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