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第424章 有事商量
呆萌傻後:皇上請入局 作者:夢在書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謝太後掛心,如今臣妾已經習慣了。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千頌兒隻是淡然一笑。在人麵前,她依舊是以一個廢人示眾,當然,得知她雙手恢複的人也不少,但都是自己身邊親信的人。
“哀家今天找皇後來,是有件事想跟皇後商量一下。”穆太後語氣低沉的說道。
就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
“太後有事不妨直說,臣妾一切遵從太後意願。”千頌兒明確她的用意,隻能先順從著。
“眼下皇上尚無子嗣,但後宮已有兩名妃嬪身懷龍嗣!哀家不希望她們腹中的龍嗣再出現任何閃失。當然,哀家跟你說這麽多,也就是想把這件事交給你去把關。”穆太後雖說一張蒼老的臉龐,但卻是神清氣平的說道。
作為一國太後,她為國奉獻了一輩子,到頭卻說服不了自己親手扶持上位的兒子,更沒有為皇家造就子孫滿堂,這是她此生唯一的遺憾!
如今後宮她找不到更合適的親信,或者說,找不到可以駕馭這座後宮的主人。她隻能把遺憾寄托在千頌兒身上,以她今天的表現,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千頌兒在心裏冷笑,這種沒有人願意去摻和的事,想攤在我身上,那就要看你給我什麽好處了。
“太後的心情,臣妾能理解。但這孩子懷在別人肚子裏,臣妾就是有心想護著,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千頌兒一副淡然無味的說道。
“哀家知道你對皇上有怨,但皇上畢竟是一國之君,很多事,也不能隻站在某個人角度裁決。所以哀家希望你多包容,多體諒!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至於哀家的用意,也絕不是白讓你擔著這件事。你若有什麽要求,大可以向哀家提出來,隻要哀家能滿足你的,哀家決不推辭。”穆太後幹脆利落的說道。
她知道,眼前這個千頌兒,已經不再是那個瘋瘋癲癲的傻子。所以條件可能是她的主要推辭的原因。
“太後言重了!臣妾無才無德,雖說空守著國母的重位,但也隻是個人人皆知的虛名。臣妾不敢妄求以後,但求平淡了卻此生。”千頌兒依舊是平淡自如的說道。
既然想到把事情推在我身上,想必你應該早有打算,我才沒那麽傻先開口跟你談條件。
“在這座後宮想安安穩穩了卻一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穆太後有點深沉的看了她一眼。這麽簡單的道理,以千頌兒的機智,絕對不會看不到,所以她這麽說,顯然是別有用意。
“臣妾愚鈍,還望太後指點迷津。”千頌兒輕抿著嘴角,一臉謙和的說道。
太後畢竟是太後,在這座深宮活了一輩子,也爭鬥了一輩子,一聽我這些話,便猜想到了大概,還是和這種人打交道比較輕鬆一點。
“隻要皇後能保住我皇家子嗣,今後不管誰的孩子先誕生,隻要是皇子,便是我朝儲君不二人選,皇後自然也就是他們最大的恩人。”
——
本書來自 品&書
“哀家今天找皇後來,是有件事想跟皇後商量一下。”穆太後語氣低沉的說道。
就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
“太後有事不妨直說,臣妾一切遵從太後意願。”千頌兒明確她的用意,隻能先順從著。
“眼下皇上尚無子嗣,但後宮已有兩名妃嬪身懷龍嗣!哀家不希望她們腹中的龍嗣再出現任何閃失。當然,哀家跟你說這麽多,也就是想把這件事交給你去把關。”穆太後雖說一張蒼老的臉龐,但卻是神清氣平的說道。
作為一國太後,她為國奉獻了一輩子,到頭卻說服不了自己親手扶持上位的兒子,更沒有為皇家造就子孫滿堂,這是她此生唯一的遺憾!
如今後宮她找不到更合適的親信,或者說,找不到可以駕馭這座後宮的主人。她隻能把遺憾寄托在千頌兒身上,以她今天的表現,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千頌兒在心裏冷笑,這種沒有人願意去摻和的事,想攤在我身上,那就要看你給我什麽好處了。
“太後的心情,臣妾能理解。但這孩子懷在別人肚子裏,臣妾就是有心想護著,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千頌兒一副淡然無味的說道。
“哀家知道你對皇上有怨,但皇上畢竟是一國之君,很多事,也不能隻站在某個人角度裁決。所以哀家希望你多包容,多體諒!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至於哀家的用意,也絕不是白讓你擔著這件事。你若有什麽要求,大可以向哀家提出來,隻要哀家能滿足你的,哀家決不推辭。”穆太後幹脆利落的說道。
她知道,眼前這個千頌兒,已經不再是那個瘋瘋癲癲的傻子。所以條件可能是她的主要推辭的原因。
“太後言重了!臣妾無才無德,雖說空守著國母的重位,但也隻是個人人皆知的虛名。臣妾不敢妄求以後,但求平淡了卻此生。”千頌兒依舊是平淡自如的說道。
既然想到把事情推在我身上,想必你應該早有打算,我才沒那麽傻先開口跟你談條件。
“在這座後宮想安安穩穩了卻一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穆太後有點深沉的看了她一眼。這麽簡單的道理,以千頌兒的機智,絕對不會看不到,所以她這麽說,顯然是別有用意。
“臣妾愚鈍,還望太後指點迷津。”千頌兒輕抿著嘴角,一臉謙和的說道。
太後畢竟是太後,在這座深宮活了一輩子,也爭鬥了一輩子,一聽我這些話,便猜想到了大概,還是和這種人打交道比較輕鬆一點。
“隻要皇後能保住我皇家子嗣,今後不管誰的孩子先誕生,隻要是皇子,便是我朝儲君不二人選,皇後自然也就是他們最大的恩人。”
——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