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康複,可喜可賀,為何嫂嫂不寫信跟我說一聲兒?”崔可茵埋怨道。
楊氏神色更是局促不安,道:“我本來要寫信告訴你,但是母後說,既然活捉了曾先,北邊再無戰事,想必皇上和你很快班師回朝,等你們回來,給你們一個驚喜。”
隻怕喜沒有得到,驚倒是真的。崔可茵麵色如常,道:“若是我們得知母後康複,一定早點回來。我想去瞧瞧母後,不知嫂嫂可有空閑,若有空閑,與我一同過去如何?”
楊氏看了沙漏,道:“這個時辰,母後歇午該起了。我們一起過去吧。”
三人一起站起來。沈明珠和太後一向不對付,聽說她病好,不僅不覺得歡喜,反而撇了撇嘴,道:“坐了大半年的車,怪累的,今兒我就不去瞧太後娘娘了。”
崔可因了解她的性情,道:“你快去歇著吧。”自與楊氏一同去了太後所居的宮殿。
楊氏為方便照料太後,與太後的宮殿隻隔一條短短的宮巷,出了門,走沒幾步便到了。自太後搬來西苑,崔可茵來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是因為她是殺害周恒生母文德皇後(衛貴妃)的凶手,二是因為她每次見到崔可茵,必定非難,就算她神誌不清,見到崔可茵時還是下意識拿手邊的東西擲她。這麽一來,崔可茵自然少到這兒了。
院子不大,收拾得很整齊。一個身著宮裝的女孩兒從廂房裏走出來,見到她們,先是一怔,深深看了崔可茵一眼,再向楊氏行禮:“見過娘娘。”
崔可茵原以為她是太後的宮人。沒怎麽注意,感覺到她的目光,便細細看了她一眼。隻見她柳葉眉,雙眼有神,鼻梁小巧,膚色白哲,舉止之間優雅從容。頗具大家風範。
楊氏伸手示意她起身。轉身對崔可茵道:“這位是杜侍郎的千金,小名果兒。母後病體康複之後,曾下懿旨宣三品以上大員的家眷陪同賞菊。杜小姐應對得宜。很得母後喜歡,因而常常進宮陪伴母後。前幾天母後接了她來小住。”
崔可茵疑心更大。活捉曾先是在秋天,八百裏加急的捷報送到京城,最多不過五六天。太後得到喜訊,病便好了。然後便找人賞菊?偏偏有那麽巧。這麽一位溫柔可人的美人兒便入了她老人家的眼,自此出入西苑。而這些,卻沒有人告訴她。
崔可茵勾了勾唇角,道:“既是合了母後的心意。那便留在宮中陪伴母後,代我們盡盡孝吧。不知杜小姐可有婆家?”
杜果兒已經猜到眼前這位美貌少婦的身份,卻偏偏不上前參見。也不答話,隻是唇邊含笑。垂手而立。
楊氏道:“這位是當今皇後,還不上前參禮。”
杜果兒又看了崔可茵一眼,然後低下頭,行了福禮,道:“臣女杜果兒,參見皇後娘娘。”
“免了。”崔可茵道:“杜小姐還沒有回答本宮的話。”
楊氏笑道:“你一見麵便問人家可曾說了婆家,小姑娘害羞,哪好意思答你的話?”
崔可茵也笑,道:“我這不是看小姑娘長得好,想給她說媒麽?杜侍郎好象子女眾多,卻不知小姑娘可是嫡出?”
杜侍郎自詡風流,府裏妻妾眾多,所出的子女自然也多。
杜果兒麵露高傲之色,道:“回皇後娘娘,臣女家母是嫡妻大婦,臣女在同胞姐妹中排行最小。家母不忍臣女小小年紀便出嫁,想多留臣女幾年,所以還沒有說婆家。”
楊氏嗔道:“瞧你,把人家的家底都打探清楚啦。你說要為她說媒,不知說的是誰家?果兒可是杜夫人的心肝寶貝,等閑人家她可看不上眼。”
崔可茵笑道:“哪個姑娘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十指不沾陽春水地嬌生著?一旦出了嫁,便淪落為操持家務的黃臉婆了。我要說的人家,論門楣絕對配得上杜家,論家世更是沒得比。我倒不曾聽說杜家的小姐有什麽才名,隻怕這門親事還須問過男方,待男方中意之後,再與杜夫人分說。”
楊氏訝然,杜果兒也麵露奇怪之色。
要問過男方,可見男方不僅與杜家門當戶對,門第還高過杜家。也就是說,杜家這樣的門楣,男方還不一定看得上呢。
楊氏按捺不住好奇,道:“不知你要說的是哪位高門大戶的公子?”
杜果兒臉上卻閃過一絲不屑之色,雖是一閃而過,還是被崔可茵捕捉到了。她心中更是篤定太後留這麽一位小姑娘在宮中的用意,也不說破,笑笑道:“我們先去瞧瞧母後吧,免得母後等久了。”
剛說到這裏,暖閣的簾兒一挑,容姑姑走了出來,一見崔可茵和楊氏,眼睛一亮,道:“娘娘和皇後娘娘來了,快快請進吧。太後剛才還念叨您們呢。”
其實太後沒想到楊氏跟著一起來,她見崔可茵半天沒到,生氣了,讓容姑姑再去一趟安華宮,務必要讓崔可茵過來一趟。
崔可茵攜了楊氏的手一起走了進去,杜果兒猶豫了一下,也跟了進去。
“兒媳見過母後,母後容光更勝往昔,真是可喜可賀。”崔可茵屈膝行禮,一氣兒說完,也不待太後讓起,自顧自起身,親熱地坐到她身邊去。
太後愕然,然後對在她另一邊坐下的楊氏道:“可茵一向是悶嘴葫蘆,不聲不響的,怎麽出京一趟,回來就能說會道了?”
“母後說得是。想必開了眼界,倒沒有那麽多顧慮了。”崔可茵不待楊氏開口,接了話頭兒,又指了跟在後麵垂手站在下首的杜果兒道:“母後好眼力,挑的小姑娘長得可真好。我想給她說門親事,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太後再次愕然,望向楊氏。
楊氏忙道:“我與弟妹敘了別來情誼,別的還沒來得及說呢。”
“怎麽,母後不願意麽?這姑娘也有十五六歲了吧?這個年紀還不說親,再拖下去就耽擱了。您可不能因為喜歡了她,便害了她,害得她錯過一段良緣。”
這都什麽跟什麽啊,太後氣道:“你才跟人家見了一麵,便要為人家說親?我宣你來,正是為了她的親事。”
這次,輪到崔可茵愕然了,道:“她的親事與我何幹?難道母後已為她擇了良人,要我為她賜婚麽?卻不知挑的是誰家?”(未完待續。)
楊氏神色更是局促不安,道:“我本來要寫信告訴你,但是母後說,既然活捉了曾先,北邊再無戰事,想必皇上和你很快班師回朝,等你們回來,給你們一個驚喜。”
隻怕喜沒有得到,驚倒是真的。崔可茵麵色如常,道:“若是我們得知母後康複,一定早點回來。我想去瞧瞧母後,不知嫂嫂可有空閑,若有空閑,與我一同過去如何?”
楊氏看了沙漏,道:“這個時辰,母後歇午該起了。我們一起過去吧。”
三人一起站起來。沈明珠和太後一向不對付,聽說她病好,不僅不覺得歡喜,反而撇了撇嘴,道:“坐了大半年的車,怪累的,今兒我就不去瞧太後娘娘了。”
崔可因了解她的性情,道:“你快去歇著吧。”自與楊氏一同去了太後所居的宮殿。
楊氏為方便照料太後,與太後的宮殿隻隔一條短短的宮巷,出了門,走沒幾步便到了。自太後搬來西苑,崔可茵來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是因為她是殺害周恒生母文德皇後(衛貴妃)的凶手,二是因為她每次見到崔可茵,必定非難,就算她神誌不清,見到崔可茵時還是下意識拿手邊的東西擲她。這麽一來,崔可茵自然少到這兒了。
院子不大,收拾得很整齊。一個身著宮裝的女孩兒從廂房裏走出來,見到她們,先是一怔,深深看了崔可茵一眼,再向楊氏行禮:“見過娘娘。”
崔可茵原以為她是太後的宮人。沒怎麽注意,感覺到她的目光,便細細看了她一眼。隻見她柳葉眉,雙眼有神,鼻梁小巧,膚色白哲,舉止之間優雅從容。頗具大家風範。
楊氏伸手示意她起身。轉身對崔可茵道:“這位是杜侍郎的千金,小名果兒。母後病體康複之後,曾下懿旨宣三品以上大員的家眷陪同賞菊。杜小姐應對得宜。很得母後喜歡,因而常常進宮陪伴母後。前幾天母後接了她來小住。”
崔可茵疑心更大。活捉曾先是在秋天,八百裏加急的捷報送到京城,最多不過五六天。太後得到喜訊,病便好了。然後便找人賞菊?偏偏有那麽巧。這麽一位溫柔可人的美人兒便入了她老人家的眼,自此出入西苑。而這些,卻沒有人告訴她。
崔可茵勾了勾唇角,道:“既是合了母後的心意。那便留在宮中陪伴母後,代我們盡盡孝吧。不知杜小姐可有婆家?”
杜果兒已經猜到眼前這位美貌少婦的身份,卻偏偏不上前參見。也不答話,隻是唇邊含笑。垂手而立。
楊氏道:“這位是當今皇後,還不上前參禮。”
杜果兒又看了崔可茵一眼,然後低下頭,行了福禮,道:“臣女杜果兒,參見皇後娘娘。”
“免了。”崔可茵道:“杜小姐還沒有回答本宮的話。”
楊氏笑道:“你一見麵便問人家可曾說了婆家,小姑娘害羞,哪好意思答你的話?”
崔可茵也笑,道:“我這不是看小姑娘長得好,想給她說媒麽?杜侍郎好象子女眾多,卻不知小姑娘可是嫡出?”
杜侍郎自詡風流,府裏妻妾眾多,所出的子女自然也多。
杜果兒麵露高傲之色,道:“回皇後娘娘,臣女家母是嫡妻大婦,臣女在同胞姐妹中排行最小。家母不忍臣女小小年紀便出嫁,想多留臣女幾年,所以還沒有說婆家。”
楊氏嗔道:“瞧你,把人家的家底都打探清楚啦。你說要為她說媒,不知說的是誰家?果兒可是杜夫人的心肝寶貝,等閑人家她可看不上眼。”
崔可茵笑道:“哪個姑娘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十指不沾陽春水地嬌生著?一旦出了嫁,便淪落為操持家務的黃臉婆了。我要說的人家,論門楣絕對配得上杜家,論家世更是沒得比。我倒不曾聽說杜家的小姐有什麽才名,隻怕這門親事還須問過男方,待男方中意之後,再與杜夫人分說。”
楊氏訝然,杜果兒也麵露奇怪之色。
要問過男方,可見男方不僅與杜家門當戶對,門第還高過杜家。也就是說,杜家這樣的門楣,男方還不一定看得上呢。
楊氏按捺不住好奇,道:“不知你要說的是哪位高門大戶的公子?”
杜果兒臉上卻閃過一絲不屑之色,雖是一閃而過,還是被崔可茵捕捉到了。她心中更是篤定太後留這麽一位小姑娘在宮中的用意,也不說破,笑笑道:“我們先去瞧瞧母後吧,免得母後等久了。”
剛說到這裏,暖閣的簾兒一挑,容姑姑走了出來,一見崔可茵和楊氏,眼睛一亮,道:“娘娘和皇後娘娘來了,快快請進吧。太後剛才還念叨您們呢。”
其實太後沒想到楊氏跟著一起來,她見崔可茵半天沒到,生氣了,讓容姑姑再去一趟安華宮,務必要讓崔可茵過來一趟。
崔可茵攜了楊氏的手一起走了進去,杜果兒猶豫了一下,也跟了進去。
“兒媳見過母後,母後容光更勝往昔,真是可喜可賀。”崔可茵屈膝行禮,一氣兒說完,也不待太後讓起,自顧自起身,親熱地坐到她身邊去。
太後愕然,然後對在她另一邊坐下的楊氏道:“可茵一向是悶嘴葫蘆,不聲不響的,怎麽出京一趟,回來就能說會道了?”
“母後說得是。想必開了眼界,倒沒有那麽多顧慮了。”崔可茵不待楊氏開口,接了話頭兒,又指了跟在後麵垂手站在下首的杜果兒道:“母後好眼力,挑的小姑娘長得可真好。我想給她說門親事,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太後再次愕然,望向楊氏。
楊氏忙道:“我與弟妹敘了別來情誼,別的還沒來得及說呢。”
“怎麽,母後不願意麽?這姑娘也有十五六歲了吧?這個年紀還不說親,再拖下去就耽擱了。您可不能因為喜歡了她,便害了她,害得她錯過一段良緣。”
這都什麽跟什麽啊,太後氣道:“你才跟人家見了一麵,便要為人家說親?我宣你來,正是為了她的親事。”
這次,輪到崔可茵愕然了,道:“她的親事與我何幹?難道母後已為她擇了良人,要我為她賜婚麽?卻不知挑的是誰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