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華好不容易讓周康相信他一片忠心,甘願為周康肝腦塗地,為了證明他確實忠心不二,楚王府隻能由周康說了算,他退居二線,回到幕僚的位置。¥f頂點小說,
宋長明隨同陳淳回了驛館,兩人在房中談了半夜。第二天一早,陳淳沒有再來楚王府要人,宋長明也沒有回楚王府,而是隨同陳淳一起回了偃師,向王信詳細稟報周康這些年的所作所為。
王信越聽臉色越鄭重,把幾處關鍵的地方細細再問一遍,然後給周恒寫了一封奏折。奏折中不僅把宋長明所知的情況詳細陳述,還加上自己的處理意見。
然後,王信親自到洛陽要人。
周康回來已五六天,除了派人回偃師接回史氏,便是夜夜笙歌,大宴賓客,慶賀他平安歸來。洛陽的士紳百姓人盡皆知,周康就在洛陽城中。
和王信一起來的,還有是宋長明,兩人就呂國華可能抵賴做出種種假設,力求讓呂國華無法抵賴,而是不得不讓周康隨同他們回去。
沒想到門子通報進去,出來迎接的竟是周康本人。不要說宋長明和陳淳,便是王信也目瞪口呆。這唱的是哪出?
周康得意洋洋道:“本王與皇上乃是親兄弟,自小一塊兒長大,感情深厚,縱然有小小誤會,隻要本王上奏折說明,誤會自然消除。皇上全下旨讓本王赴京,不過是聽信那些小人讒言而已。本王這就上折子讓皇上把那起子離間我們兄弟的小人驅逐出朝堂,還朝堂一個清明。你們回去吧。就說本王已回洛陽,一切安好。”
王信、陳淳、宋長明如看白癡般看他。
這是小小誤會?這是小人讒言?普天下有資格當皇帝的便是老周家那麽幾個人,眼前這位可是其中之一。如果皇帝不是對他起了猜忌之心,又怎麽會下旨讓他赴京覲見?如果他沒有二心,又何心半路潛逃回封地?
王信強忍問候周康祖宗的衝動,正色道:“王爺,下官奉旨接您進京,您沒有到京,下官如何複旨?還請收拾行裝,隨同下官前往的為好。”
周康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道:“王大人不用擔心。本王寫奏折交由你帶回去即可。”
說著不待王信反對,馬上吩咐磨墨,當著王信三人的麵,當場寫起奏折來。
王信道:“王爺既然執意不肯進京。下官隻好把實情奏明皇上。由皇上定奪了。”
說罷帶著陳淳和宋長明揚長而去。周康在他們背後喊:“等會兒嘛。本王這就寫好了。”見三人沒理他,小聲嘀咕道:“真是急性子,這麽一會兒功夫也等不了。”
呂國華一直冷眼旁觀。見周康蠢成這樣,搖了搖頭,道:“要做忠臣還是要成大事,王爺還須盡快拿個主意才成。”
周康眼一瞪,把毛筆一擲,墨汁濺得到處都是,道:“要做忠臣,豈不白費了本王準備這麽多年的功夫?”
造反不要錢嗎?那是拿錢往裏麵填好吧。這些年他大半家財都用來招募士兵,鑄造兵器。準備這麽多年,本來是想從至安帝手裏奪取江山,沒想到至安帝沒用,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可就這樣,也不該由周恒坐江山呀。周恒即位,他更有理由爭上一爭了。
之所以沒有行動,不是他一直想暗中下手麽?現在暗中下手已絕無可能,隻能明刀明槍地幹了。
隻是,他的心思,眼前這個老頭兒如何能懂呢?周康看呂國華的眼神漸漸露出一抹悲哀,要是鄭先生在該有多好啊,他一定會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條,不用他操半點心的。
呂國華聽到周康肯定的答複,卻跳腳了,道:“王爺既然要舉事,如何能放欽差離去?”叫過在花廳外侍候的內侍:“傳令關閉城門。”
隻要城門一關,便能把王信幾人留在洛陽了。等到偃師的隨從發覺欽差被扣留,再奏報京城,京城有旨意下來,一來一回最快得近半個月。這半個月裏,周康勢如奔雷的話,不僅能奪下洛陽,運氣好的話,把偃師等相領州縣都奪取了也有可能。多奪得一城,便多一份勝算啊。
周康一時想不明白這個道理,瞪眼看呂國華。
呂國華隻好費盡唇舌給他解釋,好在他沒有阻止內侍到城門口傳令。
守城的士卒接到命令轟散進出城的人,城門緩緩關上。
從楚王府出來便急馳而出的王信等人聽到“軋軋”的關門聲,回頭望了一眼,都暗道:“好險。”
周康反跡如此明顯,他們哪敢在洛陽久留,隻恨馬兒跑得慢了。傳令的內侍騎馬來到城門,傳達呂國華的命令時,幾人剛好一擁而出。守城官下令,士卒轟散排隊出等待出城門的百姓時,他們的人馬已出了城門洞。
城門關時,一行人已離城兩箭之地了。
王信回到偃師,緊急再上一道六百裏加急奏折,然後便在偃師靜待周恒的聖旨。
接到六百裏加急,宮門守衛一刻不停馬上送了進來。
周恒接到這封六百裏加急的奏折時,正在安華宮和崔可茵一起用膳。看了奏折,微微一笑,把奏折遞給崔可茵,道:“你看看。”
崔可茵放下筷子,拭了手,一目十行看了,訝然道:“這麽說,楚王是要謀反了?”
周恒點了點頭,頗有點雲淡風輕的樣子。
崔可茵怎麽看怎麽覺得周恒盼著周康造反,她正想調侃他兩句,卻聽他叫過歡喜,道:“宣唐天正、崔振翊、顧寧等人進宮。”然後,重新拿起筷子,繼續吃飯。
兩人用完膳,說了一會兒話,宣召的朝臣也到了。周恒起身去謹身殿。
目送他離去,崔可茵輕輕歎了口氣,周康自己找死不打緊,可憐那些無辜的百姓。她正胡思亂想,楊氏派宮人過來請,道:“太後一直念叨娘娘,我家娘娘請娘娘過去一趟。”
崔可茵當即去了西苑。
太後在楊氏細心照料下已略能識得人,隻是有時候忘記至安帝已崩,會拉著楊氏問:“我兒呢?我兒怎麽不來看我?”
每每楊氏總以至安帝政務繁忙為由搪塞過去。
這一天,她吃了兩塊玫瑰糕,突然念叨道:“哀家記得誰喜歡吃玫瑰糕來著?”歪了頭皺著眉苦苦思索。
楊氏不忍她想得太辛苦,便告訴她:“是四弟妹呢。”
於是,她便鬧著要見崔可茵。(未完待續。)
宋長明隨同陳淳回了驛館,兩人在房中談了半夜。第二天一早,陳淳沒有再來楚王府要人,宋長明也沒有回楚王府,而是隨同陳淳一起回了偃師,向王信詳細稟報周康這些年的所作所為。
王信越聽臉色越鄭重,把幾處關鍵的地方細細再問一遍,然後給周恒寫了一封奏折。奏折中不僅把宋長明所知的情況詳細陳述,還加上自己的處理意見。
然後,王信親自到洛陽要人。
周康回來已五六天,除了派人回偃師接回史氏,便是夜夜笙歌,大宴賓客,慶賀他平安歸來。洛陽的士紳百姓人盡皆知,周康就在洛陽城中。
和王信一起來的,還有是宋長明,兩人就呂國華可能抵賴做出種種假設,力求讓呂國華無法抵賴,而是不得不讓周康隨同他們回去。
沒想到門子通報進去,出來迎接的竟是周康本人。不要說宋長明和陳淳,便是王信也目瞪口呆。這唱的是哪出?
周康得意洋洋道:“本王與皇上乃是親兄弟,自小一塊兒長大,感情深厚,縱然有小小誤會,隻要本王上奏折說明,誤會自然消除。皇上全下旨讓本王赴京,不過是聽信那些小人讒言而已。本王這就上折子讓皇上把那起子離間我們兄弟的小人驅逐出朝堂,還朝堂一個清明。你們回去吧。就說本王已回洛陽,一切安好。”
王信、陳淳、宋長明如看白癡般看他。
這是小小誤會?這是小人讒言?普天下有資格當皇帝的便是老周家那麽幾個人,眼前這位可是其中之一。如果皇帝不是對他起了猜忌之心,又怎麽會下旨讓他赴京覲見?如果他沒有二心,又何心半路潛逃回封地?
王信強忍問候周康祖宗的衝動,正色道:“王爺,下官奉旨接您進京,您沒有到京,下官如何複旨?還請收拾行裝,隨同下官前往的為好。”
周康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道:“王大人不用擔心。本王寫奏折交由你帶回去即可。”
說著不待王信反對,馬上吩咐磨墨,當著王信三人的麵,當場寫起奏折來。
王信道:“王爺既然執意不肯進京。下官隻好把實情奏明皇上。由皇上定奪了。”
說罷帶著陳淳和宋長明揚長而去。周康在他們背後喊:“等會兒嘛。本王這就寫好了。”見三人沒理他,小聲嘀咕道:“真是急性子,這麽一會兒功夫也等不了。”
呂國華一直冷眼旁觀。見周康蠢成這樣,搖了搖頭,道:“要做忠臣還是要成大事,王爺還須盡快拿個主意才成。”
周康眼一瞪,把毛筆一擲,墨汁濺得到處都是,道:“要做忠臣,豈不白費了本王準備這麽多年的功夫?”
造反不要錢嗎?那是拿錢往裏麵填好吧。這些年他大半家財都用來招募士兵,鑄造兵器。準備這麽多年,本來是想從至安帝手裏奪取江山,沒想到至安帝沒用,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可就這樣,也不該由周恒坐江山呀。周恒即位,他更有理由爭上一爭了。
之所以沒有行動,不是他一直想暗中下手麽?現在暗中下手已絕無可能,隻能明刀明槍地幹了。
隻是,他的心思,眼前這個老頭兒如何能懂呢?周康看呂國華的眼神漸漸露出一抹悲哀,要是鄭先生在該有多好啊,他一定會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條,不用他操半點心的。
呂國華聽到周康肯定的答複,卻跳腳了,道:“王爺既然要舉事,如何能放欽差離去?”叫過在花廳外侍候的內侍:“傳令關閉城門。”
隻要城門一關,便能把王信幾人留在洛陽了。等到偃師的隨從發覺欽差被扣留,再奏報京城,京城有旨意下來,一來一回最快得近半個月。這半個月裏,周康勢如奔雷的話,不僅能奪下洛陽,運氣好的話,把偃師等相領州縣都奪取了也有可能。多奪得一城,便多一份勝算啊。
周康一時想不明白這個道理,瞪眼看呂國華。
呂國華隻好費盡唇舌給他解釋,好在他沒有阻止內侍到城門口傳令。
守城的士卒接到命令轟散進出城的人,城門緩緩關上。
從楚王府出來便急馳而出的王信等人聽到“軋軋”的關門聲,回頭望了一眼,都暗道:“好險。”
周康反跡如此明顯,他們哪敢在洛陽久留,隻恨馬兒跑得慢了。傳令的內侍騎馬來到城門,傳達呂國華的命令時,幾人剛好一擁而出。守城官下令,士卒轟散排隊出等待出城門的百姓時,他們的人馬已出了城門洞。
城門關時,一行人已離城兩箭之地了。
王信回到偃師,緊急再上一道六百裏加急奏折,然後便在偃師靜待周恒的聖旨。
接到六百裏加急,宮門守衛一刻不停馬上送了進來。
周恒接到這封六百裏加急的奏折時,正在安華宮和崔可茵一起用膳。看了奏折,微微一笑,把奏折遞給崔可茵,道:“你看看。”
崔可茵放下筷子,拭了手,一目十行看了,訝然道:“這麽說,楚王是要謀反了?”
周恒點了點頭,頗有點雲淡風輕的樣子。
崔可茵怎麽看怎麽覺得周恒盼著周康造反,她正想調侃他兩句,卻聽他叫過歡喜,道:“宣唐天正、崔振翊、顧寧等人進宮。”然後,重新拿起筷子,繼續吃飯。
兩人用完膳,說了一會兒話,宣召的朝臣也到了。周恒起身去謹身殿。
目送他離去,崔可茵輕輕歎了口氣,周康自己找死不打緊,可憐那些無辜的百姓。她正胡思亂想,楊氏派宮人過來請,道:“太後一直念叨娘娘,我家娘娘請娘娘過去一趟。”
崔可茵當即去了西苑。
太後在楊氏細心照料下已略能識得人,隻是有時候忘記至安帝已崩,會拉著楊氏問:“我兒呢?我兒怎麽不來看我?”
每每楊氏總以至安帝政務繁忙為由搪塞過去。
這一天,她吃了兩塊玫瑰糕,突然念叨道:“哀家記得誰喜歡吃玫瑰糕來著?”歪了頭皺著眉苦苦思索。
楊氏不忍她想得太辛苦,便告訴她:“是四弟妹呢。”
於是,她便鬧著要見崔可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