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的懿旨放在周恒麵前的幾案上,來傳旨的是孔春,垂手坐在周恒下首,依然笑得一團和氣。
“太後娘娘待王爺實是與眾不同。晉王爺一下子娶了兩位侍郎千金,真是好福氣。”孔春說著站起身,道:“請晉王爺隨同老奴進宮向娘娘謝恩吧。”
納側妃哪能用娶字?
周恒勾了勾唇角,道:“應該的,孔總管請。”
“王爺請。”孔春做謙恭狀。他再怎麽自大,到底是皇家的奴才,是周恒的家奴,哪裏敢走在周恒前頭?
周恒並不謙讓,越過他,出了花廳的門。
歡喜幾次想提醒周恒,他沒有更衣呢,話到嘴邊,又縮了回去。
坤寧宮中,太後坐在羅漢床上。炕幾上放了兩匣子首飾,炕幾另一邊,皇後拿著匣子裏的首飾看得很仔細:“好好兒的,母後為何把這些拿出來?”
花樣過時不說,赤金的成色也不足,要賞人怎麽拿得出手呢。
太後笑道:“明天姚家的女娃娃要進宮謝恩,我想找幾件東西賞她。”
皇後臉色古怪,道:“為何賞她這些?”
孔春去頒旨,賜婚的消息才傳了出來。她剛聽說,馬上趕了過來,卻來不及了,孔春已出了宮門,追不回來了。事已至此,勸說的話也沒必要再說。
太後的手撫過匣子上頭一枝嵌鑲珍珠的釵子。珠子極小,灰蒙蒙的,看著倒不像珍珠,更像魚目,赤金的成色不好。上麵隱隱生了一層薄鏽,不過不細看,看不出來。
“這是我十五歲時,我娘給我備下的。”太後帶著回憶,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沒想到我嫁給了先帝,成了皇後。先帝崩後。又成了太後。”
皇後臉色驟變,道:“母後,此釵既有此來曆。不能賞與姚氏。”
太後一怔,道:“為何?”
她雖然封姚惠冬為晉王側妃,不過是給崔可茵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哪裏是真心為周恒著想?讓宮人把這些陳年舊釵翻出來賞給姚惠冬。為的是折辱姚惠冬一番,說她隻配戴陳年的首飾頭麵。
皇後神色嚴峻。道:“天下誰有母後這般大福氣?母後把當姑娘時的釵子賞了姚氏,為的是她將為晉王側妃,給她臉麵。釵子來曆不凡,少不得有那多心的人會想。太後是否對姚氏暗示什麽,接著胡亂猜測四弟的前程。”
她說得婉轉,太後卻一下子明白了。馬上吩咐宮人把這些首飾收起來,道:“不過是一個側妃。隨便賞兩個封紅也就是了。”
“母後說得是。”皇後鬆了口氣。
兩人接著說起是時候準備春裝,讓將作坊呈了衣料上來挑選。
內侍來報,晉王進宮謝恩。
太後發自內心地笑了,道:“哪有不偷腥的貓呢?可憐這孩子娶了個世家女,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身邊也沒個知冷知熱的人。”
皇後笑了笑,沒說話。
周恒進來,行禮畢,跪下道:“母後疼愛兒臣之心,兒臣銘記五內。隻是兒臣素喜過簡單的日子,一粥一飯,一衣一裳,一夫一妻,足矣。”
太後沒聽清,問皇後:“他說什麽?”
皇後問周恒:“你要母後收回成命嗎?”
太後瞬間明白,怒道:“聖旨已下,哪能更改?”
皇帝的聖旨不能更改,太後的懿旨同樣是不能更改的。可是,太後卻忘了,她的懿旨從來沒有出過午門。
“兒臣接的並不是加蓋玉璽的聖旨。”周恒把孔春頒的那份明黃絹帛高高舉起,呈上,道:“請母後收回成命。”
皇帝的聖旨不能收回,她這不是聖旨,就能收回了?太後氣得夠嗆,手撫著心口,半天說不出話來。
“母後?”皇後忙上前輕撫她的後背,道:“母後可覺得好些了?”
好半天,太後才緩過氣,手重重拍在炕幾上,道:“你這逆子,敢違抗哀家的旨意?”
本想把崔可茵氣得流產,沒想到崔可茵縮在烏龜殼裏不出來,周恒反而為她出頭,真是氣死她了。
“兒臣不敢,兒臣隻是不願耽誤姚小姐大好青春而已。”周恒道:“母後賜婚,兒臣接旨,卻不納進門;納進門後卻不進她的院子,豈不誤了她?時間長了,姚侍郎必定有意見。到時候,母後將如何向姚侍郎解釋?”
“你……”太後手指周恒,被噎得啞口無言。
皇後忙打圓場,道:“四弟說得有理,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事,不如以後再說?”
太後哪肯答應,道:“你可是擔心崔氏不同意?你讓她進宮,哀家跟她說。”
“母後,可茵需靜養,哪能坐車坐轎?”周恒無論如何是不肯讓崔可茵進宮的了。
太後道:“哀家親自過府和她說,這樣總可以了吧?”
周恒笑了,道:“與她何幹?是兒臣不願納姚家小姐過門。兒臣自與姚侍郎分說清楚。”
他說著站了起來,轉身出門。
“哎哎哎,快攔住他。”太後急道:“快去請皇上。”
又想至安帝沒有站在她這邊,改口道:“算了,還是宣王哲過來吧。”
周恒快步出宮去工部尋姚侍郎,王哲聽說太後宣,不知有什麽事,屁顛屁顛過來了。
王哲行禮畢,太後道:“皇上一向聽你的話,哀家命你勸他,無論如何都要讓阿恒納了姚氏為側妃。”
王哲以為有什麽要緊事,卻原來是這麽點雞毛蒜皮的瑣事。太後不加掩飾地說,皇帝對他言聽計從,讓他心裏得意得不行,頭腦一熱,道:“是,老奴這就去。”
太後點了點頭,待王哲走後,無意間見皇後臉色不大對,問:“你可是病了?”
皇後心裏莫名湧起一股悲涼之感,話也懶得說,隻搖了搖頭,道:“兒媳告退。”
出了坤寧宮,她便差人去晉王府,傳話給崔可茵。
此時,崔可茵與崔振翊夫婦在宴息室對坐喝茶,接到皇後傳話,著實感動,賞了傳話的內侍兩個厚厚的封紅,道:“請回稟皇後娘娘,臣妾安好。”
既然裝病無法改變現狀,不如直接麵對。(未完待續)
“太後娘娘待王爺實是與眾不同。晉王爺一下子娶了兩位侍郎千金,真是好福氣。”孔春說著站起身,道:“請晉王爺隨同老奴進宮向娘娘謝恩吧。”
納側妃哪能用娶字?
周恒勾了勾唇角,道:“應該的,孔總管請。”
“王爺請。”孔春做謙恭狀。他再怎麽自大,到底是皇家的奴才,是周恒的家奴,哪裏敢走在周恒前頭?
周恒並不謙讓,越過他,出了花廳的門。
歡喜幾次想提醒周恒,他沒有更衣呢,話到嘴邊,又縮了回去。
坤寧宮中,太後坐在羅漢床上。炕幾上放了兩匣子首飾,炕幾另一邊,皇後拿著匣子裏的首飾看得很仔細:“好好兒的,母後為何把這些拿出來?”
花樣過時不說,赤金的成色也不足,要賞人怎麽拿得出手呢。
太後笑道:“明天姚家的女娃娃要進宮謝恩,我想找幾件東西賞她。”
皇後臉色古怪,道:“為何賞她這些?”
孔春去頒旨,賜婚的消息才傳了出來。她剛聽說,馬上趕了過來,卻來不及了,孔春已出了宮門,追不回來了。事已至此,勸說的話也沒必要再說。
太後的手撫過匣子上頭一枝嵌鑲珍珠的釵子。珠子極小,灰蒙蒙的,看著倒不像珍珠,更像魚目,赤金的成色不好。上麵隱隱生了一層薄鏽,不過不細看,看不出來。
“這是我十五歲時,我娘給我備下的。”太後帶著回憶,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沒想到我嫁給了先帝,成了皇後。先帝崩後。又成了太後。”
皇後臉色驟變,道:“母後,此釵既有此來曆。不能賞與姚氏。”
太後一怔,道:“為何?”
她雖然封姚惠冬為晉王側妃,不過是給崔可茵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哪裏是真心為周恒著想?讓宮人把這些陳年舊釵翻出來賞給姚惠冬。為的是折辱姚惠冬一番,說她隻配戴陳年的首飾頭麵。
皇後神色嚴峻。道:“天下誰有母後這般大福氣?母後把當姑娘時的釵子賞了姚氏,為的是她將為晉王側妃,給她臉麵。釵子來曆不凡,少不得有那多心的人會想。太後是否對姚氏暗示什麽,接著胡亂猜測四弟的前程。”
她說得婉轉,太後卻一下子明白了。馬上吩咐宮人把這些首飾收起來,道:“不過是一個側妃。隨便賞兩個封紅也就是了。”
“母後說得是。”皇後鬆了口氣。
兩人接著說起是時候準備春裝,讓將作坊呈了衣料上來挑選。
內侍來報,晉王進宮謝恩。
太後發自內心地笑了,道:“哪有不偷腥的貓呢?可憐這孩子娶了個世家女,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身邊也沒個知冷知熱的人。”
皇後笑了笑,沒說話。
周恒進來,行禮畢,跪下道:“母後疼愛兒臣之心,兒臣銘記五內。隻是兒臣素喜過簡單的日子,一粥一飯,一衣一裳,一夫一妻,足矣。”
太後沒聽清,問皇後:“他說什麽?”
皇後問周恒:“你要母後收回成命嗎?”
太後瞬間明白,怒道:“聖旨已下,哪能更改?”
皇帝的聖旨不能更改,太後的懿旨同樣是不能更改的。可是,太後卻忘了,她的懿旨從來沒有出過午門。
“兒臣接的並不是加蓋玉璽的聖旨。”周恒把孔春頒的那份明黃絹帛高高舉起,呈上,道:“請母後收回成命。”
皇帝的聖旨不能收回,她這不是聖旨,就能收回了?太後氣得夠嗆,手撫著心口,半天說不出話來。
“母後?”皇後忙上前輕撫她的後背,道:“母後可覺得好些了?”
好半天,太後才緩過氣,手重重拍在炕幾上,道:“你這逆子,敢違抗哀家的旨意?”
本想把崔可茵氣得流產,沒想到崔可茵縮在烏龜殼裏不出來,周恒反而為她出頭,真是氣死她了。
“兒臣不敢,兒臣隻是不願耽誤姚小姐大好青春而已。”周恒道:“母後賜婚,兒臣接旨,卻不納進門;納進門後卻不進她的院子,豈不誤了她?時間長了,姚侍郎必定有意見。到時候,母後將如何向姚侍郎解釋?”
“你……”太後手指周恒,被噎得啞口無言。
皇後忙打圓場,道:“四弟說得有理,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事,不如以後再說?”
太後哪肯答應,道:“你可是擔心崔氏不同意?你讓她進宮,哀家跟她說。”
“母後,可茵需靜養,哪能坐車坐轎?”周恒無論如何是不肯讓崔可茵進宮的了。
太後道:“哀家親自過府和她說,這樣總可以了吧?”
周恒笑了,道:“與她何幹?是兒臣不願納姚家小姐過門。兒臣自與姚侍郎分說清楚。”
他說著站了起來,轉身出門。
“哎哎哎,快攔住他。”太後急道:“快去請皇上。”
又想至安帝沒有站在她這邊,改口道:“算了,還是宣王哲過來吧。”
周恒快步出宮去工部尋姚侍郎,王哲聽說太後宣,不知有什麽事,屁顛屁顛過來了。
王哲行禮畢,太後道:“皇上一向聽你的話,哀家命你勸他,無論如何都要讓阿恒納了姚氏為側妃。”
王哲以為有什麽要緊事,卻原來是這麽點雞毛蒜皮的瑣事。太後不加掩飾地說,皇帝對他言聽計從,讓他心裏得意得不行,頭腦一熱,道:“是,老奴這就去。”
太後點了點頭,待王哲走後,無意間見皇後臉色不大對,問:“你可是病了?”
皇後心裏莫名湧起一股悲涼之感,話也懶得說,隻搖了搖頭,道:“兒媳告退。”
出了坤寧宮,她便差人去晉王府,傳話給崔可茵。
此時,崔可茵與崔振翊夫婦在宴息室對坐喝茶,接到皇後傳話,著實感動,賞了傳話的內侍兩個厚厚的封紅,道:“請回稟皇後娘娘,臣妾安好。”
既然裝病無法改變現狀,不如直接麵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