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日忙夜忙,他一邊指揮大清將士對關內的統一戰爭,一邊開動整個國家機器,力圖使其正常運轉。


    在政治體製上,多爾袞覺得無法完全采用在關外時期的一套來治理如今這樣龐大的國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製度,並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將降臣,因而十分得心應手。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書皆由滿人擔任,但王貝勒親理部事的製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到順治五年,多爾袞於六部實行滿漢分任製度,命六漢人侍郎任漢尚書,但其地位要低於滿尚書,金之俊對此曾表示不勝感慨,更不勝恐懼。


    多爾袞力圖表現得比較開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來,並一再鼓勵官員犯顏直諫。總的來說,中央機構中雖承明製,但也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製度。除滿官權重這一點外,還引進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理藩院等機構,其內院的權力比起明代的內閣要小得多,並對原明臣試圖增大內院權力的努力加以壓抑。地方機構不同一些,由於新朝急需用人,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漢官。如多鐸克南京後,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將吏三百七十二人分別任命各級職務。洪承疇總督江南軍務後,也一次推薦舊官一百四十九名,這些都得到多爾袞的批準。多爾袞把明朝遺留下來的國家機器全盤繼承下來,乃是為適應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舉,但急於補缺,寬於任人,難免把明皇朝的弊習帶到新皇朝來。


    對於吏治,可以說多爾袞是加意整飭的。明代胥吏之弊遺留入清,多爾袞曾批示:“衙役害民,從來積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嚴禁重蹈明朝故轍。”


    多爾袞還十分重視傳統的京察大計,對各級官員嚴格考核。對不合格官員分別加以革職、降調、致仕。除整頓舊官之外,多爾袞還注意選用新人。他自稱:“別的聰明我不能,這知人一事,我也頗用功夫。”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詔各地征聘“山澤遺賢”。此外,在順治元年十月的登極詔書中,還規定了重開科舉的製度,並於順治三年、四年、六年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中,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都察院副都禦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漸、魏裔介、魏象樞、李霨、馮溥等均出自是科。其他人也都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中,成為新朝統治的骨幹力量。


    年輕的大清皇朝,有條不紊地對新占據的山河統治,漢人也慢慢接受的清廷的統治。不接受也不行呀,別人有刀有炮,隻能低頭認可由滿人統治了!


    多爾袞看到一切都穩定了,對真淑說:“愛新覺羅家族的夢想,現由本王來實現了!”


    “這也是王爺您的夢想!”真淑說了這話後,靠在了多爾袞的懷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的朝鮮美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譚文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譚文慧並收藏王的朝鮮美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