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韓佗胄已經定下心來,聽辛棄疾一席話說得條理分明,鏗鏘有力,心下暗暗讚歎,心道:“辛稼軒果然名不虛傳,換了我就說不出這幾句話來。睍蓴璩傷”也撩起袍角,在辛棄疾身邊跪了,提聲道:“聖上,畢進意圖行刺秦檜,乃人神共賞的義舉!高宗皇帝為秦檜所蔽,以至不察。倘若高宗皇帝知悉秦檜之險惡,勢必欲除之而後快。聖上如能法外開恩,免除畢進的罪名,不但萬民同喜,高宗和壽皇泉下有知,亦當喜不自勝。”


    宋寧宗正在猶豫,趙汝愚也已雙膝跪倒,亢聲道:“皇上明察。高宗若誅殺秦檜,不過是斬了一個臣子;而畢進行刺秦檜,卻是以下犯上,勢同謀逆。皇上若開釋了他的大罪,則大宋國法何在?大宋國紀何存?”宋寧宗性情柔弱,先前聽了辛棄疾和韓佗胄之言,覺得十分有理,這時聽了趙汝愚的話,也覺得合理合情,撓了撓頭,一時彷徨不定,不知該當如何斷決。


    韓佗胄橫目瞧著趙汝愚,大聲道:“趙大人,你這話可就不對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怎地畢進行刺秦檜便成了謀逆?”趙汝愚冷冷地道:“父為子綱,君為臣綱。秦檜是忠是奸,是惡是善,應由皇上定奪,怎能由你越俎代庖?”韓佗胄心下怒火漸生,索性站起身來,揚聲道:“我等食君之祿,理當為國分憂,代主操勞,怎可事無巨細都要由皇上勞心費神?更何況秦檜以謀逆之名殺害嶽元帥,乃眾人皆知之事,又何需多言!”趙汝愚也站起身來,沉著臉道:“邊將重兵在握,終非善舉。嶽飛身為邊將,卻上書過問儲君之事,已有不臣之實,不然秦丞相怎會告他有謀叛之心?”韓佗胄愈聽愈怒,漲紅著臉道:“嶽元帥為將半生,身經大小二百餘戰,力挽狂瀾,保我大宋江山不被金賊所據,有大功於社稷!昔年高宗皇上曾親賜‘精忠嶽飛’四字,以表其忠。單單越職言事,便可說嶽元帥有不臣之實麽?”趙汝愚本就黑紅的臉膛更加黑如鍋底,怒衝衝地道:“雖然嶽飛反跡未著,可秦丞相也是為了國家大局,恐怕他日後危及社稷,才會出此下策。”韓佗胄接著道:“既然反跡未著,何來危及社稷之語?壽皇在世之日便已替嶽元帥正名,你今日這般說法,豈不是誹謗先帝?你到底居心何在?”趙汝愚聽他拿這麽一頂大帽子扣在自己頭上,更是怒不可遏,憤然叫道:“先帝雖然追複了嶽飛的官職,可也沒有削奪秦丞相的爵位,你口口聲聲的說秦丞相是奸臣,豈非暗指先帝處置不公?你這般說法,卻又居心何在?”


    當年嶽飛確實曾經上書勸宋高宗立欽宗之子為皇太子。高宗甚為不喜,答曰:“卿將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一個手握重兵的外臣去過問立儲人選,確實是朝廷的大忌。然而單此一條,怎可說心皎日月的嶽飛有不臣之心?誰人可以服之?


    普普通通的君臣奏對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廷爭,這是人人都所料未及的。宋寧宗看看這個,再瞧瞧那個;一個是韓皇後的嫡親叔父,一個是宗室重臣,親疏難分,也不知該聽誰的才好。兩位宰輔怒目相向,劍拔弩張,大有一言不合便拔拳相毆之勢。殿內群臣個個低頭垂目,大氣也不敢透上一口,朝堂上一片寂靜,隻聽見韓趙兩人的呼呼喘氣之聲。


    良久,宋寧宗搖著雙手勸道:“兩位愛卿暫且息怒,暫且息怒,咱們改日再議如何?”韓佗胄複又跪倒,對道:“陛下,此事懸而不決,恐怕會引起朝野上下的非議。應當早日澄清畢進所受的冤屈,以安民心。”趙汝愚不甘示弱,也連忙跪了,大聲道:“陛下,畢進密謀行刺先朝丞相,雖然未果,但影響甚巨。今日若不追辦其子,則大宋法紀何存?長此以往,則國將不國,望陛下三思。”


    畢再遇不知韓佗胄和趙汝愚為了爭攬大權互相間爭鬥已久,還道韓佗胄一心為自己開脫,胸中感激之情無可名狀。辛棄疾亦未料到韓佗胄和趙汝愚間的矛盾已如此之深,雖有意辯解,但畢再遇畢竟是自家舊部,若再插言,則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易授人以柄,唯有空自著急。宋寧宗全無主意,在禦座上欠來欠去,隻是說不出話來。沉吟許久,忽而長身站起,目視殿內群臣,大聲道:“兩位宰輔意見相左,朕也拿不定主意。常言道:人眾謀強。眾位愛卿,你們看此事該當如何斷決?”殿內眾多官員聽了,忙都俯伏在地,卻無一人敢應。韓佗胄和趙汝愚都是當朝丞相,若幫了韓佗胄說話,勢必會惹惱趙汝愚;幫著趙汝愚,卻又會惱了韓佗胄。如果惹惱了這二人,自家的前程可就要大大地打上一個折扣了。因此群臣都低了頭左顧右盼,滿心盼著旁人跳出去打這個頭陣。靜場片刻,老臣京鏜直起身來,拱手道:“陛下,請容老臣一言。”眾官聞言,心中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宋寧宗看終於有人出來解圍,也是滿心歡喜,忙道:“是京老愛卿,快講,快講。”京鏜對宋寧宗深施一禮,轉首望著畢再遇道:“令尊現在何處?”畢再遇見他轉而對自己發話,頗覺意外,愣了一愣方道:“家父辭世已久,現葬於黃山桃花峰下。”京鏜又道:“你既然身為欽犯之子,為何還要投到軍中?就不明白國法難容麽?”畢再遇心中一陣激動,朗聲對道:“再遇身在繈褓中時,家父便已過世,未能聆聽教誨,至今尚引以為憾。然而家母在世之日,常常教導在下,要以嶽元帥為榜樣,牢記‘精忠報國’四字。再遇雖然魯鈍,卻也無日敢忘。投身軍中,便是要為國出力,區區身家性命,又值得幾何?”群臣見京鏜轉而向畢再遇問東問西,心中都感奇怪,一時茫然不解。


    京鏜複轉向宋寧宗,徐徐道:“聖上明鑒。畢進圖謀行刺秦檜固是實事,但他如心懷不軌,事情敗露之後,自當遠遁異國他鄉才是。而他在大宋境內留戀不去,畢再遇之母又淳淳告誡畢再遇要為國出力。畢再遇擾金後方,功不可沒,子尚如此,其父若何?由此可見,畢進亦對我大宋忠心無貳。他圖謀行刺先朝丞相,於法雖然有違,但亦是出於一時義憤。求皇上念其一片忠心,不予追究。”頓了一頓,轉頭對畢再遇道:“令堂也過世了麽?”畢再遇心中微酸,緩緩點了點頭。京鏜歎了一聲,又轉向宋寧宗,道:“畢再遇父母雙亡,然而對大宋的忠心卻絲毫不減。敢於深入虎穴,隻身犯陣,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其情可憫,其誌可嘉,求皇上網開一麵,法外施恩,免去其父的罪過。”說罷伏地頓首,道:“老臣話已講完,請皇上斷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後武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後武士並收藏戰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