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真正目的
冀州鄴城州牧府。
韓馥在接下張遼的詔書後,一邊命張合引領張遼前往驛觀歇息,一邊派親兵召集鄴城眾謀士,前來州堂議事。
待眾謀事齊聚大堂時,韓馥出詔書道:“今有先帝遺詔,與何太後意旨,其意皆是命天下各路兵馬,聯合舉義,討伐逆賊董卓,重整我大漢朝綱,不知各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韓使君,此乃國之大事,又有天子詔書,理應響應,方為人臣本色,依某之見,還應號召天下諸侯,共同響應此事。”冀州別駕沮授,字則注,聽罷此事,當即表示支持起兵討董之事。
“董卓屠夫,欺天罔地,弑殺君主,欺壓天子,淫穢宮廷,掠奪百姓,殘害忠良,此等不忠不義之徒,天下共憤,今有天子詔書,豈能不舉兵響應,望使君大人高舉義旗,討伐董卓。”新進為韓馥從事的荀諶,剛從洛陽而來,對於董卓其人,自是十分了解,當下他悲憤的出列喊道。
一時帳下謀士,紛紛出言附和,要求舉大義,而討董賊。
韓馥為人向來耳根子軟,這會聽到眾謀士,皆認同此事,他自是心意大定,當即拍板道:“既如此,可派人速速前往河內,迎接太後鳳駕,前來冀州,商討出兵之事,不知各位可還有要補充的?。”
從事辛評出列道:“渤海袁本初,智勇雙全,天下聞名,實乃當今豪傑,公可派人,速速把陛下詔書,送往渤海,邀請袁本初,前來會盟,則大事可定矣!”
“如此甚好,汝可立即前往渤海,邀請袁本初率軍響應。”韓馥聞言,大喜的應了下來。
韓馥派往河內迎接的隊伍,在半道之上,便遇上了馬超王匡二人的隊伍,三支隊伍匯集後,自是繼續朝鄴城開去。
大軍抵達鄴城外十五裏處的桑林崗時,馬超當即傳出太後意旨,命部隊在此駐紮了下來。
王匡此行率軍五千同行,在接到馬超派人傳來太後意旨時,隨命兵士也跟著紮下了營寨。
馬超不進城,自是另有想法,他擔心進城之後,萬一韓馥有詐,那自己可就全完了,還有是他覺的在城中,也不方便自己行事。因此他在半路時,他與何後就商議好,軍隊抵達鄴城時,隻在城外駐紮,不入住鄴城居住。
鄴城接應的隊伍,則返回了城中,前往通報消息而去。
韓馥接報時,不由顧左右謀士道:“此是何意?”
別駕沮授此時已去河北各地,招募兵勇,辛評也去渤海未歸,隻有從事荀諶,長史耿武等幾人在側,這會聞韓馥詢問,眾人不由沉思了起來。
“使君,太後乃當今國母,按禮節您因當前往城外迎接,我想太後不願入城,怕就是因為沒見你前去迎接之故吧。”長史耿武沉思之餘,出言說道。
“耿大人之言,不無道理,然現在城外有馬超王匡兩軍,若是迎太後入城,這兩支軍隊勢必跟隨,若是此二人,包有禍心,則鄴城危矣,不如就暫且讓他們駐紮在城外,可派人送去牛羊食物,前去犒賞。
“另外派人前去拜見太後時,就說使君大人染疾,容康健之後再去見駕,這樣一來,太後也無法怪罪,又可萬無一失,不知使君以為如何?”荀諶隨即接著耿武之後,把自己的看法,道了出來。
韓馥想來,也覺荀諶之言,確實頗為中肯,遂點頭道:“就這麽辦。”
馬超剛命軍士紮下營寨時,韓馥派人送來的牛羊酒肉,便送到營前,前來慰問的使者,在向何後告罪之時,自是說了韓馥生病,一時無法前來叩見之事。
何後早得馬超授意,見此情況,自是巴不得,說了幾聲褒獎之話,便打發韓馥使者回去了。
馬超把酒肉食物,分發給各營兵士之後,便召集張遼,龐德、高順四人來到大帳議事。
張遼是前次與韓馥的軍隊,一同回來的,這會自是在營中。
“文遠,前次你見韓馥時,他可有染疾?”馬超入坐時,沉聲問道。
“韓州牧看起來體態健壯,理應不會輕易染病,我想他這不過隻是托詞吧。”張遼想來也表示懷疑,隨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我想也是這樣的,不過這樣也好,如今檄文已成,隻要韓馥同意,則可聯名發放天下,如此則討董之事可成,也不枉我們奔波一場。”馬超對於韓馥染病之事,自是不會放在心上。
眼看聯合諸侯,舉兵討董之事,即將大功告成,而馬超內心中,另一個目的,卻還沒有開展起來,這才是讓他憂慮之事。
此次他來河北,真正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尋訪可用的人才,因為在他後世的記憶中,馬超記的曆史上的河北,俊傑之多,就連曹操都感到讚歎。
翌日,馬超與張遼二人,攜帶檄文,進入鄴城,來到州牧府邸。
“麻煩通稟一聲,就說馬太傅受太後旨意,前來探望韓州牧。”在州牧府邸前下馬後,張遼上前對守衛吩咐道。
守衛兵士聞言,急忙前往通稟,不久州牧府邸中門齊開,府中長史耿武,親到府門前,恭迎道:“冀州長史耿武,奉我家大人之托,前來迎接馬太傅,還望馬太傅體諒我家大人病體未愈,無法親自前來迎接。”
馬超身穿著一席長袍,頭戴冠帽,做儒生打扮,顯得溫文爾雅,聞言遂作揖道:“有勞耿長史,引見超拜訪下韓使君。”
“馬太傅請!”耿武忙欠身一讓,恭迎馬超二人入內。
冀州鄴城州牧府。
韓馥在接下張遼的詔書後,一邊命張合引領張遼前往驛觀歇息,一邊派親兵召集鄴城眾謀士,前來州堂議事。
待眾謀事齊聚大堂時,韓馥出詔書道:“今有先帝遺詔,與何太後意旨,其意皆是命天下各路兵馬,聯合舉義,討伐逆賊董卓,重整我大漢朝綱,不知各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韓使君,此乃國之大事,又有天子詔書,理應響應,方為人臣本色,依某之見,還應號召天下諸侯,共同響應此事。”冀州別駕沮授,字則注,聽罷此事,當即表示支持起兵討董之事。
“董卓屠夫,欺天罔地,弑殺君主,欺壓天子,淫穢宮廷,掠奪百姓,殘害忠良,此等不忠不義之徒,天下共憤,今有天子詔書,豈能不舉兵響應,望使君大人高舉義旗,討伐董卓。”新進為韓馥從事的荀諶,剛從洛陽而來,對於董卓其人,自是十分了解,當下他悲憤的出列喊道。
一時帳下謀士,紛紛出言附和,要求舉大義,而討董賊。
韓馥為人向來耳根子軟,這會聽到眾謀士,皆認同此事,他自是心意大定,當即拍板道:“既如此,可派人速速前往河內,迎接太後鳳駕,前來冀州,商討出兵之事,不知各位可還有要補充的?。”
從事辛評出列道:“渤海袁本初,智勇雙全,天下聞名,實乃當今豪傑,公可派人,速速把陛下詔書,送往渤海,邀請袁本初,前來會盟,則大事可定矣!”
“如此甚好,汝可立即前往渤海,邀請袁本初率軍響應。”韓馥聞言,大喜的應了下來。
韓馥派往河內迎接的隊伍,在半道之上,便遇上了馬超王匡二人的隊伍,三支隊伍匯集後,自是繼續朝鄴城開去。
大軍抵達鄴城外十五裏處的桑林崗時,馬超當即傳出太後意旨,命部隊在此駐紮了下來。
王匡此行率軍五千同行,在接到馬超派人傳來太後意旨時,隨命兵士也跟著紮下了營寨。
馬超不進城,自是另有想法,他擔心進城之後,萬一韓馥有詐,那自己可就全完了,還有是他覺的在城中,也不方便自己行事。因此他在半路時,他與何後就商議好,軍隊抵達鄴城時,隻在城外駐紮,不入住鄴城居住。
鄴城接應的隊伍,則返回了城中,前往通報消息而去。
韓馥接報時,不由顧左右謀士道:“此是何意?”
別駕沮授此時已去河北各地,招募兵勇,辛評也去渤海未歸,隻有從事荀諶,長史耿武等幾人在側,這會聞韓馥詢問,眾人不由沉思了起來。
“使君,太後乃當今國母,按禮節您因當前往城外迎接,我想太後不願入城,怕就是因為沒見你前去迎接之故吧。”長史耿武沉思之餘,出言說道。
“耿大人之言,不無道理,然現在城外有馬超王匡兩軍,若是迎太後入城,這兩支軍隊勢必跟隨,若是此二人,包有禍心,則鄴城危矣,不如就暫且讓他們駐紮在城外,可派人送去牛羊食物,前去犒賞。
“另外派人前去拜見太後時,就說使君大人染疾,容康健之後再去見駕,這樣一來,太後也無法怪罪,又可萬無一失,不知使君以為如何?”荀諶隨即接著耿武之後,把自己的看法,道了出來。
韓馥想來,也覺荀諶之言,確實頗為中肯,遂點頭道:“就這麽辦。”
馬超剛命軍士紮下營寨時,韓馥派人送來的牛羊酒肉,便送到營前,前來慰問的使者,在向何後告罪之時,自是說了韓馥生病,一時無法前來叩見之事。
何後早得馬超授意,見此情況,自是巴不得,說了幾聲褒獎之話,便打發韓馥使者回去了。
馬超把酒肉食物,分發給各營兵士之後,便召集張遼,龐德、高順四人來到大帳議事。
張遼是前次與韓馥的軍隊,一同回來的,這會自是在營中。
“文遠,前次你見韓馥時,他可有染疾?”馬超入坐時,沉聲問道。
“韓州牧看起來體態健壯,理應不會輕易染病,我想他這不過隻是托詞吧。”張遼想來也表示懷疑,隨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我想也是這樣的,不過這樣也好,如今檄文已成,隻要韓馥同意,則可聯名發放天下,如此則討董之事可成,也不枉我們奔波一場。”馬超對於韓馥染病之事,自是不會放在心上。
眼看聯合諸侯,舉兵討董之事,即將大功告成,而馬超內心中,另一個目的,卻還沒有開展起來,這才是讓他憂慮之事。
此次他來河北,真正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尋訪可用的人才,因為在他後世的記憶中,馬超記的曆史上的河北,俊傑之多,就連曹操都感到讚歎。
翌日,馬超與張遼二人,攜帶檄文,進入鄴城,來到州牧府邸。
“麻煩通稟一聲,就說馬太傅受太後旨意,前來探望韓州牧。”在州牧府邸前下馬後,張遼上前對守衛吩咐道。
守衛兵士聞言,急忙前往通稟,不久州牧府邸中門齊開,府中長史耿武,親到府門前,恭迎道:“冀州長史耿武,奉我家大人之托,前來迎接馬太傅,還望馬太傅體諒我家大人病體未愈,無法親自前來迎接。”
馬超身穿著一席長袍,頭戴冠帽,做儒生打扮,顯得溫文爾雅,聞言遂作揖道:“有勞耿長史,引見超拜訪下韓使君。”
“馬太傅請!”耿武忙欠身一讓,恭迎馬超二人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