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蘇定國,我回到宿舍,心裏還在琢磨著今晚的酒場,邊琢磨邊打開電腦上網,登陸扣扣。
浮生若夢在。
“你在。”
“嗯,我在……你也來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彼此是現實裏的誰,但是似乎都不願意在扣扣上叫對方的真實名字,似乎都不願意走出那似乎依舊存在的飄渺虛幻的世界,似乎都願意還讓自己停留在那曾經心動心狂心悸的空氣裏。
我還是想把這個世界的她當做若夢,而不是秋桐。
但我們談話的內容卻又回到了現實。
虛幻和現實,似乎永遠是交叉的,是不可能平行的。
“我想問你個事。”我說。
“你說。”她發過來一個微笑的表情。
“你說,在官場上,如何能做好察言觀色?如何能將察言觀色做到極致?”我說。
“怎麽想起問這個?怎麽對這個突然感興趣了?”她說。
“我好奇,我對一切我不明白的事情都感到好奇,我都想知道!我求知欲強,難道不好嗎?”我說。
她發過來一個笑臉:“好,好,行了吧!”
“那你告訴我,你肯定是知道的!”我說。
“不錯,我知道一些,但是,我不想告訴你!”她說。
“為什麽?”我說。
“因為我不想讓你去達到這個所謂的極致!”她說:“我總覺得,察言觀色,是個貶義詞!”
“那也未必,就看你怎麽用,用好了,同樣可以成為褒義詞!”我說:“再說了,我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東西,有什麽壞處?我倒是覺得,察言觀色是一把雙刃劍,看什麽人用,看對什麽人用,看如何用。”
她說:“或許,你說的有道理……其實,我也不是很懂這個,因為我很少去運用這個東西……我隻能和你談談我的一些初步認識。”
“好……那就快快給我講——”我說。
“你在命令我?”她發過來一個質問的表情。
“不是,是在請求你!好不好啊?”我不由笑了。
“嗬嗬,這還差不多!”
“領導老師,說吧……我洗耳恭聽!”
她開始說了:“在現實的社會和官場,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都在向他人傳遞著一些微妙的信息,這些信息反映著一個人當時的真實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了解他心中的真實想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於防衛,或是出於欺騙,人們通常會把自己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麵具後麵,不讓他人輕易地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
“我們在欣賞一幅人物畫像的時候,往往會先被其眼睛所吸引。眼睛是心靈之窗,是最傳神的器官,人的七情六欲盡可在眼中表露出來。在現實中也是一樣,我們要想知道一個人的想法,看看他的眼睛,即可了解七八分。
“眼是一道關。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裏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
“眼神閃爍,計從心來;眼睛上揚,吸引力強;眼神炯然,代表主見;冷眼看人,疑神疑鬼;兩眼無神,鬥誌稀缺;眼睛眨動,學問無窮;向人眨眼,展示魅力;擠眉弄眼,傳遞秘密;自上而下,高調看人;死盯他人,另有所思;不敢注視對方眼睛,內心自卑;初次見麵先移開視線,多想處於優勢地位;斜眼看人,拒絕神態;似睡非睡,老謀深算;眼簾低垂,有輕蔑意……如此等等,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都應該細心去觀察才是……”
我對她說的話深以為然。這說到底就是觀察他人心理反應的方法,隻不過我所了解的沒有這麽詳細罷了。
我說:“很有道理,還有什麽呢?”
她接著說道:“一個人手上的動作其實也是暗藏深意的。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舉至右側齊眉高度。有時在演講或說話時,捏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
“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麵前攥緊拳頭,則表示:我不會怕你,要不要嚐嚐我拳頭的滋味?由此看來,握緊拳頭能給人帶來力量和安全感。從另一方麵來說,總是拳頭緊握的人,也可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
“有人總結出了這樣的規律:拳頭緊握,內心可能缺乏安全感;十指交叉,是為了掩飾內心真實想法;雙手交叉抱於胸前,這是一種挑戰姿勢;說話時雙掌攤開,表示誠實可靠;十指尖相觸呈尖塔狀,表示的是自信;兩手相扭且十指交叉,表示無助;
“喜歡拉扯自己頭發的人,大都個性鮮明;用指尖撥弄嘴唇、咬指甲,代表內心不安;先凝視對方再握手的人,想在心理上占優勢;用力回握對方的手,乃熱情的表現;握手時大力者,多為獨斷專行者;握手時力度適中並注視對方者值得信賴。”
我說:“說的很有道理,這其實是行為學的一部分吧,反應的也是一個人的內心心理。”
她說:“對!大學的時候,我選修過行為學……此外,一個人的坐、立、行也都在傳遞出他的內心想法。有的人喜歡雙手叉腰,無論是坐久了辦公椅起來活動,還是跟朋友說話,都習慣於將兩手叉在腰間。有的人甚至連走路時也不忘叉著腰,他們走起路來上體前傾,兩手叉腰就像一個短跑運動員。這些人往往是做事情有很強爆發力的人。
“此外走路時喜歡雙手叉腰的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他們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自己的工作。這種人有很強的爆發力,在決定實施下一步計劃的時候,常有叉腰的動作。還有就是,走路抬頭挺胸,往往自視甚高;走路文氣十足者,遇事沉著冷靜;走路緩慢躊躇,代表軟弱;走路優哉遊哉者,缺乏進取心……
“走路蹦蹦跳跳者,性格多天真活潑;常搖頭晃腦者,內心充滿自信;邊說邊笑者,內心和善、有人情味;坐時兩腿張開、姿態隨意者,一般語言多於行動;坐時雙腿並攏、雙手交叉於大腿兩側者,比較古板;猛然坐下者,內心大多隱藏不安;深坐椅內者,自大自負;佝僂狀站立,一種缺乏責任心的姿態;站立時喜歡雙手插兜者,心思多縝密;站立時雙臂交叉,代表挑戰和攻擊意識;走路快者,目標堅定。
“還有就是去觀察一個人的談吐。曾國藩認為,每個人的聲音,跟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聲音起始於丹田,在喉頭發出聲響,至舌頭那裏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裏發生清濁之變,最後經由嘴唇發出去,這一切都與宮、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
“識人時,聽其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但隻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要見到他的廬山真麵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一般來講有這樣一些規律:說話時常清喉嚨者,可能在掩飾情緒;說話像放連珠炮者,多缺乏心計;說話慢條斯理者,心中多有主見;說話音量高者,性情多粗獷;常唉聲歎氣,是心理脆弱的體現;喋喋不休者,多愛聽奉承;口齒不清、言語遲鈍者,意誌往往堅定;善用幽默應對僵局者,腦筋轉得快;說話絕對者,有自戀傾向……
“喜用第一人稱者,表現欲強烈;常說‘所以說’的人,通常愛獨攬功勞;常說‘對啊’者,多圓滑世故;常說‘這個’者,處世謹慎;常說‘其實’者,多倔強任性;常挖苦他人者,乃嫉妒心在作祟;善於自嘲者,心胸寬闊;能主動道歉者,多理性大度;打電話時聲音很大者,渴望表現自我;不願談論自己者,大多有自卑心理……
“善說恭維話者,多比較圓滑;常用禮貌語者,內心多謙恭;喜講方言者,多重感情;說話簡練者,性情多豪爽;說話沒邏輯者,辦事缺乏條理;愛發牢騷者,多好逸惡勞;愛打聽別人秘密者,心藏控製欲望;常在下屬麵前吹噓者,大多不能適應職位;常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者,為人大都很挑剔;慣於讚美別人者,不會輕易得罪人;過分謙虛者,常常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
“總喜歡提問者,可能是想占據主動;嘴角上揚者,往往能說會道;愛用手捂嘴巴者,多性格內向;不及時接電話者,多較自我;不分鍾點打電話者,通常比較自私;接電話時會動筆者,多心思細密、重感情;電話講到一半才開始找便條的人,多能隨機應變。嗯……還有什麽呢?我想不起來了,就這麽多吧。”
我看了她說的這些,瞠目結舌:“你……你這研究也太深入了吧?”
她發過來一個笑臉:“不是告訴你了,我大學的時候選修過行為學……我無法告訴你如何去將察言觀色做到極致,因為我也不懂,即使我懂,我也不願意告訴你,我隻能告訴你我對察言觀色的理解……
“說實話,每日裏將自己的精力用到對領導或者對手的察言觀色上,很累……我不讚同你主攻這方麵……不過,我還是很奇怪你今晚怎麽突然想起問這個……”
我於是告訴了她今晚和他們喝酒的事,然後告訴了他酒場上的所有過程和細節,包括回來的路上蘇定國和我說的話。
聽我說完,她沉默了。
半天,她說:“唐總這個人啊……唉……講話一向就是那麽沒有分寸,他酒後口無遮攔的程度比以前的平總還厲害……這個人其實人品很正,平時做工作很出色,講話也還算有節製,可是,隻要一喝上酒就沒數了……他今天很多話,的確是不該講的……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收不回來了。”
我說:“聽蘇定國的口氣,似乎應該沒事的……頂多是酒後失言罷了。”
她又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告訴你,在官場上,有這樣一種運作……自己有想做的事情,會巧妙地借助別人轉化為更上級領導的意圖,然後再借上級的手與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自己既不會成為懷疑對象,也不會受到打擊報複。這叫‘草船借箭’,或者叫‘借刀殺人’。”
看了這段話,我悚然心驚。
浮生若夢在。
“你在。”
“嗯,我在……你也來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彼此是現實裏的誰,但是似乎都不願意在扣扣上叫對方的真實名字,似乎都不願意走出那似乎依舊存在的飄渺虛幻的世界,似乎都願意還讓自己停留在那曾經心動心狂心悸的空氣裏。
我還是想把這個世界的她當做若夢,而不是秋桐。
但我們談話的內容卻又回到了現實。
虛幻和現實,似乎永遠是交叉的,是不可能平行的。
“我想問你個事。”我說。
“你說。”她發過來一個微笑的表情。
“你說,在官場上,如何能做好察言觀色?如何能將察言觀色做到極致?”我說。
“怎麽想起問這個?怎麽對這個突然感興趣了?”她說。
“我好奇,我對一切我不明白的事情都感到好奇,我都想知道!我求知欲強,難道不好嗎?”我說。
她發過來一個笑臉:“好,好,行了吧!”
“那你告訴我,你肯定是知道的!”我說。
“不錯,我知道一些,但是,我不想告訴你!”她說。
“為什麽?”我說。
“因為我不想讓你去達到這個所謂的極致!”她說:“我總覺得,察言觀色,是個貶義詞!”
“那也未必,就看你怎麽用,用好了,同樣可以成為褒義詞!”我說:“再說了,我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東西,有什麽壞處?我倒是覺得,察言觀色是一把雙刃劍,看什麽人用,看對什麽人用,看如何用。”
她說:“或許,你說的有道理……其實,我也不是很懂這個,因為我很少去運用這個東西……我隻能和你談談我的一些初步認識。”
“好……那就快快給我講——”我說。
“你在命令我?”她發過來一個質問的表情。
“不是,是在請求你!好不好啊?”我不由笑了。
“嗬嗬,這還差不多!”
“領導老師,說吧……我洗耳恭聽!”
她開始說了:“在現實的社會和官場,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都在向他人傳遞著一些微妙的信息,這些信息反映著一個人當時的真實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了解他心中的真實想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於防衛,或是出於欺騙,人們通常會把自己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麵具後麵,不讓他人輕易地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
“我們在欣賞一幅人物畫像的時候,往往會先被其眼睛所吸引。眼睛是心靈之窗,是最傳神的器官,人的七情六欲盡可在眼中表露出來。在現實中也是一樣,我們要想知道一個人的想法,看看他的眼睛,即可了解七八分。
“眼是一道關。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裏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
“眼神閃爍,計從心來;眼睛上揚,吸引力強;眼神炯然,代表主見;冷眼看人,疑神疑鬼;兩眼無神,鬥誌稀缺;眼睛眨動,學問無窮;向人眨眼,展示魅力;擠眉弄眼,傳遞秘密;自上而下,高調看人;死盯他人,另有所思;不敢注視對方眼睛,內心自卑;初次見麵先移開視線,多想處於優勢地位;斜眼看人,拒絕神態;似睡非睡,老謀深算;眼簾低垂,有輕蔑意……如此等等,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都應該細心去觀察才是……”
我對她說的話深以為然。這說到底就是觀察他人心理反應的方法,隻不過我所了解的沒有這麽詳細罷了。
我說:“很有道理,還有什麽呢?”
她接著說道:“一個人手上的動作其實也是暗藏深意的。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舉至右側齊眉高度。有時在演講或說話時,捏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
“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麵前攥緊拳頭,則表示:我不會怕你,要不要嚐嚐我拳頭的滋味?由此看來,握緊拳頭能給人帶來力量和安全感。從另一方麵來說,總是拳頭緊握的人,也可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
“有人總結出了這樣的規律:拳頭緊握,內心可能缺乏安全感;十指交叉,是為了掩飾內心真實想法;雙手交叉抱於胸前,這是一種挑戰姿勢;說話時雙掌攤開,表示誠實可靠;十指尖相觸呈尖塔狀,表示的是自信;兩手相扭且十指交叉,表示無助;
“喜歡拉扯自己頭發的人,大都個性鮮明;用指尖撥弄嘴唇、咬指甲,代表內心不安;先凝視對方再握手的人,想在心理上占優勢;用力回握對方的手,乃熱情的表現;握手時大力者,多為獨斷專行者;握手時力度適中並注視對方者值得信賴。”
我說:“說的很有道理,這其實是行為學的一部分吧,反應的也是一個人的內心心理。”
她說:“對!大學的時候,我選修過行為學……此外,一個人的坐、立、行也都在傳遞出他的內心想法。有的人喜歡雙手叉腰,無論是坐久了辦公椅起來活動,還是跟朋友說話,都習慣於將兩手叉在腰間。有的人甚至連走路時也不忘叉著腰,他們走起路來上體前傾,兩手叉腰就像一個短跑運動員。這些人往往是做事情有很強爆發力的人。
“此外走路時喜歡雙手叉腰的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他們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自己的工作。這種人有很強的爆發力,在決定實施下一步計劃的時候,常有叉腰的動作。還有就是,走路抬頭挺胸,往往自視甚高;走路文氣十足者,遇事沉著冷靜;走路緩慢躊躇,代表軟弱;走路優哉遊哉者,缺乏進取心……
“走路蹦蹦跳跳者,性格多天真活潑;常搖頭晃腦者,內心充滿自信;邊說邊笑者,內心和善、有人情味;坐時兩腿張開、姿態隨意者,一般語言多於行動;坐時雙腿並攏、雙手交叉於大腿兩側者,比較古板;猛然坐下者,內心大多隱藏不安;深坐椅內者,自大自負;佝僂狀站立,一種缺乏責任心的姿態;站立時喜歡雙手插兜者,心思多縝密;站立時雙臂交叉,代表挑戰和攻擊意識;走路快者,目標堅定。
“還有就是去觀察一個人的談吐。曾國藩認為,每個人的聲音,跟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聲音起始於丹田,在喉頭發出聲響,至舌頭那裏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裏發生清濁之變,最後經由嘴唇發出去,這一切都與宮、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
“識人時,聽其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但隻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要見到他的廬山真麵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一般來講有這樣一些規律:說話時常清喉嚨者,可能在掩飾情緒;說話像放連珠炮者,多缺乏心計;說話慢條斯理者,心中多有主見;說話音量高者,性情多粗獷;常唉聲歎氣,是心理脆弱的體現;喋喋不休者,多愛聽奉承;口齒不清、言語遲鈍者,意誌往往堅定;善用幽默應對僵局者,腦筋轉得快;說話絕對者,有自戀傾向……
“喜用第一人稱者,表現欲強烈;常說‘所以說’的人,通常愛獨攬功勞;常說‘對啊’者,多圓滑世故;常說‘這個’者,處世謹慎;常說‘其實’者,多倔強任性;常挖苦他人者,乃嫉妒心在作祟;善於自嘲者,心胸寬闊;能主動道歉者,多理性大度;打電話時聲音很大者,渴望表現自我;不願談論自己者,大多有自卑心理……
“善說恭維話者,多比較圓滑;常用禮貌語者,內心多謙恭;喜講方言者,多重感情;說話簡練者,性情多豪爽;說話沒邏輯者,辦事缺乏條理;愛發牢騷者,多好逸惡勞;愛打聽別人秘密者,心藏控製欲望;常在下屬麵前吹噓者,大多不能適應職位;常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者,為人大都很挑剔;慣於讚美別人者,不會輕易得罪人;過分謙虛者,常常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
“總喜歡提問者,可能是想占據主動;嘴角上揚者,往往能說會道;愛用手捂嘴巴者,多性格內向;不及時接電話者,多較自我;不分鍾點打電話者,通常比較自私;接電話時會動筆者,多心思細密、重感情;電話講到一半才開始找便條的人,多能隨機應變。嗯……還有什麽呢?我想不起來了,就這麽多吧。”
我看了她說的這些,瞠目結舌:“你……你這研究也太深入了吧?”
她發過來一個笑臉:“不是告訴你了,我大學的時候選修過行為學……我無法告訴你如何去將察言觀色做到極致,因為我也不懂,即使我懂,我也不願意告訴你,我隻能告訴你我對察言觀色的理解……
“說實話,每日裏將自己的精力用到對領導或者對手的察言觀色上,很累……我不讚同你主攻這方麵……不過,我還是很奇怪你今晚怎麽突然想起問這個……”
我於是告訴了她今晚和他們喝酒的事,然後告訴了他酒場上的所有過程和細節,包括回來的路上蘇定國和我說的話。
聽我說完,她沉默了。
半天,她說:“唐總這個人啊……唉……講話一向就是那麽沒有分寸,他酒後口無遮攔的程度比以前的平總還厲害……這個人其實人品很正,平時做工作很出色,講話也還算有節製,可是,隻要一喝上酒就沒數了……他今天很多話,的確是不該講的……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收不回來了。”
我說:“聽蘇定國的口氣,似乎應該沒事的……頂多是酒後失言罷了。”
她又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告訴你,在官場上,有這樣一種運作……自己有想做的事情,會巧妙地借助別人轉化為更上級領導的意圖,然後再借上級的手與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自己既不會成為懷疑對象,也不會受到打擊報複。這叫‘草船借箭’,或者叫‘借刀殺人’。”
看了這段話,我悚然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