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配備可移動炮架,所以,現場的40門佛郎機炮,全是抬到地表上安置的。在安放火炮前,已經有工兵用小鐵鍬提前挖好坑位了。


    為了方便射擊,炮兵工兵先將泥土挖出,然後,堆一個長條形土堆,用於安置火炮。火炮的角度並不是橫平的,而是上仰5度角。因為,鐵球炮彈很重,打出去是拋物線,也沒有自旋轉。所以,適當地抬高炮口,有利於炮彈飛得遠些。要是平角度,炮彈射程變近不說,還直接朝地上砸。而且,這個角度,也有利於火炮把後坐力傳導給大地……


    另外,5度仰角,還有利於灌水……


    灌水?對,灌水!火炮射擊,會讓炮管發燙。特別是銅炮,如果不及時降溫,高溫下,銅容易變軟。一旦炮管過熱還繼續射擊,容易導致炮管變形。


    所以,在射擊幾次後,炮兵會直接在炮口灌水。而佛郎機炮的底部是開放的,水從炮口進入,會從炮尾流出來。然後,炮管就急劇降溫了。


    隨後,用抹布隨便擦擦就可以,不用幹海綿深入炮管吸水。為啥?因為這不影響射擊。因為,佛郎機炮的裝填是在子銃內完成的,和母銃無關。甚至,連鐵球都是壓在子銃裏。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因此,就算母銃是潮濕的,也不影響佛郎機炮的射擊。當然,母銃上的水,別把子銃引信部分沾濕了就行。


    至於子銃的降溫,那就更簡單了——炮兵直接將過熱的子銃扔進水桶裏。然後,撈起來用抹布除水……不過,子銃的除水是必須認真對待的。畢竟,這裏麵是裝火藥的。不抹幹淨了,可能會打不響。


    這種地表固定炮管的方式,是不需要開火前臨時瞄準的。畢竟,射角和方向都固定死了。不過,還有第二種射擊方式……


    第二種射擊方式,其實是土耳其人所擅長的——利用大車安裝火炮!


    其辦法,就是製造鐵架子的四輪大車。車架是鐵製的,車輪也是。如此,才能經受得住後坐力。


    300磅重的佛郎機炮炮管被安放在四輪大車上,排成一排,麵對敵人。而在大車後麵,則插上木樁,抵住大車,免得後坐力讓大車後退。


    因為是鐵架大車,即使炮擊的後坐力,也不會損害大車。但車身牢固,車架和車輪的軸承卻沒那麽牢固。那裏,也是受到火炮後坐力影響最大的地方。好在土耳其人早就準備好了備用的車軸,不怕損失。


    當然,這是倉促戰鬥時土耳其人才會采用的辦法。畢竟,和輕騎兵為主的中東國家戰鬥,必須隨時做好倉促迎戰的準備。


    而如果沒有遭到敵人的突襲的話,土耳其人還是會將炮管抬下來,放在地上轟擊敵人的。畢竟,更換車軸也要成本的,而且麻煩。有時候,車軸受不住,火炮轟著轟著車身就垮了……


    事實上,土耳其人離近代炮架就隻差一步了。那就是——放任大車後退,吸收後坐力……


    而用四輪大車裝載火炮攻擊,固定車身的話,火炮後坐力對車子的傷害太大了。而且,火炮的口徑不能太大。大口徑火炮放車上,固定車身的話,一炮後坐力就能震散大車……


    若是選擇把炮身抬下車放地上安置,火炮也不能太重。太重的話,炮兵抬不動……


    所以,一直到拿戰時期,步兵炮的主流都是三磅炮,炮身重量不超過300磅。再重,炮兵們就抬不動了。而且,後坐力也太大……


    而可退炮架的出現,解決了後坐力的問題後,更大口徑的步兵炮才成為可能。


    當然,這裏麵也有火藥的消耗問題——太大口徑的火炮,火藥消耗太大了。就像北海國鑄造了那麽多重炮,但平時基本不用。因為,火藥耗不起。直到馬林開發了智利的硝石,才有底氣使用那些大口徑艦炮。


    不過,對於波斯而言,馬林這次送來的三磅佛郎機炮,已經很滿足要求了。因為,土耳其人的步兵炮也是這個等級的。隻要不比土耳其人的火炮差,伊斯瑪儀一世就滿意了。


    ……


    40門佛郎機炮的齊射,在北海國將士眼裏,不過是小兒科。因為,北海國步兵還有6磅炮和12磅拿破侖炮呢。可在沒怎麽見過火炮的波斯人眼裏,三磅炮已經非常可怕了……


    特別是,在活物射擊的環節,波斯沙阿伊斯瑪儀一世和波斯大貴族們,親眼看到一群牛羊被火炮打得血肉橫飛,心裏極為震撼。這幫人也算久經沙場了,可麵對被炮彈轟得肢體不全的牛羊,很多人還是有些想吐。因為,就算波斯騎兵殺人,也不過是用彎刀砍人。想炮彈這樣野蠻地將牛羊的軀體撕成碎片的方式,他們還真沒見過……


    但不適過後,波斯君臣人人狂喜——以後,咱們也有這種大殺器了!


    隨後就是火繩槍的射擊表演了,但見識過火炮射擊的地動山搖後,波斯君臣對火繩槍的威力有點興致缺缺。


    肖伯納有些無奈,好在常駐波斯的北海國間諜巴德努力勸說伊斯瑪儀一世,讓火槍隊進行了貨物射擊表演。


    射擊的時候,波斯君臣並未看出什麽。但檢查牛羊傷口的時候,他們才感受到陣陣寒意——牛羊身上那一個個血窟窿,基本是治不好的了……


    這就是火槍和弓箭的不同之處——被弓箭射中的敵人,可以繼續戰鬥。甚至,有滿身插滿了箭的像刺蝟的倒黴蛋,還堅持戰鬥,直到血流多了才完蛋的。


    可火槍不同,隻要一發槍彈入體,基本喪失戰鬥力。而且,基本很難治好。就算北海國的軍醫出手,也隻能保證讓中槍者有很大幾率活下來,卻不能保證中槍者以後還能恢複。畢竟,鉛彈打出的血窟窿太難治療了……


    怎麽說呢,中箭者不但能繼續戰鬥,下次傷好了,還能繼續生龍活虎第參戰。而中彈者,當場失去戰鬥力。而且,還容易落下殘疾……


    也許有人會問——抗戰時期,很多人中了鬼子的槍後還能繼續戰鬥的啊!


    這裏要解釋下,鬼子的三八大蓋用的是尖頭彈,但不是鉛彈頭,而是鐵彈頭。這種尖頭彈,也許破甲能力很強。但因為破防能力太強了,容易穿體而過。而且,留下的創口很小。因為,三八大蓋槍的口徑隻有6.5毫米。所以,被鬼子的三八大蓋擊中後,往往身上隻留下比三八大蓋口徑大一點的貫穿傷,而不像圓球形鉛彈那樣會造成體內翻滾的血窟窿。


    而有趣的是,像鬼子那種小口徑尖頭彈,麵對防彈衣和盔甲時,威力卻更大。以二戰時期防彈衣水平,直接會被三八大蓋打穿,而且,造成致命傷。因為,防彈衣碎片被尖頭彈帶著絞入人體內,對人體造成極大破壞。


    所以,在二戰時期,擁有防彈衣的美蘇軍隊,麵對鬼子的三八大蓋槍,受到的傷害更大。反倒是窮逼的華夏抵抗軍,直接啥都不穿,反倒能活下來。大不了,身上被打個窟窿唄……


    比如,蘇聯軍隊二戰時裝備的Sn-42防彈衣,在麵對手槍和使用手槍彈的德軍的MP-40衝鋒槍時,防護效果很不錯。但遇到步槍,還是脫掉這破衣服更加安全。不然,死得更快……


    ……


    見識到球形鉛彈的可怕威力後,伊斯瑪儀一世終於答應引進火繩槍。不過,他引進火繩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炮兵部隊。所以,規模並不大。倒是火炮,他答應引進300門。因為,土耳其軍隊的火炮數量就是那麽多。作為中東強國君主,波斯人就是要和土耳其比。就連火炮,也不能比土耳其少。


    但在價格上,雙方進行了討價還價。波斯人對每門炮650個金幣的價格不滿意,認為太高。這主要是因為,波斯這邊銅的價格比歐洲便宜多了。


    歐洲銀銅比價是1比15,而波斯這邊因為靠近印度,銅價並不貴,銀銅比價隻有1比60,和歐洲差4倍。


    所以,他們認為價格太高,不願意給那麽多。


    但是,問了葡萄牙人後,葡萄牙人的開價也差不多。所以,伊斯瑪儀一世不情不願地按照這個價格,買下了這40門佛郎機炮。


    不過,一轉頭,伊斯瑪儀一世又用每門600金幣(比北海國價格便宜50金幣)的價格,從葡萄牙人那裏定購了40門同樣規格的佛郎機炮。


    然後,伊斯瑪儀一世以這80門佛郎機炮,組建了波斯炮軍。同時,準備組建500人規模的火槍手,用於保護炮兵的安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