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拉普拉塔河口,後世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所在地,一個巨大的圍牆已經矗立在潘帕斯草原的東端——這是征服潘帕斯草原的那支隊伍在此落腳了。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這支殖民潘帕斯草原的殖民隊伍非常龐大,光是哥薩克戰士,就有500個。算上哥薩克們的家人,得有兩千多人。這還不算,因為,另外還有500步兵,以及步兵的家人,以及一批純粹的農民……總的算起來,總移民人數達到了5000人,是馬林手下一次較大規模的移民。
之所以搞這麽大規模,是因為馬林知道,潘帕斯草原上沒有多少難處理的大樹(主要是挖樹根很艱難),很適合墾荒。
除了這5000移民,船隊還運來了數量很多的牲口。比如,哥薩克們的500匹戰馬,以及從賈馬汗手裏買來的作為口糧的三千匹正處於哺乳期的母馬。這些母馬估計還有較長時間的產奶期,至少頂過今年早期肯定沒問題。更何況,這次船隊帶來的糧食也能維持很久。
除了3500匹馬,馬林還運來了1000頭牛和2000隻羊。1000頭牛顯然是用於墾荒耕地的,而羊嘛,自然是用來放牧的。為了運送這3500匹馬、1000頭牛和2000隻羊,馬林特地派人去西班牙和葡萄牙購買了很多克拉克帆船,然後將之改裝為適合運載牛馬等牲口的特種運輸船,隨船隊一起來到的潘帕斯草原。
不過,殖民隊剛登陸的時候,招來了當地土著的嚴重敵視。因為,殖民隊伍太過龐大了。當地土著就算再傻,也看出來了——這些殖民者就是來搶地盤的……
所以,當地印第安人土著毫不猶豫地發動了攻擊。隻可惜,當地土著人太少了,襲擊殖民隊伍的部落,才300多個戰士。殖民隊派出的是步兵迎戰的,因為,哥薩克們不太習慣坐船,剛登陸,他們還有些腳軟呢。更何況,他們的戰馬也一個德行,沒有幾天修整根本緩不過來。故而,出戰的隻能是步兵了。
500步兵出戰,100個火槍手當仁不讓地成了主攻。而當地土著沒見過世麵,在和火槍手們的對射中,他們很快被擊潰了……
當然,不是他們真的打不過火槍手,而是……這幫土著被火槍手們的火槍發出的巨大響聲給嚇壞了……
火槍聲音很大,打完還冒煙。而鉛彈打到土著身上,效果很恐怖……三種因素合力之下,三百多土著戰士被嚇壞了,直接掉頭就跑……
戰後,經過清點,隻有兩個火槍手中了土著的箭。但因為土著的石器箭頭威力太小,一點都不致命。加上殖民隊伍帶了足夠的醫用酒精,兩名傷者根本沒啥大事。
可是,在夜晚,那幫土著又來了……
白天戰敗後,土著人酋長回去收攏部隊,並開會討論。結果,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種會噴火冒煙的東西,可能隻在白天起作用。於是,土著們決定夜襲……
當夜,殖民隊伍的臨時營地遭到了土著們的偷襲,使得營地亂作一團。所幸,在這緊要關頭,火槍手們又站了出來,用排槍打退了……或者說嚇跑了土著人……
這次夜襲,給殖民隊伍帶來了十多人的傷亡。但尷尬的是,這十多名傷者,包括3名死者,大多是半夜慌亂中被自己人踩死踩傷的……
第二天一早,殖民隊軍事領袖約翰.馬肯森下令——先修建圍牆,保護殖民點不受印第安土著的襲擾。
不過,圍牆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馬肯森下令——白天大家登陸修建圍牆,並放牧馬牛羊。但是,晚上則回到船上休息,包括馬牛羊。除非,等圍牆修建好了……
就這樣,從4月中旬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殖民隊伍就過上了白天修城牆,晚上回船上的生活。
但因為哥薩克們幾天後就恢複調整過來了,於是,約翰.馬肯森下令——哥薩克,出擊!
500哥薩克跨上戰馬,身披鏈甲,抽出腰間的高碳鋼馬刀,開始了對當地土著部落的進攻……
麵對人馬合一的哥薩克騎兵,當地土著顯然被嚇壞了。和他們的同宗印加人一樣,從未見過騎兵的當地土著,誤會這些哥薩克騎兵是“人馬合一”的半人馬之類的怪物。人怎麽可能戰勝怪物?然後,最初襲擊殖民者的那個部族輕鬆地被哥薩克屠了村。那個部落的男人都被殺了,包括老人。而女人和小孩,則被擄掠回了營地。
和馬林之前預想得差不多,那400名正宗的哥薩克,對這一戰毫無感覺,殺起人來也毫不手軟。而馬肯森和副手阿加曼德率領的100德意誌哥薩克的小夥子們,因為第一次上戰場,很多人吐得稀裏嘩啦。然後,對於正版哥薩克們屠殺已經投降的土著男人的行為,他們感到很不適應。
此戰過後,100名德意誌哥薩克,花了一周時間,才緩過來,再度上馬出征,進攻了離殖民營地第二遠的另一個部族。清理完這兩個部族後,殖民點的安全才算真正有了保障。
而此時,大圍牆也修好了,人們開始在大圍牆裏蓋房子……
之後,就是這個“城市”的命名問題了……
對此,馬林早就有預案了——這座城市,肯定不叫布宜諾斯艾利斯了。因為,這個名字太長了,而且很西班牙。
另外,對於阿根廷和拉普拉塔這兩個名字馬林也不打算用。因為,這兩個詞的意思在西班牙語裏都是“白銀”的意思。要是還用這兩個名字,不是告訴別人“這裏有白銀”嗎?這和馬林“悶聲發大財”的指導思想相悖。
所以,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城名,被馬林改成了“霍夫曼堡”。這樣的名字,雖然不出奇,但簡單明了,而且也宣揚了馬林家族的威名。
至於拉普拉塔河,馬林也改成了拉普拉塔-巴拉那河中的後半段——巴拉那河。至於潘帕斯草原,名字倒是沒變。
而到了5月初,霍夫曼堡大圍牆內,簡陋的教堂也修好了,而泰勒主教派出的忽悠學生,也開始在教堂裏開始了宣傳大計了。
眼看教堂修好,而住宅沒那麽急。畢竟,帳篷也可以頂一頂。反正,潘帕斯草原氣候也不冷。而且,殖民點的重要任務——種植冬小麥,還沒做呢……
於是,負責開墾事務的文官總督克勞德下令——暫停霍夫曼堡的建設,先搞定冬小麥的種植。要是誤了冬小麥的種植,他這個總督肯定當不長……
於是,移民們紛紛走出霍夫曼堡的圍牆,開始在拉普拉塔河(現在叫巴拉那河)南岸的沃土上,使用牛耕墾荒,並種下了冬小麥。至於肥料,船上也運送了一批加工好的複合肥過來……
在草原上墾荒就是順,當然,前提是草原上水資源也要豐富。要是亞洲內陸草原那種幹旱地區,墾荒了也沒水灌溉。而潘帕斯草原不同,尤其是拉普拉塔河邊的草原部分,簡直就是墾荒的好地方啊。這裏墾荒不需要伐木挖樹根,直接牽著牛扛著犁到河邊翻土就可以,不要太簡單哦。反正,克勞德估計,在5月份之內,把冬小麥種下去的任務,肯定能夠完成……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這支殖民潘帕斯草原的殖民隊伍非常龐大,光是哥薩克戰士,就有500個。算上哥薩克們的家人,得有兩千多人。這還不算,因為,另外還有500步兵,以及步兵的家人,以及一批純粹的農民……總的算起來,總移民人數達到了5000人,是馬林手下一次較大規模的移民。
之所以搞這麽大規模,是因為馬林知道,潘帕斯草原上沒有多少難處理的大樹(主要是挖樹根很艱難),很適合墾荒。
除了這5000移民,船隊還運來了數量很多的牲口。比如,哥薩克們的500匹戰馬,以及從賈馬汗手裏買來的作為口糧的三千匹正處於哺乳期的母馬。這些母馬估計還有較長時間的產奶期,至少頂過今年早期肯定沒問題。更何況,這次船隊帶來的糧食也能維持很久。
除了3500匹馬,馬林還運來了1000頭牛和2000隻羊。1000頭牛顯然是用於墾荒耕地的,而羊嘛,自然是用來放牧的。為了運送這3500匹馬、1000頭牛和2000隻羊,馬林特地派人去西班牙和葡萄牙購買了很多克拉克帆船,然後將之改裝為適合運載牛馬等牲口的特種運輸船,隨船隊一起來到的潘帕斯草原。
不過,殖民隊剛登陸的時候,招來了當地土著的嚴重敵視。因為,殖民隊伍太過龐大了。當地土著就算再傻,也看出來了——這些殖民者就是來搶地盤的……
所以,當地印第安人土著毫不猶豫地發動了攻擊。隻可惜,當地土著人太少了,襲擊殖民隊伍的部落,才300多個戰士。殖民隊派出的是步兵迎戰的,因為,哥薩克們不太習慣坐船,剛登陸,他們還有些腳軟呢。更何況,他們的戰馬也一個德行,沒有幾天修整根本緩不過來。故而,出戰的隻能是步兵了。
500步兵出戰,100個火槍手當仁不讓地成了主攻。而當地土著沒見過世麵,在和火槍手們的對射中,他們很快被擊潰了……
當然,不是他們真的打不過火槍手,而是……這幫土著被火槍手們的火槍發出的巨大響聲給嚇壞了……
火槍聲音很大,打完還冒煙。而鉛彈打到土著身上,效果很恐怖……三種因素合力之下,三百多土著戰士被嚇壞了,直接掉頭就跑……
戰後,經過清點,隻有兩個火槍手中了土著的箭。但因為土著的石器箭頭威力太小,一點都不致命。加上殖民隊伍帶了足夠的醫用酒精,兩名傷者根本沒啥大事。
可是,在夜晚,那幫土著又來了……
白天戰敗後,土著人酋長回去收攏部隊,並開會討論。結果,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種會噴火冒煙的東西,可能隻在白天起作用。於是,土著們決定夜襲……
當夜,殖民隊伍的臨時營地遭到了土著們的偷襲,使得營地亂作一團。所幸,在這緊要關頭,火槍手們又站了出來,用排槍打退了……或者說嚇跑了土著人……
這次夜襲,給殖民隊伍帶來了十多人的傷亡。但尷尬的是,這十多名傷者,包括3名死者,大多是半夜慌亂中被自己人踩死踩傷的……
第二天一早,殖民隊軍事領袖約翰.馬肯森下令——先修建圍牆,保護殖民點不受印第安土著的襲擾。
不過,圍牆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馬肯森下令——白天大家登陸修建圍牆,並放牧馬牛羊。但是,晚上則回到船上休息,包括馬牛羊。除非,等圍牆修建好了……
就這樣,從4月中旬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殖民隊伍就過上了白天修城牆,晚上回船上的生活。
但因為哥薩克們幾天後就恢複調整過來了,於是,約翰.馬肯森下令——哥薩克,出擊!
500哥薩克跨上戰馬,身披鏈甲,抽出腰間的高碳鋼馬刀,開始了對當地土著部落的進攻……
麵對人馬合一的哥薩克騎兵,當地土著顯然被嚇壞了。和他們的同宗印加人一樣,從未見過騎兵的當地土著,誤會這些哥薩克騎兵是“人馬合一”的半人馬之類的怪物。人怎麽可能戰勝怪物?然後,最初襲擊殖民者的那個部族輕鬆地被哥薩克屠了村。那個部落的男人都被殺了,包括老人。而女人和小孩,則被擄掠回了營地。
和馬林之前預想得差不多,那400名正宗的哥薩克,對這一戰毫無感覺,殺起人來也毫不手軟。而馬肯森和副手阿加曼德率領的100德意誌哥薩克的小夥子們,因為第一次上戰場,很多人吐得稀裏嘩啦。然後,對於正版哥薩克們屠殺已經投降的土著男人的行為,他們感到很不適應。
此戰過後,100名德意誌哥薩克,花了一周時間,才緩過來,再度上馬出征,進攻了離殖民營地第二遠的另一個部族。清理完這兩個部族後,殖民點的安全才算真正有了保障。
而此時,大圍牆也修好了,人們開始在大圍牆裏蓋房子……
之後,就是這個“城市”的命名問題了……
對此,馬林早就有預案了——這座城市,肯定不叫布宜諾斯艾利斯了。因為,這個名字太長了,而且很西班牙。
另外,對於阿根廷和拉普拉塔這兩個名字馬林也不打算用。因為,這兩個詞的意思在西班牙語裏都是“白銀”的意思。要是還用這兩個名字,不是告訴別人“這裏有白銀”嗎?這和馬林“悶聲發大財”的指導思想相悖。
所以,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城名,被馬林改成了“霍夫曼堡”。這樣的名字,雖然不出奇,但簡單明了,而且也宣揚了馬林家族的威名。
至於拉普拉塔河,馬林也改成了拉普拉塔-巴拉那河中的後半段——巴拉那河。至於潘帕斯草原,名字倒是沒變。
而到了5月初,霍夫曼堡大圍牆內,簡陋的教堂也修好了,而泰勒主教派出的忽悠學生,也開始在教堂裏開始了宣傳大計了。
眼看教堂修好,而住宅沒那麽急。畢竟,帳篷也可以頂一頂。反正,潘帕斯草原氣候也不冷。而且,殖民點的重要任務——種植冬小麥,還沒做呢……
於是,負責開墾事務的文官總督克勞德下令——暫停霍夫曼堡的建設,先搞定冬小麥的種植。要是誤了冬小麥的種植,他這個總督肯定當不長……
於是,移民們紛紛走出霍夫曼堡的圍牆,開始在拉普拉塔河(現在叫巴拉那河)南岸的沃土上,使用牛耕墾荒,並種下了冬小麥。至於肥料,船上也運送了一批加工好的複合肥過來……
在草原上墾荒就是順,當然,前提是草原上水資源也要豐富。要是亞洲內陸草原那種幹旱地區,墾荒了也沒水灌溉。而潘帕斯草原不同,尤其是拉普拉塔河邊的草原部分,簡直就是墾荒的好地方啊。這裏墾荒不需要伐木挖樹根,直接牽著牛扛著犁到河邊翻土就可以,不要太簡單哦。反正,克勞德估計,在5月份之內,把冬小麥種下去的任務,肯定能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