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約的簽署,丹麥算是吃了個飽。要知道,這次丹麥從瑞典割走的領土,大約相當於瑞典後世的卡爾馬省、斯科納省、哈蘭省、延雪平省、克魯努貝裏省、布萊金厄省、哥得蘭省,以及西約特蘭省的大部分和東約特蘭省的部分地區。總得加起來,大約有7萬平方公裏左右。
要知道,之前丹麥王國本土,也就4萬多平方公裏的麵積啊。這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雖然中間有一個較大的斯莫蘭丘陵地區,但是,大部分地區地勢還是比較平坦的。最重要的是,這是瑞典最適合農業的溫暖地區啊……
如此一來,盡管在和馬林的戰爭中喪失了一半以上的國土,但通過這次勒索瑞典,什麽都賺回來了。
而且,瑞典南部地區和丹麥最核心的首都哥本哈根,隻隔了一個厄勒海峽,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不像挪威王國,雖然也隸屬丹麥,但因為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太遠,很難管理。
不但如此,因為攻占了瑞典南部,丹麥還僥幸逃過了一場政治危機——挪威王國在看到丹麥王國衰落後,曾想自立來著……
畢竟,之前丹麥在戰敗後,不但失去了瑞典,而且丟失掉了大部分本土,隻剩下西蘭島等幾個島嶼。論實力,丹麥王國都快趕不上挪威王國了。主弱臣強,作為臣服者的挪威,自然有想法,想學一學瑞典的。沒想到,這次丹麥趁著還有點家底,把瑞典南部奪了下來,不但壯大了實力,也震懾了挪威王國內部的反對派。
……
而瑞典則比較倒黴了,丟失了最精華的7萬平方公裏的南部地區不說,還要賠款40萬金幣。
好在,馬林願意出資加大對法一倫銅礦的開發利用,可以讓瑞典的財政緩過來。但是,這卻沒那麽美好……
為何?因為,礦產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法一倫銅礦儲量再大,也有開采完的一天……
馬林記得,法一倫銅礦最興盛的時代是在17世紀中後期。那時候,法一倫銅礦每年平均產銅35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銅超級富礦。
3500噸銅是啥概念?在目前銀銅比價1比15的情況下,那可是相當於233.3噸白銀啊!再按照12比1折算成黃金,那就是19.4噸黃金……
當然,銅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荷蘭人引進日本銅之前,瑞典一向是歐洲最富裕的國家。玩過P社風雲的都知道,17世紀的瑞典特麽的開掛了——錢多啊……
在銅價很貴的時代,瑞典王國不需要大航海,我就挖銅礦,收入就不比別人差了……
不過,銅礦並不是無窮無盡的。進入18世紀後,瑞典銅礦越挖越少了。加上荷蘭紅毛從日本引進廉價銅,衝擊了瑞典的財政。同時,邊上的毛熊還出了個彼得大帝,把瑞典摁地上扁了一頓。然後,瑞典就衰落了……
馬林估測過,法一倫銅礦雖然是富礦,儲量也很大,但也就能維持上百年的高強度開采。再繼續采,就沒啥利潤了。畢竟,那時候礦井已經挖得很深了,開采難度極大,成本自然高昂。不像現在剛開發,都在表層開采,不要太輕鬆哦。
而且,現在在表層開采,可以使用爆破法進行開采。弄個火藥桶一埋,炸了後直接就撿礦石吧……但到了深井下,你爆破一個試試?來個塌方,會死很多人……
馬林不知道一百年後是啥情景,但趁著現在,趁著自己還有一半法一倫銅礦的股份,擴大生產,大規模開采法一倫銅礦才是正理。至於以後資源枯竭啥的,關他毛事?他隻是來賺一筆的……
當然,這樣也會讓目前的瑞典王國跟著受益。畢竟,銅礦產量大了,他們也跟著多拿錢。這樣,他們也能有和丹麥對峙的資本。要是丹麥太強,瑞典太弱,讓北歐重新統一,馬林就不樂意了呢。
……
另外,這個和平協議非常特殊。因為,馬林和呂貝克及漢堡三方,作為調解人,居然也在合約上簽字,並保證兩國和平,這很不尋常。
甚至,此時歐洲大部分君主,都看不出來三家的用意,以為他們真的是在維持北歐和平呢。隻有路易十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等少數能力很強的君主,經過思考後,看出了三家的意圖——保持北歐兩國力量的平衡,避免再度出現卡爾瑪聯盟那樣的強國。畢竟,當初丹麥的卡爾瑪聯盟可是狠狠地搶了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地區的生意的,而且還占上風。因為,丹麥控製著通往波羅的海的厄勒海峽啊……
當然,這些聰明的君主也沒想到,這是馬林的主意。他們都以為是呂貝克和漢堡搞出來的呢。畢竟,從結局上看,呂貝克和漢堡的確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馬林的好處——法一倫銅礦一半的收益,可不是鬧著玩的。前世,馬林玩《歐陸風雲》,17世紀的時間段,總是用瑞典開局,然後滲透德意誌。因為,瑞典開局沒啥強敵環繞,還有法一倫銅礦的強大財政支持。走古二爺幹涉德意誌的路線,比在德意誌本土用小諸侯國要簡單多了。
不過,那是17世紀,瑞典的好時候也就那麽一百年的樣子。之後,碰到了崛起的毛熊,就是挨揍了……
……
事實上,馬林這麽賣力維持北歐平衡,除了圖謀法一倫銅礦的收益外,還有擔心瑞典以後幹預德意誌事務的想法在內。
這也是馬林之前自己挖的坑……
當初,為了打擊生死大敵丹麥,馬林不惜支持當時正在鬧獨立的瑞典。不但軍事上進攻丹麥,幫助瑞典,還派人幫瑞典開發了法一倫銅礦。
第一次對丹麥的戰爭勝利後,馬林還幫助瑞典得到了本土全境和哥得蘭島……
可是,當馬林獲得了日德蘭半島後,才想起來——壞了,瑞典要坐大了……
瑞典是啥時候成為強國的?17世紀。為啥成為強國?第一,他們從丹麥手裏奪回了南部沿海地區;第二,開發了法一倫銅礦……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也就是說,當初馬林為了打擊丹麥,不小心扶植出了一個有強大潛力的瑞典……所以說,這是馬林自己挖的坑……
要是馬林在宗教戰爭的時候正單挑著德意誌的諸侯們呢,瑞典人忽然從背後插上一刀……馬林的努力可能會失敗……因此,限製住瑞典,就成了馬林在二次打敗丹麥後的重要任務……而現在,這個任務終於基本完成了……
讓丹麥和瑞典達成平衡後,以後馬林打宗教戰爭的時候,丹麥和瑞典就都沒有精力幹預了。因為,隻要有用一方敢出兵德意誌,另一方肯定不介意抄對方老家……如此,馬林也就不擔心瑞典像“三十年戰爭”中那樣,出兵德意誌了……同時,馬林還能利用法一倫銅礦一半的股權,大賺特賺……
……
帶著無比滿意的心情,馬林離開呂貝克,返回了奧裏希。沒想到,剛解決了從瑞典拿回法一倫銅礦一半股權的事情,另一件好事也送上門來,可謂好事成雙……
馬林剛回來,第二天一早,埃姆登港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
“大公,古巴的塔拉總督命人帶回消息——劍麻的種子,找到了!”
本來還有些睡意朦朧的馬林立馬精神一振:
“哪呢?快拿來我看看!”
……
要知道,之前丹麥王國本土,也就4萬多平方公裏的麵積啊。這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雖然中間有一個較大的斯莫蘭丘陵地區,但是,大部分地區地勢還是比較平坦的。最重要的是,這是瑞典最適合農業的溫暖地區啊……
如此一來,盡管在和馬林的戰爭中喪失了一半以上的國土,但通過這次勒索瑞典,什麽都賺回來了。
而且,瑞典南部地區和丹麥最核心的首都哥本哈根,隻隔了一個厄勒海峽,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不像挪威王國,雖然也隸屬丹麥,但因為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太遠,很難管理。
不但如此,因為攻占了瑞典南部,丹麥還僥幸逃過了一場政治危機——挪威王國在看到丹麥王國衰落後,曾想自立來著……
畢竟,之前丹麥在戰敗後,不但失去了瑞典,而且丟失掉了大部分本土,隻剩下西蘭島等幾個島嶼。論實力,丹麥王國都快趕不上挪威王國了。主弱臣強,作為臣服者的挪威,自然有想法,想學一學瑞典的。沒想到,這次丹麥趁著還有點家底,把瑞典南部奪了下來,不但壯大了實力,也震懾了挪威王國內部的反對派。
……
而瑞典則比較倒黴了,丟失了最精華的7萬平方公裏的南部地區不說,還要賠款40萬金幣。
好在,馬林願意出資加大對法一倫銅礦的開發利用,可以讓瑞典的財政緩過來。但是,這卻沒那麽美好……
為何?因為,礦產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法一倫銅礦儲量再大,也有開采完的一天……
馬林記得,法一倫銅礦最興盛的時代是在17世紀中後期。那時候,法一倫銅礦每年平均產銅35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銅超級富礦。
3500噸銅是啥概念?在目前銀銅比價1比15的情況下,那可是相當於233.3噸白銀啊!再按照12比1折算成黃金,那就是19.4噸黃金……
當然,銅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荷蘭人引進日本銅之前,瑞典一向是歐洲最富裕的國家。玩過P社風雲的都知道,17世紀的瑞典特麽的開掛了——錢多啊……
在銅價很貴的時代,瑞典王國不需要大航海,我就挖銅礦,收入就不比別人差了……
不過,銅礦並不是無窮無盡的。進入18世紀後,瑞典銅礦越挖越少了。加上荷蘭紅毛從日本引進廉價銅,衝擊了瑞典的財政。同時,邊上的毛熊還出了個彼得大帝,把瑞典摁地上扁了一頓。然後,瑞典就衰落了……
馬林估測過,法一倫銅礦雖然是富礦,儲量也很大,但也就能維持上百年的高強度開采。再繼續采,就沒啥利潤了。畢竟,那時候礦井已經挖得很深了,開采難度極大,成本自然高昂。不像現在剛開發,都在表層開采,不要太輕鬆哦。
而且,現在在表層開采,可以使用爆破法進行開采。弄個火藥桶一埋,炸了後直接就撿礦石吧……但到了深井下,你爆破一個試試?來個塌方,會死很多人……
馬林不知道一百年後是啥情景,但趁著現在,趁著自己還有一半法一倫銅礦的股份,擴大生產,大規模開采法一倫銅礦才是正理。至於以後資源枯竭啥的,關他毛事?他隻是來賺一筆的……
當然,這樣也會讓目前的瑞典王國跟著受益。畢竟,銅礦產量大了,他們也跟著多拿錢。這樣,他們也能有和丹麥對峙的資本。要是丹麥太強,瑞典太弱,讓北歐重新統一,馬林就不樂意了呢。
……
另外,這個和平協議非常特殊。因為,馬林和呂貝克及漢堡三方,作為調解人,居然也在合約上簽字,並保證兩國和平,這很不尋常。
甚至,此時歐洲大部分君主,都看不出來三家的用意,以為他們真的是在維持北歐和平呢。隻有路易十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等少數能力很強的君主,經過思考後,看出了三家的意圖——保持北歐兩國力量的平衡,避免再度出現卡爾瑪聯盟那樣的強國。畢竟,當初丹麥的卡爾瑪聯盟可是狠狠地搶了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地區的生意的,而且還占上風。因為,丹麥控製著通往波羅的海的厄勒海峽啊……
當然,這些聰明的君主也沒想到,這是馬林的主意。他們都以為是呂貝克和漢堡搞出來的呢。畢竟,從結局上看,呂貝克和漢堡的確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馬林的好處——法一倫銅礦一半的收益,可不是鬧著玩的。前世,馬林玩《歐陸風雲》,17世紀的時間段,總是用瑞典開局,然後滲透德意誌。因為,瑞典開局沒啥強敵環繞,還有法一倫銅礦的強大財政支持。走古二爺幹涉德意誌的路線,比在德意誌本土用小諸侯國要簡單多了。
不過,那是17世紀,瑞典的好時候也就那麽一百年的樣子。之後,碰到了崛起的毛熊,就是挨揍了……
……
事實上,馬林這麽賣力維持北歐平衡,除了圖謀法一倫銅礦的收益外,還有擔心瑞典以後幹預德意誌事務的想法在內。
這也是馬林之前自己挖的坑……
當初,為了打擊生死大敵丹麥,馬林不惜支持當時正在鬧獨立的瑞典。不但軍事上進攻丹麥,幫助瑞典,還派人幫瑞典開發了法一倫銅礦。
第一次對丹麥的戰爭勝利後,馬林還幫助瑞典得到了本土全境和哥得蘭島……
可是,當馬林獲得了日德蘭半島後,才想起來——壞了,瑞典要坐大了……
瑞典是啥時候成為強國的?17世紀。為啥成為強國?第一,他們從丹麥手裏奪回了南部沿海地區;第二,開發了法一倫銅礦……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也就是說,當初馬林為了打擊丹麥,不小心扶植出了一個有強大潛力的瑞典……所以說,這是馬林自己挖的坑……
要是馬林在宗教戰爭的時候正單挑著德意誌的諸侯們呢,瑞典人忽然從背後插上一刀……馬林的努力可能會失敗……因此,限製住瑞典,就成了馬林在二次打敗丹麥後的重要任務……而現在,這個任務終於基本完成了……
讓丹麥和瑞典達成平衡後,以後馬林打宗教戰爭的時候,丹麥和瑞典就都沒有精力幹預了。因為,隻要有用一方敢出兵德意誌,另一方肯定不介意抄對方老家……如此,馬林也就不擔心瑞典像“三十年戰爭”中那樣,出兵德意誌了……同時,馬林還能利用法一倫銅礦一半的股權,大賺特賺……
……
帶著無比滿意的心情,馬林離開呂貝克,返回了奧裏希。沒想到,剛解決了從瑞典拿回法一倫銅礦一半股權的事情,另一件好事也送上門來,可謂好事成雙……
馬林剛回來,第二天一早,埃姆登港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
“大公,古巴的塔拉總督命人帶回消息——劍麻的種子,找到了!”
本來還有些睡意朦朧的馬林立馬精神一振:
“哪呢?快拿來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