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瑞典求救的使者抵達呂貝克和漢堡後,兩個漢薩城市的官方態度顯得很曖昧。畢竟,他們已經被丹麥收買了。而且,馬林也和他們打過招呼。


    不過,他們還是給瑞典使者做出了暗示——這事解決的關鍵,還是在馬林身上……


    問題很明顯,丹麥之所以敢放心大膽地攻擊新成立的瑞典王國,就是因為瑞典王國的貴族們腦殘,沒收了馬林在收益很高的法一倫銅礦的一半的股份。


    而這,直接導致瑞典王國同馬林的關係降至了冰點。原本,馬林的北海國可是瑞典的盟友。即使暫時解除了軍事同盟,可若有戰事發生,瑞典向北海國求援,也是可以的。畢竟,大家關係那麽好,馬林還在瑞典有重大利益……


    可是,就因為瑞典貴族們貪圖法一倫銅礦巨大的利益,利益熏心之下,做出了把馬林踢出局的不明智決定。正是因為如此,丹麥人才敢放心大膽地進攻瑞典的。


    事實上,瑞典人,包括呂貝克人和漢堡人都不知道,即使瑞典貴族們沒有剝奪馬林的一半銅礦股份,馬林也會算計他們的。畢竟,瑞典太強大,對馬林並沒有好處。


    隻是,如果瑞典貴族不剝奪馬林法一倫銅礦的一半股份的話,馬林可能會很為難——因為他會找不到跟瑞典人翻臉的借口,也沒有不出兵援助瑞典的借口……


    但法一倫超級大銅礦的巨大利益,讓瑞典國內的貴族們紅了眼。加上正好他們得知德意誌諸侯們聯手打壓馬林,他們於是壯膽做出了剝奪馬林股份的準備。畢竟,法一倫銅礦的一半股份,每年收益很高的。此前,馬林一人獨占礦山一半的收益,而瑞典十多家大貴族卻隻能瓜分另一半。這使得他們極為不滿,最終才做出了吞掉馬林的股份的不明智決定。而這,也給了馬林不支援他們的充分理由。而且,瑞典人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這次求援,他們就沒求到馬林頭上……


    但事實上,馬林早就做好了充當調解員,調解這場戰爭的準備。因為,如果每人調解的話,丹麥會真的打敗瑞典王國,消滅瑞典的。瑞典以前又不是沒有被丹麥統治過,要是戰局太過不利,瑞典也未必不會投降丹麥。


    所以,這時候需要一個有分量的調解員,調解兩國的軍事衝突,並勸說兩國重新劃分疆域和利益……而馬林,顯然比較合適。畢竟,他很能鎮得住場子……


    而且,北歐不屬於德意誌,馬林隻是發誓不在德意誌境內搞事了,派兵去北歐搞事,不在承諾範圍內。馬林要是發話,雙方也不敢不聽。不然,惹怒了馬林,派個一兩萬大軍出來……


    ……


    當然,調解也不是白調解的。實際上,馬林早就做好了打算——幫瑞典調解可以,但自己在法一倫銅礦的那一半股份,必須拿回來。不然,自己憑什麽幫瑞典調解?任由丹麥滅了瑞典王國就是……


    這一招很無恥,是馬林跟毛子學的,毛子就在二次鴉片戰爭中,以“調解有功”為名,無恥地索要華夏東北4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毛子相比,馬林覺得自己簡直就是超級老好人了……


    到時候,馬林也可以學毛子,無恥地表示,自己幫忙保住了瑞典王國。如此大功勞,你們是否該還我一半的銅礦股份?


    ……


    呂貝克和漢堡的官員們,也向瑞典使者作出了暗示,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馬林。不過,派往兩城的使者並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因此,他們秘密返回了瑞典,請求瑞典國王和貴族院的大佬們做決定——是否向馬林求援……


    ……


    而馬林這邊,現在也忙得很。忙啥?自然是忙著接收新得到的魯爾河地區的土地啊。畢竟,這些新得到的土地,馬林需要派出駐軍,而且需要重新任命官員對其進行管理。而這些,對於馬林而言,都是很繁重的工作。畢竟,官員的任命、駐軍的派遣,以及大批物資的調撥,都需要馬林親自審核簽名。


    有些政務,馬林是可以下放給首相去自行處理的。但是,重要官員的任命,軍隊的調遣,以及大批物資的調撥,馬林絕不會假手他人。尤其是前兩個事務,屬於國家事務中最核心的事務。高層官員的任命和軍隊的調遣,可不是能隨便下放的權利。一旦這些權利丟了,就等於被架空了……


    至於大批物資的調撥也需要馬林親自簽名,是因為,北海大公國的財富,大部分都在馬林個人名下,自然需要他的簽名。


    這個年代的歐洲,國主和官府公私之間,還不太分得清楚。在這個時代的歐洲,官府的財政即是國王和諸侯們自家的財政。因為,這個時代歐洲並沒有全民征稅,王國和諸侯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國王和諸侯莊園的產出和商業稅收。就連宰相,他的薪水也是國王或諸侯自行承擔。而一個王國或諸侯國,也隻有一個國庫——國王的金庫……不像同時代的華夏,屬於官府的國庫,已經和皇帝的內庫分離開了……


    但簽署調撥物資的文件,真的很累啊。畢竟,文件太多了……


    而在錢糧撥付環節,馬林尷尬地發現——貌似國庫沒資金了……


    因為換地盤,馬林向克裏弗公國支付了大量錢幣。這直接導致,馬林的國庫中沒有什麽現金貨幣了,隻剩下了水泥倉庫中大量的糧食。


    現在,首相傑弗裏悲傷地表示——現在國庫已經拿不出多少現金了。如果想維持住國內經濟正常發展,必須擁有足夠的錢幣作為流通支付的手段呀……馬林已經可以自行腦補出北海國市場上嚴重缺乏貨幣的可怕場景了……


    就在馬林頭疼缺乏貨幣刺激市場經濟發展的時候,古巴忽然送來了很多鎳塊……


    經過很長時間的攻關,海德爾的弟弟——古巴莫阿總督威爾茨,終於帶領麾下工匠們,掌握了成熟的鎳金屬冶煉方法。同時,在獲得鎳金屬的同時,還能大量獲得硫酸。因為,古巴莫阿的紅土鎳礦的成分是硫化鎳。在鎳金屬被提煉出來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生成硫酸和亞硫酸……


    當然,馬林現在感興趣的不是硫酸,而是鎳塊……


    鎳塊重熔後,可以和銅液混合,製造出白銀外表的白銅。白銅外表和白銀很像,而且同樣不容易氧化。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和真正的白銀相比,白銅太硬了點……


    但馬林還是打算使用白銅鑄造錢幣……為何?因為白銅雖然硬,而純銀很軟。可是,現如今的歐洲,銀幣中普遍摻假嚴重,導致銀幣也早已失去白銀柔軟的物理性質了。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一般而言,因為純銀很軟。所以,在鑄造銀幣時,鑄幣廠會故意在白銀中添加部分銅,以增強銀幣的硬度。比如著名的西班牙銀元,含銀量基本就是9成,也就是90%。剩下的一成,則都是銅。


    這是因為,添加了銅後,白銀的硬度就會大大增加。事實上,經典的西班牙美洲銀元,就是含銀90%和含銅10%的混合金屬。


    不過,那是指發現了美洲大量銀礦後的西班牙銀元。在這個時空,因為馬林的穿越,西班牙已經基本放棄了美洲的殖民開發了。因此,自然也就沒有含銀量達9成的美洲銀元的出現。


    現在,整個歐洲都缺金銀。所以,歐洲的銀幣,現在含銀量都不高。像法國和意大利不少邦國,銀幣的含銀量普遍已經跌到了25%以下,也就是不足四分之一。


    如此,法國和意大利的銀幣,實際上是含銅大部分和含銀少部分的“銅幣”了,硬度也很高。


    而有了鎳金屬塊後,馬林完全可以弄出鎳白銅。然後,用鎳白銅,鑄造假的銀幣——不含銀的銀幣……


    鎳白銅的物理性質和大部分是銅、少部分是白銀的所謂“銀幣”的物理性質非常接近——都銀光閃亮,也都耐腐蝕,非常難以區分……


    正好,馬林現在因為國內缺乏貨幣。於是,他決定——讓鑄幣廠使用螺旋式壓幣機,大批量仿製含銀量很低的“法國銀幣”。


    然後,使用這些“法國銀幣”,去歐洲市場上套換金幣。接著,再用金幣去交換真正的銀幣回來……如此,北海國貨幣短缺的問題就立馬解決了……


    而且,通過大批量私鑄“法國銀幣”,馬林相當於暗中得到惡劣大量原本該屬於法國官方的“鑄幣稅”(鑄幣利潤)。在自己發財的同時,也打擊了法國財政……


    事實上,鎳金屬在現在比白銀更稀罕。若是馬林拿鎳金屬去出售,也許價格不亞於白銀。


    但是,二者的開采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一般銀礦,含銀量是很低的。比如後世最大的銀礦坎寧頓銀礦,礦石含銀量隻有200克每噸。也就是說,礦石含銀量,隻有百分之0.02。而古巴鎳礦,普遍含鎳量,在百分之二左右。


    也就是說,古巴鎳礦金屬含量,是一般銀礦的百倍。如此,開采和冶煉的時候,成本也相差百倍。


    畢竟,冶煉2千克白銀,需要開采和加工10噸銀礦石。而冶煉2千克鎳金屬,隻要開采和加工0.1噸鎳礦石……這成本和效率,差得太大了……


    而且,用鎳白銅製造出來的劣質“法國銀幣”或“意大利銀幣”,和人家正版的幾乎差不多,非常難以分辨。


    因為,歐洲一直沒有白銅。直到清朝年間,也就是18世紀的時候,歐洲還大量進口華夏出產的白銅,並稱之為“中國銀”。直到19世紀,德國人才搞清鎳白銅成分,並開始生產白銅,並取代華夏出產的白銅,占領歐洲市場(見白銅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馬林用鎳白銅生產銀幣,在這個年代,歐洲人是無法分辨出來的,更搞不清成分。即使知道那不是白銀,但因為白銅在歐洲稀罕,也會將其作為珍品的。


    但是,開采和冶煉白銀和鎳的成本,完全是不一樣的,差距可達百倍。所以,馬林用鎳白銅鑄造假銀幣,理論也是百倍。如此高的利潤,比搶錢都要來得快……


    唯一擔心的,就是螺旋式壓幣機壓製的假的“法國銀幣”,可能會比正版的法國銀幣更加精致。畢竟,正版法國銀幣還是用人工捶打的呢,質量哪裏能跟機製幣相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