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華夏,世人都知道戚繼光,但不少人都不知道,戚繼光時代,還有個俞大猷,抗倭功績,不亞於戚繼光。而且,領兵才能也不比戚繼光低。


    當時的人們,稱呼二人為“俞龍戚虎”。龍明顯比虎強,所以,當時的人,對俞大猷的評價,還要高於戚繼光。


    俞大猷武藝高強,在當時不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也算是頂尖高手了。甚至,泉州南少林傳開的扁擔拳,就來自於俞大猷的《劍經》。當然,這《劍經》實際上是少林棍法。俞大猷在泉州抗倭的時候,順便把這個棍法,傳給了南少林。滿清時期,南少林僧人把《劍經》傳予鄉民。鄉民們因為滿清的“禁武令”,不能公開攜帶棍棒,沒事的時候,幹脆使用扁擔,演練此種棍法。後來,就發展出了“扁擔拳”。後來,《劍經》還被戚繼光編入了《紀效新書》,做了詳細介紹。


    不過,俞大猷和戚繼光雖然同為抗倭名將,可命運截然不同。俞大猷性情剛直,不知變通,結果被朝廷猜忌和排擠打壓。


    而戚繼光,則比較狡猾些。戚繼光投靠了首輔張居正,每年送大量的奇珍異寶給張居正。然後,戚繼光就得到了張居正的庇護,官運亨通,一路青雲直上。當然,等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張居正的時候,戚繼光也就跟著倒黴了。不過,在此之前,老戚好歹也風光過很久。


    俞大猷和戚繼光的練兵策略,是截然不同的。俞大猷喜歡連精兵,各個武藝高強的那種。然後,戰時派精兵突擊,大破敵軍。


    而戚繼光,則更傾向於訓練出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大兵團。他認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俞大猷練精兵的法子,耗時太長,要十年八年才能見效。而靠著嚴明的紀律,訓練出一支令行禁止的普通軍隊,隻要幾個月。而且,若有損耗,補充也方便。而像俞大猷的那種精兵,戰鬥力雖然強悍,但補充太困難。一戰若是盡失精銳,可能就要倒大黴了。而戚繼光的練兵方法,哪怕損失再大,隻要挑選一批老實的農民,訓練幾個月,就又恢複了戰鬥力了。


    後來,曆史證明了戚繼光的思路是正確的。但俞大猷的做法,更容易出彩。因為,文官們不懂軍事,看到俞大猷的精兵那麽強悍,自然認為俞大猷比戚繼光強。然後,就有了“俞龍戚虎”的說法。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當然,戚繼光作為後輩,很多東西也是學自俞大猷。比如,俞大猷的《劍經》,就很被戚繼光推崇,還編入了《紀效新書》,也在軍中做了推廣。


    甚至,戰車陣的問題上,戚繼光也是山寨俞大猷的,然後做了改進。


    俞大猷的獨輪戰車,非常簡單,就是在獨輪車前麵,放三四個尖銳的矛頭。作戰的時候,獨輪車被派到陣前,各自緊挨著。獨輪車後麵兩個支架,則插入土中,以求固定。


    獨輪戰車,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含冤入獄後被放出來之後,去大同鎮練兵時,根據蒙古騎兵的特點,特地設計出來阻擋蒙古騎兵衝陣的。


    俞大猷發現,明朝步兵和蒙古騎兵作戰,最害怕被蒙古騎兵突入陣中。因為,那樣會導致全軍崩潰。接下來,就任憑蒙古騎兵砍殺了。


    於是,根據含冤去世的著名軍事家曾銑的車營之法,俞大猷創造出了獨輪戰車。就是在獨輪車前麵插上三四個矛頭,阻擋蒙古騎兵的衝擊。若是蒙古騎兵敢撞上來,直接就被車前的三四個矛頭給捅穿了。而獨輪車後麵兩個支架,因為深深地紮在土裏,導致獨輪車不會被裝開。這樣一來,率先衝上來的蒙古騎兵,戰馬就會被紮死在車前,而騎兵,摔下馬後,也會被明軍殺死。後麵衝上來的蒙古騎兵,隻能撞到最先那匹戰馬的屍體上,不得前進。


    這樣一來,蒙古騎兵就不可能突入明軍步兵陣中了,隻能停下來,否則會被自己人撞得人仰馬翻。而明軍步兵主力,也不會因為戰陣被衝垮而潰敗。


    與此同時,明軍步兵,躲在獨輪戰車陣後麵,不住地用火槍和弓箭射擊,大量殺傷蒙古騎兵。然後,明軍騎兵,等到蒙古騎兵被獨輪戰車陣阻礙後,也會從側麵衝出來,攻擊失去了速度的蒙古騎兵側翼。


    通過獨輪戰車阻敵,火槍手和弓箭手不住射擊,最後派出明軍騎兵衝擊被逼停後喪失了速度的蒙古騎兵,這一整套的戰術,大同鎮多次打敗入侵的蒙古騎兵。然後,俞大猷自然免罪了。


    俞大猷之所以選擇用獨輪車作為阻敵的戰車,而不是像曾銑那樣大量使用廂車,是出於成本考慮的。曾銑之前是兵部侍郎和三邊總督,自然有能力調用大量的廂車。而在大同鎮的俞大猷,不過是個戴罪立功的罪臣,自然不可能有調集大量廂車的能力。


    所以,俞大猷使用了最便宜的獨輪車,在獨輪車前麵安幾個矛頭,就成了阻敵的戰車,便宜又實用。


    後來,戚繼光奉命鎮守薊北的時候,受到俞大猷的啟發,也使用車陣打擊蒙古騎兵。不過,戚繼光在俞大猷和曾銑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弄出了偏廂車。就是一麵有板牆,一麵沒有的戰車。


    遇到敵軍的時候,把偏廂車有板牆的那一麵對著敵軍,士兵們通過板牆上的射擊口,用火槍和弓箭射擊蒙古騎兵。


    偏廂車巨大,蒙古騎兵顯然衝不過去。而且,射箭打擊明軍的話,弓箭也被板牆給擋住了。而明軍,卻能通過板牆上的射擊孔,從容射殺蒙古騎兵。甚至,因為偏廂車巨大,戚繼光還把虎蹲炮搬上了偏廂車,射殺蒙古騎兵。


    靠著這種車陣,戚繼光坐鎮薊北的時候,殺得蒙古騎兵不敢靠近……


    馬林上輩子曾經分析過這兩種戰車的優劣,發現,論戰鬥效果,自然是戚繼光的偏廂車戰鬥力更強,防護力更高。


    但是,偏廂車也不是沒有缺點的。主要問題是,偏廂車太過笨重,不利於行軍。而俞大猷的獨輪戰車,雖然沒有偏廂車防護力好,但勝在輕便靈活,行軍方便。大軍若是快速行軍,獨輪戰車也能跟得上。若是換成偏廂車,就隻能跟著輜重部隊慢慢走了。


    而且,驟然遇到敵軍騎兵的話,獨輪戰車部署更快,隻要把兩個支架插入土中,固定車體,就可以阻敵了。而偏廂車,則要花時間把拉車的戰馬先解下來,然後車廂側麵排好,正對敵軍,比較耽誤時間。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歐洲地區,除了東歐的韃靼人,西歐是沒有成建製的弓騎兵的。所以,沒有必要使用偏廂車來阻擋敵軍騎兵的弓箭射擊。


    因為,西歐騎兵和阿拉伯騎兵,都是近戰型騎兵。隻要祭出俞大猷的獨輪戰車,就足夠阻擋對方的衝鋒了。


    退一步講,就算敵軍有弓騎兵,馬林的方陣裏有大量的火槍手,對射也毫不落下風……


    想到這裏,馬林決定,給自己的大軍,大量裝備俞大猷的獨輪戰車……


    之所以如此決定,是因為馬林想到了西班牙方陣的缺點——缺乏進攻能力……


    馬林的方陣,因為在方陣四周挖了兩道深溝。雖然阻擋住了敵軍的前進步伐,但同時,也阻礙了己方軍隊的進攻路線。


    所以,馬林的方陣,隻能用於防守戰,不利於進攻。


    但是,若是把挖深溝改為使用俞大猷戰車的話,那就大不一樣了……


    敵人進攻的時候,獨輪戰車的兩個後腳支架,深深紮入土中。但若是敵人敗逃了,推車的士兵完全可以把後腳支架從土中拔出,然後推著車追擊敵軍。敵軍若是反撲,再把後腳支架紮入土中打防守反擊唄……


    如此一來,馬林的軍隊,移動能力將會上一個大台階,不再是隻能站在那兒被動防守了,也有追擊敵人的能力了。


    而且,獨輪車不但輕便,上麵也可以放一些軍用器械的。比如,可以放一些拒馬和紮馬釘。一旦敵軍騎兵數量太過龐大,推車的士兵,可以把車上的拒馬和紮馬釘扔到車前,阻擋敵軍騎兵的衝鋒。無論是釘滿釘子的拒馬,還是專門紮馬蹄的紮馬釘,都會成為敵軍騎兵的噩夢……


    當然,這一招是在敵軍騎兵數量太多的情況下才會使用。不然,撒那麽多惡毒的紮馬釘,不但影響敵人的衝鋒,也會影響本方軍隊的追擊的。人的腳要是踩上紮馬釘,那叫一個酸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