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尋繼續勸諫孫秀道。


    “本朝建國之根源,在於武烈帝手中之利刃,這才是本朝建國之基石也!其後武烈帝薨,長沙桓王繼其位。


    長沙桓王一生征戰沙場無數,其最開始亦是憑借武烈帝之遺軍和手中之利刃。開疆拓土,以定江東之地。如此而論,當世之時,禮義仁孝,何用之有?


    及至陛下繼桓王之位,漢末諸侯僅剩一二。劉表以禮義仁孝治荊州,但其死後,荊州文武馬上降曹。無一人挺身而出,保護劉表之基業。陛下見此情形,立知劉表之政非是今世之正道也!


    所以陛下踐行詭道權謀之術,在曹丕篡漢之時,立派使者向曹丕稱臣,以保護江東基業。


    其後夷陵一戰,大破劉備。曹丕欲趁機取我江東之地,陛下又馬上廢除稱臣之約,命陸遜陳兵於大江之上,讓曹丕隔江而空望。


    陛下巧用詭道權謀之術,方才於漢末群雄之中脫穎而出,登極稱尊。如此說來,詭道權謀之術方才是本朝建國之根基也!


    如今似潘太常這些人,想要陛下放棄本朝建國之根基,而采用禮義仁孝來治事。這豈非是要如劉表敗亡之因,所以陛下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孫秀聽完黃尋之言,卻反駁道。


    “表兄之言,弟卻不敢苟同。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老師教授經義時講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先漢之亡,乃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救之也!舊朝亡,新朝立。治亂之間,天行轉化。


    漢末亂世之時,自當是用表兄所推崇之術。而如今天下三分,乾坤鼎立,魏、蜀、吳三國已是長久存世。既然三國之間已然無法再行吞並之途,便要行儒家之道,治理國家。如此方才是國泰民安之最佳方略”。


    “表弟所言倒也有理,但是我朝陛下卻絕對不會采用儒家之道來治國。我朝陛下施用權謀之術已三十年矣!


    陛下用慣了權謀之術,再想讓陛下改變觀念來施行仁義之道,那是難如登天之事。所以我等何不順陛下之意而行之?


    陛下寵幸呂壹,不也是因為呂壹施用權謀之術,與陛下同類相善也!”


    “表兄果然是縱橫派弟子之言行,竟然順應陛下,施用權謀來奴役官民。隻是為了獲得升官之途!”


    “表弟,為兄隻問你一句!你覺得我朝陛下乃是明君否?”


    “陛下登極稱尊,建立國朝,自然是明君”。


    “既然陛下是明君,那為何表弟不願順應陛下之意而行之。而強要陛下行儒家之道呢?”


    “那弟也要問表兄一句,儒家之道,以禮法治國,這是最好的治國方略。為何表兄卻一再貶低儒家呢?”


    “哈哈哈!儒家之道若真是最好的治國方略,先漢也就不會因此而覆亡了”。


    “表兄,我剛才說了,先漢之亡,乃是天意。這跟儒家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既然表弟如此說,那為兄今日就要與表弟論個明白!


    自漢武帝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天下之士無不


    以讀孔孟之言,為步入朝堂之通途。


    其後漢朝諸帝,又推行察舉選官之製。但選撥主官卻並不以律法為選拔標準,而僅以主官之私心隨意擢用官吏。故而選用之人,多是沾親帶故之主官眷屬。


    後來儒家經典被先漢確立為必讀之書,遂產生了終身研讀儒家經典的經義傳世之家。其慢慢積累家業,代代為官,終於轉化為世家大族。


    這些世家大族,不事生產,而僅靠讀儒家經典便能做官,絲毫不知百姓之疾苦。這些經義傳世之家才真是韓非子所言之蠹也!


    儒家世族以族人在朝廷為官,以官眷家屬之身份在地方為霸。兩者互相勾連,在朝為官者為家族提供便利,而世家眷屬為官人提供資財。


    如此一來,天下之財俱掌握在儒家世族之手。造成先漢朝廷無府庫之財,無倉儲之糧。所以其後漢靈帝見此情形,為與儒家世族爭利,便開始賣官鬻爵,充盈府庫之資。更以宦官為依靠,製遏儒家世族。


    儒家世族與先漢朝廷爭利,導致漢帝加倍征收百姓之賦稅,不管百姓之死活。這才是最終激發黃巾之亂,導致先漢衰亡的緣由。而並不是如表弟所言,先漢之覆亡乃天意為之也!”


    孫秀聽完了黃尋的這一大段言論,瞬間陷入了迷茫之中。為何表兄所言與老師之所言,大相徑庭。難道先漢之亡非是天意,當真出自人禍乎?


    黃尋見孫秀皺眉深思,覺得終於算是將孫秀這深受儒家洗腦的世界觀,給狠狠地衝擊了一把。


    儒家的洗腦真是可怕啊!怪不得民國大賢曾說,儒家之道就是對百姓的馭民之術。


    孫秀沉默良久,隨後出言說道。


    “表兄之學識,弟確實望塵莫及。這先漢覆亡之因,讓表兄重新為弟解釋。弟確實有所開悟,知曉天意、人禍皆是先漢覆亡之因也!”


    黃尋見孫秀雖然沒有完全接受自己的說辭,但總算是承認了自己所說的人禍之因。黃尋於是決定再接再厲,務必要把孫秀深受儒家洗腦的腦子給貫通了。


    想到這裏,黃尋再次出言說道。


    “表弟,近年為兄曾聞蜀國諸葛丞相征伐曹魏之時,與曹魏司徒王朗激論先漢之亡因。


    王司徒曰:‘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表弟之老師想必也是依王司徒之論,來教授表弟先漢之亡因的吧!”


    “表兄,老師確實是如此說的”。


    “表弟之老師為何不見王司徒之下場?竟還以王司徒之說辭教育學生,真是誤人子弟啊!”


    “表兄,那王司徒是何下場?為何你說老師是誤人子弟?”


    “哼,那王司徒被諸葛丞相直接罵死在戰陣之上,真是最羞煞人的死法!”


    “啊!表兄,你莫不是在戲耍於弟!天下間怎會有被罵死之人?”


    “表弟,天下間稍有名望之人都知曉此事。為兄怎敢信口開河,來欺耍於表弟!”


    “表兄,那你快跟我講講。諸葛丞相和王司徒到底是如何激論的”。


    “好!那為兄就將此事俱細與表弟說來。···‘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有何麵目見漢朝二十四先帝乎’!


    諸葛丞相說完此語,王司徒血氣貫胸,大叫一聲,摔死於馬下”。


    黃尋將這段事典說完之後,孫秀還沉浸於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話語交鋒之中,久久無法出離。


    黃尋見此,大喝一聲:“表弟,你聽完了諸葛丞相和王司徒之論,可有何想法?”


    孫秀被黃尋一喝,瞬間回神,說道。


    “表兄,我覺得諸葛丞相之言雖妙,但將先漢之亡因全歸結於人禍。無論是張角、董卓,還是曹操、曹丕皆被諸葛丞相所痛恨。但是先漢之君王難道就無一點兒過錯嗎?


    若是桓、靈二帝明賢,又豈會有黃巾之亂、董卓之禍乎?”


    “表弟,看來你終於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了。沒錯,先漢之亡,除了世家大族貪汙腐敗之外,皇帝也跟世家大族一樣暴斂百姓。


    這才是先漢滅亡之根源所在。而不是你老師和王司徒所言的天意使先漢滅亡”。


    “表兄之言,弟確實完全明白了。先漢亡於人,非亡於天也!”


    “表弟能認識到這點,那就不枉費為兄之唇舌了。那接下來回到當今陛下的問題上來。


    陛下認識到先漢滅亡之因在於人禍,所以嚴刑峻法來治國。使官吏受到法製之約束,予呂壹監察百官言行之權利。做到君王之權力,無世家大族能撼動。


    而世家大族,尤其是江東大族,吳之四姓。希圖用儒家之禮來製約陛下之權力,但是陛下怎能容忍,受江東大族所擺布。故先有張溫被廢,後有呂壹監視百官,為陛下之耳目爪牙。


    表弟,為兄將陛下的所有觀點俱都告知於你。所以現在表弟能理解,為兄為何要攀附呂壹了吧?”


    “表兄一席話,讓弟確實明白了許多處世之理。不過陛下之權力若無儒家之禮來製約,那這天下百姓必將困苦矣!”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表弟,為何你認為陛下掌有大權,就會困苦天下百姓呢?


    曆來之君王除了大權旁落,淪為如漢獻帝一般的傀儡之外。哪個不是掌握大權,獨斷朝政,輕言大臣之生死!


    我朝陛下起自布衣,更加明白百姓之所需,不會困苦百姓的。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族,會被陛下所困苦矣!”


    “表兄,為何你一直將世家大族和百姓區分來說,難道世家大族就不是百姓了嗎?”


    “表弟,你居然認為世家大族是百姓!


    看來這些年表弟讀書,確實是已經被你那些老師帶入歧途了。百姓乃是民,而世家大族是官。介於世家大族和百姓之間的寒門子弟則為吏。這才是這個世間的基本身份和等級”。


    孫秀聽到黃尋的這個說法,心裏極不服氣。於是轉動起腦筋,開始回憶學過的儒家經典,希望能找出一段來反駁黃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戲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鼎宗顯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鼎宗顯義並收藏尋戲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