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二人談到未來如何圖謀荊州之事。謝景首先為黃尋介紹荊州重要將領及必須要掌握之城市。“自陸都督挫敗劉備以來,荊州局勢趨於穩定。陸都督輔佐太子駐守武昌,朱然駐守江陵,諸葛瑾駐守公安,步騭駐守西陵,但因步騭身有輔政之責,常都在陛下身邊,所以是讓自己親屬代替自己駐兵。遠達你要聯姻的步家現在就是步騭長子步協負責駐守。黃尋聽得謝景為自己介紹荊州的重鎮以及防禦形勢後,自己有了考量。江陵為荊州腹心,必須將其占據為自己在荊州的主城,而公安在長沙以北,謝景可慢慢圖之。武昌就比較複雜了,其北接曹魏,東控建業,實在不是個好地利,可以放棄掉。這樣一來,自己所欲掌控的勢力範圍就是荊南四郡以及江陵、西陵、公安這三大駐防地,待將來時機成熟再圖襄陽。如此一來,就可達到據荊州而觀天下之釁的目標了。黃尋將布局思路設計清晰後,告訴了謝景自己的規劃。謝景得知黃尋的布局後說道:“江陵為荊州腹心,以前曹魏派遣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率兵十萬圍攻江陵,幸賴朱然將軍臨危不亂,守住江陵,事後陛下就命朱然駐軍江陵,控扼荊州。現在江陵在朱然將軍治下十年有餘,江陵之民多信服朱然。此地民心盡歸朱然,恐不易得也,其中情形遠達可知否”?“我當然知曉,但是這是吳國之內,若是魏軍再襲江陵,那便是我等的機會”。謝景聽到黃尋的這番話,奇道:“遠達有預知之術呼,可知不久之後魏軍會再次進攻江陵”?黃尋笑道:“這倒不是,我隻是就天下形勢而分析得知。如今魏與蜀交戰日久,所以對我國之重心放在防守,但我料蜀國諸葛丞相大限將至。諸葛丞相一死,蜀國無人再能扛起與魏國爭衡之旗,必轉攻為守。到時蜀有山川之固,自守足以。而曹魏國力乃吳蜀合力之十倍有餘,到時恢複軍力,蜀不可伐,必侵吳國。襄陽在江陵之北,從襄陽南下可直抵江陵,江陵處在魏之虎口,安能不為曹魏惦記呼”?謝景聽到黃尋的這一番話,對黃尋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如果說黃尋前麵的乘法之學以及無形神器奠定了黃尋在謝景心中的神秘性,那現在黃尋對於天下局勢的分析就讓謝景看到了黃尋人性的一麵,謝景看到了黃尋身上神秘和智謀的結合,無疑讓謝景更加堅信黃尋必能成功實現主公未竟之功業。謝景想到這裏說道:“遠達一番話語讓我對未來之形勢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是遠達你縱使預見到魏國將攻江陵,到時確實是機會來臨,可你又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從中漁利,占據江陵呢”?黃尋聽到謝景詢問到這個問題,決定告訴謝景自己的布局。“我從神人之處習得洞見未來之卜術,可隻能用五次。我為了達成占據荊州之謀劃,已經用了一次卜術。天意告我,太子將死,孫權會因補立太子之事而讓吳國朝廷陷於腥風血雨之中,我得到這條卜誓之後,決定投身以後的太子人選,參與這場嗣位之爭。這樣才能有名義逐鹿荊州”。謝景得知黃尋竟然說出太子將死的事,也是驚慌站起說道:“遠達,此言當真,當今太子真會先陛下而去”?“此乃我用神人教授之卜術探知,自然不是虛言”。謝景想到黃尋的奇異之處,當即又坐下,不過還是無法相信此事。黃尋知道此事有些離奇,謝景作為儒家教育成長起來的人自然無法相信,若不是黃尋展示出自己的神奇之處,怕謝景早就翻臉了。畢竟這相當於咒未來之儲君,是大罪啊。謝景舒緩了一下心情,把太子將死之事先放在一邊,問道:“遠達言要參與嗣位之爭,我想知道是誰會參與補立太子之事”?“我從卜誓得知乃是孫權三子孫和和四子孫霸”。“怎會如此,即使太子仙逝,按長幼順序,也是陛下二子孫慮殿下補立太子啊,怎會直接跳過”?“孫慮?他明年便死,還要比太子先歸冥府啊”。“什麽”,謝景再聽到了一個驚天消息,不禁跌坐到地上,喃喃自語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黃尋見謝景陷入迷惘狀態,也不去叫醒他。從謝景的樣子和態度,黃尋看得出來,謝景心裏還是對吳國比較忠誠的,雖然謝景是舅舅的心腹,但是舅舅離開這個世界這麽久,謝景也沒了當初的建功之心。隻想要做好自己的太守而已,這時聽到太子將死,而且孫慮也會死的卜誓,想到國失儲君,必有大亂,自然心智被奪,陷入迷惘當中。好一會兒,謝景坐了起來,黃尋見謝景恢複了一些神智,遂對謝景說道:“大人今日所聞,不可傳與他人知曉。不然你我二人皆要受天之懲罰,古語有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我知就夠了,若讓第三人知曉,必受天罰。至於大人心中或還懷疑,那也沒事,現在我還在積蓄實力,這時間還多得是。大人且看明年孫慮之下場,到時大人自然會知曉我卜誓之真。今日天時已晚,我便告辭了”。黃尋說完就走了,留下謝景在那發呆。黃尋回到驛館之後,也是慶幸,自己居然編出了那麽大一段瞎話,而且謝景還信了。這都要歸功於孫影送的保命道具。至於卜誓太子將死的消息告訴謝景,也是黃尋認為,既然把自己的老底都給謝景說了,那就必須要把謝景拉到自己的陣營牢牢綁住,所以將自己知道的後麵發生之事告訴了謝景,托以卜誓之術,而且說了隻有你我兩人知曉,這樣一來謝景就與自己產生了羈絆。到時孫慮一死,謝景自然知道卜誓之言為真,必會全心全意為自己出力了。黃尋想到自己收了一個大助力,也是興奮非常,畢竟是長沙太守,而且還是暗衛的骨幹,這對於黃尋日後的發展是大為有利的。


    與謝景對談完後,黃尋在長沙再待了一日,其間謝景並未再與黃尋見麵。黃尋知道謝景還消化不了自己的東西,索性也不管,反正自己現在當務之急是把親事給定下來。呂隆和黃尋再次上路,朝向西陵出發。接下來呂隆對黃尋說道:“我們下麵的路程就好走了,從長沙北上可直入雲夢澤,這樣一


    來我等就可坐船從雲夢入江水,逆流而上先至巴丘,在巴丘補給一番再溯流而上可直抵西陵”。黃尋聽見終於要見到長江了,也是激動不已,說來黃尋雖然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五年時間了,但是一直是在交州地域活動,對於這吳國賴以為生存的長江這還是第一次見。而且到了長江黃尋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交州,交州以山地丘陵為主,但是自己若要圖謀荊州,那必須有自己的水軍才行啊,現在自己雖會遊泳,但對水軍戰法與船舶一竅不通,自己必須得收服這方麵的人才才行。黃尋想到這裏,又在自己的任務簿裏加上一項收服水軍人才的條錄。就這樣黃尋的隊伍到達雲夢澤,呂隆亮出自己的身份,自然有當地官員為呂隆準備好船隻,黃尋等人坐船行到巴丘。到了巴丘後,呂隆對黃尋說道:“巴丘督董毖乃是故將軍董襲之後,家父與董襲曾一起共事討平山越,因此而交結世親。我到巴丘必須前去拜會,遠達你乃是我之親近之人,我欲帶你一起前去拜會,你意下如何”。黃尋見呂隆邀自己一道同去,當然樂意了,這可是認識朋友,拓展人脈的大好事啊。“尋得將軍看重,當然願意”。“好,如此我先發帖,這樣董都督得知後定下日子,你我便登門拜訪”。呂隆派人前去投帖之後,與黃尋前去驛館住下。董毖接到呂隆的帖子後,知道呂隆是回西陵為嶽丈賀歲,到了自己轄地,要拜訪自己,以表心意。想到自己父親董襲與呂隆父親呂岱曾一起率兵討伐山越,覺得還是見一下為好。於是派手下去回訪呂隆告知三日之後在府邸接待呂隆。董毖手下將消息告訴呂隆後,呂隆當然承諾知曉,到時一定到。黃尋從董毖對待呂隆的態度推斷董毖其實沒將呂隆放在心上,若是董毖將呂隆放在心上,那得知呂隆投帖之後第一時間就會安排與呂隆見麵了。也是,呂隆跟董毖其實沒有什麽交情,之所以拜訪還是以呂岱和董毖之父董襲一起共事過的名義去的。試想董襲都過世這麽久了,而且呂隆還是呂岱的次子,董毖乃是董襲的嫡子,承襲了父親的一切,看不上呂隆也正常。人家能跟你約時間見麵就不錯了,黃尋這時才明白這是呂隆硬拉來的關係。看來呂隆也就在交州境內說得上話,出了交州就沒什麽影響力了。不過黃尋現在主要在交州行事,有呂隆當靠山也夠了。到了約定之日,呂隆與黃尋前往董毖府邸拜訪。進入董府,董毖早已就坐,黃尋見董毖不說出門迎客,連呂隆進來都不起身迎下,就知道今日之會屬實是沒什麽牌麵,呂隆見董毖如此待己,倒也不惱,兩家本就沒什麽至親關係,隻是父輩同事過而已,往常呂隆回西陵為嶽丈賀歲,也不便打擾董毖,但今時不同,呂隆因平定交州叛亂而被孫權封為平越將軍,現在官階升了,呂隆底氣就足了,往常不便去拜訪,今時升官當然要與這些攀得上的關係來往來往。呂隆快步走到董毖麵前作揖說道:“吾因私事路過巴丘,想到董都督之父與家父曾共同征伐山越。有此交情,吾既來到董都督轄境,自當拜訪,以敘兩家故舊之情”。董毖見呂隆是給足了自己麵子,也不好再拿大,起身說道:“聞呂大人率軍平定交州叛亂,因功被陛下封為平越將軍,我雖身處萬裏之外,也知曉了此消息。在此還要恭喜呂將軍了”。“不敢,不敢。呂某當時隻想把這些叛賊除去,為國除害,卻根本未想封賞之事,賴陛下聖恩矜沐,授吾節鉞之位,吾當誓死報效陛下之恩,為我朝掃清叛逆”。“好,呂將軍有此壯誌,我當為呂將軍賀,請”。“請”。二人入座後,黃尋這時見呂隆把自己忘了,自己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真是十分尷尬。還好呂隆入座後,看到黃尋還站著,當即出言為黃尋找了個台階。呂隆指著黃尋說道:“此人是我手下愛將,此次平定交州叛賊為我出力甚多”。當即將黃尋年節夜襲高要城以及奇襲龍川等一係列戰績講給董毖聽。董毖聽了呂隆的講述後,知道了黃尋的才幹,當下說道:“真是少年英才啊,你剛年滿二十就有如此膽略,未來定是我朝之棟梁,請”。黃尋聽到董毖讓自己入座,忙拱手回道:“卑職謝董都督之讚,其實這些戰事本是呂將軍之謀,我不過是受命去施行而已,我當先奮戰,而呂將軍謀謨運籌,這才是能最終平定叛亂之原因”。“哦,原來這些謀劃都是呂將軍的計策,那我要敬呂將軍一杯,你運籌全軍,為國除賊,請滿飲此杯”。“不敢,請”。黃尋這一席話讓董毖對呂隆的印象大為改觀,加上呂隆的謙遜,這些行為讓董毖對呂隆、黃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這樣賓主盡歡。宴席完畢,董毖親自送呂隆出府,呂隆對董毖作揖答謝,呂隆告辭離開董府和黃尋回到驛館。回到驛館後,呂隆心裏當然對黃尋今日的行為甚是滿意,這讓自己在董毖麵前的形象非常好,而且也讓董毖相信自己這將軍之位,可是自己用心血和功勞搏出來的。呂隆今日拜訪順遂,自也睡的香甜。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第二日,呂隆與黃尋商議下一步該怎麽走去西陵,按理說既然到了巴丘(今嶽陽)那直接沿著長江逆水而上就直達西陵(今宜昌)了,何必還要商量路線呢。實在是若沿著長江走,途中要經過公安,這公安的駐守長官正是諸葛恪之父諸葛瑾,呂隆在平定叛亂時與諸葛恪多有嫌隙,現在經過他老子的地盤,難保不會受到刁難。呂隆作為朝廷新封的平越將軍,路過諸葛瑾的轄區怎能不去拜見,但呂隆覺得自己既然與他兒子有隙,最好還是別從公安走,避讓下這樣也免了麻煩。呂隆將自己的顧慮告訴黃尋後,黃尋卻對呂隆說道:“若去西陵,則沿江水行船最快,以時間來說最能省時。況諸葛瑾為朝廷之元勳功臣,將軍隻是與諸葛恪治軍理念不合,算不上什麽大怨。諸葛瑾身為國之柱臣,豈能以這點微末之事難為將軍。反倒若舍近就遠,繞公安而去西陵,諸葛瑾必對將軍產生介懷,日後反倒會因此事而薄待將軍,切為


    將軍所不取也。將軍去拜訪諸葛瑾隻以上下統屬之禮應對,勿出紕漏,自然可順心而過公安”。“唉,本來若無諸葛恪之事,我原也是要親近諸葛瑾大人的,隻是現在有諸葛恪之事,我就不好再施行了。要知道諸葛瑾大人與家父俱是南渡士族,家父也告訴我南渡士族處境越發艱微,應該團結一致對抗江東大族。是以我呂家才跟步家聯姻,現在既然無法結交諸葛家,那也不要成為敵人便好”。黃尋聽到了呂隆的感歎後,對如今吳國的政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看來吳國朝廷江東大族掌握的勢力越來越大,像呂岱和步騭這樣的元勳老臣都要聯姻來應對江東世族的進逼,而像周瑜、呂蒙等大功之臣的後人都被這些江東大族擠出了朝廷,連個朝官都做不成了。呂隆自然采納了黃尋的諫言,直向公安行去。到達公安,呂隆直接投帖請求拜會諸葛瑾,諸葛瑾當天晚上就讓呂隆前去府中會麵,設宴款待。呂隆覺得黃尋身為自己得力手下,應該帶黃尋去見見這位大吳的元勳,也好讓黃尋跟諸葛瑾混個臉熟。黃尋當然願意同去,這可是跟吳國最高軍事長官認識的好機會,這時的諸葛瑾已經是被孫權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的一品大官了。晚上,呂隆與黃尋來到諸葛府拜會諸葛瑾。諸葛瑾在堂內相迎,雖不如門前相迎顯得重視呂隆,但這禮數還是比董毖好多了。由此就可見諸葛瑾待人接物上的圓潤,這可比他兒子強多了,也不知道如此謙雅的諸葛瑾怎麽教出了諸葛恪這麽個狂放的性格。當然這也可能是諸葛恪年少侍勇,血氣方剛,不聽老爹的那套道理吧。呂隆首先見禮說道:“末將此次回西陵為嶽丈賀歲,道過公安,特來拜會大將軍,以全上下之禮,叨擾之處還請大將軍海涵”。“哎,子泰你這就見外了。我與汝父同是徐州人氏,乃是故舊鄉親,你小時我還抱過你,現在怎如此見外了”。這時黃尋才知道呂隆的表字原來叫子泰。黃尋是呂隆的下屬,在交州還真沒機會聽別人叫呂隆的表字,因為呂隆在交州除了呂岱之外就是他第二了。現在有比呂隆更高官位和更老輩分以及資曆的諸葛瑾叫出,黃尋才知道。呂隆當即回道:“世伯既然如此說,晚輩這就改口”。“好,快坐。將你在交州征戰的事情好好跟我說說”。呂隆當然要先把黃尋介紹了,不然黃尋又尷尬了。呂隆說道:“世伯容我介紹一人”,說著讓出身後的黃尋指著說道:“此人名叫黃尋,乃是我手下幹將,這次征戰交州,多賴此人之勇烈膽魄,方才能平定叛亂,摧敵克難,奉敵首獻於陛下”。“哦,原來是位為國平賊的大將,快快入座”。黃尋自然上前見禮,拜謝諸葛瑾賜座。眾人就座後,呂隆將自己平定交州叛亂的詳細經過講給諸葛瑾聽,諸葛瑾聽得有滋有味,講到黃尋在年節之時奇襲高要城,驚破叛軍時,諸葛瑾也對黃尋的膽魄計略所讚歎。然後黃尋獻計由呂隆對峙叛軍,自己帶軍輕襲龍川,攻破叛軍老巢,逼得叛軍投降,諸葛瑾更是振奮。聽完整個戰事後,諸葛瑾當即舉杯邀黃尋飲酒,為黃尋在戰事中的奇略敬酒。黃尋連道不敢受此酒,在諸葛瑾的要求下滿飲了此杯。接下來諸葛瑾和呂隆聊了下家族中事,呂隆本來是帶著拜會一下然後就走的態度來的,不過沒想到諸葛瑾對自己如此熱情,也多飲了幾杯。這樣聊著聊著,呂隆也不知是喝高了還是盡興了居然說道:“世伯,這次回西陵實不相瞞是另有要事”。“哦,子泰你原來有事瞞我,還不速速道來”。“其實這次我主要是想當個媒人將我妻妹說合給黃尋成婚,所以這次帶上黃尋來主要就是為了這事”。黃尋見呂隆居然把這事說給諸葛瑾聽了,當即心頭一跳,自己還沒把握步家能同意這事呢,呂隆竟然就把這事說給諸葛瑾聽了。諸葛瑾是什麽人,是吳國的大將軍啊。這消息傳到他耳中,那自己萬一沒說成這親事,勢必要被諸葛瑾取笑,然後傳到其他地方,自己要被貼上一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標簽。自己的名聲就毀了。諸葛瑾聽到這話沉思了一下說道:“子泰我知道你的意思,黃尋的確是員幹才,你想與其結親也是想親厚他。不過你也知道步家可是我南渡士族中的頂級大族了,黃尋雖然有奇略膽魄,這家世方麵還是差了不少。我恐怕你嶽丈是不怎麽樂意的”。黃尋就在當麵聽到了諸葛瑾對這事的看法,也是感覺到異樣的說不清楚的不甘。這就是世家大族嗎?對地位低下的人可以當麵褒貶。不過從諸葛瑾的話裏,黃尋聽出了這世界對於門第之分的分隔還是森嚴的。自己沒有好的出身這先天就矮了別人一頭。黃尋又再次被刺激到了,心中暗暗發誓自己定要闖出個名堂,這樣才能不枉在這世界走上一遭。呂隆聽到諸葛瑾對這事的評價後意識到自己不該說這話,趕忙轉移話題。就這樣宴會結束,黃尋與呂隆二人告辭離開諸葛府。回去的路上,呂隆說道:“遠達,今日我實不該多嘴說那話,讓你難堪了,實在不好意思”。“將軍大人不必放心裏,諸葛大人說的沒錯,我黃尋的家世的確不如步家,但是我記得漢朝高祖曾雲“英雄不問出處”。“想高祖不過泗水一亭長,猶能滅暴秦,除項羽,定鼎天下,我黃尋現在可是校尉之職,比高祖起初的身份高了不少,如何娶不得步家女”。呂隆聽到黃尋的壯言當即說道:“這才是我認識的黃遠達,不論何時都有積極進取之心,你放心我必助你娶回美嬌娘。不過高祖什麽時候說過“英雄不問出處”,這是哪部典籍上寫的,我怎麽沒讀過”?“這個是我師父的密藏書裏寫的,我也是從師父那學的”。“遠達,你的師父真是高人,連這種珍本都有。你師父到底是何人啊”?“抱歉,我出師門時發過誓,如果我不封侯拜相,就不許說出我師父的名字,憑白辱沒了師父的清譽,教出了我這個無能的徒弟”。“好吧”。兩人說說笑笑回到了驛館休息。第二日乘船離開公安,直向西陵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戲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鼎宗顯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鼎宗顯義並收藏尋戲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