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最怕的就是沒人看。能有寒門兄這樣促進作者思考和提高的好讀者,對於寫書的人來說是難得的福分。寒門兄對於一些問題的考慮很深入,很細致,作者與之討論獲益匪淺。
————————————————————————
寒門 [01-18 14:07]
重裝騎兵在隋代曾達到過一個高峰,但因為其昂貴的價格,對騎兵和戰馬素質的極高要求以及過於緩慢的衝刺速度和短暫的有效戰鬥時間,使得中國的重裝騎兵很快就在遊牧民族的輕騎兵騎射技術的壓力下迅速被淘汰.中國沒有重裝騎兵不是因為中國沒有這種觀念,而是因為環境不允許,再加上遊牧民族的彎弓騎射,那是重騎兵的惡夢,就如西方重騎兵碰到蒙古遊騎一樣,那是一邊倒的戰爭,重騎兵想和遊騎兵抗衡是很難的,除非遊騎兵沒進化出騎射,否則拖都拖死了。個人認為西方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理論是遠遠落後於中國的,也就隻有英格蘭長弓手是個亮點,其它所謂的重步兵重騎兵騎士雙手劍士等等,都不是一般的好對付.
霞鱗 [01-18 15:55]
回[寒門]:你說的沒錯。重騎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性價比不高。但用來對付缺少弓弩的步兵非常有效。重步兵其實也是個挺有用的軍種,可以克製輕步兵和重騎兵。西方在冷兵器時代落後的是戰爭理論,他們的裝備有些畸形發展,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本書中重騎兵將會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如果我隻想建設重騎的話也不用繞那個大個彎子去收遊牧民了是不是:) 其實你說的這個問題在26、27、28三章裏就有體現了。騎兵旅的裝備按照中國古代標準已經算是重裝,所以豬腳清醒地認識到,在野戰中會很吃虧,隻有壓縮戰場空間才有可能獲勝。再說直接點。重騎兵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和大縱深作戰理論匹配,和重步兵、輕騎兵一同作為牽製集群,而裝備了火炮的輕騎兵(騎射手)才是突擊集群的主力。
寒門 [01-19 11:41]
重騎兵進行大縱深作戰對後勤來說是個災難.西方重騎兵軍團都有帶仆從以及不著重甲的行軍馬,這才能讓主力坐騎保持體力,但因為馬多,人多,而實際主力並不多,一般在1/3到1/5之間,在東方這東方式作戰實在是種災難
霞鱗 [01-19 11:47]
回[寒門]:大縱深作戰並不是說一股腦就往敵後衝,然後大迂回包抄。這種理論強調大集群間的協同,以突擊集群衝破敵人進行迂回,爭取戰略上的有利態勢,但同時在正麵和側麵也要布置牽製集群,不讓突擊集群承受過多壓力。重騎兵可以在這時發揮作用。雖然人數不多,但很容易衝垮四五倍,甚至十倍於己的普通步兵,是一支能充分吸引敵人兵力的力量。作為牽製集群,作戰半徑也不需要太大,隻要在重步兵和輕騎兵將敵人消耗得差不多時清掃場子就行。豬腳日後在西征中確實會碰到後勤問題,但如果跳出大陸軍隊的視野局限性,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所以重騎兵可以放心大膽用在大縱深作戰中。比如說,重騎兵之所以成為後勤的噩夢,是因為在野戰中自持力差。那麽,如果有一個能和大後方直接連通的基地支撐呢?豬腳畢竟來自於21世紀啊,想想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怎麽打陸戰的就明白了。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後半部分的西征。但豬腳的西征和蒙古不一樣,無論從戰術還是所引發的後果,都不會是鐵木真那樣的野蠻踐踏文明。這才是本書的重頭戲。
寒門 [01-19 12:06]
嗬嗬,那重騎兵的馬種是用什麽馬種?重裝戰馬對後勤的要求不是糧食和牧草能解決的.大唐西域都護府在大唐如日中天的時期也不過隻有數千騎兵,而重騎兵隻有500人,因為實在昂貴且麵對遊牧民族的優勢和其成本不成正比.不否認精銳重騎能夠牽製敵主力.但因為東方的戰爭規模往往以數十萬計(草原民族一發狠也能出動幾十萬騎兵),而西方能達到十萬規模的就流傳千古了,這就要求重騎軍團達到較大的規模和較強的戰鬥力和機動力,而要達到這兩點,做後勤工作的老兄估計得撞牆。東方的氣候環境不產西方那種高頭大馬,東方的戰馬往往以持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著稱,但負重力,短途衝刺力不符合重騎兵的要求,中國的重騎兵馬種一般來自中亞和小亞細亞,這就造成了成本的昂貴和馬種的退化問題.而西方的戰馬嬌貴,難飼養,負重強,短程衝刺力極強.但想長途行軍就不可能了.(戰馬都要騸過,做馬種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另外保留良種) 記得上次看到過荷蘭的駝馬,簡直是馬中的坦克,但不知道能不能跑的起來,嗬嗬
霞鱗 [01-19 12:29]
回[寒門]:豬腳西征前已經當了五年皇帝,幾片大草原都在他控製下。算上之前收服遊牧民族混軍閥的日子,收集幾千上萬匹突厥馬不成問題,歐洲森林馬就算了。馱馬隨便找。川馬、滇馬、甚至是三河馬。這就是做皇帝的好處,可以全國動員。再說……豬腳西征就是打出國門去啊……保持核心的十萬精銳就行,其餘召集仆從兵,蒙古就是這麽做的。他們核心精銳才兩萬。西征前豬腳和阿拉伯互相以傾國之兵決戰,完事後弄個十幾萬人攆兔子不難。寫書最高興的就是有人認真看,謝謝你能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其實在西征中已經不存在對付遊牧民這個問題了。蘇合,也就是蒙古人,留在東方的豬腳當皇帝前就殺絕了。西方的,會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對付遊牧民最好的方式還是用遊牧民,這也是為什麽豬腳費盡心機弄個“天可汗”的名頭出來。
寒門 [01-19 12:53]
大漢大唐統治西域幾百年麵對戰馬問題也是一籌莫展,這和交通,通訊,政治體製,曆史文化都有非常大的關係,我覺得你寫的有點過於理想化和簡單化了,中原人和草原人西域人戰鬥了數千年,大家都有小強精神.當年蒙古人之所以能召到那麽多的仆從軍,這和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蒙古軍沒有軍紀,完全而堅定的執行三光政策,仆從軍也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隻有血腥的利益才是他們的凝聚力。還記得鐵木真的名言麽?蒙古軍就一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蝗蟲大軍,是人類最深層最邪惡的欲望組成的軍隊.而要一支有人性的軍隊擁有象蒙古軍那樣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很難.民族矛盾隻能用現實利益來調和,一旦沒有現實的直接利益,那就是烏合之眾了.----隻是聊聊,希望能越寫越好
霞鱗 [01-19 13:00]
回[寒門]:嗬嗬,你說到點子上了。因為要保留些懸念,我不能講得太明。但能透露一點:豬腳許給少數民族的好處和軟硬兼施的手段,是曆朝曆代從沒有過,古代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也不敢做的。所以才有這麽多人肯給他賣命。西征中,如何鞏固征服地區,除了蒙古人的三光,還可以借鑒羅馬的方式。保證別人的利益,這是個關鍵點,也是豬腳以21世紀的思維方式突破時代局限性的亮點。關於這個懸念,其實在第一卷沒有寫出來的書房問對中就留下了。西征前會先用在吐蕃身上檢驗效果。雖然不是很詳盡,和酒大沒法比,但我也準備了一份大綱,所以一些比較重要的思路都會在事先做一下鋪墊。一直到第五卷,都是西征的準備工作。包括騎兵和陸戰隊戰術成型、海軍建設、熱兵器、經濟體係轉換、產業革命啟動、文化和輿論的支持等等等等,然後一切成果在西征中匯合,總爆發,成為超過真實曆史中蒙古的一個傳奇。 歡迎多關注本作。謝謝。
寒門 [01-19 13:10]
嗬嗬,等著看看你的謎底,不過提醒一下,大羅馬時期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隻有蒙古時期和亞曆山大時期可以參考,隻是這兩個跨大陸帝國所能維持的時間都非常短暫,都是在民族矛盾麵前敗下陣來
霞鱗 [01-19 13:16]
回[寒門]:這個矛盾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隻要滿足了兩個前提就行:1、給予各地高度自治權,中央政府派駐官員,負責稅收等工作,行政交由當地處理,將民族之間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局限在一地,而不是擴展到全國。2、中央政府始終保持一支能隨時鎮壓各自治領的強力軍隊。蒙古和亞曆山大是大陸時代的征服,而豬腳要走的,是海洋時代的征服,用日不落帝國來比喻更為恰當。
寒門 [01-19 13:16]
陸戰隊?嗬嗬,我確實很想知道是否包括騎兵,如果有,戰馬的海運問題怎麽解決的,這問題可是困擾了整個世界上千年,希望能有新的思路
霞鱗 [01-19 13:20]
回[寒門]:不瞞你說,戰馬是否海運,這個問題我也在考慮中,因為要麵對的技術障礙太多了。至於陸戰隊,個人認為不配馬更好。一來減輕後勤壓力,二來真把海軍、火炮、騎兵這三者捏到一起,和開作弊器沒兩樣了。
寒門 [01-19 13:22]
給予各地高度自治權,中央政府派駐官員,負責稅收等工作----不可能的,這裏麵有非常多的問題,別說民族地區,就連中原地區這種方式一樣會出大問題,甚至我們現在,地方諸侯經濟上來了,中央的話也是常常聽不到了......會出大問題的,更何況通訊落後,政府班子整個一土皇帝,隻能依靠首腦的忠誠,災難
霞鱗 [01-19 13:34]
回[寒門]:這就是我說要在之前做文化和輿論上準備工作的原因。有些事,確實僅依靠條文是解決不了的。而且兩個前提,一和二互相支撐,軍隊擺那兒啊。布拉格之春後敢出頭的人畢竟少了。在本國有道德和輿論基礎,總督兵權小,經常互換,問題不能說根治,應當也是在允許範圍內。何況哪個國家沒有情報機構啊……通訊是個大問題,但有了定期郵船和郵路製度,我認為不一定會是個死結。不過再怎麽說也隻是我個人臆想,隻能參考真實曆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做法,肯定會有些疏漏。
寒門 [01-19 16:07]
我覺得書中對於民族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過於簡單化,世界上最令人頭疼的就是民族問題,最難解決的也是民族問題,最要人命的還是民族問題.很多民族是打不垮殺不怕的,收買的手段也隻能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有效,每個人都有野心,一旦這種野心膨脹到民族的高度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民族戰爭,自古都是如此.可以借鑒阿富汗/巴勒斯坦/中國西藏/中國新疆/塞爾維亞/捷克/非洲等地區的情況,寫的入微些,細致些.有節奏感
霞鱗 [01-19 23:37]
回[寒門]:書中所用的手段也不能完全說是收買。我一直都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製造了一個悖論,一個跳不出的死循環。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並不是說不能和平相處,比如盛唐,也隻有在盛唐那種環境下才能實現。這就是豬腳要實現的初步目標。以此為前提,在人種和文化上進行和平同化。這種同化並不是單向進行。其他民族一些可取之處也可以用在改造漢民族上。書中的民族矛盾不會徹底解決,豬腳所能做的,無非是將漢民族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納入同一個文化和政治體係。其他的,就留待共和國解決吧。 強大的國力、先進的文化和開放的心態、民主政治、軍隊國家化,滿足這四個條件,我認為就能達到13世紀國家向心力的極致了,至少能避免徹底分裂的局麵。隻要豬腳開個頭,促進民族間的融合,其他就留待時間來解決吧。豬腳西征也不是以擴張人口和土地為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改變中原王朝在地域和視野上的局限性,打造一個世界帝國,所以一些中亞和中東的民族,不會強行征服,讓他們以國家的形式存在於軍事打擊範圍內就行。
寒門 [01-22 22:58]
我又來了,嗬嗬.對於冷兵器時代大一統帝國我一直認為這是非常缺乏統治基礎的,人類曆史上這種垮大陸的帝國壽命都非常短暫,並且沒有真正形成過中央集權統治製度,而采取的都是貴族分封製度.個人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加以精煉和情節擴展.此外從帝製轉化為共和製的時間書中交代的未免太短了,政治製度的轉變需要有多方麵條件的配合,生產力,生產關係,思想啟蒙社會關係等等,區區200多年想完成這種轉變不太可能,況且共和製並不一定比帝製優秀,世上從沒有最優秀的政治製度,隻有最合適的。另外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麽大家都覺得現在的軍隊編製一定比古代軍隊編製優秀呢?現在的軍事編製是在熱武器大量裝備軍隊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它適合於現代戰爭對軍隊的基本要求和作戰指揮,但不一定適合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指揮和作戰要求.而古代的軍事製度起碼已經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發展積累,最能在當時環境下充分發揮軍隊作為一個整體的戰鬥力.當然因為從沒有人做過這方麵的實驗,無法給出對比數據,但是想當然的以為現代三三製一定比古代軍製強也是很牽強的,而且好像大家都這麽認為這就有點奇怪了.
霞鱗 [01-22 23:27]
回[寒門]:我並不打算用中央集權製來管理西征後的帝國,而且西征也不會像蒙古一樣占那麽多地方。掌握具有戰略意義的飛地就夠了。畢竟有強大的海軍為後盾。政治製度轉化前肯定要實現產業革命。事實上豬腳會比較早啟動這一步。軍隊編製問題,確實不一定比古代強,但用現代的編製和古人打仗,有些戲劇效果。而且專業的軍官團和參謀製度,雖然古代也有,隨意性比較大。這才是豬腳整軍的關鍵。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古代編製的話,讀者往往不能和真實規模對應起來。
寒門 [01-22 23:46]
參謀製度先不說,那個更有深度,嗬嗬,先說軍製.現代軍隊最小單位是班,每個班為7到9人(根據是否主力有所不同).當然還有火力組,但班級單位是正規編製中的最小作戰單位.一個班應該能夠保證兩個火力點,一個主火力點,一個支援火力點,並能攜帶1個基數以上的彈藥,這是現代軍製的要求,而班在作戰中是由排來指揮,正規軍中很少有班級單位獨自作戰,但排級單位可以滿足獨自作戰的最小要求,因為排可以擁有戰場通訊密碼並能完成最基本的進攻和防禦任務。古製中最小的一般為五人一伍,而且多為鄉親,人熟,在戰場上不會跟丟人.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傳令基本靠喊,進攻中處在方陣中間的人很多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麽以及自己該幹什麽,這時候百夫長什長伍長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保持隊形,前進,後退,衝鋒等等就是需要在大方陣中一個個整齊的小方陣中的軍官們一遍遍的喊話約束士兵,這種情況下三三製有什麽用?有什麽優秀之處? 隻是不吐不快,借你寶地自己爽下而已,嗬嗬
說到飛地,那就是隻要幾個港口就行了,內陸的海軍怎麽也來不及,但港口也需要有一定的軍事緩衝地,但這又有很多問題,期待你的答案
霞鱗 [01-22 23:57]
回[寒門]:嗬嗬,這方麵的描寫在書中應當已經有了。豬腳的軍隊有個不同,就是更強調旗語和聲音信號。這就要求士兵的訓練程度更高,這也是為什麽我會花不少筆墨描寫類似Seal的新兵營。飛地的管理嘛……其實,你可以將豬腳西征時的帝國看作大不列顛,這樣比較好理解:)除了權力集中的中央帝國,外圍有自治領,再外圍有屬國和藩國,是一個在地理和政治結構上都呈現梯級的狀態。
寒門 [01-23 00:06]
嗬嗬,你還別說,真要把現在的士兵集中起來一萬人一個方陣前進衝鋒也一定亂七八糟,記得有年在敦煌拍了部古戲,聽說直接找了部隊出人,組了兩個大方陣對衝,足足排了三天才搞定,還隻是最最基本的走兩步衝上去完事,片名叫什麽忘記了,當時看那片子也對那場景很不滿意,站著不動還挺唬人,一衝起來就看到一堆人丟盔棄甲的跑來跑去
霞鱗 [01-23 00:21]
回[寒門]:這是沒辦法的,畢竟戰場環境不一樣。如果給古人一把81-1,他們也做不出匍匐、躍進這些標準的戰術動作。睡覺去了,總算在22日完成一更。兄台有什麽盡管說,捉到Bug也告訴我一聲,能改一定改:)
————————————————————————
寒門 [01-18 14:07]
重裝騎兵在隋代曾達到過一個高峰,但因為其昂貴的價格,對騎兵和戰馬素質的極高要求以及過於緩慢的衝刺速度和短暫的有效戰鬥時間,使得中國的重裝騎兵很快就在遊牧民族的輕騎兵騎射技術的壓力下迅速被淘汰.中國沒有重裝騎兵不是因為中國沒有這種觀念,而是因為環境不允許,再加上遊牧民族的彎弓騎射,那是重騎兵的惡夢,就如西方重騎兵碰到蒙古遊騎一樣,那是一邊倒的戰爭,重騎兵想和遊騎兵抗衡是很難的,除非遊騎兵沒進化出騎射,否則拖都拖死了。個人認為西方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理論是遠遠落後於中國的,也就隻有英格蘭長弓手是個亮點,其它所謂的重步兵重騎兵騎士雙手劍士等等,都不是一般的好對付.
霞鱗 [01-18 15:55]
回[寒門]:你說的沒錯。重騎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性價比不高。但用來對付缺少弓弩的步兵非常有效。重步兵其實也是個挺有用的軍種,可以克製輕步兵和重騎兵。西方在冷兵器時代落後的是戰爭理論,他們的裝備有些畸形發展,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本書中重騎兵將會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如果我隻想建設重騎的話也不用繞那個大個彎子去收遊牧民了是不是:) 其實你說的這個問題在26、27、28三章裏就有體現了。騎兵旅的裝備按照中國古代標準已經算是重裝,所以豬腳清醒地認識到,在野戰中會很吃虧,隻有壓縮戰場空間才有可能獲勝。再說直接點。重騎兵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和大縱深作戰理論匹配,和重步兵、輕騎兵一同作為牽製集群,而裝備了火炮的輕騎兵(騎射手)才是突擊集群的主力。
寒門 [01-19 11:41]
重騎兵進行大縱深作戰對後勤來說是個災難.西方重騎兵軍團都有帶仆從以及不著重甲的行軍馬,這才能讓主力坐騎保持體力,但因為馬多,人多,而實際主力並不多,一般在1/3到1/5之間,在東方這東方式作戰實在是種災難
霞鱗 [01-19 11:47]
回[寒門]:大縱深作戰並不是說一股腦就往敵後衝,然後大迂回包抄。這種理論強調大集群間的協同,以突擊集群衝破敵人進行迂回,爭取戰略上的有利態勢,但同時在正麵和側麵也要布置牽製集群,不讓突擊集群承受過多壓力。重騎兵可以在這時發揮作用。雖然人數不多,但很容易衝垮四五倍,甚至十倍於己的普通步兵,是一支能充分吸引敵人兵力的力量。作為牽製集群,作戰半徑也不需要太大,隻要在重步兵和輕騎兵將敵人消耗得差不多時清掃場子就行。豬腳日後在西征中確實會碰到後勤問題,但如果跳出大陸軍隊的視野局限性,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所以重騎兵可以放心大膽用在大縱深作戰中。比如說,重騎兵之所以成為後勤的噩夢,是因為在野戰中自持力差。那麽,如果有一個能和大後方直接連通的基地支撐呢?豬腳畢竟來自於21世紀啊,想想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怎麽打陸戰的就明白了。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後半部分的西征。但豬腳的西征和蒙古不一樣,無論從戰術還是所引發的後果,都不會是鐵木真那樣的野蠻踐踏文明。這才是本書的重頭戲。
寒門 [01-19 12:06]
嗬嗬,那重騎兵的馬種是用什麽馬種?重裝戰馬對後勤的要求不是糧食和牧草能解決的.大唐西域都護府在大唐如日中天的時期也不過隻有數千騎兵,而重騎兵隻有500人,因為實在昂貴且麵對遊牧民族的優勢和其成本不成正比.不否認精銳重騎能夠牽製敵主力.但因為東方的戰爭規模往往以數十萬計(草原民族一發狠也能出動幾十萬騎兵),而西方能達到十萬規模的就流傳千古了,這就要求重騎軍團達到較大的規模和較強的戰鬥力和機動力,而要達到這兩點,做後勤工作的老兄估計得撞牆。東方的氣候環境不產西方那種高頭大馬,東方的戰馬往往以持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著稱,但負重力,短途衝刺力不符合重騎兵的要求,中國的重騎兵馬種一般來自中亞和小亞細亞,這就造成了成本的昂貴和馬種的退化問題.而西方的戰馬嬌貴,難飼養,負重強,短程衝刺力極強.但想長途行軍就不可能了.(戰馬都要騸過,做馬種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另外保留良種) 記得上次看到過荷蘭的駝馬,簡直是馬中的坦克,但不知道能不能跑的起來,嗬嗬
霞鱗 [01-19 12:29]
回[寒門]:豬腳西征前已經當了五年皇帝,幾片大草原都在他控製下。算上之前收服遊牧民族混軍閥的日子,收集幾千上萬匹突厥馬不成問題,歐洲森林馬就算了。馱馬隨便找。川馬、滇馬、甚至是三河馬。這就是做皇帝的好處,可以全國動員。再說……豬腳西征就是打出國門去啊……保持核心的十萬精銳就行,其餘召集仆從兵,蒙古就是這麽做的。他們核心精銳才兩萬。西征前豬腳和阿拉伯互相以傾國之兵決戰,完事後弄個十幾萬人攆兔子不難。寫書最高興的就是有人認真看,謝謝你能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其實在西征中已經不存在對付遊牧民這個問題了。蘇合,也就是蒙古人,留在東方的豬腳當皇帝前就殺絕了。西方的,會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對付遊牧民最好的方式還是用遊牧民,這也是為什麽豬腳費盡心機弄個“天可汗”的名頭出來。
寒門 [01-19 12:53]
大漢大唐統治西域幾百年麵對戰馬問題也是一籌莫展,這和交通,通訊,政治體製,曆史文化都有非常大的關係,我覺得你寫的有點過於理想化和簡單化了,中原人和草原人西域人戰鬥了數千年,大家都有小強精神.當年蒙古人之所以能召到那麽多的仆從軍,這和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蒙古軍沒有軍紀,完全而堅定的執行三光政策,仆從軍也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隻有血腥的利益才是他們的凝聚力。還記得鐵木真的名言麽?蒙古軍就一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蝗蟲大軍,是人類最深層最邪惡的欲望組成的軍隊.而要一支有人性的軍隊擁有象蒙古軍那樣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很難.民族矛盾隻能用現實利益來調和,一旦沒有現實的直接利益,那就是烏合之眾了.----隻是聊聊,希望能越寫越好
霞鱗 [01-19 13:00]
回[寒門]:嗬嗬,你說到點子上了。因為要保留些懸念,我不能講得太明。但能透露一點:豬腳許給少數民族的好處和軟硬兼施的手段,是曆朝曆代從沒有過,古代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也不敢做的。所以才有這麽多人肯給他賣命。西征中,如何鞏固征服地區,除了蒙古人的三光,還可以借鑒羅馬的方式。保證別人的利益,這是個關鍵點,也是豬腳以21世紀的思維方式突破時代局限性的亮點。關於這個懸念,其實在第一卷沒有寫出來的書房問對中就留下了。西征前會先用在吐蕃身上檢驗效果。雖然不是很詳盡,和酒大沒法比,但我也準備了一份大綱,所以一些比較重要的思路都會在事先做一下鋪墊。一直到第五卷,都是西征的準備工作。包括騎兵和陸戰隊戰術成型、海軍建設、熱兵器、經濟體係轉換、產業革命啟動、文化和輿論的支持等等等等,然後一切成果在西征中匯合,總爆發,成為超過真實曆史中蒙古的一個傳奇。 歡迎多關注本作。謝謝。
寒門 [01-19 13:10]
嗬嗬,等著看看你的謎底,不過提醒一下,大羅馬時期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隻有蒙古時期和亞曆山大時期可以參考,隻是這兩個跨大陸帝國所能維持的時間都非常短暫,都是在民族矛盾麵前敗下陣來
霞鱗 [01-19 13:16]
回[寒門]:這個矛盾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隻要滿足了兩個前提就行:1、給予各地高度自治權,中央政府派駐官員,負責稅收等工作,行政交由當地處理,將民族之間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局限在一地,而不是擴展到全國。2、中央政府始終保持一支能隨時鎮壓各自治領的強力軍隊。蒙古和亞曆山大是大陸時代的征服,而豬腳要走的,是海洋時代的征服,用日不落帝國來比喻更為恰當。
寒門 [01-19 13:16]
陸戰隊?嗬嗬,我確實很想知道是否包括騎兵,如果有,戰馬的海運問題怎麽解決的,這問題可是困擾了整個世界上千年,希望能有新的思路
霞鱗 [01-19 13:20]
回[寒門]:不瞞你說,戰馬是否海運,這個問題我也在考慮中,因為要麵對的技術障礙太多了。至於陸戰隊,個人認為不配馬更好。一來減輕後勤壓力,二來真把海軍、火炮、騎兵這三者捏到一起,和開作弊器沒兩樣了。
寒門 [01-19 13:22]
給予各地高度自治權,中央政府派駐官員,負責稅收等工作----不可能的,這裏麵有非常多的問題,別說民族地區,就連中原地區這種方式一樣會出大問題,甚至我們現在,地方諸侯經濟上來了,中央的話也是常常聽不到了......會出大問題的,更何況通訊落後,政府班子整個一土皇帝,隻能依靠首腦的忠誠,災難
霞鱗 [01-19 13:34]
回[寒門]:這就是我說要在之前做文化和輿論上準備工作的原因。有些事,確實僅依靠條文是解決不了的。而且兩個前提,一和二互相支撐,軍隊擺那兒啊。布拉格之春後敢出頭的人畢竟少了。在本國有道德和輿論基礎,總督兵權小,經常互換,問題不能說根治,應當也是在允許範圍內。何況哪個國家沒有情報機構啊……通訊是個大問題,但有了定期郵船和郵路製度,我認為不一定會是個死結。不過再怎麽說也隻是我個人臆想,隻能參考真實曆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做法,肯定會有些疏漏。
寒門 [01-19 16:07]
我覺得書中對於民族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過於簡單化,世界上最令人頭疼的就是民族問題,最難解決的也是民族問題,最要人命的還是民族問題.很多民族是打不垮殺不怕的,收買的手段也隻能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有效,每個人都有野心,一旦這種野心膨脹到民族的高度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民族戰爭,自古都是如此.可以借鑒阿富汗/巴勒斯坦/中國西藏/中國新疆/塞爾維亞/捷克/非洲等地區的情況,寫的入微些,細致些.有節奏感
霞鱗 [01-19 23:37]
回[寒門]:書中所用的手段也不能完全說是收買。我一直都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製造了一個悖論,一個跳不出的死循環。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並不是說不能和平相處,比如盛唐,也隻有在盛唐那種環境下才能實現。這就是豬腳要實現的初步目標。以此為前提,在人種和文化上進行和平同化。這種同化並不是單向進行。其他民族一些可取之處也可以用在改造漢民族上。書中的民族矛盾不會徹底解決,豬腳所能做的,無非是將漢民族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納入同一個文化和政治體係。其他的,就留待共和國解決吧。 強大的國力、先進的文化和開放的心態、民主政治、軍隊國家化,滿足這四個條件,我認為就能達到13世紀國家向心力的極致了,至少能避免徹底分裂的局麵。隻要豬腳開個頭,促進民族間的融合,其他就留待時間來解決吧。豬腳西征也不是以擴張人口和土地為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改變中原王朝在地域和視野上的局限性,打造一個世界帝國,所以一些中亞和中東的民族,不會強行征服,讓他們以國家的形式存在於軍事打擊範圍內就行。
寒門 [01-22 22:58]
我又來了,嗬嗬.對於冷兵器時代大一統帝國我一直認為這是非常缺乏統治基礎的,人類曆史上這種垮大陸的帝國壽命都非常短暫,並且沒有真正形成過中央集權統治製度,而采取的都是貴族分封製度.個人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加以精煉和情節擴展.此外從帝製轉化為共和製的時間書中交代的未免太短了,政治製度的轉變需要有多方麵條件的配合,生產力,生產關係,思想啟蒙社會關係等等,區區200多年想完成這種轉變不太可能,況且共和製並不一定比帝製優秀,世上從沒有最優秀的政治製度,隻有最合適的。另外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麽大家都覺得現在的軍隊編製一定比古代軍隊編製優秀呢?現在的軍事編製是在熱武器大量裝備軍隊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它適合於現代戰爭對軍隊的基本要求和作戰指揮,但不一定適合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指揮和作戰要求.而古代的軍事製度起碼已經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發展積累,最能在當時環境下充分發揮軍隊作為一個整體的戰鬥力.當然因為從沒有人做過這方麵的實驗,無法給出對比數據,但是想當然的以為現代三三製一定比古代軍製強也是很牽強的,而且好像大家都這麽認為這就有點奇怪了.
霞鱗 [01-22 23:27]
回[寒門]:我並不打算用中央集權製來管理西征後的帝國,而且西征也不會像蒙古一樣占那麽多地方。掌握具有戰略意義的飛地就夠了。畢竟有強大的海軍為後盾。政治製度轉化前肯定要實現產業革命。事實上豬腳會比較早啟動這一步。軍隊編製問題,確實不一定比古代強,但用現代的編製和古人打仗,有些戲劇效果。而且專業的軍官團和參謀製度,雖然古代也有,隨意性比較大。這才是豬腳整軍的關鍵。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古代編製的話,讀者往往不能和真實規模對應起來。
寒門 [01-22 23:46]
參謀製度先不說,那個更有深度,嗬嗬,先說軍製.現代軍隊最小單位是班,每個班為7到9人(根據是否主力有所不同).當然還有火力組,但班級單位是正規編製中的最小作戰單位.一個班應該能夠保證兩個火力點,一個主火力點,一個支援火力點,並能攜帶1個基數以上的彈藥,這是現代軍製的要求,而班在作戰中是由排來指揮,正規軍中很少有班級單位獨自作戰,但排級單位可以滿足獨自作戰的最小要求,因為排可以擁有戰場通訊密碼並能完成最基本的進攻和防禦任務。古製中最小的一般為五人一伍,而且多為鄉親,人熟,在戰場上不會跟丟人.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傳令基本靠喊,進攻中處在方陣中間的人很多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麽以及自己該幹什麽,這時候百夫長什長伍長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保持隊形,前進,後退,衝鋒等等就是需要在大方陣中一個個整齊的小方陣中的軍官們一遍遍的喊話約束士兵,這種情況下三三製有什麽用?有什麽優秀之處? 隻是不吐不快,借你寶地自己爽下而已,嗬嗬
說到飛地,那就是隻要幾個港口就行了,內陸的海軍怎麽也來不及,但港口也需要有一定的軍事緩衝地,但這又有很多問題,期待你的答案
霞鱗 [01-22 23:57]
回[寒門]:嗬嗬,這方麵的描寫在書中應當已經有了。豬腳的軍隊有個不同,就是更強調旗語和聲音信號。這就要求士兵的訓練程度更高,這也是為什麽我會花不少筆墨描寫類似Seal的新兵營。飛地的管理嘛……其實,你可以將豬腳西征時的帝國看作大不列顛,這樣比較好理解:)除了權力集中的中央帝國,外圍有自治領,再外圍有屬國和藩國,是一個在地理和政治結構上都呈現梯級的狀態。
寒門 [01-23 00:06]
嗬嗬,你還別說,真要把現在的士兵集中起來一萬人一個方陣前進衝鋒也一定亂七八糟,記得有年在敦煌拍了部古戲,聽說直接找了部隊出人,組了兩個大方陣對衝,足足排了三天才搞定,還隻是最最基本的走兩步衝上去完事,片名叫什麽忘記了,當時看那片子也對那場景很不滿意,站著不動還挺唬人,一衝起來就看到一堆人丟盔棄甲的跑來跑去
霞鱗 [01-23 00:21]
回[寒門]:這是沒辦法的,畢竟戰場環境不一樣。如果給古人一把81-1,他們也做不出匍匐、躍進這些標準的戰術動作。睡覺去了,總算在22日完成一更。兄台有什麽盡管說,捉到Bug也告訴我一聲,能改一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