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於通**這種從小就全民皆兵的蘇合人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對於在屬地和民眾中完成了軍事化改造的李雪鱗來說,除了看到轉折點出現的興奮之外,也已經熟悉到有些淡漠了。對於守衛在北方前線的大夏官兵們來說,他們也在時常發生的戰鬥中習慣了三命換一命的規律,大多數士兵都活得很麻木。


    但對於中原的百姓來說,百年的太平讓戰爭遠離了日常生活。雖然先皇在世時常常出征,天興三年冬天的蘇合入侵也幾乎演變成舉國之戰,但終究對大夏腹心地帶的影響很小。京城裏百業照常。酒樓青樓一樣熱鬧,去佛寺道觀為征人祈福的也不見得比平時更多。


    可是這天興五年的初夏卻明顯不同。從仲春時節起,先是駐守江南的軍隊被大批抽調北上。然後一道征兵令,黃河以北的農村壯勞力幾乎被擼掉四分之一,除了穿號衣吃餉,更多的是成為自備口糧的隨軍民夫。


    再往後,又是征兵令。可這回征進軍隊的人卻沒有北上,而是統統駐紮在京城附近,每日裏聽著官長灌輸忠君報國,鏟除奸臣的主旋律思想。真正的單兵素質訓練倒沒怎麽做。


    李毅將馬車小窗上的簾子用折扇稍稍挑起一條縫,恰好看到兩支軍隊交錯而過的情形。向東的那支是去增援北線。向西的那支則是拱衛京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燕州連續兩次的異變瞞不過城中二十多萬百姓,走親戚串門時,流言就跟著長了腳,由北向南傳遍了大半個中國。雖然官道上的兩支軍隊穿著一模一樣的號衣,臉上卻沒有表情,對於和自己不是一個方向的同袍一絲笑容也不給。


    這也情有可原。誰知道過一陣子大家會不會在戰場上殺個你死我活,沒必要搞得太熟絡。


    “亂世將至啊!”李毅搖搖頭,放下簾子。對坐在對麵的董仆射道:


    “北麵那人似乎想將遼東一戰而定——世上哪有這麽美的事,蘇合人已經聚起了一十萬大軍等著他。”


    董尚華微閉著眼睛,撫著銀色長須,悠然道:“但那人也未必會輸。以弱勝強之戰他可沒少打。”


    “五萬對十一萬也能贏?對手可是拚了命的蘇合人!”李毅嗤笑了一聲,“那人之前所謂的‘勝仗’,要麽僥幸,要麽使齷齪手段,勝之不武。這次的對手可不是憑小聰明便能勝過的弱旅。不過蘇合人即使贏了,十年內也是元氣大傷,無力犯我大夏。這倒是連一舉都省了便能兩得。”


    “多虧聖上洪福。”董仆射習慣性地應和了一句毫無意義的廢話,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雖然隱隱成為李毅集團的第二號靠山,以及朝中最大的實力派盟友,本身對李毅卻不怎麽刊號。如果說這個在王府長大的公子哥在涉足官場前還因為交際而頗有盛名,那麽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他已經把自己的名聲和信用透支到了極限。現在朝中真正想跟他一條道走到黑的已經寥寥無幾,且多是年輕位卑的新人,有著不搏不精彩的投機心理。中書省坐一張桌子上的這些老人們早已和晉王暗通款曲,為自己鋪後路了。


    當然,皇帝這個因素沒人能忽視,這也是李毅居然能無風無浪一路走到今天的最主要原因。李毅控製了小皇帝,也就掌握了這些重聲名勝於性命的大佬們的命門。有些事,成功了之後才能說是“清君側”,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滿門抄斬再瓜蔓一番的慘劇。


    馬車輪子粼粼滾過官道,一陣顛簸中誰也沒說話,想著各自的心事。


    李毅不可能沒注意聽到董尚華態度的微妙變化。雖然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學一學魏武焚信的氣度,可這東西畢竟不是跟著權勢走的附屬品。除了董尚華,還有其他人同樣在遮掩著什麽。恭順度幾個百分點的變化讓李毅很不舒服。


    他有些想不通。晉王,自己的英雄老爹,自然是朝中一尊大佛。雖然難扳倒,卻也不是絕無可能,特別是現在還有了皇帝這根撬杆。就從年齡上說,晉王已經四十六歲,在這個時代算是老年人了,再過十幾二十年就該主動去向陰司報到。而李毅正當壯年,還有四五十年可以經營自己的勢力,何況現在他執掌的權柄已經說不上小。如果將政治看成投資,潛力股第一號非他莫屬,而那個礙眼的老爹差不多該踢到ST堆裏去了。


    更讓他想不通的是居然還有大臣和北麵那人也有書信來往。他自然知道那人在大夏的北線大軍中安插了探子,而且是公開的。要不然那些牆頭草就算想拉攏關係也找不到門路。但在他看來,那人有勇無謀的行為正在自撞南牆。五萬拚湊起來不到一年的雜牌軍對十一萬蘇合人能打贏?要這麽容易,大夏早就將蘇合逐出自己身邊了。向將死之人使顏色,值得嗎?


    正想得出神時,馬車已經駛進了城門,正穿過冷清了很多的東城向晉王府趕去。


    “董大人對此事如何看待?”


    “什麽事?哦,世子說的是……”


    董尚華指指北麵,見李毅微笑頷首,他沉吟片刻,道:“此事關鍵,在於那人是否能獲勝;是大獲全勝還是慘勝。”


    李毅微哂道:“董大人莫非以為他還有勝機?”


    董仆射猶豫了一下,還是從懷裏抽出一封八百裏加急的快件遞了過去。李毅隻掃了開頭部分便笑了起來:


    “那人居然連燕山部都惹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此一來損失必然……什麽!”李毅閉了會兒眼睛,再仔細看過急報,震驚地在搖晃的馬車車廂中站了起來,卻又被石板路的坑坑窪窪顛回位子上。


    “世子,那人實在不容小看。說不定他真能贏。但若是慘勝,則於我們非但無損,還更有利些。這封急件上午剛送到,還沒來得及在中書省中傳閱。”


    “別傳,一個人都不能給看!”李毅將原件折幾折收好,寒著臉道,“如今民心不穩,千萬不能再給他們鬧事的由頭。那人便是勝了又如何?大軍守在邊關上可不是擺設!被他連敗的蘇合人也斷然咽不下這口氣。他連後院之火都來不及撲滅,談何脅迫我大夏!”


    董尚華有些心不在焉地把玩一塊羊脂白玉。這是吐穀渾才出產的上等貨。白淨若凝脂,油潤豐盈,內裏似有光華。這寶貝最早的主人是吐穀渾王室,然後是仆固德潤,再是李雪鱗,繞了一個大圈子,這才和一封言辭懇切的密信一同交到他手裏。


    李毅智商確實沒的說,就是太喜歡想當然,把他自己的樂觀套到殘酷的現實上。董尚華決定最後再問一句:


    “世子,若那人真的大勝了,該如何是好?”


    “決不可能大勝!決不!”李毅斬釘截鐵地說完,又笑了,“他勝了的話,那就請皇上下詔,讓大軍到遼東去緝捕反賊。”


    “什……!使不得,世子!這可千萬使不得!”


    “有什麽可擔心的。他才五萬,我就不信先是十一萬蘇合人,再是我大夏二十萬精銳大軍,還收拾不了這群烏合之眾!”


    董尚華握緊了那塊溫潤的白玉,心中長歎一聲。


    李毅說得亢奮了,沒察覺到老仆射臉上勉強的微笑,繼續描繪著宏偉藍圖:


    “那人到頭來一番辛苦都為我們做嫁衣。等平定了遼東的蘇合人,下一個就是盤踞燕山以北的。但大軍在外糧草先行,這千裏奔襲可不是開玩笑的。在前方用命,那是武人的事,我們這些文官該做的就是多籌錢糧。史書中多有軍隊因糧餉不濟,輕則覆沒,重則叛變的例子,我們可得小心。現在國庫也不充實,糧草再抓緊征收,軍餉便讓天下百姓都幫著出一點吧。反正一年也不過百多萬兩銀子。我大夏一萬萬人,每人一百兩總出得起罷?窮人少出點,富人多出點,這麽一平均也差不多。”


    如果換了李雪鱗,實行這種向麵向全民的征稅必然會下意識地要求給出各項數據,確定稅率,再反複核算。可是在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靠“差不多”。


    北方的通**估計敵情時總會估摸著“差不多”;南方的李毅在製定國計民生時也會估摸“差不多”。但他們的對手卻是個很一板一眼的人。在一個大家都喜歡“差不多”的年代裏出現一個凡事要求數據和方法都可靠的人,那結果就會差很多。


    本書首發http://www..com,請來首發站訂閱,支持作者更新。


    PS:不好意思,今天(6/6)就更這些。實在累壞了,完全是迷糊狀態下寫的,明天會把缺的字數在新章節裏補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碧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霞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霞鱗並收藏碧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