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孟華棟已經買好了,是周五早上7點50分的列車。
周四還要上完晚自習,孟語菲沒有回家,在寢室給李振打了個電話說了一下自己到達的大體時間,然後收拾了自己明天要帶的東西。
其實也沒什麽東西帶,隻帶一下洗漱用品和一套換洗衣服就可以。
對杜月欣和寢室的人孟語菲也沒說什麽別的,就說家裏有點事和老爸去趟外地。
杜月欣看孟語菲不想說,也沒追問,讓得孟語菲鬆了口氣,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等以後歌曲發行再看下要不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和好友說吧!
周五早上不到7點孟語菲就站在了校門口的站牌旁,和父親約好了早上在校門口接她,然後父女倆一起再去火車站。
第二輛從鎮上開來的公交車停下,要下車的孟華棟看到女兒已經在等,就沒下車招呼女兒上了車直接坐到終點站。
公交站的對麵穿過馬路就是火車站,因為車流量比較大,過馬路的行人也較多,經常堵車。
大約在2003年的時候修建了高架橋,火車站也進行了改建,才使這個地段擺脫了擁堵的情況。
孟語菲和老爸檢票後進到候車室等車,孟華棟已經吃過早飯,下公交車的時候買了燒餅和兩個雞蛋給孟語菲當早餐。
“來,喝口水,慢點吃!”孟華棟讓女兒先吃著,從候車室的小商店買了瓶水遞給女兒。
“謝謝爸!爸,你包裏都帶什麽了?”孟語菲吃完雞蛋正有些噎,接過水打開瓶蓋喝了一口,看著孟華棟腳下有些發鼓的包好奇的問道。
“嗬嗬,咱們這地方的煎餅,我那戰友愛吃,給他帶的!”孟華棟笑著回答女兒。
以前吃不起饅頭,煎餅就是主食,還舍不得全用玉米做,經常摻些高粱紅薯什麽的。
不過製作起來挺麻煩的,要先把玉米用水泡了,然後推碾去皮,再加上水,推磨成煎餅糊子。
那時候全是人工做這些活,到了孟語菲小的時候就有了電磨,直接經過兩道工序就可以加工出煎餅糊子。
孟語菲還記得那時候奶奶先把攤煎餅用的鏊子支起來,圓形的鏊子是鐵做的,中間稍凸一些,三根腿支撐,下麵用小麥桔杆來把鏊子燒熱,鏊子上麵用油擦,俗稱“油搭子”,是一種用老粗布縫製而成的工具,蘸油在鏊子上塗抹擦拭,防止沾“鏊”。
然後用鐵勺舀一勺煎餅糊子放到鏊子中間,用筢子,形狀和那種老式的刮胡刀差不多,但比刮胡刀要大,放到煎餅糊子上,由裏向外一圈一圈旋轉著把糊子均勻的攤開。
再用木製或竹製的刮板,把糊子刮平,待烤幹後,用鏟子,也叫“搶子”把煎餅的邊角鏟起,輕輕揭下。
形如滿月、薄若宣紙、熱時酥脆香甜、涼後清香筋道的美味煎餅就出爐啦!
製作的過程中再加點芝麻會更好吃,如果加上菜就稱為菜煎餅了。
據說在過去,女孩子要是攤不好煎餅就找不到好婆家。
現在有了煎餅機的問世,手工攤煎餅的人少了,煎餅反而賣的比饅頭都貴。
孟語菲慢慢長大,家中攤煎餅的工具也都慢慢不見了,都好多年沒吃奶奶親手攤的煎餅,還挺懷念的。
想起煎餅這個傳統的山東名吃,相傳還有一個堅貞的愛情故事。
在沂蒙山下彌河岸邊,聰明、漂亮的姑娘黃妹子和年輕的小夥子梁馬,情投意合,一個非君不嫁,一個非卿不娶。
但黃妹子有一個狡黠刁鑽、見錢眼開的繼母,嫌貧愛富,背地裏接受了富家人的錢財,答應把黃妹子嫁過去。
黃妹子死活不肯。黃母見狀設下了毒計,讓梁馬來黃家溫習功課,說等梁馬考取了功名後,再和黃妹子成親。
梁馬來後,黃母對梁馬說:“書房和文房四寶,我都給你有所準備,你看還需要什麽嗎?”
梁馬說:“隻要有書有筆,其他什麽都不需要了。”
黃母一聽大喜,急忙高聲對家奴們說:“你們聽到沒有,他隻要紙和筆,其他什麽都不需要,真是個有誌的好兒郎啊!”
就這樣,梁馬搬進了書房,開始埋頭讀起書來。
讀到中午,不見有人送飯來,到了黃昏,依然不見有人送飯來,梁馬隻好走出書房去看,但小院門口守著一個家奴,不許他出去,梁馬隻好再回書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見有人來送飯。
梁馬恍然大悟,上了黃母的惡當,黃母正是要餓得梁馬挺不住,讓他逃跑,再誣賴他偷錢偷物,敗壞他的名聲,從而讓黃妹子死了對梁馬的心,好安心出嫁給富家人家當媳婦。
黃妹子知道後,又急又氣。急中生智,烙了一疊很薄很薄的白餅,再將餅切得方方正正,看起來就如同白紙一樣,讓丫鬟給梁馬送去。
丫鬟到了小院門口,被守門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隻許送進紙筆。”
丫鬟答道:“正是送紙。”
家奴一看,果然是一紮白紙,就放丫鬟進了院。
梁馬接過丫鬟送來的這些白紙,隻聞得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定神仔細觀察,原來是餅啊!
梁馬當即吃了個飽,十分佩服黃妹子的機智。靠著“白紙”,梁馬又開始潛心讀書。
三天過去了,黃母看梁馬依然心平氣和的讀書寫文章,大為惱火,惡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餓梁馬三天。
黃妹子又在“筆”上打起了主意,大蔥剝淨剪葉去根就像筆,讓丫鬟給梁馬送一捆筆去。家奴見是筆,隻好放行。
就這樣,梁馬吃著“紙”和“筆”溫習功課,身體不但沒有瘦弱下去,精神也十分健旺。
再三天過去,黃母聽家奴說梁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書寫文章。
黃母根本不相信,就問家奴:“不吃飯還這麽有精神,難道他喝風嗎?”
而家奴說:“不是喝風,而是他把紙和筆都吃了!”
黃母聽了家奴的話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帶她去看。
家奴帶著黃母偷偷摸摸地來到書房窗外,戳破窗紙隻見梁馬用紙卷著筆,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
黃母不相信世上還有這種奇事,忙將梁馬喚到正房,詳加詢問。
梁馬吃了一回虧當然不會把真情相告,反而裝得煞有介事似地說:“在下九歲的時候,曾有一位仙師教我點石成金法,我隻要把紙、筆輕輕一點,就馬上變得香噴噴,成為可口的食品。不過仙師也囑咐我,在沒有取得功名之前,隻能試點一次,等到中榜之後,方才可以隨心所欲。”
黃母一聽。梁馬曾得仙人相助,日後必是大富大貴之人,就換了一副麵孔,笑嘻嘻地對梁馬懇求道:“賢婿啊!到了那時,可千萬不能忘記你嶽母啊!”
梁馬又好氣又好笑,不無嘲諷地對黃母說道:“當然,當然,到了那時,我還要盡力報答您的恩情呢!”
黃母聽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條縫,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親事,從此對梁馬敬如上賓。
後來梁馬果然中了狀元,把黃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恩愛美滿,還不時重溫吃“紙”吃“筆”的那段生活。
這個美滿的愛情故事很快就傳揚了開來,從此,煎餅卷大蔥的吃法也就在民間流傳開了。
周四還要上完晚自習,孟語菲沒有回家,在寢室給李振打了個電話說了一下自己到達的大體時間,然後收拾了自己明天要帶的東西。
其實也沒什麽東西帶,隻帶一下洗漱用品和一套換洗衣服就可以。
對杜月欣和寢室的人孟語菲也沒說什麽別的,就說家裏有點事和老爸去趟外地。
杜月欣看孟語菲不想說,也沒追問,讓得孟語菲鬆了口氣,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等以後歌曲發行再看下要不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和好友說吧!
周五早上不到7點孟語菲就站在了校門口的站牌旁,和父親約好了早上在校門口接她,然後父女倆一起再去火車站。
第二輛從鎮上開來的公交車停下,要下車的孟華棟看到女兒已經在等,就沒下車招呼女兒上了車直接坐到終點站。
公交站的對麵穿過馬路就是火車站,因為車流量比較大,過馬路的行人也較多,經常堵車。
大約在2003年的時候修建了高架橋,火車站也進行了改建,才使這個地段擺脫了擁堵的情況。
孟語菲和老爸檢票後進到候車室等車,孟華棟已經吃過早飯,下公交車的時候買了燒餅和兩個雞蛋給孟語菲當早餐。
“來,喝口水,慢點吃!”孟華棟讓女兒先吃著,從候車室的小商店買了瓶水遞給女兒。
“謝謝爸!爸,你包裏都帶什麽了?”孟語菲吃完雞蛋正有些噎,接過水打開瓶蓋喝了一口,看著孟華棟腳下有些發鼓的包好奇的問道。
“嗬嗬,咱們這地方的煎餅,我那戰友愛吃,給他帶的!”孟華棟笑著回答女兒。
以前吃不起饅頭,煎餅就是主食,還舍不得全用玉米做,經常摻些高粱紅薯什麽的。
不過製作起來挺麻煩的,要先把玉米用水泡了,然後推碾去皮,再加上水,推磨成煎餅糊子。
那時候全是人工做這些活,到了孟語菲小的時候就有了電磨,直接經過兩道工序就可以加工出煎餅糊子。
孟語菲還記得那時候奶奶先把攤煎餅用的鏊子支起來,圓形的鏊子是鐵做的,中間稍凸一些,三根腿支撐,下麵用小麥桔杆來把鏊子燒熱,鏊子上麵用油擦,俗稱“油搭子”,是一種用老粗布縫製而成的工具,蘸油在鏊子上塗抹擦拭,防止沾“鏊”。
然後用鐵勺舀一勺煎餅糊子放到鏊子中間,用筢子,形狀和那種老式的刮胡刀差不多,但比刮胡刀要大,放到煎餅糊子上,由裏向外一圈一圈旋轉著把糊子均勻的攤開。
再用木製或竹製的刮板,把糊子刮平,待烤幹後,用鏟子,也叫“搶子”把煎餅的邊角鏟起,輕輕揭下。
形如滿月、薄若宣紙、熱時酥脆香甜、涼後清香筋道的美味煎餅就出爐啦!
製作的過程中再加點芝麻會更好吃,如果加上菜就稱為菜煎餅了。
據說在過去,女孩子要是攤不好煎餅就找不到好婆家。
現在有了煎餅機的問世,手工攤煎餅的人少了,煎餅反而賣的比饅頭都貴。
孟語菲慢慢長大,家中攤煎餅的工具也都慢慢不見了,都好多年沒吃奶奶親手攤的煎餅,還挺懷念的。
想起煎餅這個傳統的山東名吃,相傳還有一個堅貞的愛情故事。
在沂蒙山下彌河岸邊,聰明、漂亮的姑娘黃妹子和年輕的小夥子梁馬,情投意合,一個非君不嫁,一個非卿不娶。
但黃妹子有一個狡黠刁鑽、見錢眼開的繼母,嫌貧愛富,背地裏接受了富家人的錢財,答應把黃妹子嫁過去。
黃妹子死活不肯。黃母見狀設下了毒計,讓梁馬來黃家溫習功課,說等梁馬考取了功名後,再和黃妹子成親。
梁馬來後,黃母對梁馬說:“書房和文房四寶,我都給你有所準備,你看還需要什麽嗎?”
梁馬說:“隻要有書有筆,其他什麽都不需要了。”
黃母一聽大喜,急忙高聲對家奴們說:“你們聽到沒有,他隻要紙和筆,其他什麽都不需要,真是個有誌的好兒郎啊!”
就這樣,梁馬搬進了書房,開始埋頭讀起書來。
讀到中午,不見有人送飯來,到了黃昏,依然不見有人送飯來,梁馬隻好走出書房去看,但小院門口守著一個家奴,不許他出去,梁馬隻好再回書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見有人來送飯。
梁馬恍然大悟,上了黃母的惡當,黃母正是要餓得梁馬挺不住,讓他逃跑,再誣賴他偷錢偷物,敗壞他的名聲,從而讓黃妹子死了對梁馬的心,好安心出嫁給富家人家當媳婦。
黃妹子知道後,又急又氣。急中生智,烙了一疊很薄很薄的白餅,再將餅切得方方正正,看起來就如同白紙一樣,讓丫鬟給梁馬送去。
丫鬟到了小院門口,被守門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隻許送進紙筆。”
丫鬟答道:“正是送紙。”
家奴一看,果然是一紮白紙,就放丫鬟進了院。
梁馬接過丫鬟送來的這些白紙,隻聞得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定神仔細觀察,原來是餅啊!
梁馬當即吃了個飽,十分佩服黃妹子的機智。靠著“白紙”,梁馬又開始潛心讀書。
三天過去了,黃母看梁馬依然心平氣和的讀書寫文章,大為惱火,惡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餓梁馬三天。
黃妹子又在“筆”上打起了主意,大蔥剝淨剪葉去根就像筆,讓丫鬟給梁馬送一捆筆去。家奴見是筆,隻好放行。
就這樣,梁馬吃著“紙”和“筆”溫習功課,身體不但沒有瘦弱下去,精神也十分健旺。
再三天過去,黃母聽家奴說梁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書寫文章。
黃母根本不相信,就問家奴:“不吃飯還這麽有精神,難道他喝風嗎?”
而家奴說:“不是喝風,而是他把紙和筆都吃了!”
黃母聽了家奴的話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帶她去看。
家奴帶著黃母偷偷摸摸地來到書房窗外,戳破窗紙隻見梁馬用紙卷著筆,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
黃母不相信世上還有這種奇事,忙將梁馬喚到正房,詳加詢問。
梁馬吃了一回虧當然不會把真情相告,反而裝得煞有介事似地說:“在下九歲的時候,曾有一位仙師教我點石成金法,我隻要把紙、筆輕輕一點,就馬上變得香噴噴,成為可口的食品。不過仙師也囑咐我,在沒有取得功名之前,隻能試點一次,等到中榜之後,方才可以隨心所欲。”
黃母一聽。梁馬曾得仙人相助,日後必是大富大貴之人,就換了一副麵孔,笑嘻嘻地對梁馬懇求道:“賢婿啊!到了那時,可千萬不能忘記你嶽母啊!”
梁馬又好氣又好笑,不無嘲諷地對黃母說道:“當然,當然,到了那時,我還要盡力報答您的恩情呢!”
黃母聽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條縫,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親事,從此對梁馬敬如上賓。
後來梁馬果然中了狀元,把黃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恩愛美滿,還不時重溫吃“紙”吃“筆”的那段生活。
這個美滿的愛情故事很快就傳揚了開來,從此,煎餅卷大蔥的吃法也就在民間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