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幫助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會人際交往,注重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未來社會需要下一代具有社會交往和活動的能力,然而今天的許多孩子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自私、不合群的表現。為保證下一代的良好素質,家長應當重視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オ


    一戶新鄰居搬了過來,瓊斯太太注意到他們家有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於是,她對自己的女兒梅莉說:“寶貝,你要有新朋友了,你為什麽不出去向他們打個招呼並帶他們到周圍轉轉,幫他們熟悉一下環境呢?”梅莉歪著頭想了一會兒,出去了。但她站在籬笆旁看著那兩個孩子忙忙碌碌地整理東西,試了幾次沒有開口。最後,梅莉回到了房間,很遺憾地對媽媽說:“我很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該怎樣跟他們搭腔。”媽媽立刻意識到,自己需要為孩子的交往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媽媽沒有說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說話——她做了女兒沒有做到的事。事後,女兒說:“以後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現代中國兒童由於多是獨生子女,或是太“獨”而不利於與人交往,或是缺乏一定的社交鍛煉而不會主動與人交往。這就為孩子今後的生活與發展帶來很大障礙。作為家長,你能否幫助過孩子與人成功地交往呢?


    在平時,你是否會關注孩子有沒有朋友,與同齡夥伴來往得親密與否?


    當自己的孩子與夥伴交往出現問題時,你是否幫助孩子尋求解決的辦法,並分析原因?


    人的社會化隻有在人際交往中才能得以進行和實現。隨著孩子的成長,交往的形式日趨多樣化。孩子的交往性質和交際水平,直接影響著他們社會化的水平。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總是以他人為鏡,需要通過與他人進行比較,把自己的形象反射出來而加以認識。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往往以同齡人為參照係,吸取更多的信息,更清楚地確定自我形象。


    積極的交往活動是孩子個性發展和完善的條件。


    孩子的個性除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長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際關係中,就會樂觀、開朗、積極、主動。兒童時期是人的個性定型時期,積極的社會交往,有助於個性的發展和優化。


    孩子人際交往的時間和空間越大,精神生活就越豐富,得到支持與幫助的機會就越多;而交往得不到滿足時,孩子的情緒就低落,心理失衡得不到調整,就容易導致身心疾病。


    人際關係還涉及個人潛能的發展。因為人際關係好的人,表示他的感悟性好。人際關係好的孩子既能夠善解人意,同情別人,又能把握住人際交往中的分寸。


    世界級哲學大師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學生哈裏?蘇利萬非常重視人際關係對孩子性格發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孩子的性格發育與他的人際關係總和是相等的。當然,孩子的人際關係首先開始於與父母的相處,同時也包括同齡人對他的深遠影響。


    孩子到七八歲時,開始脫離父母,越來越看重同學和朋友對他的態度。盡管他們的感情食糧理所當然地要從家裏汲取,但從朋友身上也能得到幫助。蘇利萬認為,兒時的友誼影響孩子的交友習慣、自尊心等,其程度幾乎相當於父母的撫育和愛。相反,如果孩子失去朋友,或者不被同伴接受(尤其在上小學時),那麽即使日後取得一定的成功,也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和不滿足感。


    一些父母為孩子太“獨”而發愁,他們隻想著自己,不管他人。這樣的性格在父母麵前沒問題,可到了學校,到了社會,他們怎麽能夠與人和諧地相處呢!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確實是個問題,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必然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家長應當采取措施,幫助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第一,要為孩子營造“休戚相關”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應相互體恤,樂於奉獻。若孩子耳朵裏聽到的總是“誰幹多了,誰幹少了”之類的相互埋怨,孩子就隻能體會到付出的痛苦,無形中他會形成“要索取不要付出”的觀念。另外,還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一些事,使其與家庭融為一體。還可以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第二,教孩子學會分享。孩子難免都有自私的傾向,我們可以教會


    孩子與人分享,並體會分享的快樂。比如讓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遊


    戲就是一種分享。當然,一起玩並不是簡單地湊在一塊,而是共同


    參與一項活動。


    第三,指導孩子識別他人的情緒。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又叫移情,


    即能夠通過他人發出的細微信號,敏銳地感受他人的需求和欲望。


    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察言觀色等手段,洞悉、辨別、評價別人的情緒,


    這是理解他人、與他人溝通並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


    第四,教會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在感知、覺察他人情緒、想法和


    感受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即建立同情心,使


    孩子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體會他人的情緒並產


    生共鳴。理解是正常交往的前提。僅從“我”的角度看待他人的行


    為,這是現代獨生子女教育的一大弱點,因此要幫助他們養成一種


    換位思考的習慣。


    第五,教孩子學會寬容。當他們發現朋友的缺點而發生矛盾心理


    時,家長應幫助他們分析朋友的特點和自身的優缺點,使他們懂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還應讓他們懂得友情的可貴,使他們


    珍惜已培養起來的友情,在不違反做人原則的基礎上接受對方的缺


    點,伸出友誼之手,幫助對方改掉缺點。


    第六,教孩子學會關心別人。人際關係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的


    結果,若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首先就應關心別人。家長應注意培


    養孩子對他人感興趣,樂於了解他人,樂於幫助他人,使孩子在助


    人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肯定後的自信感和樂趣。


    [育子心得]


    1弊魑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善待朋友,重情重義。


    2蔽孩子創造結交朋友的環境。


    3迸嘌孩子的社交技能,積極引導孩子與周圍的人交朋友。


    [名人語錄]


    在道德領域以內,家長和教師的主要職責,在於使兒童生長著的小天地盡可能富於足以形成較好的個性的因素,並排除其他的因素。


    ——沛西·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保文 關麗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保文 關麗瑩並收藏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