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回元朝,找個鄉間問大家的名字,你會發現你來到了數字的天堂,因為大家的名字都是數字。這是因為元朝有製度: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也就是說,普通老百姓不許取正式名字,他們的名字是按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齡編個號。舉個例子來說明:丈夫二十四歲,老婆二十二歲,合為四十六歲,生的孩子就叫四六;如果丈夫六十四歲,老婆二十四歲,合為八十八歲,生的孩子就應該叫八八,但這樣叫起來奇怪,所以就改成“重八”。


    從這個製度上,我們可以推斷出,張士誠的老爹老媽未必晚婚,但絕對算得上是晚育。


    回到朱元璋他老爹那聲哀歎上來,他老爹之所以哀歎,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家太窮了,現在又多了一張嘴;二是,朱元璋這孩子長得太醜。


    劉伯溫曾在夢中見過朱元璋,但那是成年後的朱元璋。小時候的朱元璋其實就已經具備了醜陋無比的相貌潛質。


    朱元璋的臉漆黑,下巴比上顎長出一寸多,顴骨出其不意的高,鼻子像經過精心栽培過的大蒜一樣飽滿,耳朵大而肥,眉毛粗黑,眼睛奇大,眼珠凸出,像是要奪眶而出。在黃昏時分,如果猛地和他打一個照麵,肯定會嚇出一身冷汗。


    但醜陋並不影響他的交友。據說,朱元璋經常和一大群孩子玩“皇帝大臣”的遊戲,他充當皇帝,要那些“大臣”跪拜他。當他成為皇帝後,有些知識分子就針對這件事說,朱元璋從小就有宏圖大誌,做皇帝是命中注定的。其實,這是事後諸葛式的扯淡。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自命不凡的一麵,大多數人也都玩過“皇帝大臣”的遊戲,總不至於,所有玩過的人都有宏圖大誌,都能成為皇帝吧。


    實際上,朱元璋小時候是最沒有宏圖大誌的人,這倒不是因為他不想有,而是生存問題。當一個人的生存問題衝到人生第一線時,唯一的理想就是活下去,活一天就高興一天。朱元璋一家在當地是典型的窮苦農民,靠給地主打工維持基本生活。朱元璋能跑能跳後,就給地主家放羊,所得的薪水連他自己的吃喝都不夠,他當時的宏圖大誌可能就是:如果一年能啃上一塊骨頭就好啦。


    不過,這種宏圖大誌並不是沒有實現過。他在給地主家放羊時,每次看吃草的羊都會產生幻覺,他覺得那是一群遊動的烤全羊。終於有一天,他無法遏製這種幻覺,宰了一隻羊,和他的那些“大臣”們吃個精光,幾乎連骨頭都沒有剩下。但朱元璋咀嚼著最後一根羊骨時,一個還算清醒的夥伴突然大哭起來,他認定朱元璋難收殘局,必定會被地主打死。但朱元璋那要奪眶而出的眼珠轉了幾圈,就有了主意。他把割下來還未來得及燒烤的羊尾巴插進石頭縫裏,回去對地主說,羊鑽進了石頭裏,他無論如何都拉不出來,隻剩了尾巴在外麵。地主雖然不相信這樣的鬼話,但也不會想到這個小孩會把羊吃了,於是暴揍他一頓,放他回了家。


    這件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朱元璋從小就具備狡獪的性格,這種與生俱來的性格在他後來的發跡路上幫了他很大的忙。


    極不容易,朱元璋強活到了17歲,但就在這一年(1344年),他家遭到了滅頂之災。早在去年,淮河流域就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旱災之後必然是蝗災,緊逼而來的一定是瘟疫。先是朱元璋的二嫂、三嫂在旱災未完時死掉了,然後是大姐滿門餓死,緊接著是他二姐也死於饑餓。他三哥早就被賣給了別人做兒子,出外逃荒不知生死。


    而朱元璋自出生以來最大的災難和痛苦也接連來到,先是老爹死於瘟疫,然後是大哥,接著就是老娘。一家子隻剩下他和二哥朱重六。兩個人號啕大哭,因為連給老爹老娘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屍體停放在家多日,已經發臭。兄弟倆隻好用一些破爛衣服裹了屍體,抬到了墳地。想不到的是,正當他們把屍體抬到半山坡時,多日不見的傾盆大雨突然來了,兩兄弟急忙到一棵大樹下躲雨。當雨住雲收後,他們怎麽也找不到屍體,因為屍體已被山洪衝下的泥土掩埋了。多年以後,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每次想到死無葬身之地的父母,都會悲痛萬分,眼淚就如那場衝走他父母屍體的大雨一樣,傾盆而下。


    那場旱災過後,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商量了一下,他二哥決定入贅還能吃上飯的人家,朱元璋再次號啕大哭。這是他唯一的親人,即將和他分離。他的容貌決定了他無法複製他二哥的成功。就在他走投無路時,他的鄰居提醒他,可以到家鄉的於皇寺——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改為皇覺寺——去生存。


    朱元璋擦了眼淚,說:“恐怕人家不收我。”


    鄰居就告訴他:“你和那寺廟有緣。你出生不久,什麽都不吃,險些死掉。你母親曾到於皇寺許願,說如果你活下來,將來有一天就把你送到裏麵當和尚。結果你就活了,你現在去,一來可以兌現承諾,二來可以混口飯吃。”


    朱元璋從悲苦中醒過來就跑進了於皇寺。但讓他大失所望。因為佛祖並未顯示力量,於皇寺在那場旱災、蝗災和瘟疫中也受到了重創,連寺裏的和尚吃喝都成問題。住持認為朱元璋來混飯是真,兌現承諾是假。但朱元璋說:“這個必須是真的,否則,佛祖的慈悲何在?”


    住持隻好留下他,佛祖總算普度了他一年,第二年,佛祖和住持都無能為力了。住持對朱元璋說:“你也看到了,寺廟裏的東西不夠吃了,你還是到外麵去化緣吧。”


    “化緣”是佛家用語,世俗的講法就是要飯。朱元璋看了看破敗的寺廟和可憐兮兮的米粒,歎息著離開了於皇寺。


    1346年,朱元璋穿著破爛的僧袍,托著缽盂四處流浪。在一年多的流浪生活中,朱元璋遇到過菩薩心腸的施主,遇到過強盜,更遇到過正在燒殺奸淫的小股叛亂武裝,當然也遇到過以馬蹄離地的速度飛奔的蒙古軍隊。尤其使他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和他一樣,吃不飽穿不暖的流浪漢,突然有一天就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中國古人說,讀萬卷書,隻是書本知識,真正的知識是要行萬裏路才能得到的。這樣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才能成事。


    朱元璋於1347年回到於皇寺後,他的精神世界固然豐富了,但對饑餓的肚子仍無法慰藉。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他沒有一點革命思想,劉福通的紅巾兵團還要兩年後才能橫空出世,表麵上看,元王朝的天下還處在太平中。如果非要說朱元璋這時候有革命思想,那就是他對肚子的革命。


    在於皇寺待了一個月,朱元璋再次離開了這個鬼地方,因為這裏和他當初走的時候一樣的窮。他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時間裏,他在路上看到了勢力龐大的紅巾軍,看到了疲憊不堪的蒙古軍隊,看到了整座整座被焚燒的村莊,看到了死屍狼藉的戰場。他覺得佛祖一點都不慈悲,無法拯救眾生,至少,仍然不能拯救他的肚子。


    1352年,他再次回到於皇寺,還未來得及卸掉身上的疲憊,元軍和紅巾軍的戰火便蔓延到了這裏,於皇寺被一場大火燒了個幹淨。朱元璋四顧茫然,內心和多年後在青田的劉伯溫一樣,空虛孤獨,前景黯淡。


    但本年,劉伯溫的內心並不空虛,反而意氣風發,因為他正在浙東元帥府工作,而且是在研究如何剿滅他最痛恨的方國珍。


    當劉伯溫輕搖羽扇聚精會神地看軍情報告時,朱元璋穿著破爛僧袍也在聚精會神地看一封信,信是他兒時的朋友湯和寫來的。信上說,我現在已是紅巾軍的一名中下級軍官。如今天下大亂,想要住得安穩、吃得舒服,必須要靠拳頭和武器來爭取,你趕緊參加紅巾軍吧。


    朱元璋看完信後,激動得手直抖。他在外麵要飯多年,看到過無數死屍,有的死屍頭上裹著一塊頭巾,沉浸在從他們自己身上流出的血匯成的血泊中。這是高風險的工作,人如果沒有好運氣,恐怕還沒有向肚子貢獻一點東西,就已經死了。


    一想到肚子,他就極為慚愧,多年來,他始終沒有讓自己的肚子滿意過。即使是為了自己的肚子,他也應該鋌而走險一回。他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去做冒險家,可看到歪倒在瓦礫中的佛像,他又覺得生命誠可貴。


    於是,他跪在倒在地上的佛像麵前開始占卜,他先問避亂,占出的結果很遺憾,不吉;再問守故,又是不吉;又想問問造反,但怕仍然是不吉,所以,他猛地站起來,尋思道:“站在三岔口,有兩條不能走,那就隻能走第三條路了,老子革命去!”


    他就在臥倒的佛像麵前,脫下僧袍,拿起一根棍子,走上了戰場。


    朱元璋投奔的是離他很近的濠州郭子興兵團。郭子興本是位樂善好施的財主,衣食無憂,內心幸福,突然有一天,他召集家人,向他們描述了一個美麗的願景。在這幅美麗的願景之中,人人都是主人,不必再受政府的欺負和暴亂者的騷擾。在征得無數人同意的情況下,郭子興打著紅巾軍的名號起義了。他並不是紅巾軍的分部,而是紅巾軍的加盟店,因為他有自己的軍隊。


    朱元璋參加革命的開頭並不美好,當他來到郭子興軍營門口時,被站崗的幾個士兵攔下了。士兵們看到朱元璋這副尊榮,不約而同地斷定他是政府軍派來的奸細。


    朱元璋就在門口咆哮起來,說:“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你們這是狗眼看人低!”


    士兵們“哇呀”叫了起來,擼胳膊挽袖子就準備讓朱元璋嚐嚐拳頭的滋味。正當朱元璋擺好姿勢準備挨揍時,郭子興走了出來,喝止住眾兵,用眼睛對朱元璋進行了一次全身掃描,然後就盯在他臉上,這張臉是他有生以來見過的最抽象的臉。恍恍惚惚中,突然天老爺把一個信息塞進他腦子裏,於是,他向朱元璋伸出了欣賞和友情之手,說:“加入我們吧。”


    就這樣,朱元璋成為了郭子興兵團的一個小兵。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裏,他多次走上戰場。在戰場上,死神帶走了他無數個戰友,當然,死神也總是嗅著他的氣味,緊追不舍,想要在最後一刻給他致命一擊。但是,死神不敢下手,因為朱元璋頭上頂著個幸運之神。一個衝鋒陷陣的小兵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能多次活下來,除了勇氣、機警和善戰之外,運氣絕對必不可少。


    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嘔心瀝血無法成就功業,命運之神不肯照顧他們是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很快就脫穎而出,從小步兵到小隊長,再從小隊長到下級軍官,再從下級軍官到中級軍官,最後成為郭子興的臂膀。這一路走來,不過用了一年的時間。


    在一次慶功宴上,郭子興對朱元璋說:“有兩件事,我希望你能答應我。”


    朱元璋說:“二十件也可以。”


    郭子興就說:“我的幹女兒小馬女士,你和她很相配,你們就成婚吧。這樣一來咱們就是親戚了。”


    朱元璋說:“好。”


    郭子興又說第二件事:“你現在也是個人物了,你那名字要改一下。我琢磨了好多天,你的新名字就叫朱元璋吧。”


    朱元璋說:“這個名字很好,但有什麽微言大義嗎?”


    郭子興說:“元,就是元王朝,璋是一種玉器。你姓朱,可當誅殺的誅,我是要你成為誅滅元朝的一枚玉器!”


    朱元璋鼓掌叫好,但他內心裏從沒有想過要做一枚誅滅元朝的玉器。他那個時候的想法和多年前流浪江湖的時候沒有分別:過一天算一天,吃飽了不餓。


    多年以後,他對劉伯溫真情實意地說:“我當初參加革命,隻是想打家劫舍,混口飯吃,想不到弄假成真,當上了皇帝,這真讓我恐懼啊!”


    詭異的擴張


    劉伯溫在朱重八改名為朱元璋那年,根本就不知道有朱元璋這個人,甚至連朱元璋的領導郭子興都聞所未聞。因為郭子興兵團太小了,隻是千千萬萬個叛亂團夥中的一個,還因為這一年,劉伯溫被羈管紹興,內心正在經曆生與死的決鬥,沒有心情了解外麵的世界。


    1359年那個夏天的午後,劉伯溫和朋友在一起談論朱元璋,就如同談論一個古人。但劉伯溫對這個古人忽然就產生了興趣。他問朋友:“依你的講述,這個人不過是個混得不錯的中級軍官而已,怎麽才幾年工夫,就混成了獨霸一方的軍閥呢?”


    關於這個問題,他的朋友無法回答,因為他沒在朱元璋身邊待過,他不知道朱元璋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軍官混成吳國公的。


    這件事說來話長。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成功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朱元璋也是如此。當劉伯溫在關於如何對待方國珍的軍事會議上,慷慨激昂地說要對其徹底剿殺時,朱元璋遇到了他事業的瓶頸期。郭子興兵團的發展速度太慢,又吃了一些敗仗,郭子興是個一挫就餒,才勝就驕的人,所以士氣低落。朱元璋不想沉浸在這種氣氛中,因為他是個受苦難侵襲多年的人,正如一個恐懼黑暗的人,一旦看到蠟燭將盡時,就會莫名地恐慌起來,他從黑暗中走出來,就不可能再被逼回去。


    所以就在劉伯溫於紹興放浪山水第二年(1354年),朱元璋成功說服郭子興攻取滁州(今安徽滁州)。為什麽要攻取滁州,朱元璋對郭子興說的是:“滁州的戰略地位太重要,金陵鎖鑰、江淮保障。隻要占領它,我們就可以順勢取集慶,南中國半部江山就在我們手中了。”


    郭子興大吃一驚,這種宏圖大誌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他也不敢想。先不說元政府軍在集慶的重兵,就是四周的無數叛亂兵團也夠他心驚膽戰的了。但朱元璋的熱情激發了他的膽量,他對朱元璋說:“我給你點軍隊,你去打滁州。能打下來,固然好,打不下來就趕緊保存實力,撤回來。”


    命運之神降臨到朱元璋頭上,他製定的奇襲滁州計劃在一夜之間大功告成。當他走進滁州城,站到滁州城的城牆上時,內心澎湃不已。這是他自參加革命以來擁有的第一座城池,這是他朱元璋的城池。


    正是在這座城池中,朱元璋遇到了他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李善長。李善長是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年輕時熟讀百科全書,才氣逼人,智謀百出,專攻法家哲學,是個謀劃高手。朱元璋坐在滁州城辦公室裏一本正經地問他:“四方戰鬥,什麽時候能消停?”李善長有一項特殊的本領,就是能在快速的察言觀色中洞悉對方的內心世界,他知道朱元璋要的是什麽答案,朱元璋想要的是一種恭維。雖然這個時候遠看不出來朱元璋最終能成什麽大氣候,但李善長還是用一段精辟的論述讓朱元璋滿足了虛榮心。他說:“秦末大亂,劉邦從平民中崛起,憑借著豁達大度的性格,知人善任,不亂殺,五年時間成就震動宇宙的大業。現在,元王朝氣數已盡,天下正在土崩瓦解中,您的根據地在濠州,離劉邦起兵的沛縣不遠,山川王氣,您身上必定是有的。如果按劉邦的方法去做,您定天下,易如反掌。”


    朱元璋被恭維得幾乎要跳起來,但郭子興的到來把他按到了椅子上。郭子興從濠州跑到滁州,是因為他的大本營裏內訌不斷,他的幾位將軍都認為自己有超級強大的領導才能。郭子興認為沒有,這幾位將軍就聯合起來排擠他。有一次甚至活捉了他,如果不是朱元璋在中間周旋,郭子興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師:劉伯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度陰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度陰山並收藏帝王師:劉伯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