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薄薄的一冊手抄本,書中記載著本寺的一樁門戶大事:


    距此七十餘年之前,少林寺的方丈是苦乘禪師,乃天鳴禪師的師祖。這一年中秋,寺中例行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校,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合寺弟子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有何進境。眾弟子獻技已罷,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升座品評。


    突然間一個帶發頭陀越眾而出,大聲說道,苦智禪師的話狗屁不通,根本不知武功為何物,竟妄居達摩堂首席之位,甚是可恥。眾僧大驚之下,看這人時,卻是香積廚中灶下燒火的一個火工頭陀。達摩堂諸弟子不等師父開言,早已齊聲嗬叱。


    那火工頭陀喝道:“師父狗屁不通,弟子們更加不通狗屁。”說著踴身往堂中一站。眾弟子一一上前跟他動手,都給他三拳兩腳便擊敗了。本來達摩堂中過招,同門較藝,自是點到即止,人人手下留情。這火工頭陀卻出手極為狠辣,他連敗達摩堂九大弟子,九名僧人不是斷臂便是折腿,無不身受重傷。


    首座苦智禪師又驚又怒,見這火工頭陀所學全是少林派本門拳招,並非別家門派的高手混進寺來搗亂,強忍怒氣,問他的武功是何人所傳。


    那火工頭陀說道:“沒人傳過我武功,是我自己學的。”


    原來這頭陀在灶下燒火,監管香積廚的僧人性子暴躁,動不動提拳便打,他身有武功,出手自重。那火工頭陀三年間給打得接連吐血三次,積怨之下,暗中便去偷學武功。少林寺弟子人人會武,要偷學拳招,機會良多。他既苦心孤詣,又有過人之智,二十餘年間竟練成了極上乘的武功。但他深藏不露,仍不聲不響的在灶下燒火,那監廚僧人拔拳毆辱,他也總不還手,隻內功已精,再也不會受傷了。這火工頭陀生性陰鷙,直到自忖武功已勝過合寺僧眾,這才在中秋大校之日出來顯露身手。數十年來的鬱積,使他恨上了合寺僧侶,一出手竟毫不容情。


    苦智禪師問明原委,冷笑三聲,說道:“你這份苦心,委實可敬!”離座而起,伸手和他較量。苦智禪師是少林寺高手,但一來年事已高,那火工頭陀正當壯年,二來苦智手下容情,適可而止,火工頭陀使的卻是招招殺手,因此竟鬥到五百合外,苦智方穩操勝券。兩人拆到一招“大纏絲”時,四條手臂扭在一起,苦智雙手卻俱已按上對方胸口死穴,內力一發,火工頭陀立時斃命,已無拆解餘地。苦智愛惜他潛心自習,居然有此造詣,不忍就此傷了他性命,雙掌一分,喝道:“退開罷!”


    豈知那火工頭陀會錯了意,隻道對方使的是“神掌八打”中的一招。這“神掌八打”是少林武功中絕學之一,他曾見達摩堂的大弟子使過,雙掌劈出,震斷一條木樁,勁力非同小可。火工頭陀武功雖強,畢竟全是偷學,未得明師指點,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他隻暗中窺看,時日雖久,又豈能學全了?苦智這一招其實是“分解掌”,借力卸力,雙方一齊退開,乃停手罷鬥之意。火工頭陀卻錯看成“神掌八打”中的第六掌“裂心掌”,心想:“你要取我性命,卻沒如此容易。”飛身撲上,雙拳齊擊。


    這雙拳之力如排山倒海般湧了過來,苦智禪師一驚之下,急忙回掌相抵,其勢卻已不及,但聽得喀喇喇數聲,左臂臂骨和胸前四根肋骨登時斷裂。


    旁觀眾僧驚惶變色,一齊搶上救護,苦智氣若遊絲,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來內髒已給震得重傷。再看火工頭陀時,早已在混亂中逃得不知去向。當晚苦智便即傷重逝世。合寺悲戚之際,那火工頭陀又偷進寺來,將監管香積廚和平素跟他有隙的五名僧人一一使重手打死。合寺大震之下,派出數十名高手四下追索,但尋遍了江南江北,絲毫不得蹤跡。


    寺中高輩僧侶更為此事大起爭執,互責互咎。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怒而遠走西域,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等三人,便是苦慧禪師的再傳弟子。


    經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學竟爾中衰數十年。自此定下寺規,凡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經脈,使之成為廢人。數十年來,因寺中防範嚴密,再也沒人偷學武功,這條寺規眾僧也漸漸淡忘了。


    這心禪堂的老僧正是當年苦智座下的小弟子,恩師慘死的情景,數十年來深印心頭,此時見張君寶又是不得師傳而偷學武功,觸動前事,自是悲憤交集。


    覺遠在藏經閣中管書,無書不讀,猛地裏記起這樁舊事,霎時間滿背全是冷汗,叫道:“方丈,這……這須怪不得君寶……”


    無色禪師也知道這樁故實,忙上前合什行禮,說道:“師叔祖容稟:這對鐵羅漢,是本寺一位前輩高僧所製,鐵羅漢打出的少林拳,也即是本寺前輩高僧所傳。張君寶所學少林拳法,其實並非自學,乃這位前輩高僧所授,隻不過並非親授而已。”


    那心禪堂老僧厲聲問道:“然則傳他少林拳的這位前輩高僧是誰?”無色道:“弟子不知。但這對鐵羅漢確係自弟子手中傳出。”那老僧厲聲又問:“當真是你親手傳給他的?”無色道:“那倒不是。不過弟子並未跟他說明,不得照學鐵羅漢的功夫。”那老僧道:“無論如何,張君寶總之是無師自學少林武功。”


    無色向天鳴方丈走近幾步,躬身說道:“弟子先前將本寺的一對舊傳鐵羅漢送給了郭靖郭大俠的二小姐,郭二小姐轉贈於本寺小弟子張君寶。本寺嚴規,不可無師而自學本派武功。張君寶從鐵羅漢學得了十來招羅漢拳,事先確然不得教導,不知此項規矩。一切罪愆皆由弟子而生,弟子甘願領受重責,請方丈大師降罰。張君寶這小子,請方丈恕了他不知之罪。”


    天鳴方丈沉吟半晌,道:“此事確是責在無色,但你也不是明知故犯,待會到達摩堂商議如何處分。張君寶不告而自學武功,與其本師覺遠俱有過誤,亦當處分,齊去達摩堂議處。”


    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喝道:“方丈大師法旨,命無色、覺遠、張君寶三人赴達摩堂議處。”無色應道:“是!”無相又喝:“達摩堂眾弟子一齊上前,把覺遠與張君寶拿下了。”達摩堂十八弟子登時搶出,將覺遠和張君寶四麵八方團團圍住。十八弟子占的方位甚大,連郭襄也圍在中間。


    那心禪堂的老僧厲聲高喝:“羅漢堂眾弟子,何以不並力上前?”羅漢堂一百零八名弟子暴雷也似的應了聲:“是!”又在達摩堂十八弟子之外圍了三個圈子。


    張君寶手足無措,顫聲道:“師父,我……我……”覺遠十年來和這徒兒相依為命,情若父子,生怕張君寶一遭擒住,就算僥幸不死,也必成了廢人。但聽得無相禪師喝道:“還不動手,更待何時?”達摩堂十八弟子齊宣佛號,踏步而上。覺遠不暇思索,驀地裏轉了個圈子,兩隻大鐵桶舞了開來,一股勁風逼得眾僧不能上前,跟著揮桶一抖,鐵桶中清水都潑了出來,側過雙桶,左邊鐵桶兜起郭襄,右邊鐵桶兜起張君寶。他連轉七八個圈子,那對大鐵桶給他渾厚無比的內力使將開來,猶如流星錘一般,這股千斤之力,天下誰能擋得?達摩堂眾弟子紛紛閃避。


    覺遠健步如飛,挑著張君寶和郭襄踏步下山而去。眾僧人呐喊追趕,隻聽得鐵鏈拖地之聲漸去漸遠,追出七八裏後,鐵鏈聲半點也聽不到了。


    少林寺的寺規極嚴,達摩堂首座既下令擒拿張君寶,眾僧人雖見追趕不上,還是鼓勇疾追。時候一長,各僧腳力便分出了高下,輕功稍遜的漸漸落後。追到天黑,領頭的隻剩下五名大弟子,眼前又出現了幾條岔路,也不知覺遠逃到了何方,此時便是追及,單隻五僧,也決非覺遠和張君寶之敵,隻得垂頭喪氣的回寺覆命。


    覺遠一擔挑了兩人,直奔出數十裏外,方才止步,見所到處是一座深山之中。暮靄四合,歸鴉陣陣,覺遠內力雖強,這一陣舍命急馳,卻也筋疲力竭,再也無力將鐵桶卸下肩來。張君寶與郭襄從桶中躍出,各人托起一隻鐵桶,從他肩頭卸下。張君寶道:“師父,你歇一歇,我去尋些吃的。”但在這荒野山地,那裏有甚吃的,張君寶去了半日,隻采得一大把草莓來。三人胡亂吃了,倚石休息。


    郭襄道:“大和尚,我瞧少林寺那些和尚,除了你和無色禪師,都有點兒古裏古怪。”覺遠“嗯”了一聲,並不答話。郭襄道:“那個昆侖三聖何足道來到少林寺,寺中無人能敵,全仗你師徒二人將他打退,才保全了少林寺令譽。他們不來謝你,反而惡狠狠的要捉拿張兄弟,這般不分是非黑白,當真好沒來由。”


    覺遠歎了口氣,道:“這事須也怪不得老方丈和無相師兄,少林寺這條寺規……”說到這裏,一口氣提不上來,咳嗽不止。郭襄輕輕替他捶背,說道:“你累啦,且睡一忽兒,明兒慢慢再說不遲。”覺遠歎了口氣,道:“不錯,我也真的累啦。”


    張君寶拾些枯柴,生了個火,烤幹郭襄和自己身上的衣服。三人便在大樹之下睡了。


    郭襄睡到半夜,忽聽得覺遠喃喃自語,似在念經,當即從蒙矓中醒來,隻聽他念道:“……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郭襄心中一凜:“他念的並不是什麽‘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佛經啊。什麽左重左虛、右重右虛,倒似是武學拳經。”


    隻聽他頓了一頓,又念道:“……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其病於腰腿求之……”郭襄聽到“其病於腰腿求之”這句話,心下更無疑惑,知他念的正是武學要旨,暗想:“這位大和尚全不會武功,隻讀書成癡,凡書中所載,無不視為天經地義。昔年在華山絕頂初次和他相逢,曾聽他言道,在古時傳下來的梵文《楞伽經》行縫之間,又有人以華文寫了一部《九陽真經》,他隻道這是強身健體之術,便依照經中所示修習。他師徒倆不經旁人傳授,不知不覺間竟達到了天下一流高手的境界。那日瀟湘子打他一掌,他挺受一招,反使瀟湘子身受重傷,如此神功,便爹爹和大哥哥也未必能夠。今日他師徒倆令何足道悄然敗退,自又是這部《九陽真經》之功。他口中喃喃念誦的,莫非便是此經?”


    她想到此處,生怕岔亂了覺遠的神思,悄悄坐起,傾聽經文,暗自記憶,自忖:“倘若他念的真是《九陽真經》,奧妙精微,自非片刻之間能解。我且記著,明兒再請他指教不遲。”隻聽他念道:“……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郭襄聽到這裏,不自禁的搖頭,心中說道:“不對不對。爹爹和媽媽常說,臨敵之際,須當製人而不可受製於人。這大和尚可說錯了。”隻聽覺遠又念道:“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勁似寬而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郭襄越聽越感迷惘,她自幼學的武功全是講究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處處搶快,著著爭先。覺遠這時所念的拳經功訣,卻說什麽“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實與她平素所學大相逕庭,心想:“臨敵動手之時,雙方性命相搏,倘若我竟舍己從人,敵人要我東便東、要我西便西,那不是聽由挨打麽?”


    又聽覺遠念道:“陰到極盛,便漸轉衰,少陽暗生,陰漸衰而陽漸盛,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生於老陰,少陰生於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郭襄忽有所悟:“我一拳擊出,到後來拳力已盡,再要加一分一厘也決不可得。照覺遠大師所說,倒似拳力已盡之後,忽然又能生了出來,而且越生越強,這倒奇了。他內功如此了得,難道竟是從這道理中生出來的?”


    便這麽一遲疑,覺遠說的話便溜了過去,竟然聽而不聞。月光之下,忽見張君寶盤膝而坐,也在凝神傾聽,郭襄心道:“不管他說的對與不對,我隻管記著便是了。這大和尚震傷瀟湘子、氣走何足道,乃我親眼目睹。他所說的武功法門,必定大有道理。”便又用心暗記。


    原來《楞伽經》初時在天竺流傳,其時天竺未知造紙之術,以尖針將經文刺於貝葉之上。達摩祖師於梁武帝時將貝葉經自天竺攜來中土,傳入少林寺,貝葉易碎,藏讀不便,少林僧人便鈔錄於白紙之上,裝釘成冊。鈔錄梵文時行間甚寬,不知何時竟有一位高僧,在行間空隙另行寫了一部華文的《九陽真經》,講的是修習內功的高深武學。千餘年來,少林僧人所讀的《楞伽經》均為華文譯本,無人去誦讀梵文原本。這部《九陽真經》在藏經閣中雖藏得年深月久,卻從來沒人去翻閱過一句一頁。覺遠為人迂闊,無書不讀,無經不閱,見到之後便誦讀不疑,不知不覺間竟習得了高深內功。撰寫《九陽真經》的這位高僧在皈依佛法之前乃是道士,精通道藏,所撰武經剛柔並重,陰陽互濟,隨機而施,後發製人,與少林派傳統武學的著重陽剛頗不相同,與純粹道家的《九陰真經》之著重陰柔亦複有異。這位高僧當年悟到此武學深理,不敢在少林寺中與人研討參悟,隻隨手寫入鈔本之中。覺遠之習得此功,一來是他性格使然,二來也隻能歸於偶然的運道。


    覺遠於大耗真力之後再於中夜背誦,不免精神不濟,頗有些顛三倒四、纏夾混雜,幸好郭襄生來聰穎,用心記憶,卻也能記得了二三成。


    冰輪西斜,人影漸長,覺遠念經的聲音漸漸低沉,口齒也有些模糊不清。郭襄勸道:“大和尚,你累了一整天,再睡一忽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庸並收藏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