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榮大師道:“那大輪明王說不定今晚便至,本因,你將六脈神劍的秘奧傳於本塵。”本因道:“是!”指著壁上的經脈圖,說道:“本塵師弟,這六脈之中,你便專攻‘手少陽三焦經脈’,真氣自丹田而至肩臂諸穴,由清冷淵而至肘彎中的天井,更下而至四瀆、三陽絡、會宗、外關、陽池、中渚、液門,凝聚真氣,自無名指的‘關衝’穴中射出。”保定帝依言運起真氣,無名指點處,嗤嗤聲響,真氣自“關衝”穴中洶湧迸發。(注)


    枯榮大師喜道:“你內力修為不凡。這劍法雖變化繁複,但劍氣既已成形,自能隨意所之了。”


    本因道:“依這六脈神劍的本意,該是一人同使六脈劍氣,但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咱們隻好六人分使六脈劍氣。師叔專練拇指少商劍,我專練食指商陽劍,本觀師兄練中指中衝劍,本塵師弟練無名指關衝劍,本相師兄練小指少衝劍,本參師弟練左手小指少澤劍。事不宜遲,咱們這便起始練劍。”


    他再取出五幅圖形,連先前已懸的一幅,共是六幅。將五幅懸於四壁,少商劍的圖形則懸在枯榮大師麵前。每幅圖上都是縱橫交叉的直線、圓圈和弧形。六人專注自己所練一劍的劍氣圖,伸出手指在空中虛點虛劃。


    段譽緩緩坐起,隻覺體內真氣鼓蕩,比先前更加難受,隻因保定帝、本因等五人適才又以不少內力輸進了他體內。段譽見伯父和方丈等正在凝神用功,不敢出聲打擾,呆坐良久,甚感無聊,無意中向懸在枯榮大師麵前壁上的那張經脈穴道圖望去。隻看了一會,便覺自己右手小臂不住抖動,似有什麽東西要突破皮膚而迸發出來。那小老鼠一般的東西所要衝出來之處,正是穴道圖上所注明的“孔最穴”。


    這一路“手太陰肺經”他倒是練過的,壁間圖形中的穴道與裸女圖相同,但線路卻截然大異。順著經脈圖上的紅線一路看去,自孔最而至大淵,隨即跳過來回到尺澤,再向下而至魚際,雖然盤旋往複,但體內這股左衝右突的真氣,居然順著心意,也迂回曲折的沿臂而上,升至肘彎,更升至上臂。真氣順著經脈運行,他全身的煩惡立時減輕,便專心凝誌的將這股真氣納入膻中穴去。


    但經脈運行既異,這股真氣便不能如裸女帛軸上所示那樣順利貯入膻中,過不多時,便“啊唷,啊唷”的叫了出來。保定帝聽得他叫喚,忙轉頭問道:“覺得怎樣?”段譽道:“我身上有無數氣流奔突竄躍,難過之極,我心裏想著太師叔圖上的紅線,氣流便歸到了膻中穴,啊唷!嗯,可是膻中穴中越塞越滿,放不下了。我……我……我……我胸膛要爆破了!”


    這等內力的感應,隻有身受者自身知覺,他隻覺胸膛高高鼓起,立時便要脹破,在旁人看來卻沒半點異狀。保定帝深知修習內功者的諸般幻象,本來膻中穴鼓脹欲破的情景,至少要練功至二十年後、內力渾厚無比之時方會出現,段譽從未學過內功,料來這幻象必是體內邪毒所致。保定帝暗暗驚異,知他若不導氣歸虛,全身便會癱瘓,但將這些邪毒深藏而入內府,以後再要驅出便千難萬難。他平素處理疑難大事,明斷果敢,往往一言而決,然眼前之事關係段譽一生禍福,稍有差池,立有性命之憂,眼見段譽雙目神光散亂,已顯顛狂之態,更無猶豫餘地,心意已決:“這當口便飲鴆止渴,也說不得了。”說道:“譽兒,我教你導氣歸虛的法門。”連比帶說,將法門傳授了他。


    段譽不及等到聽完,便已一句一句的照行。大理段氏的內功法要,果然精妙絕倫,他一經照做,四外流竄的真氣便即逐一收入髒腑。中國醫書中稱人體內部器官為“五髒六腑”,“髒”便是“藏”,“腑”便是“府”,原有聚集積蓄之意。段譽先吸得無量劍七弟子的全部內力,後來又吸得段延慶、黃眉僧、葉二娘、南海鱷神、雲中鶴、鍾萬仇、崔百泉等高手的部分內力,這一日又得了保定帝、本觀、本相、本因、本參段氏五大高手的一小部分內力,體內真氣之厚,內力之強,幾可說得上震古鑠今,並世無二。這時得伯父指點,將這些真氣內力逐步藏入內府,全身越來越舒暢,隻覺輕飄飄地,似要淩空飛起一般。


    保定帝見他臉露笑容,歡喜無已,還道他入魔已深,隻怕這邪毒從此和他一生糾纏固結,再難盡除,不免成為終身之累,不由得暗暗歎息。


    枯榮大師聽得保定帝傳功已畢,便道:“本塵,諸業皆自作自受,休咎禍福,盡從心生。你不必太為旁人擔憂,趕緊練那關衝劍罷!”保定帝應道:“是!”收攝心神,又去鑽研關衝劍劍法。


    段譽體內的真氣充沛之極,非一時三刻所能收藏得盡,但那法門越行越熟,到後來也越收越快。牟尼堂中七人各自行功,不覺東方之既白。


    但聽得報曉雞啼聲喔喔,段譽自覺四肢百骸間已無殘存真氣,站起身來活動一下肢體,見伯父和五位高僧兀自在專心練劍。他不敢開門出去閑步,更不敢出聲打擾六人用功,無事可做,順便向伯父那張經脈圖望望,又向關衝劍的劍法圖解瞧瞧,雖聽本因師伯說過,六脈神劍不傳俗家子弟,但想這等高深的武功我怎學得會,隨便瞧瞧,當亦無礙。看得心神專注之時,突覺一股真氣自行從丹田中湧出,衝至肩臂,順著紅線直至無名指的關衝穴。他不會運氣衝出,但覺無名指的指端腫脹難受,心想:“還是讓這股氣回去罷。”心中這麽想,那股氣流果真順著經脈回歸丹田。


    段譽不知無意之間已窺上乘內功的法要,隻不過覺得一股氣流在手臂中這麽流來流去,隨心所欲,甚是好玩。牟尼堂三僧之中,他覺以本相大師最為隨和可親,側頭去看他的“手少陰心經脈圖”。見這路經脈起自腋下的極泉穴,循肘上三寸至青靈穴,至肘內陷後的少海穴,經靈道、通裏、陰郤、神門、少府諸穴,通至小指的少衝穴。如此緩緩存想,一股真氣果然便循著經脈路線運行,隻是快慢洪纖,未能盡如意旨,有時甚靈,有時卻全然不行,料想是功力未到之故,卻也不在意下。


    隻半日功夫,段譽已將六張圖形上所繪的各處穴道盡行通過。隻覺精神爽利,左右無事,又逐一去看少商、商陽、中衝、關衝、少衝、少澤六路劍法的圖形。但見紅線黑線,縱橫交錯,頭緒紛繁之極,心想:“這等煩難的劍招,又如何記得住?何況方丈師伯說過,俗家子弟是不能學的。”當下便不再看,腹中覺得有些餓了,心想:“小沙彌怎地還不送素齋麵食來?還是悄悄出去找些吃的罷。”便在此時,鼻端忽然聞到一陣柔和的檀香,跟著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


    枯榮大師說道:“善哉,善哉!大輪明王駕到。你們練得怎麽樣了?”本參道:“雖不純熟,似乎也已足可迎敵。”枯榮道:“很好!本因,我不想走動,便請明王到牟尼堂來敘會罷。”本因方丈應道:“是!”走了出去。


    本觀取過五個蒲團,一排的放在東首,西首放了一個蒲團。自己坐了東首第一個蒲團,本相第二,本參第四,將第三個蒲團空著留給本因方丈,保定帝坐了第五個蒲團。段譽沒坐位,便站在保定帝身後。枯榮、本觀等最後再溫習一遍劍法圖解,才將帛圖卷攏收起,都放在枯榮大師身前。


    保定帝道:“譽兒,待會激戰一起,堂中劍氣縱橫,大是凶險,伯父不能分心護你。你到外麵走走去罷。”段譽心中一陣難過:“聽各人的口氣,這大輪明王武功厲害之極,伯父的關衝劍法乃是新練,不知是否敵得過他,若有疏虞,如何是好?”便道:“伯父,我……我要跟著你,我不放心你與人家鬥劍……”說到最後幾個字時,聲音已哽咽了。保定帝心中也一動:“這孩子倒很有孝心。”


    枯榮大師道:“譽兒,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輪明王再厲害,也不能傷了你一根寒毛。”他聲音仍冷冰冰地,但語意中頗有傲意。


    段譽道:“是。”走到枯榮大師身前,不敢去看他臉,也盤膝麵壁而坐。枯榮大師身軀比段譽高大得多,將他身子都遮住了。保定帝既感激,又放心,適才枯榮大師以枯禪功為自己落發,這一手神功足以傲視當世,要保護段譽自當綽綽有餘。


    霎時間牟尼堂中寂靜無聲。


    過了好一會,隻聽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駕,請移步這邊牟尼堂。”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方丈領路。”段譽聽這聲音親切謙和,彬彬有禮,絕非強凶霸橫之人。聽腳步聲約莫有十來人,聽得本因推開板門,說道:“明王請!”


    大輪明王道:“得罪!”舉步進了堂中,向枯榮大師躬身合什,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段譽尋思:“這四句偈言是什麽意思?”枯榮大師卻心中一驚:“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他一見麵便道破了我所參枯禪的來曆。”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槃覺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禪,還隻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是以一聽到大輪明王的話,便即凜然,說道:“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


    大輪明王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請坐。”鳩摩智道謝坐下。


    段譽心想:“這位大輪明王不知是何模樣?”悄悄側過頭來,從枯榮大師身畔瞧了出去,隻見西首蒲團上坐著一個僧人,身穿黃色僧袍,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段譽向他隻瞧得幾眼,便心生欽仰親近之意。再從板門中望出去,隻見門外站著八九個漢子,麵貌大都猙獰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輪明王從吐蕃國帶來的隨從了。


    鳩摩智雙手合什,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根器魯鈍,未能參透愛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單名一個‘博’字。昔年小僧與彼邂逅相逢,講武論劍。這位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秘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歸極樂。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眾長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份既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麽?”


    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為至理。然小僧生性癡頑,殊乏慧根,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


    鳩摩智長歎一聲,慘然色變,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刹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本因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隻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裏麵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本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難道還貪圖什麽奇珍異寶?再說,段氏為大理一國之主,一百五十餘年的積蓄,還怕少了金銀器玩?”卻見鳩摩智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的竟是三本舊冊。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朱墨所書。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濕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本因等無不大為詫異。


    枯榮大師道:“明王心念故友,塵緣不淨,豈不愧稱‘高僧’兩字?”


    大輪明王垂首道:“大師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這三卷武功訣要,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


    眾人聽了,都是一驚:“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名震天下,據說少林自創派以來,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門絕技之外,從未有第二人曾練到二十二門以上。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難信,至於連破解之道也盡皆通曉,那更加不可思議了。”


    隻聽鳩摩智續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奇書賜贈,小僧披閱鑽研之下,獲益良多。現願將這三卷奇書,與貴寺交換六脈神劍寶經。若蒙眾位大師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諾,實在感激不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庸並收藏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