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貴寫了桂枝之後,頓了頓,下一位藥又寫了山楂,接著又配了萊菔子、木香、青皮等幾味消食化積,治療積滯胃脘脹痛的藥。把方子寫好了,遞給左少陽:“照方抓藥。”
趙三娘問道:“我這病是啥病啊?”
“嗯……”左貴沉吟片刻,道:“你胃脘痛、吐酸水,惡心厭食,此乃飲食滯胃證!”
“可是,你還沒給我望舌呢,也沒仔細問我如何痛法,是陣痛、刺痛還是隱隱作痛,你咋就知道是這證呢?”
左貴感到臉上有些發燙,房租的事情把他給鬧得心情沮喪之極,加之兒子摔著了,後腦一道長長的傷疤,雖然不知怎麽的已經愈合了,但也不知道是否受了內傷,房東逼房租,顧不上仔細檢查,又聽了兒子一語說破對方主症,對方已經認可,心亂之下,便按此症狀開了一方,甚至都忘了望舌問診。不過在病患麵前自然不能承認,更不能補上,隻能強詞奪理了,好在這昏暗燈光下也看不出臉紅來,倒也無妨,輕咳一聲道:“你這病沒什麽大礙,不用望舌問診也能斷定的。”
趙三娘半信半疑:“是嗎?”
“放心吧,吃了我的藥,你的病一準好。——你不是喜歡吃山楂嗎?”
“是啊,我最愛吃山楂了,有事沒事都吃,聽人說這山楂能開胃消食,我胃口不好,吃了山楂,才能吃得下飯。”
“那就對了,我這藥裏第二味便是山楂,還是君藥。你準愛吃!”
“是嗎?那敢情好!那就抓藥吧,我還得趕緊回去吃飯呢!”
“好,不過你這病得慢慢調理,可能需要吃一段時間的藥。”
“行啊,抓個十幾付都成。我也懶得跑。再說了,你們要是大年三十交不上房租走了,我可還得找別人開方拿藥,麻煩!讓你們也賺錢點,就一次多開一些好了。”
他們說話的時候,左少陽聽老爹左貴說的用藥之後,趕緊拿起方子看了一遍,不禁暗自苦笑,他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他們家藥鋪生意如此清淡,——這趙三娘是因為平時拿山楂當零食,飯前飯後都亂吃,結果因此導致胃潰瘍。盡管還沒問診和切脈,左少陽已經肯定她發病的病因,相應的方子也就有了,不管最終辨證如何,也該是養胃的才行。可老爹左貴辨證為飲食滯胃證,這已經是南轅北轍,病患主訴之一便是厭食,如何還會飲食滯胃呢?而且,開的方子卻重用山楂,這不是雪上加霜嘛。說明老爹壓根就還不知道這病的病因是什麽。
左少陽又不能直接說這方子不僅不對症,而且還會加重病情,那老爹就一點麵子都沒有了,穿越前就是因為沒有顧全王主任的麵子,人家臉上掛不住,直接跑來找自己吵架。現在是老爹,要是這麽說了,就算把病治好了,貴芝堂這招牌隻怕也砸了。
左貴瞪眼對左少陽道:“怎麽還不去抓藥?”
“哦!”左少陽拿著方子往櫃台走。
左貴提高了聲音道:“你燈也不拿,怎麽抓藥?沒了魂似的搞什麽?”
左少陽忙回來拿了那油燈,走到櫃台前把燈放好,把方子放在櫃台上,想了想,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用方抓藥。反正藥方也不給病患的,趙三娘也不知道左貴到底開了什麽藥。
抓好藥之後,把藥抱好,拿過來交給趙三娘,趙三娘問:“多少錢?”
左少陽望向左貴,左貴瞪眼道:“你剛才沒算嗎?”
“我算啊?”在現代社會醫院裏,收費處和藥房是分開的,左少陽隻管找方抓藥,不管劃價的問題,所以沒這習慣。
“廢話!不是你算,難道還讓為父來幫你算錢不成?”
“哦!”左少陽又回到櫃台前,拿起那方子,腦袋裏有些發懵,方子上又沒有價格,他左右瞧瞧櫃台,也沒看見價格表,這怎麽算啊?
茴香急忙過來低聲道:“怎麽了?”
“我不知道藥的價格啊!”左少陽也低聲道。
茴香以為弟弟失憶還沒好,臉上滿是憂色,回頭瞧了一眼左貴,見左貴正瞧著他們,也是一臉疑惑,忙壓低了聲音道:“藥價在藥櫃上寫得有,下麵放賬本的抽屜裏也有。”
左少陽忙舉著油燈湊過去,在藥櫃上查看,果然,藥抽四腳貼的標簽上都用小字寫了價格的。他想了想,不能按照自己拿方子的價格計算,否則老爹左貴一聽便知道不對,得按他的方子來。忙返身拿起左貴的方子,先抓了兩味藥之後,突然卡殼了,有一味藥不認識,要知道,中藥有幾萬種,誰也不可能全部記住的,能把平時常用的幾百味藥記住就了不起了。不認識很正常,他拿著那方子茫然地掃視著藥櫃上的標簽,慢慢尋找,可幾百味藥,一時半會哪裏找得到啊。
“又怎麽了?”左貴提高了聲音問道。
“沒……,沒什麽”左少陽繼續找著,心裏起急,一個個找過去就更慢了。
茴香急了,忙鑽進藥櫃台裏,低聲問:“怎麽了?”
左少陽將方子遞給茴香,指著上麵一味藥“示姑”,低聲道:“‘示姑’這味藥在哪裏?
茴香手一指:“在哪!”
左少陽過去一瞧,果然寫著“示姑”二字,拉開藥抽一瞧,當真哭笑不得,這示姑竟然就是溫化寒痰的常用藥“半夏”!
中藥的名稱在古代使用很混亂,同一種藥往往有數種甚至數十種稱呼,相同的稱呼不同的藥也很常見,現代中醫出台藥典之後,統一了藥名,醫院醫生開處方一般都用藥典規定的正規名稱,左少陽讀書的時候,也學的是正規名稱,作為常識,也了解一些常用的別名,比如半夏,在《神農本草經》裏叫“地文”或者“水玉”,這左少陽知道,可是“示姑”這個別名,是出現在魏晉時期的《名醫別錄》裏,此外還有十幾個別名,左少陽哪裏去記這麽多,自然不知道,不過看到藥材,盡管是炮製好的飲片,他也立即便認識了。
將藥的價格都找到之後,左少陽用毛筆寫了下來,在古代是沒有電腦、計算器幫你算賬的,隻能自己動手了,他找了張牛皮紙,見桌上有個硯台,筆架上擱著一直毛筆,提起來想寫,可筆尖已經凍住了,想起父親左貴桌上有筆,剛才他還寫方子來著,忙過去拿毛筆。
“拿筆幹什麽?”左貴瞪大了眼睛瞧著他。
“算賬啊!”
“算賬?用筆算賬?”左貴瞠目結舌道,“你用筆怎麽算賬?”
古人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最早是用算籌,也就是用一根根短棍擺成各種規定圖形表示數字,用固定的規則進行計算,經常要算數的人,會隨時攜帶一個小袋子,裏麵裝著算籌,可以隨時進行計算。而算盤雖然早在東漢就發明了,但由於唐宋時期珠算的計算方法沒有完善,加之比算籌速度慢,也不方便攜帶,所以唐宋時期還沒有普及。左貴他們都是用算籌進行算數,哪裏見過用筆列加減乘除公式計算的,自然很是驚訝。
趙三娘問道:“我這病是啥病啊?”
“嗯……”左貴沉吟片刻,道:“你胃脘痛、吐酸水,惡心厭食,此乃飲食滯胃證!”
“可是,你還沒給我望舌呢,也沒仔細問我如何痛法,是陣痛、刺痛還是隱隱作痛,你咋就知道是這證呢?”
左貴感到臉上有些發燙,房租的事情把他給鬧得心情沮喪之極,加之兒子摔著了,後腦一道長長的傷疤,雖然不知怎麽的已經愈合了,但也不知道是否受了內傷,房東逼房租,顧不上仔細檢查,又聽了兒子一語說破對方主症,對方已經認可,心亂之下,便按此症狀開了一方,甚至都忘了望舌問診。不過在病患麵前自然不能承認,更不能補上,隻能強詞奪理了,好在這昏暗燈光下也看不出臉紅來,倒也無妨,輕咳一聲道:“你這病沒什麽大礙,不用望舌問診也能斷定的。”
趙三娘半信半疑:“是嗎?”
“放心吧,吃了我的藥,你的病一準好。——你不是喜歡吃山楂嗎?”
“是啊,我最愛吃山楂了,有事沒事都吃,聽人說這山楂能開胃消食,我胃口不好,吃了山楂,才能吃得下飯。”
“那就對了,我這藥裏第二味便是山楂,還是君藥。你準愛吃!”
“是嗎?那敢情好!那就抓藥吧,我還得趕緊回去吃飯呢!”
“好,不過你這病得慢慢調理,可能需要吃一段時間的藥。”
“行啊,抓個十幾付都成。我也懶得跑。再說了,你們要是大年三十交不上房租走了,我可還得找別人開方拿藥,麻煩!讓你們也賺錢點,就一次多開一些好了。”
他們說話的時候,左少陽聽老爹左貴說的用藥之後,趕緊拿起方子看了一遍,不禁暗自苦笑,他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他們家藥鋪生意如此清淡,——這趙三娘是因為平時拿山楂當零食,飯前飯後都亂吃,結果因此導致胃潰瘍。盡管還沒問診和切脈,左少陽已經肯定她發病的病因,相應的方子也就有了,不管最終辨證如何,也該是養胃的才行。可老爹左貴辨證為飲食滯胃證,這已經是南轅北轍,病患主訴之一便是厭食,如何還會飲食滯胃呢?而且,開的方子卻重用山楂,這不是雪上加霜嘛。說明老爹壓根就還不知道這病的病因是什麽。
左少陽又不能直接說這方子不僅不對症,而且還會加重病情,那老爹就一點麵子都沒有了,穿越前就是因為沒有顧全王主任的麵子,人家臉上掛不住,直接跑來找自己吵架。現在是老爹,要是這麽說了,就算把病治好了,貴芝堂這招牌隻怕也砸了。
左貴瞪眼對左少陽道:“怎麽還不去抓藥?”
“哦!”左少陽拿著方子往櫃台走。
左貴提高了聲音道:“你燈也不拿,怎麽抓藥?沒了魂似的搞什麽?”
左少陽忙回來拿了那油燈,走到櫃台前把燈放好,把方子放在櫃台上,想了想,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用方抓藥。反正藥方也不給病患的,趙三娘也不知道左貴到底開了什麽藥。
抓好藥之後,把藥抱好,拿過來交給趙三娘,趙三娘問:“多少錢?”
左少陽望向左貴,左貴瞪眼道:“你剛才沒算嗎?”
“我算啊?”在現代社會醫院裏,收費處和藥房是分開的,左少陽隻管找方抓藥,不管劃價的問題,所以沒這習慣。
“廢話!不是你算,難道還讓為父來幫你算錢不成?”
“哦!”左少陽又回到櫃台前,拿起那方子,腦袋裏有些發懵,方子上又沒有價格,他左右瞧瞧櫃台,也沒看見價格表,這怎麽算啊?
茴香急忙過來低聲道:“怎麽了?”
“我不知道藥的價格啊!”左少陽也低聲道。
茴香以為弟弟失憶還沒好,臉上滿是憂色,回頭瞧了一眼左貴,見左貴正瞧著他們,也是一臉疑惑,忙壓低了聲音道:“藥價在藥櫃上寫得有,下麵放賬本的抽屜裏也有。”
左少陽忙舉著油燈湊過去,在藥櫃上查看,果然,藥抽四腳貼的標簽上都用小字寫了價格的。他想了想,不能按照自己拿方子的價格計算,否則老爹左貴一聽便知道不對,得按他的方子來。忙返身拿起左貴的方子,先抓了兩味藥之後,突然卡殼了,有一味藥不認識,要知道,中藥有幾萬種,誰也不可能全部記住的,能把平時常用的幾百味藥記住就了不起了。不認識很正常,他拿著那方子茫然地掃視著藥櫃上的標簽,慢慢尋找,可幾百味藥,一時半會哪裏找得到啊。
“又怎麽了?”左貴提高了聲音問道。
“沒……,沒什麽”左少陽繼續找著,心裏起急,一個個找過去就更慢了。
茴香急了,忙鑽進藥櫃台裏,低聲問:“怎麽了?”
左少陽將方子遞給茴香,指著上麵一味藥“示姑”,低聲道:“‘示姑’這味藥在哪裏?
茴香手一指:“在哪!”
左少陽過去一瞧,果然寫著“示姑”二字,拉開藥抽一瞧,當真哭笑不得,這示姑竟然就是溫化寒痰的常用藥“半夏”!
中藥的名稱在古代使用很混亂,同一種藥往往有數種甚至數十種稱呼,相同的稱呼不同的藥也很常見,現代中醫出台藥典之後,統一了藥名,醫院醫生開處方一般都用藥典規定的正規名稱,左少陽讀書的時候,也學的是正規名稱,作為常識,也了解一些常用的別名,比如半夏,在《神農本草經》裏叫“地文”或者“水玉”,這左少陽知道,可是“示姑”這個別名,是出現在魏晉時期的《名醫別錄》裏,此外還有十幾個別名,左少陽哪裏去記這麽多,自然不知道,不過看到藥材,盡管是炮製好的飲片,他也立即便認識了。
將藥的價格都找到之後,左少陽用毛筆寫了下來,在古代是沒有電腦、計算器幫你算賬的,隻能自己動手了,他找了張牛皮紙,見桌上有個硯台,筆架上擱著一直毛筆,提起來想寫,可筆尖已經凍住了,想起父親左貴桌上有筆,剛才他還寫方子來著,忙過去拿毛筆。
“拿筆幹什麽?”左貴瞪大了眼睛瞧著他。
“算賬啊!”
“算賬?用筆算賬?”左貴瞠目結舌道,“你用筆怎麽算賬?”
古人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最早是用算籌,也就是用一根根短棍擺成各種規定圖形表示數字,用固定的規則進行計算,經常要算數的人,會隨時攜帶一個小袋子,裏麵裝著算籌,可以隨時進行計算。而算盤雖然早在東漢就發明了,但由於唐宋時期珠算的計算方法沒有完善,加之比算籌速度慢,也不方便攜帶,所以唐宋時期還沒有普及。左貴他們都是用算籌進行算數,哪裏見過用筆列加減乘除公式計算的,自然很是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