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計謀?”林靈詫異地問道,但並沒有回頭。
我衝她點了點頭,然後到她身邊,把昨天晚上在我房間裏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她交代了一遍。
林靈一邊聽一邊看向葉琳娜,等我說完了,她立刻笑著搖頭道:“我覺得你們這時間最多拖今天這一天,如果明天你還不去聯係巴讓,那三個俄羅斯人肯定會起疑心。”
“我也知道會這樣,但是找到巴讓也就等於找到古跡了啊!”葉琳娜道。
“會那麽容易嗎?我可不這麽覺得。這山不是那麽容易爬的,而且那個巴讓的歲數現在應該很大了,可能走路都困難,更別說帶著我們進山了,他頂多就是告訴我們路線,最後還是我們自己登山去找。我覺得最有效的拖延就是在進山的路上人為製造一些小麻煩,影響一下進度。”林靈建議道。
葉琳娜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朝我望過來。
我想了想,也覺得林靈說得有道理,於是便點頭道:“我爺是20多歲的時候讓巴讓做的向導,就算當時他們同歲,現在這個巴讓應該也快到90歲了,沒準當年進山的路線他自己都記不清了。我看還是按照林靈建議的來,待會回去客棧我就跟巴讓聯係一下。”
“那……那好吧,我聽你們的。”葉琳娜點頭答應道。
為了不引起懷疑,我們沿著山下的草地又向上走了一段路,還拍了些照片當做參考。轉了半個小時之後,我們這才坐車返回了古城。剛一到客棧,我便按照計劃的那樣主動提出要聯係巴讓,並在眾人的麵前撥出了這通電話。
電話很快打通了,不過接電話人的聲音聽起來並不像個老頭,而像個年輕人。
“請問,您是巴讓嗎?”我試探著問了句,因為藍老板的聲音聽起來也很年輕。
“不是,你找我爺有事?”對方問道。
“嗯,能把電話給巴讓老先生聽一下嗎?”我問道。
“好,稍等。”對方應了一聲,又等了一會,手機裏傳出了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顯然這次說話的人換成了巴讓。
巴讓問我是誰,我直接告訴他道:“您還記得秋遠山嗎?還有張恒、藍藝英,六十多年前,他們三個人……”
“記得!當然記得!”不等我說完,巴讓便激動地打斷了我的話。
“秋遠山是我爺爺,我叫秋實。”我道。
“你是……秋遠山的孫子?這可真是……你……你你怎麽會……”巴讓激動地結巴了起來,說話也變得不完整了。
我連忙應道:“是這樣的,我剛從藍老板那裏過來,這個電話也是她給我的。她告訴我,60多年前,是您作為向導,帶著他們進的雪山。我這次來麗江,主要是想找您請教一下,當年您是從哪條路線進的山,那個古跡在山上的什麽位置。”
“古跡啊,這個事……”巴讓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些異樣,“你說你現在是在麗江?”
“對,我下午到的,剛才去了一趟雪山,現在回古鎮了。”我道。
“在古鎮啊,我也住在古鎮。”
“那您什麽時候方便,我能去您那裏拜訪一下嗎?”我問。
“現在就可以,我家在文興街的文化書店附近,你到書店門口,我讓我孩子去接你。”巴讓說道。
“好,那我現在就出發,到了之後我再給您打電話。”
掛斷電話之後,我把大概情況跟其他人說了下。
我本來是想自己一個人去的,不過這次那三個俄羅斯壯漢可沒再讓我單獨行動,其中一個人用蹩腳的漢語對我說:“我跟你一起。”雖然他這漢語說得並不標準,但足以證明我之前謹慎都是對的,這三個人果然聽得懂中國話,而且他們對我並不放心。
我衝他點了點頭,又特意問了下葉麗娜和林靈要不要跟我一起過去——之前我和她倆一直走得很近,現在如果突然不帶她倆一起了,那就顯得更可疑了。
葉琳娜很明白我的意思,她立刻點頭表示要跟我一起過去,而且一臉興趣濃厚的樣子。林靈也沒有推辭,決定跟我一起去巴讓家拜訪一下。
於是我們這次就四個人一起去了文興街,並在書店門口下了車。
我又給巴讓打了個電話,剛一打通,電話鈴聲就從書店裏麵傳出來了,緊接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書店裏走了出來。
“你是秋實吧?”他問了我一句,同時也打量了一下跟著我的其他人,尤其是兩個俄羅斯國際友人。
“是我,你是巴讓老先生的家人吧?”我微笑著問道。
“嗯,我爺讓我過來接你們的,跟我來吧。”年輕人說了一聲便邁步走出了書店,帶著我們四個人鑽胡同走小巷,最後來到一個同樣有著古樸韻味的古鎮民宅。
開門進屋,我感覺這裏並不像是常年有人居住的樣子,屋裏空空蕩蕩的,沒有任何家具擺設,冰箱廚具也沒有,看起來就是個空屋子,甚至都不如葉晨家裏看著有“生活氣息”。
年輕人帶我們到了民宅內室,一位兩鬢霜白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一見到我,老人立刻笑了起來,並朝著招了招手。
我連忙走過去衝老頭點頭示意。
“你肯定就是秋實了。”老人道。
“對,我是秋實。”
“你和你爺爺年輕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我聽說他去世了。”老人道。
“嗯,去世十多年了。”
“哎,可惜啊,我還想著如果有機會,能跟他再見一麵呢。不過,能看到他的後人也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啊。”巴讓笑著說道。
“您的腿現在怎麽樣了?”我寒暄著問道。
“不行了,十年前還能走走,現在站都站不起來了,老傷越來越嚴重。不要提我的事情了,你說你是為了雪山上的古跡來的?”巴讓自己轉入了正題。
“對,為了古跡!您還記得登山的路線嗎?”我問。
“我自從摔斷了腿之後就再沒進過山了,我隻能告訴你,我們是在山的東南側紮的營,爬的是第六座劍峰,又穿過大雪凹,最後找到了古跡的線索。不過也隻是線索而已,本來張恒想要繼續進山找的,但是你爺爺說,如果我們繼續向上走,所有人都會被埋在雪山裏,所以我們最後決定回營地。結果就在回去的路上,我們遇到了雪崩。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我們沒聽你爺爺的話,可能我們早就成了雪山裏的幾具屍骸了。”
“當時找到的線索是什麽?是幾個古物嗎?”我繼續問道。
“嗯,就是一些古代的器具。我對這些古物並不了解,隻記得張恒說過的幾句詩。”
“詩?”我頓時心裏一動。
“對。聽張恒說,這詩好像就是找到古跡的線索。因為念起來很上口,我聽了幾遍就記住了,後來的日子,每次一想起進山那次曆險,我就想到那首詩了,所以到現在都還記得。”巴讓頓了一下,然後背誦道:“山高雪寒路難探,煞在西北利東南,路遇貴人得相助,翻身越嶺渡龍潭。”
我衝她點了點頭,然後到她身邊,把昨天晚上在我房間裏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她交代了一遍。
林靈一邊聽一邊看向葉琳娜,等我說完了,她立刻笑著搖頭道:“我覺得你們這時間最多拖今天這一天,如果明天你還不去聯係巴讓,那三個俄羅斯人肯定會起疑心。”
“我也知道會這樣,但是找到巴讓也就等於找到古跡了啊!”葉琳娜道。
“會那麽容易嗎?我可不這麽覺得。這山不是那麽容易爬的,而且那個巴讓的歲數現在應該很大了,可能走路都困難,更別說帶著我們進山了,他頂多就是告訴我們路線,最後還是我們自己登山去找。我覺得最有效的拖延就是在進山的路上人為製造一些小麻煩,影響一下進度。”林靈建議道。
葉琳娜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朝我望過來。
我想了想,也覺得林靈說得有道理,於是便點頭道:“我爺是20多歲的時候讓巴讓做的向導,就算當時他們同歲,現在這個巴讓應該也快到90歲了,沒準當年進山的路線他自己都記不清了。我看還是按照林靈建議的來,待會回去客棧我就跟巴讓聯係一下。”
“那……那好吧,我聽你們的。”葉琳娜點頭答應道。
為了不引起懷疑,我們沿著山下的草地又向上走了一段路,還拍了些照片當做參考。轉了半個小時之後,我們這才坐車返回了古城。剛一到客棧,我便按照計劃的那樣主動提出要聯係巴讓,並在眾人的麵前撥出了這通電話。
電話很快打通了,不過接電話人的聲音聽起來並不像個老頭,而像個年輕人。
“請問,您是巴讓嗎?”我試探著問了句,因為藍老板的聲音聽起來也很年輕。
“不是,你找我爺有事?”對方問道。
“嗯,能把電話給巴讓老先生聽一下嗎?”我問道。
“好,稍等。”對方應了一聲,又等了一會,手機裏傳出了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顯然這次說話的人換成了巴讓。
巴讓問我是誰,我直接告訴他道:“您還記得秋遠山嗎?還有張恒、藍藝英,六十多年前,他們三個人……”
“記得!當然記得!”不等我說完,巴讓便激動地打斷了我的話。
“秋遠山是我爺爺,我叫秋實。”我道。
“你是……秋遠山的孫子?這可真是……你……你你怎麽會……”巴讓激動地結巴了起來,說話也變得不完整了。
我連忙應道:“是這樣的,我剛從藍老板那裏過來,這個電話也是她給我的。她告訴我,60多年前,是您作為向導,帶著他們進的雪山。我這次來麗江,主要是想找您請教一下,當年您是從哪條路線進的山,那個古跡在山上的什麽位置。”
“古跡啊,這個事……”巴讓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些異樣,“你說你現在是在麗江?”
“對,我下午到的,剛才去了一趟雪山,現在回古鎮了。”我道。
“在古鎮啊,我也住在古鎮。”
“那您什麽時候方便,我能去您那裏拜訪一下嗎?”我問。
“現在就可以,我家在文興街的文化書店附近,你到書店門口,我讓我孩子去接你。”巴讓說道。
“好,那我現在就出發,到了之後我再給您打電話。”
掛斷電話之後,我把大概情況跟其他人說了下。
我本來是想自己一個人去的,不過這次那三個俄羅斯壯漢可沒再讓我單獨行動,其中一個人用蹩腳的漢語對我說:“我跟你一起。”雖然他這漢語說得並不標準,但足以證明我之前謹慎都是對的,這三個人果然聽得懂中國話,而且他們對我並不放心。
我衝他點了點頭,又特意問了下葉麗娜和林靈要不要跟我一起過去——之前我和她倆一直走得很近,現在如果突然不帶她倆一起了,那就顯得更可疑了。
葉琳娜很明白我的意思,她立刻點頭表示要跟我一起過去,而且一臉興趣濃厚的樣子。林靈也沒有推辭,決定跟我一起去巴讓家拜訪一下。
於是我們這次就四個人一起去了文興街,並在書店門口下了車。
我又給巴讓打了個電話,剛一打通,電話鈴聲就從書店裏麵傳出來了,緊接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書店裏走了出來。
“你是秋實吧?”他問了我一句,同時也打量了一下跟著我的其他人,尤其是兩個俄羅斯國際友人。
“是我,你是巴讓老先生的家人吧?”我微笑著問道。
“嗯,我爺讓我過來接你們的,跟我來吧。”年輕人說了一聲便邁步走出了書店,帶著我們四個人鑽胡同走小巷,最後來到一個同樣有著古樸韻味的古鎮民宅。
開門進屋,我感覺這裏並不像是常年有人居住的樣子,屋裏空空蕩蕩的,沒有任何家具擺設,冰箱廚具也沒有,看起來就是個空屋子,甚至都不如葉晨家裏看著有“生活氣息”。
年輕人帶我們到了民宅內室,一位兩鬢霜白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一見到我,老人立刻笑了起來,並朝著招了招手。
我連忙走過去衝老頭點頭示意。
“你肯定就是秋實了。”老人道。
“對,我是秋實。”
“你和你爺爺年輕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我聽說他去世了。”老人道。
“嗯,去世十多年了。”
“哎,可惜啊,我還想著如果有機會,能跟他再見一麵呢。不過,能看到他的後人也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啊。”巴讓笑著說道。
“您的腿現在怎麽樣了?”我寒暄著問道。
“不行了,十年前還能走走,現在站都站不起來了,老傷越來越嚴重。不要提我的事情了,你說你是為了雪山上的古跡來的?”巴讓自己轉入了正題。
“對,為了古跡!您還記得登山的路線嗎?”我問。
“我自從摔斷了腿之後就再沒進過山了,我隻能告訴你,我們是在山的東南側紮的營,爬的是第六座劍峰,又穿過大雪凹,最後找到了古跡的線索。不過也隻是線索而已,本來張恒想要繼續進山找的,但是你爺爺說,如果我們繼續向上走,所有人都會被埋在雪山裏,所以我們最後決定回營地。結果就在回去的路上,我們遇到了雪崩。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我們沒聽你爺爺的話,可能我們早就成了雪山裏的幾具屍骸了。”
“當時找到的線索是什麽?是幾個古物嗎?”我繼續問道。
“嗯,就是一些古代的器具。我對這些古物並不了解,隻記得張恒說過的幾句詩。”
“詩?”我頓時心裏一動。
“對。聽張恒說,這詩好像就是找到古跡的線索。因為念起來很上口,我聽了幾遍就記住了,後來的日子,每次一想起進山那次曆險,我就想到那首詩了,所以到現在都還記得。”巴讓頓了一下,然後背誦道:“山高雪寒路難探,煞在西北利東南,路遇貴人得相助,翻身越嶺渡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