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胥將軍所說,朝廷上,為了如何犒賞梅雪嫣之事,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啟稟皇上,梅雪嫣先搭救胥將軍有功,後對剿滅青蓮派更是功不可沒,這要是不賞,難免會讓人非議朝廷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失了公允,長此以往下去,朝廷還有何威信可言?景國還有幾個人肯為朝廷效命?”
說話的一把年紀的右相,他已經是三朝元老,耄耋之年,言行間有些氣損力虛。
龍椅上坐的自然是當今聖上,不過卻是個五六歲的小兒,小皇帝生得稚嫩可愛,他雖假裝在聽朝臣們議論,實則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麽,不自覺低眉看自己晃著玩的雙腿。
而皇帝旁邊的鳳座,則是當年的蕭貴妃,如今的太後,她垂簾聽政不能露麵,自然是垂著許多珠簾遮蔽,隱隱綽綽隻能看到她身上鳳冠霞帔的光彩。
“皇帝和哀家正有此意,左相有話要說嗎?”
太後不知麵容如何,但聲音還算年輕,她一說話,皇帝不敢再有小動作,肅然地抬起頭,一本正經地看著前方。
“臣附議。”
左相未滿花甲,正是在老臣中算氣盛的時候。
左相麵無表情,賞梅雪嫣是遲早的事,他不會因此忤逆太後和皇帝,還不如順著他們的意思說了,是否獎賞不要緊,關鍵是太後想賞她什麽。
“嗯,皇帝和哀家初擬了聖旨,因為她是女兒身,又不能像武將一般加官進爵,皇帝便準備封她一個五品誥命。還有之前她科舉成臨安縣的茂才,五詩同映加上《木蘭詩》對黎民百姓有教化之功,這文韜武略的,就隻能再升一等,封從四品誥命好了。”
左相的臉不經意地抽搐了一下,上來就封從四品誥命,那以後她再做出什麽事來,豈不是要爬到一品誥命了?其實這些虛名左相本來並不在意的,卻因梅雪嫣偏偏寫了那篇經義,反對他老祖宗荀子的思想,而現下大肆封賞她,豈不是告之天下人,荀子的思想是錯的?
“啟稟皇上……臣覺得有一事不妥。”
不消左相說話,依附他這一派的禮部侍郎已經啟奏了。
“按說皇上和太後封賞有功之人,憑梅雪嫣的功績封個從四品誥命並不為過……可是曆來,誥命隻封有婦之夫,且是按夫家的爵位封賞,這梅雪嫣還是個十幾歲的女子,甚至沒有出嫁,就叫‘誥命夫人’實在是有違立法,大大地不妥啊。”
太後沒有說話,她一早就知道封賞的事不會輕易作罷,左相一派的人肯定會跳出來反對的,幹脆靜靜地等待,自有揣摩聖意的人替她說。
這回卻是右相親自開口道:“禮法二字不能死板,從古至今都是約定俗成才有禮,而法則是聖人先賢們總結出來的,既然已經有女子開先河創曆史,咱們景國的禮法也不需太過迂腐,要破而後立才是。”
他的聲音不大,卻很有分量。
“梅雪嫣科舉功名和文位是否有效,咱們已經和文院爭論過很多次,今天就不再贅述。”
禮部侍郎說道,“右相大人方才說得極是,下官本無異議……隻不過,有些東西不是想改就改,更不能因為一人而廢黜,譬如這‘誥命夫人’隻能是‘誥命夫人’,總不能變成‘誥命女子’,如果連綱常都亂了,那朝廷也不必設立禮部了。”
“侍郎大人說得對。”右相沉靜地說道,“不能封誥命,那幹脆以她的軍中功勳和文位功名來封賞好了,以她如今立下的功勳可以事五品以上的軍職,和六品以上的官職。”
左相忍不住臉一沉,他連封梅雪嫣誥命這種虛名都不肯,怎麽可能允許讓她受封實權的軍職官職以及爵位?
“隻不過是救了一個人,是不是她的功勞還猶未可知,另外,的確是她設法鏟除青蓮派分舵,可也僅僅隻是個分舵而已,右相大人何以將她的功勳拔高到五品?”禮部侍郎悶聲道。
“哦,侍郎大人可能不清楚如今我景國東南沿海的局勢,你可知青蓮派一個分舵的存在,是整個太源府乃至景國的隱患?如果讓他們和外寇勾結得逞,青蓮派分布全景國的人馬足足有五萬,且都是隱藏在我景國心腹的武林高手,至少十萬精兵才壓得住。一旦讓他們得勢,我請問侍郎大人,還能從哪裏找出這十萬精兵?”
右相的話鏗鏘有力,而禮部侍郎不懂軍情,卻也冷汗直流。
“這……”
“且不止如此。”右相繼續說道,“皇上,梅雪嫣已研製出療傷聖藥和‘手術’之法,這藥經太醫院驗證,比以前的傷藥要好上幾倍,而‘手術’法可以讓瀕死之人續命!”
禮部侍郎差點跌坐在地上,他再舌燦蓮花也無力招架,這一個個功績擺上來,簡直是要把他都比下去。
“哦?真有如此神藥?可呈上來一觀?”
右相鞠身道:“啟稟太後,此藥是蔣太醫從太源府千裏迢迢取回,和太醫院共同驗證,蔣太醫已經在殿外等候傳話。”
“傳!”太後立即說道。
蔣太醫走在前頭,他身後是他的兩名藥童,蔣太醫經常在皇宮走動,所以並不怯場,他的兩個藥童就有點膽怯,托著托盤的手都不住顫抖。
等他行了禮之後,太後主動問道:“蔣太醫,你從太源府帶回的藥,以及那個手……手術法,果真有如此神奇?”
“稟皇上太後,此次微臣帶回的藥有兩種,一種是用以療傷的,比如這種白藥,一種是麻沸散,用於手術過程中減緩痛楚。”
文武百官正對梅雪嫣好奇,又聽不太懂這些,蔣太醫隻能耐心解釋,他微微有些自豪,畢竟隻有他親眼見過梅雪嫣那神奇的起死回生之術。
“這白藥的藥效不能用言語衡量,隻能比喻,若一百個刀傷之人,以前有五十個人會傷口化膿而死,剩下五十個人需三十日方可痊愈,隻要用了這白藥,化膿者不會超過五人,且隻需十日便可藥到病除!”
百官嘩然。
“啟稟皇上,梅雪嫣先搭救胥將軍有功,後對剿滅青蓮派更是功不可沒,這要是不賞,難免會讓人非議朝廷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失了公允,長此以往下去,朝廷還有何威信可言?景國還有幾個人肯為朝廷效命?”
說話的一把年紀的右相,他已經是三朝元老,耄耋之年,言行間有些氣損力虛。
龍椅上坐的自然是當今聖上,不過卻是個五六歲的小兒,小皇帝生得稚嫩可愛,他雖假裝在聽朝臣們議論,實則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麽,不自覺低眉看自己晃著玩的雙腿。
而皇帝旁邊的鳳座,則是當年的蕭貴妃,如今的太後,她垂簾聽政不能露麵,自然是垂著許多珠簾遮蔽,隱隱綽綽隻能看到她身上鳳冠霞帔的光彩。
“皇帝和哀家正有此意,左相有話要說嗎?”
太後不知麵容如何,但聲音還算年輕,她一說話,皇帝不敢再有小動作,肅然地抬起頭,一本正經地看著前方。
“臣附議。”
左相未滿花甲,正是在老臣中算氣盛的時候。
左相麵無表情,賞梅雪嫣是遲早的事,他不會因此忤逆太後和皇帝,還不如順著他們的意思說了,是否獎賞不要緊,關鍵是太後想賞她什麽。
“嗯,皇帝和哀家初擬了聖旨,因為她是女兒身,又不能像武將一般加官進爵,皇帝便準備封她一個五品誥命。還有之前她科舉成臨安縣的茂才,五詩同映加上《木蘭詩》對黎民百姓有教化之功,這文韜武略的,就隻能再升一等,封從四品誥命好了。”
左相的臉不經意地抽搐了一下,上來就封從四品誥命,那以後她再做出什麽事來,豈不是要爬到一品誥命了?其實這些虛名左相本來並不在意的,卻因梅雪嫣偏偏寫了那篇經義,反對他老祖宗荀子的思想,而現下大肆封賞她,豈不是告之天下人,荀子的思想是錯的?
“啟稟皇上……臣覺得有一事不妥。”
不消左相說話,依附他這一派的禮部侍郎已經啟奏了。
“按說皇上和太後封賞有功之人,憑梅雪嫣的功績封個從四品誥命並不為過……可是曆來,誥命隻封有婦之夫,且是按夫家的爵位封賞,這梅雪嫣還是個十幾歲的女子,甚至沒有出嫁,就叫‘誥命夫人’實在是有違立法,大大地不妥啊。”
太後沒有說話,她一早就知道封賞的事不會輕易作罷,左相一派的人肯定會跳出來反對的,幹脆靜靜地等待,自有揣摩聖意的人替她說。
這回卻是右相親自開口道:“禮法二字不能死板,從古至今都是約定俗成才有禮,而法則是聖人先賢們總結出來的,既然已經有女子開先河創曆史,咱們景國的禮法也不需太過迂腐,要破而後立才是。”
他的聲音不大,卻很有分量。
“梅雪嫣科舉功名和文位是否有效,咱們已經和文院爭論過很多次,今天就不再贅述。”
禮部侍郎說道,“右相大人方才說得極是,下官本無異議……隻不過,有些東西不是想改就改,更不能因為一人而廢黜,譬如這‘誥命夫人’隻能是‘誥命夫人’,總不能變成‘誥命女子’,如果連綱常都亂了,那朝廷也不必設立禮部了。”
“侍郎大人說得對。”右相沉靜地說道,“不能封誥命,那幹脆以她的軍中功勳和文位功名來封賞好了,以她如今立下的功勳可以事五品以上的軍職,和六品以上的官職。”
左相忍不住臉一沉,他連封梅雪嫣誥命這種虛名都不肯,怎麽可能允許讓她受封實權的軍職官職以及爵位?
“隻不過是救了一個人,是不是她的功勞還猶未可知,另外,的確是她設法鏟除青蓮派分舵,可也僅僅隻是個分舵而已,右相大人何以將她的功勳拔高到五品?”禮部侍郎悶聲道。
“哦,侍郎大人可能不清楚如今我景國東南沿海的局勢,你可知青蓮派一個分舵的存在,是整個太源府乃至景國的隱患?如果讓他們和外寇勾結得逞,青蓮派分布全景國的人馬足足有五萬,且都是隱藏在我景國心腹的武林高手,至少十萬精兵才壓得住。一旦讓他們得勢,我請問侍郎大人,還能從哪裏找出這十萬精兵?”
右相的話鏗鏘有力,而禮部侍郎不懂軍情,卻也冷汗直流。
“這……”
“且不止如此。”右相繼續說道,“皇上,梅雪嫣已研製出療傷聖藥和‘手術’之法,這藥經太醫院驗證,比以前的傷藥要好上幾倍,而‘手術’法可以讓瀕死之人續命!”
禮部侍郎差點跌坐在地上,他再舌燦蓮花也無力招架,這一個個功績擺上來,簡直是要把他都比下去。
“哦?真有如此神藥?可呈上來一觀?”
右相鞠身道:“啟稟太後,此藥是蔣太醫從太源府千裏迢迢取回,和太醫院共同驗證,蔣太醫已經在殿外等候傳話。”
“傳!”太後立即說道。
蔣太醫走在前頭,他身後是他的兩名藥童,蔣太醫經常在皇宮走動,所以並不怯場,他的兩個藥童就有點膽怯,托著托盤的手都不住顫抖。
等他行了禮之後,太後主動問道:“蔣太醫,你從太源府帶回的藥,以及那個手……手術法,果真有如此神奇?”
“稟皇上太後,此次微臣帶回的藥有兩種,一種是用以療傷的,比如這種白藥,一種是麻沸散,用於手術過程中減緩痛楚。”
文武百官正對梅雪嫣好奇,又聽不太懂這些,蔣太醫隻能耐心解釋,他微微有些自豪,畢竟隻有他親眼見過梅雪嫣那神奇的起死回生之術。
“這白藥的藥效不能用言語衡量,隻能比喻,若一百個刀傷之人,以前有五十個人會傷口化膿而死,剩下五十個人需三十日方可痊愈,隻要用了這白藥,化膿者不會超過五人,且隻需十日便可藥到病除!”
百官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