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蘇河與王文君兩人,在漢中城南漢水渡口等待。
王文君換上女裝,穿上絲綢製的漢服,更顯得國色天香。
她第一次換上女裝和蘇河一起出門。
這種大膽的舉動,在這個時代非常引人注目。
路人都偷偷摸摸看著他們。
王文君有些害羞,不斷用手揉搓著衣角。
她又滿含期待,等待大哥王伯諾歸來。
李青木已經提前派快船通知,王伯諾帶著十多艘船回來。
船吃水很深,航行的速度也慢,它要比快船慢一天。
蘇河站在岸邊眺望,他已經看到水師的軍船領航。
十幾艘大型船隻跟在後麵。
這些船吃水都很深,一看就知道,它們接近滿載狀態。
王文君露出開心笑容,向著慢慢靠岸的大船揮手。
她這段時間,一直擔心大哥王伯諾。
二哥王仲策成為吏部尚書,一定是大明的眼中釘。
如果大明朝得到消息,派錦衣衛抓走大哥王伯諾。
那對他們家,是非常大的打擊。
還好現在大哥王伯諾安全返航。
船隻停靠在港口。
蘇河已經提前安排好人,都是準備運輸紅薯的工人。
王伯諾帶人走下船,他手裏還提著一籃子紅薯。
他第一眼就看到,站在蘇河旁邊的王文君。
王伯諾上次看到王文君穿女裝,還是在她十一歲的時候。
王伯諾看到蘇河和王文君站在一起的場景,他就明白原因。
他們家已經和蘇家聯姻。
這對自己妹妹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蘇河及有本事,妹妹還是正妻。
王伯諾的船隊剛進入胡廣時
就聽來往的客商說,漢中黃衣賊把大明十幾萬官軍,打的全軍覆沒。
蘇河現在已經起勢,看這個發展勢頭,今後未必不能坐天下,最差也是個割據勢力。
蘇河看到王伯諾身上滿是泥垢,發髻都已經散亂了。
他這副風塵仆仆的樣子,長時間航行非常勞累。
“王伯諾,辛苦你了。”
王伯諾聽到蘇河這麽說,他露出笑容。
“不算辛苦,我之前也經常跑這條路。
這次購買紅薯非常順利,福建那裏。
現在種植紅薯規模很大,隻要有銀子就能隨便買。
我怕紅薯的品種不同,還走了好幾個地方,多買幾種紅薯。
一共買了六萬石紅薯種子,航行過程會有一些損耗。
我請有經驗的老農估算,能存活的紅薯種子,至少有五萬石。”
王伯諾知道蘇河最關心的東西是紅薯種子。
他立刻像蘇河介紹,紅薯種子的數量。
工人這時候已經開始從船上運紅薯種子。
這些紅薯種子上麵,都長出綠色的細芽。
王伯諾指著這些帶細芽的紅薯說道:“春季種的紅薯,需要提前兩個月育苗。”
“我為了運過來能直接種植,雇用很多農民,在船上就育苗。
要不然這些紅薯,幾艘船就能運過來。”
蘇河聽到後很開心,選王伯策去買紅薯,選擇對了。
他都不知道,紅薯種前需要育苗。
蘇河看著下船的農民,就好像看到稀世珍寶。
有這些懂得紅薯種植的農民,就能快速把紅薯種植技術,推廣出去。
“咱們別在港口這裏吹冷風,快進城去休息。”
王文君看到他哥哥和蘇河,站在港口上不動彈,立刻提出建議。
王伯諾聽到後點點頭,他交代道:“王老,你帶著村民,教會這些人,檢查紅薯種子的情況。
把壞的挑出來,完好的種子保存好。”
蘇河帶著王伯諾,來到王府後宅。
警衛們端上來幾杯好茶,蘇河為王伯諾接風洗塵。
蘇河認真詢問王伯諾,他去福建的經曆,還有當地紅薯種植的情況。
王伯諾滔滔不絕講述,他這一路上的經曆。
旁邊有小吏,拿著鉛筆在記錄王伯諾說的話。
有人專門記錄當地道路,風土人情。
有人專門記錄,種植紅薯相關的情況。
王伯諾詳細講述,與紅薯種植有關的事情。
紅薯不挑地,種植非常簡單。
紅薯塊根冒出芽,切割它的塊根,種在地裏就行。
紅薯生長過程,需要的水分遠遠小於小麥。
在山地和幹旱的地區,隻要澆一點點水,它就能存活。
隻要土壤不是幹旱到土地已經幹裂,一點水都沒有,紅薯就能存活。
紅薯的產量很高,它的產量和水肥量有很大關係。
土地幹旱,水肥不足。
紅薯第一年,每畝產量大概在15石左右。
之後土地的肥力會逐漸耗盡,畝產越來越少。
紅薯種植時,施足了水肥,紅薯每畝產量超過35石。
山坡地或是不是土地幹裂的幹旱土地,隻要保證不缺水肥。
紅薯每畝產量25石左右。
蘇河聽完王伯諾的話。
他對紅薯這個產量很滿意,現在沒有化肥農藥。
每畝水稻的產量,隻有5石左右,也就是600斤。
這還是良田,在精心照顧,水肥充足,年景也很好,沒有遭受天災的情況下。
紅薯畝產平均能達到25石,這是畝產3000斤。
現在的紅薯,無法和後世相比,後世紅薯畝產超過萬斤。
但在這個時代,紅薯已經是極為優良的作物。
更何況,紅薯完全不挑地,山坡地和陝北的幹旱地,都能種植。
王文君聽聞紅薯畝產,她驚訝的瞪大眼睛。
“紅薯的畝產,競能這麽高。
在山坡地種植,都能達到畝產3000斤。
漢中府水田不多,但山坡地非常多。
我們之前都種植藥材或桑樹,是,還種一些蔬菜豆類。
要是能用來種糧食,這真是太棒了。”
王伯諾抿了一口茶,他說到道:“紅薯還是有缺點,在大米小麥充足的時候,紅薯不會成為主糧。
長時間食用紅薯會脹肚,它盡量不要天天吃。
紅薯還是要搭配一些大米小麥共同食用。
紅薯水分很足,飽腹感很強,但它沒有米飯頂餓。
大概是一斤多一點的紅薯,能比得上一斤米飯。
一般情況下,一斤稻米能做出兩斤多米飯。
從這裏可以推斷出,兩斤紅薯才能與一斤稻米相比。
紅薯比水稻小麥,更加消耗地力。
紅薯更喜肥,種植紅薯,水可以少一些,肥必須充足。
福建那裏常年種紅薯的地,都是用農家肥加上草木灰。
紅薯種植管理不用精耕細作,但真要扔下不管,產量也不會太高。”
蘇河知道紅薯的熱量比米飯低一點,低百分之十左右。
王伯諾的說法基本是準確。
但紅薯的產量太高,這根本不算缺點。
種植條件完全不同,紅薯隻要粗放式管理,產量就遠超水稻。
最關鍵是紅薯不和水稻、小麥爭搶土地。
之前種水稻小麥的地方,依然會繼續種植水稻小麥,它們的主糧地位無可替代。
紅薯隻需要種植在山坡地,或是幹旱地帶。
種植紅薯產生的糧食,完全是額外增產的糧食。
這個意義就非常大,能養活不少人。
清朝時期,依然沒有走出小冰河時期。
人口卻大爆發,就全靠紅薯等,不與主糧爭搶土地的糧食作物。
它提供額外的糧食,才能養活多出來的人。
他們正喝著茶,警衛走過來匯報。
王仲策正在文華殿等著,有事情要匯報。
蘇河立刻讓警衛,把王仲策接到這裏來。
蘇河與王文君兩人,在漢中城南漢水渡口等待。
王文君換上女裝,穿上絲綢製的漢服,更顯得國色天香。
她第一次換上女裝和蘇河一起出門。
這種大膽的舉動,在這個時代非常引人注目。
路人都偷偷摸摸看著他們。
王文君有些害羞,不斷用手揉搓著衣角。
她又滿含期待,等待大哥王伯諾歸來。
李青木已經提前派快船通知,王伯諾帶著十多艘船回來。
船吃水很深,航行的速度也慢,它要比快船慢一天。
蘇河站在岸邊眺望,他已經看到水師的軍船領航。
十幾艘大型船隻跟在後麵。
這些船吃水都很深,一看就知道,它們接近滿載狀態。
王文君露出開心笑容,向著慢慢靠岸的大船揮手。
她這段時間,一直擔心大哥王伯諾。
二哥王仲策成為吏部尚書,一定是大明的眼中釘。
如果大明朝得到消息,派錦衣衛抓走大哥王伯諾。
那對他們家,是非常大的打擊。
還好現在大哥王伯諾安全返航。
船隻停靠在港口。
蘇河已經提前安排好人,都是準備運輸紅薯的工人。
王伯諾帶人走下船,他手裏還提著一籃子紅薯。
他第一眼就看到,站在蘇河旁邊的王文君。
王伯諾上次看到王文君穿女裝,還是在她十一歲的時候。
王伯諾看到蘇河和王文君站在一起的場景,他就明白原因。
他們家已經和蘇家聯姻。
這對自己妹妹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蘇河及有本事,妹妹還是正妻。
王伯諾的船隊剛進入胡廣時
就聽來往的客商說,漢中黃衣賊把大明十幾萬官軍,打的全軍覆沒。
蘇河現在已經起勢,看這個發展勢頭,今後未必不能坐天下,最差也是個割據勢力。
蘇河看到王伯諾身上滿是泥垢,發髻都已經散亂了。
他這副風塵仆仆的樣子,長時間航行非常勞累。
“王伯諾,辛苦你了。”
王伯諾聽到蘇河這麽說,他露出笑容。
“不算辛苦,我之前也經常跑這條路。
這次購買紅薯非常順利,福建那裏。
現在種植紅薯規模很大,隻要有銀子就能隨便買。
我怕紅薯的品種不同,還走了好幾個地方,多買幾種紅薯。
一共買了六萬石紅薯種子,航行過程會有一些損耗。
我請有經驗的老農估算,能存活的紅薯種子,至少有五萬石。”
王伯諾知道蘇河最關心的東西是紅薯種子。
他立刻像蘇河介紹,紅薯種子的數量。
工人這時候已經開始從船上運紅薯種子。
這些紅薯種子上麵,都長出綠色的細芽。
王伯諾指著這些帶細芽的紅薯說道:“春季種的紅薯,需要提前兩個月育苗。”
“我為了運過來能直接種植,雇用很多農民,在船上就育苗。
要不然這些紅薯,幾艘船就能運過來。”
蘇河聽到後很開心,選王伯策去買紅薯,選擇對了。
他都不知道,紅薯種前需要育苗。
蘇河看著下船的農民,就好像看到稀世珍寶。
有這些懂得紅薯種植的農民,就能快速把紅薯種植技術,推廣出去。
“咱們別在港口這裏吹冷風,快進城去休息。”
王文君看到他哥哥和蘇河,站在港口上不動彈,立刻提出建議。
王伯諾聽到後點點頭,他交代道:“王老,你帶著村民,教會這些人,檢查紅薯種子的情況。
把壞的挑出來,完好的種子保存好。”
蘇河帶著王伯諾,來到王府後宅。
警衛們端上來幾杯好茶,蘇河為王伯諾接風洗塵。
蘇河認真詢問王伯諾,他去福建的經曆,還有當地紅薯種植的情況。
王伯諾滔滔不絕講述,他這一路上的經曆。
旁邊有小吏,拿著鉛筆在記錄王伯諾說的話。
有人專門記錄當地道路,風土人情。
有人專門記錄,種植紅薯相關的情況。
王伯諾詳細講述,與紅薯種植有關的事情。
紅薯不挑地,種植非常簡單。
紅薯塊根冒出芽,切割它的塊根,種在地裏就行。
紅薯生長過程,需要的水分遠遠小於小麥。
在山地和幹旱的地區,隻要澆一點點水,它就能存活。
隻要土壤不是幹旱到土地已經幹裂,一點水都沒有,紅薯就能存活。
紅薯的產量很高,它的產量和水肥量有很大關係。
土地幹旱,水肥不足。
紅薯第一年,每畝產量大概在15石左右。
之後土地的肥力會逐漸耗盡,畝產越來越少。
紅薯種植時,施足了水肥,紅薯每畝產量超過35石。
山坡地或是不是土地幹裂的幹旱土地,隻要保證不缺水肥。
紅薯每畝產量25石左右。
蘇河聽完王伯諾的話。
他對紅薯這個產量很滿意,現在沒有化肥農藥。
每畝水稻的產量,隻有5石左右,也就是600斤。
這還是良田,在精心照顧,水肥充足,年景也很好,沒有遭受天災的情況下。
紅薯畝產平均能達到25石,這是畝產3000斤。
現在的紅薯,無法和後世相比,後世紅薯畝產超過萬斤。
但在這個時代,紅薯已經是極為優良的作物。
更何況,紅薯完全不挑地,山坡地和陝北的幹旱地,都能種植。
王文君聽聞紅薯畝產,她驚訝的瞪大眼睛。
“紅薯的畝產,競能這麽高。
在山坡地種植,都能達到畝產3000斤。
漢中府水田不多,但山坡地非常多。
我們之前都種植藥材或桑樹,是,還種一些蔬菜豆類。
要是能用來種糧食,這真是太棒了。”
王伯諾抿了一口茶,他說到道:“紅薯還是有缺點,在大米小麥充足的時候,紅薯不會成為主糧。
長時間食用紅薯會脹肚,它盡量不要天天吃。
紅薯還是要搭配一些大米小麥共同食用。
紅薯水分很足,飽腹感很強,但它沒有米飯頂餓。
大概是一斤多一點的紅薯,能比得上一斤米飯。
一般情況下,一斤稻米能做出兩斤多米飯。
從這裏可以推斷出,兩斤紅薯才能與一斤稻米相比。
紅薯比水稻小麥,更加消耗地力。
紅薯更喜肥,種植紅薯,水可以少一些,肥必須充足。
福建那裏常年種紅薯的地,都是用農家肥加上草木灰。
紅薯種植管理不用精耕細作,但真要扔下不管,產量也不會太高。”
蘇河知道紅薯的熱量比米飯低一點,低百分之十左右。
王伯諾的說法基本是準確。
但紅薯的產量太高,這根本不算缺點。
種植條件完全不同,紅薯隻要粗放式管理,產量就遠超水稻。
最關鍵是紅薯不和水稻、小麥爭搶土地。
之前種水稻小麥的地方,依然會繼續種植水稻小麥,它們的主糧地位無可替代。
紅薯隻需要種植在山坡地,或是幹旱地帶。
種植紅薯產生的糧食,完全是額外增產的糧食。
這個意義就非常大,能養活不少人。
清朝時期,依然沒有走出小冰河時期。
人口卻大爆發,就全靠紅薯等,不與主糧爭搶土地的糧食作物。
它提供額外的糧食,才能養活多出來的人。
他們正喝著茶,警衛走過來匯報。
王仲策正在文華殿等著,有事情要匯報。
蘇河立刻讓警衛,把王仲策接到這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