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蘇蜀介入其中,農民堵路的問題很快解決。


    這件事爆發,那就是地方吏治已經崩壞到一定程度。


    吏治這個問題要重視,但卻不是一時能夠解決。


    太子蘇蜀參與國事這麽多年,他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麽理想化。


    真正想要做事的官員,那就是鳳毛麟角。


    如果能遇到一個能臣,就是社稷之福。


    大部分官員都是得過且過,朝廷給予壓力,他們才會做點事。


    現在帝國遇到最嚴重的情況,那就是經濟危機導致工業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帝國的財政。


    太子蘇蜀可沒有忘記,明亡的根本原因之一,那就是財政崩潰。


    帝國陷入大蕭條之中,還能保持基本的穩定。


    這得益於救濟糧政策,底層的百姓可以吃飽飯,他們就能忍受現在的不如意。


    一旦朝廷財政崩潰,便宜又難吃的救濟糧,都無法供應給底層百姓。


    百姓們會自己找出路,餓肚子的百姓,必然要揭竿而起。


    以朝廷現在的實力,無法輕易被農民起義推翻。


    但造成某些地區動蕩,這是必然的事情。


    朝廷實行以工代賑的政策,讓數十萬工人有工作。


    這個政策也需要朝廷投入龐大的金錢才能推動。


    一旦這些龐大的工程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


    數量龐大又沒有工作的工人,他們的能力和組織力比農民更強。


    這些工人起兵造反造成的破壞力,遠超農民起義。


    太子蘇蜀每想到這種場景,他就感到心寒。


    經濟危機必須要盡快解決,讓帝國的市場恢複活力,朝廷可以收到海量的稅款。


    太子蘇蜀參與國事這麽多年,他已經認清楚發展可以掩蓋大部分矛盾,錢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


    車隊繼續前進,太子蘇蜀靠在後座上,結合之前禦前會議討論的結果,還有他這段時間獲得的靈感。


    他已經形成完善的思路,回到東宮之中,太子蘇蜀會與東宮的臣屬一起討論,形成可以執行的政策。


    ……


    帝國再一次召開禦前會議,皇帝蘇河看向從東北和天津調查過來的太子蘇蜀。


    “蜀兒,你去調查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具體情況。


    你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分享一下。”


    太子蘇蜀聽到父皇的吩咐,他行禮之後,介紹道:“啟稟父皇,兒臣這次前往鞍山府和天津府實地調查,所獲頗多。


    經濟危機比有些官員想象的更加嚴重。


    鞍鋼這種大型煤鋼聯合體公司,他們的業務都受到了衝擊。


    鋼鐵是工業的上遊產業,隻要有幾個工業產業能勉強維持,鋼鐵行業也不會出現蕭條的跡象。


    如果不是朝廷啟動數個大型工程,特別是哈莫鐵路的修建。


    這條鐵路需求的龐大鋼鐵訂單,這才把鞍鋼從蕭條的邊緣拉了起來。


    兒臣去天津府,主要觀察造船業,同時派人收集天津府各大工業產業的情況。


    各地因為產業布局不一樣,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蕭條情況。


    但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在各地都有所發生。


    兒臣結合各地官員上報的產業數據。


    對於這些數據進行分析。


    由銀行業破產引起的經濟危機,已經擴散到全國區域。


    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百業蕭條,有的地方由於有幾家效益好的大型公司,依舊維持著穩定局麵。


    製造業公司大量破產,導致工業萎縮,大量的工人失業。


    哪怕是朝廷啟動十幾個大型項目,依舊無法給所有工人提供就業,大量的工人領救濟糧。


    但事情的局麵,也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又有救濟糧托底。


    朝廷針對農林牧漁產業,采取了最低收購價的政策。


    這些政策都讓朝廷承受危機能力最差的底層百姓,有了一份最低的保障。


    這次經濟危機,對於商人群體傷害更大。


    商人們也能接受這件事,什麽時候都沒有永賺不賠的生意。”


    太子蘇蜀介紹完,皇帝蘇河臉上露出笑意。


    太子蘇蜀沒有在朝堂上,翻越著官員匯報的奏疏,而是親自前往工業重鎮,調查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情況。


    太子蘇蜀願意調查,展現出對於解決事情,實事求是的態度。


    這個辦事態度比調查的結果更加重要。


    文武百官們聽到太子蘇蜀的介紹,他們都露出放心的笑容。


    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皇帝蘇河一起起義的老人。


    他們這些人太了解,百姓生活不下去,會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這也是朝廷花費極大代價,執行救濟糧政策,卻沒有太多人反對的原因。


    皇帝蘇河看向眾位大臣說道:“今日正召集眾卿,依舊是探尋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


    首相林文靜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這件事情已經討論過多次。


    臣等與陛下已經形成共識。


    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解決工業產品過剩問題。


    這要依靠產業升級來完成。


    手工生產的工業產品被水力工坊生產的產品淘汰。


    水力工坊生產的產品被蒸汽工廠淘汰。


    現在帝國正在經曆,蒸汽工廠生產的產品被電力工廠淘汰。


    前兩次產業升級,隻是因為工業規模不大,造成的影響不大。


    帝國隻要能完成產業升級,工業實力獲得提升。


    又因為經濟危機導致大量公司破產,市場出現大片空白。


    具有新技術的公司,將會帶領市場強力複蘇,解決經濟危機導致的一係列問題。”


    皇帝蘇河聽完首相林文靜的發言。


    朝廷大筆逆周期投資,還有產業升級。


    這是皇帝蘇河從上輩子了解到,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手段。


    他這幾個月以來,一直與朝廷的官員商討這個問題,他們漸漸達成了共識。


    皇帝蘇河歎息一聲道:“這確實是治本之法,但他的速度太慢了。


    產業升級的速度,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見到曙光。


    朝廷的財力隨著工業危機加深,會變得更加薄弱。


    朝廷也沒有能力興建眾多的大型項目,保證市場的活力。


    時間拖延的太久,真害怕帝國有些脆弱的工業直接崩潰。


    這個情況一旦出現,朕與諸位愛卿數十年的努力,將會付之東流。”


    首相林文靜聽到皇帝蘇河這樣說,他眉頭緊皺卻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皇帝蘇河所說的事情,很可能會真的發生。


    經濟危機第一次出現,它爆發時的強大威力就驚呆了眾人。


    大蕭條造成的場景,太過可怕了。


    誰知道經濟危機繼續發展下去,會不會醞釀出更多的災難。


    皇帝蘇河不隻是要推動治本的辦法,他還想要治標的辦法,解決朝廷現在遇到的難題。


    如果有治標的辦法,早就有人提出來邀功。


    想出一個既不傷工業根本,又能解決帝國現在遇到難題的辦法,實在是太過艱難。


    太子蘇蜀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他立刻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父皇,兒臣才疏學淺,一直沒有想出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次前往各地考察,幸得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這個方法與帝國準備實行的治本之策互不影響,兒臣認為有很大的可行性。”


    文武百官聽到太子蘇蜀這樣說,他們都把目光看向太子蘇蜀。


    皇帝蘇河欣慰的說道:“蜀兒,你談一談心中所想的治標之法。


    隻要蜀兒的思路有可行性,哪怕是有一些問題,朕與諸位愛卿也能解決。”


    太子蘇蜀立刻把自己與東宮大臣共同完成的奏疏,交給父皇。


    皇帝蘇河接過這份奏疏,他臉上就露出笑容。


    太子蘇蜀已經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形成具體的奏疏。


    那一定是太子蘇蜀,對於自己的思路有著充分的信心。


    皇帝蘇河仔細閱讀太子蘇蜀的奏疏,他驚喜的說道:“蜀兒,你提出的方法非常有可行性。


    你與眾位愛卿講一講這個方法。”


    太子蘇蜀的方法得到皇帝蘇河的認可,他非常的高興。


    他看一下乾清宮的諸位大臣,說道:“剛才林首相已經講明朝廷度過經濟危機的治本之策。


    父皇所憂慮的事情,也正是我所憂慮的事情。


    治本之策確實能解決問題,但他耗費的時間太長了。


    不知道是三年、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解決問題。


    經濟危機如果持續這麽長的時間,它會造成什麽樣的惡果,誰都無法預料。


    我所想的事情,那就是在朝廷執行治本之策,徹底解決經濟危機時,兼顧治標之策。


    治標之策無法解決經濟危機,但卻可以有效緩解經濟危機的危害。


    標本兼治,這樣能把帝國的損害降到最低。


    我想到的治標之法,一共有兩個方法。


    產業轉移與代價轉嫁。”


    首相林文靜聽到產業轉移與代價轉嫁這兩個方法,他眼前一亮。


    他認為這兩個方法很新穎,確實有可能解決經濟危機遇到的一些難題。


    首相林文靜謙虛的請教道:“太子殿下能詳細說一下,產業轉移與代價轉嫁具體應該怎樣做。”


    太子蘇蜀看到首相林文靜耐心求教。


    他的信心更加充足,開心的介紹這兩個他辛苦想到的方法。


    “產業轉移顧名思義,那就是把工業重鎮的公司,轉移到其他地方。


    我對比東北與河南蕭條的情況。


    發現製造業公司聚集越多的地區,他們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越大,當地越蕭條。


    帝國之前為了快速發展工業,采取了工業重鎮集中發展的政策。


    這種方法極為有效,類似的工業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聚集效應。


    這種情況在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可以幫助各大公司快速發展。


    但在經濟危機之中,一家公司受到連累,必然會影響產業鏈上的大部分公司。


    經濟危機爆發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生產過剩。


    但這是帝國整體生產過剩,對於某些地區來說,他們依舊是極度缺少工業產品。


    例如帝國的西域、暹羅、印度地區。


    當地的工業公司極為缺少,當地人的收入也不高,這就導致工業產品價格很高。


    當地人根本買不了多少工業產品。


    一旦我們把一些製造業的公司,轉移到這些落後的地區。


    這些有很大概率會破產的公司,他們的繼續存活下來。


    這樣就能為帝國提供充足的賦稅。”


    內閣大臣方以智聽完太子蘇蜀的講解,他立刻提出自己的擔憂。


    “帝國現在的強大,那就是以龐大的工業能力作為支撐。


    現在帝國主要的工業區,他們都是在帝國的腹地。


    現在把工業轉移到邊疆地區,這會不會導致邊疆地區因為實力更強,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內閣大臣方以智本想討論邊疆地區土著會不會發展壯大。


    但他想到邊疆地區的土著,全部都被打散重組,遷移出故土。


    一些頑固不化的土著,都以移民和勞工的名義,轉移到海外藩屬國。


    隻剩下忠於帝國的人,可以繼續在當地生活。


    內閣大臣方以智,立刻把改口,擔憂邊疆地區壯大,威脅中原地區。


    帝國之前的政策,一直采取強幹弱支的原則。


    總參謀長秦相坤聽到內閣大臣方以智這個發言。


    他自信地說道:“方大人請放心,在鐵路連通的地方,帝國皇家陸軍一定會戰無不勝。


    帝國皇家陸軍早已經是異地屯兵。


    方大人要相信帝國皇家陸軍對於帝國的忠誠。


    有帝國皇家陸軍駐軍的地方,絕對不會讓野心家有硬核生存的機會。”


    太子蘇蜀看著內閣大臣方以智提出異議。


    他在發言之前就已經知道,肯定會有人提出異議。


    以帝國龐大的體量,隻要發生任何變動,都會觸動一些群體的利益。


    太子蘇蜀沒有理會,帝國解決經濟危機遇到的難題,這是大勢所趨,絕對不會受到任何人的阻攔。


    他繼續說另外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經濟危機造成的代價確實存在,我們不能閉上眼睛就天黑,假裝看不到這些代價。


    我們沒有能力消除已經造成的代價,但卻可以想辦法把這些代價轉嫁出去。


    帝國的藩屬國發展的很好,他們國內沒有出現經濟危機。


    以帝國和藩屬國的實力和商品交易量。


    我認為完全能把代價轉嫁給各大藩屬國,至少能轉嫁出部分代價,讓帝國更加輕鬆。”


    文武百官聽到太子蘇蜀提出的這個方法,他們立刻精神起來。


    朝廷實行這三策,確實能算得上是標本兼治,解決大部分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嘯木並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