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民又對投資方的代表——大東溝電廠建設指揮部主任、總經理賀惠民說:“賀總,建設資金有沒有及時撥付?”
賀惠民說:“及時,及時,我們現在有的是錢,從開工到現在,已經撥付了十二個億了。我們從來不拖欠一分錢的農民工工資。每個月都足額發放。”
胡民說:“這就好,這就好。”
大家從屋子裏出來,每個人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個安全帽,戴在頭上,跟著汪總和賀總往工地上走。
順著腳手架,到了第二層最高的地方,大家看到,有的工人正在綁鋼筋,有的工人在從吊機上卸東西。
汪總指著遠處的一大排施工的現場對大家說:“這個是發電機的主廠房,前麵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是兩個煙囪。”
張青雲看到,大約有幾百個工人在工地上忙碌著。
張青雲問旁邊的汪總:“整個工地上大概有多少施工工人?”
汪總說:“六百多。”
張青雲問:“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汪總說:“普通工人一個月有二千多,技術工人有的達到三千多。”
張青雲點點頭說:“不錯,不錯,趕上縣城裏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了。”
汪總說:“這個累啊,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左右,夏天溫度高的時候,四十多度,鋼筋曬得燙人,他們還得在工地上幹,不像公務員,有空調房間呆著,不受罪啊!”
張青雲說:“是啊,是啊。”
旁邊不遠處,正好有幾個工人正在彎腰綁鋼筋,張青雲就走過去和大家打招呼。他說:“各位師傅,打擾一下好嗎?我問幾個問題。”
那幾個工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從穿著打扮上,他們判斷張青雲是個官員,於是說:“什麽事情?”
張青雲問:“你們的工資都能按時發嗎?”
一個年紀大的工人說:“按時,按時,我們每個月月底發工資,直接打到卡上。”
張青雲問:“每個月有多少錢?”
還是那個年紀大的工人說:“不一定,多勞多得。像我,一個月幹二十六天,每星期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一個月開兩千二。”
張青雲問:“你們對收入滿意嗎?”
那個工人說:“滿意,滿意,在家門口打工,想回家,很快就到了。”
張青雲問:“你們都是本地人嗎?”
那個工人說:“是的,我就是大東溝鎮的,如果明天休息,我下午下班後就騎車回家了,十幾分鍾就到了。”
張青雲說:“這樣好,還可以照顧家裏。”
那個工人師傅說:“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張青雲問:“師傅,你們住哪?”
那個師傅往遠處幾百米的地方一指說:“看見了嗎?那一片活動板房,就是我們的宿舍。”
張青雲果然看見,遠處的一片開闊地帶上,建設了一排排的活動板房,那些工人晚上就住在這裏。
這個時候,跟在旁邊的魏書田提醒他說:“張書記,胡書記他們下去了。”
張青雲說:“那好,師傅們,再見了。”
張青雲還想去食堂、宿舍看一看,了解一下工人的生活條件,這個時候,他看到縣電視台的攝影師已經選好了位置,主持人呂婷婷拿著話筒,站在一個開闊的地方,正在采訪胡民。鏡頭對準的地方,正是工人們正在施工的工地。
隻見呂婷婷說:“請問胡書記,今天您到大東溝工地視察,有什麽指示?”
胡民抬起頭,目光對準鏡頭說:“大東溝電廠是我省的重點工程,它的早日建成,對我省的經濟建設,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裏,我告訴全縣人民和全體幹部、職工,大家一定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到支持大東溝電廠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這是我們縣第一號工程。大東溝電廠建成後,將會給我們縣財政帶來每年幾個億的稅收,當然,現在還在緊張的施工期,每天來往於工地和縣城的車輛有200多輛,基本上是大貨車,這些載重貨車碾壓路麵,給附近的村民造成了不方便的地方,影響大家出行。晚上施工時,也可能對附近的村民正常休息造成了影響,但是,這都是短期現象,等明年建成後,這些情況都會消失,到時候,電廠方麵要出資,重新修建道路,所以啊,現在是大家共同克服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舍小家,顧大家,不要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就破壞工地的施工,對於那些不聽勸阻的害群之馬,有關部門,公安、檢察、法院要果斷出手,敢於碰硬,把那些人繩之以法。總之啊,全縣人民、全體公務人員,要有一切為了項目建設的覺悟,大家共同努力,把我縣的經濟發展搞好,爭當全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張青雲站在旁邊,覺得胡民這一番發言不錯,這就是基層工作的藝術,有軟有硬,話裏有話,讓那些刺頭一聽,心裏肯定要思忖一番,不敢肆無忌憚出來搞破壞了。晚上在“清溪新聞”裏播放出來,效果肯定不錯。
到工地轉了一圈,大家就上了車,離開了電廠工地。
蔣海問胡民:“胡書記,我們下一站去哪?”
胡民說:“到前麵的大東溝煤礦順便看一看。”
蔣海連忙就打電話,聯係大東溝煤礦的礦長。
礦長正好在礦上,接了蔣海的電話,連忙說:“好的,好的,我這就到門口迎接。”
大東溝煤礦和大東溝電廠之間,也就是幾公裏的路程,將來大東溝電廠建成後,煤礦和電廠之間,還要修建一條運煤鐵路專線。
當初計劃立項時,就是利用大東溝煤礦的優質電煤,就地轉化為電能,為全東州市供應電力。
大東溝煤礦是國有大型煤礦,已經有五十多年的開采曆史,是建國後國家在清河省投資建設的大型煤礦,年產能一千多萬噸,屬於是清煤集團的二級公司。論級別,原來沒有取消行政編製之前,大東溝煤礦的礦長也是正處級別。
大東溝煤礦雖然不歸清溪縣縣委、縣政府管轄,但由於地處清溪縣的地盤上, 在縣城裏還有一棟豪華的辦公大樓,一棟三星級酒店——煤城賓館,煤礦的管理層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私交一向都不錯,大家常來常往,經常溝通著。
車子往前麵開了五六分鍾,遠遠就看見,前麵是一個鎮子的規模,隻見幾十棟六層高的樓房一排一排地矗立在公路兩邊,靠近公路是三米多高的圍牆,一直環繞著這幾十棟樓房。車子拐進了一個大院子,裏麵有大大的草坪,院子裏到處樹木參天,樹齡都有幾十年了,草坪的後麵是一棟六層高的辦公樓,外牆立麵很新,像是剛剛裝修過的。
車子停穩,就見院子裏已經站了一群人。為首的一個,是個中等個子、五十歲左右的男人,他穿著深藍色的羊絨大衣,黑皮鞋,藍色的褲子,白襯衫,脖子上戴著領帶。
他一見胡民,忙熱情地和胡民握手,說:“胡書記,幾個月沒有見了,很想念你啊老弟!”
胡民把身後的張青雲介紹給他說:“盧礦長,這個是新來的縣委張副書記。”
盧礦長連忙和張青雲握手,說:“您好,您好!”
盧礦長挨個和大家握手,然後把大家讓到休息室,服務員進來,為大家上茶,拿水果。
盧礦長和胡民隨便交談了幾分鍾。
胡民說:“今天到大東溝電廠工地視察,順便到這裏看望看望老朋友,盧礦長,有什麽需要我們縣委、縣政府配合的,請不要客氣。”
盧礦長說:“胡書記,您和劉縣長一向是對我們礦十分照顧的,我們萬分感謝。我們的子弟上學問題,學校劃歸縣裏教育局管轄後,教師的安置房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大家都很感謝。”
胡民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長期以來,礦上為我們縣裏的建設,也是沒少出力的,修路,捐款,你們都是大戶。”
盧礦長說:“應該的,應該的。雖然我們是省屬企業,但是畢竟生活在當地嗎!礦上許多中層幹部,都在縣城裏買了房子。大家都是清溪人嗎!”
大家坐了十幾分鍾後,盧礦長說:“各位領導,你們有的可能是第一次來我們礦上,這樣,我帶領大家先參觀參觀我們礦的曆史展覽館,讓大家了解了解。有興趣的話,我還可以帶領大家參觀一下下井工人們的生活,到礦井口看一看。”
大家說:“好的,好的。”
於是,大家站起來,跟著盧礦長,去了隔壁的一個大房間,裏麵有五間房子,都是打通的,到處掛著錦旗、獎牌和各個時期領導視察的照片。
張青雲看到,在領導照片那一欄,很醒目的位子,就是省長王天成來到礦上視察的照片。
張青雲看了看時間,原來去年五月六日王天成來過這裏,估計是順便而來,王天成到旁邊的電廠參加了開工儀式後,就到了自己曾經的下屬單位,自己的老根據地視察來了。
賀惠民說:“及時,及時,我們現在有的是錢,從開工到現在,已經撥付了十二個億了。我們從來不拖欠一分錢的農民工工資。每個月都足額發放。”
胡民說:“這就好,這就好。”
大家從屋子裏出來,每個人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個安全帽,戴在頭上,跟著汪總和賀總往工地上走。
順著腳手架,到了第二層最高的地方,大家看到,有的工人正在綁鋼筋,有的工人在從吊機上卸東西。
汪總指著遠處的一大排施工的現場對大家說:“這個是發電機的主廠房,前麵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是兩個煙囪。”
張青雲看到,大約有幾百個工人在工地上忙碌著。
張青雲問旁邊的汪總:“整個工地上大概有多少施工工人?”
汪總說:“六百多。”
張青雲問:“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汪總說:“普通工人一個月有二千多,技術工人有的達到三千多。”
張青雲點點頭說:“不錯,不錯,趕上縣城裏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了。”
汪總說:“這個累啊,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左右,夏天溫度高的時候,四十多度,鋼筋曬得燙人,他們還得在工地上幹,不像公務員,有空調房間呆著,不受罪啊!”
張青雲說:“是啊,是啊。”
旁邊不遠處,正好有幾個工人正在彎腰綁鋼筋,張青雲就走過去和大家打招呼。他說:“各位師傅,打擾一下好嗎?我問幾個問題。”
那幾個工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從穿著打扮上,他們判斷張青雲是個官員,於是說:“什麽事情?”
張青雲問:“你們的工資都能按時發嗎?”
一個年紀大的工人說:“按時,按時,我們每個月月底發工資,直接打到卡上。”
張青雲問:“每個月有多少錢?”
還是那個年紀大的工人說:“不一定,多勞多得。像我,一個月幹二十六天,每星期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一個月開兩千二。”
張青雲問:“你們對收入滿意嗎?”
那個工人說:“滿意,滿意,在家門口打工,想回家,很快就到了。”
張青雲問:“你們都是本地人嗎?”
那個工人說:“是的,我就是大東溝鎮的,如果明天休息,我下午下班後就騎車回家了,十幾分鍾就到了。”
張青雲說:“這樣好,還可以照顧家裏。”
那個工人師傅說:“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張青雲問:“師傅,你們住哪?”
那個師傅往遠處幾百米的地方一指說:“看見了嗎?那一片活動板房,就是我們的宿舍。”
張青雲果然看見,遠處的一片開闊地帶上,建設了一排排的活動板房,那些工人晚上就住在這裏。
這個時候,跟在旁邊的魏書田提醒他說:“張書記,胡書記他們下去了。”
張青雲說:“那好,師傅們,再見了。”
張青雲還想去食堂、宿舍看一看,了解一下工人的生活條件,這個時候,他看到縣電視台的攝影師已經選好了位置,主持人呂婷婷拿著話筒,站在一個開闊的地方,正在采訪胡民。鏡頭對準的地方,正是工人們正在施工的工地。
隻見呂婷婷說:“請問胡書記,今天您到大東溝工地視察,有什麽指示?”
胡民抬起頭,目光對準鏡頭說:“大東溝電廠是我省的重點工程,它的早日建成,對我省的經濟建設,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裏,我告訴全縣人民和全體幹部、職工,大家一定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到支持大東溝電廠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這是我們縣第一號工程。大東溝電廠建成後,將會給我們縣財政帶來每年幾個億的稅收,當然,現在還在緊張的施工期,每天來往於工地和縣城的車輛有200多輛,基本上是大貨車,這些載重貨車碾壓路麵,給附近的村民造成了不方便的地方,影響大家出行。晚上施工時,也可能對附近的村民正常休息造成了影響,但是,這都是短期現象,等明年建成後,這些情況都會消失,到時候,電廠方麵要出資,重新修建道路,所以啊,現在是大家共同克服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舍小家,顧大家,不要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就破壞工地的施工,對於那些不聽勸阻的害群之馬,有關部門,公安、檢察、法院要果斷出手,敢於碰硬,把那些人繩之以法。總之啊,全縣人民、全體公務人員,要有一切為了項目建設的覺悟,大家共同努力,把我縣的經濟發展搞好,爭當全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張青雲站在旁邊,覺得胡民這一番發言不錯,這就是基層工作的藝術,有軟有硬,話裏有話,讓那些刺頭一聽,心裏肯定要思忖一番,不敢肆無忌憚出來搞破壞了。晚上在“清溪新聞”裏播放出來,效果肯定不錯。
到工地轉了一圈,大家就上了車,離開了電廠工地。
蔣海問胡民:“胡書記,我們下一站去哪?”
胡民說:“到前麵的大東溝煤礦順便看一看。”
蔣海連忙就打電話,聯係大東溝煤礦的礦長。
礦長正好在礦上,接了蔣海的電話,連忙說:“好的,好的,我這就到門口迎接。”
大東溝煤礦和大東溝電廠之間,也就是幾公裏的路程,將來大東溝電廠建成後,煤礦和電廠之間,還要修建一條運煤鐵路專線。
當初計劃立項時,就是利用大東溝煤礦的優質電煤,就地轉化為電能,為全東州市供應電力。
大東溝煤礦是國有大型煤礦,已經有五十多年的開采曆史,是建國後國家在清河省投資建設的大型煤礦,年產能一千多萬噸,屬於是清煤集團的二級公司。論級別,原來沒有取消行政編製之前,大東溝煤礦的礦長也是正處級別。
大東溝煤礦雖然不歸清溪縣縣委、縣政府管轄,但由於地處清溪縣的地盤上, 在縣城裏還有一棟豪華的辦公大樓,一棟三星級酒店——煤城賓館,煤礦的管理層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私交一向都不錯,大家常來常往,經常溝通著。
車子往前麵開了五六分鍾,遠遠就看見,前麵是一個鎮子的規模,隻見幾十棟六層高的樓房一排一排地矗立在公路兩邊,靠近公路是三米多高的圍牆,一直環繞著這幾十棟樓房。車子拐進了一個大院子,裏麵有大大的草坪,院子裏到處樹木參天,樹齡都有幾十年了,草坪的後麵是一棟六層高的辦公樓,外牆立麵很新,像是剛剛裝修過的。
車子停穩,就見院子裏已經站了一群人。為首的一個,是個中等個子、五十歲左右的男人,他穿著深藍色的羊絨大衣,黑皮鞋,藍色的褲子,白襯衫,脖子上戴著領帶。
他一見胡民,忙熱情地和胡民握手,說:“胡書記,幾個月沒有見了,很想念你啊老弟!”
胡民把身後的張青雲介紹給他說:“盧礦長,這個是新來的縣委張副書記。”
盧礦長連忙和張青雲握手,說:“您好,您好!”
盧礦長挨個和大家握手,然後把大家讓到休息室,服務員進來,為大家上茶,拿水果。
盧礦長和胡民隨便交談了幾分鍾。
胡民說:“今天到大東溝電廠工地視察,順便到這裏看望看望老朋友,盧礦長,有什麽需要我們縣委、縣政府配合的,請不要客氣。”
盧礦長說:“胡書記,您和劉縣長一向是對我們礦十分照顧的,我們萬分感謝。我們的子弟上學問題,學校劃歸縣裏教育局管轄後,教師的安置房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大家都很感謝。”
胡民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長期以來,礦上為我們縣裏的建設,也是沒少出力的,修路,捐款,你們都是大戶。”
盧礦長說:“應該的,應該的。雖然我們是省屬企業,但是畢竟生活在當地嗎!礦上許多中層幹部,都在縣城裏買了房子。大家都是清溪人嗎!”
大家坐了十幾分鍾後,盧礦長說:“各位領導,你們有的可能是第一次來我們礦上,這樣,我帶領大家先參觀參觀我們礦的曆史展覽館,讓大家了解了解。有興趣的話,我還可以帶領大家參觀一下下井工人們的生活,到礦井口看一看。”
大家說:“好的,好的。”
於是,大家站起來,跟著盧礦長,去了隔壁的一個大房間,裏麵有五間房子,都是打通的,到處掛著錦旗、獎牌和各個時期領導視察的照片。
張青雲看到,在領導照片那一欄,很醒目的位子,就是省長王天成來到礦上視察的照片。
張青雲看了看時間,原來去年五月六日王天成來過這裏,估計是順便而來,王天成到旁邊的電廠參加了開工儀式後,就到了自己曾經的下屬單位,自己的老根據地視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