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完聘禮,大郎的親事這就算是定下了。接下來的日子佟家依舊忙碌著,二郎和博文跟著碧蓮去了府城。


    下雨了,玉嫻之前就在江邊又擋上了蛤蟆趟子。不過今年是在自己家的林子南麵,靠江邊的地方擋的,自己家林子這塊,就不用擋了。小四不明白,就問她:“小妹,為啥今年不擋咱家林子那塊地方了呢?”


    “四哥,這蛤蟆從江裏出來,就是為了進山的。咱家要養蛤蟆,那就讓它進唄。咱們在別的地方擋,這樣,就可以把母的送到咱家林子裏,公的留一些放進林子,剩下的就拿去送給嶽伯伯就行了。”今年隻能這麽辦了,等蛤蟆在池塘裏產了卵,以後就好了。


    “明白了,就是這樣往咱家山上跑的蛤蟆沒有那麽多。咱們從別的地方抓了,送到山上,以後就會多了。這倒是個辦法,行。”小四弄明白了咋回事。


    雨下了一天,第二天早晨,玉嫻他們就去了蛤蟆趟子。把母的抓起來,單獨放在一個口袋裏,直接就往山上倒。然後公的一部分留下,準備送到聚仙樓,另一部分也是倒在自己家的山裏。雖說蛤蟆會滿哪亂蹦,不會乖乖的真就帶在山上不動,可是玉嫻家的山也夠大了,就是跑掉一些,還是剩的多。忙活了一早晨,抓了能有三十斤的蛤蟆,玉嫻他們留了五斤,自己家燉著吃,剩下的讓大郎送到聚仙樓。


    大郎趕著車把蛤蟆往聚仙樓送,正好嶽老板不在。不過夥計都認識他·就把蛤蟆收起來,放到後麵去,大郎轉身就走掉了。如今嶽老板是自己的嶽父了,這幾百文錢的東西,自己哪還好意思要錢啊,就當是孝順老丈人了吧。


    接下來的日子,隻要有雨,孩子們就會去蛤蟆趟子去抓蛤蟆,依舊是老辦法處理。嶽老板知道了大郎往這送蛤蟆的事·也不好說些什麽,隻說等哪天去看看雲鬆他們。


    玉嫻抽空去看了一下那幾個挖好的池塘,發現裏麵的水已經滿了。這麽大的幾個池塘,要想水滿,也得挺長時間的,玉嫻就留心起那條河來。她發現這小河的水很急,流量也不小,似乎上麵應該有湧水量很大的山泉才對。於是,她就讓小三陪著自己,沿著河一直往上遊走。大概走出了有二十多裏地·發現前麵的山不一樣了。山體都是石頭,小河的兩岸,全都是懸崖峭壁,泉水從峭壁之上飛瀉而下。這山裏就像藏了一把大水壺一般,在不停的向外噴吐著泉水,大大小小的瀑布,姿態各異,簡直能讓人看花了眼。


    “三哥,這裏好美啊。要是秋天的話,那就更漂亮了。”眼前的景色·讓玉嫻想起了前世的長白縣十五道溝,那裏比這還要漂亮。其實,這種景致·在長白山下可是有很多的。玉嫻跑到小河邊,用手捧起水,好涼啊。喝了一口,清冽甘甜,這泉水,真的挺不錯的。“三哥,咱們還得使勁掙錢,把這片山再買下來。這水太好了·要是在下麵建一個釀酒的作坊·用這泉水釀酒,應該非常好。


    “你啊·一天總有操不完的心,釀酒哪是那麽容易的。酒曲是國家專營·想釀酒,就得買酒曲。一樣的酒曲,你能釀出比別人好的酒來?”小三忍不住打擊了一下玉嫻。


    “啊?我咋不知道,以前咱家釀果子酒,也沒用酒曲。原來還有這麽一說啊,酒是允許賣的,隻是酒曲必須買朝廷的對嗎?”玉嫻不太懂,覺得這應該是朝廷控製酒的另一個辦法。


    “是啊,普通的釀酒作坊,是釀不出太好的酒的,好酒都得是朝廷官辦的那些才能出產。”小三點頭。“咱們還是先回家吧,這個事情可以以後再說。”


    兄妹二人往回走,這一個來回就是四十多裏地,到家的時候,玉嫻直接累的躺在炕上不動彈了。方氏端來飯菜,讓玉嫻吃點,玉嫻也不動彈,“娘,我不想吃了,累死我了。今天竟然走了有四十裏地,哎呦,我覺得腳都疼。娘,我不餓,讓我躺會吧,晚上再吃飯,反正裏晚飯也沒多長時間了。”人要是餓過勁了,就不感覺餓了,玉嫻現在主要的感覺就是累,渾身都疼。


    “你啊,也不知道怎麽尋思的,想知道上麵是啥樣,問問你爹不就得了,還用得著自己走。真不知道你一天都在想什麽。好了,晚飯一會兒也該好了,一塊吃吧。”方氏說了幾句,然後又把飯端出去了。玉嫻躺在炕上,實在是累壞了,沒多會兒竟然睡著了。


    再次醒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家裏人都吃過晚飯,把飯菜給玉嫻留在鍋裏。玉嫻跑到廚房,從鍋裏端出飯菜,就在鍋台邊吃了一些。吃完飯,玉嫻摸著自己的小肚子,“哎呦,吃多了,這下可好了,肚子都撐圓了。”說著,就回到自己的屋子,也沒啥幹的,隻好拿本書出來看。沒多會兒,困勁又上來了,上炕放了被,捂上被窩。


    然後去弄了些熱水洗洗腳,就爬到炕上繼續睡覺了。“吃夠了睡,我都快趕上豬了。”迷迷糊糊中,玉嫻說道。


    四月初,正是春耕的好時機,雲鬆帶著家裏的人,全都種地去了。家裏今年又是牛馬,又是豬雞的,還有一些別的動物,所以肥料攢的不少。去年夏天曬了一些大糞,如今正好用上依舊是用小籃子往坑裏施肥這樣的法子,玉嫻、博超、昊宇,他們三個負責這個活。


    先種的依舊是那二十畝好地,根據上一年的茬口安排今年中什麽。那五十畝的荒地經過去年一年的改造,也算能強點了,今年就全都種上了玉米。今年開的兩百畝荒地,就隻能種豆子和地瓜、土豆之類的了。佟家人手不太夠,所以搶著先種上了那七十畝,剩下的,還是請人幫工。村子裏有的人家地少,幾天就幹完了。像雲楓雲樺他們這樣,家裏才十多畝地的,幹的自然比雲鬆家快的多。那兩家沒有牛,到老宅子去借,可是劉氏總說他們還沒用完。所以雲樺無奈,去了雲鬆那借牛用。雲鬆家的那頭小牛已經長大了,家裏兩頭牛,荒地又早就趟開了。所以雲樺來借,就把那頭老牛借給了他。雲楓和雲樺兩家搭夥,好歹種完了地。一聽說雲鬆那要找人幫工,就趕緊過來,再加上村裏另外幾個,一起就把荒地種了。


    兩百畝地,種了一百畝的黃豆,靠近江邊的那些,種了地瓜和土豆什麽的。去年玉嫻在園子的邊角種了一些藥材,這回玉嫻把它們也都移栽到了地裏。反正沒有多少,也占不多點地。


    等到地全部種完,已經快要四月二十了。這時候,幾乎家家的地都種完了。雲鬆又開始收拾那片林子了,他按照玉嫻說的,把林子外圍,挖上一丈深,兩丈寬的溝來。挖出來的土,正好夯成土台,把林子圍起來。這個工程可是不小,所以還是請人幫工。好在家家戶戶的地都種完了,正好沒事,而且佟家請人不但管飯,還給工錢,所以連西江村的人也都來了。


    每天幹活的人有四五十個,方氏她們做飯都做不過來。於是就請柱子媳婦、還有春生媳婦、趙家媳婦,還有虎子和栓子的媳婦來幫忙,周氏也來了。淑珍因為孩子太小,離不開,所以就沒來。方氏不好意思白用人家,就說和男人們一樣,也是一天三十文的工錢。


    “嫂子,看你說的,咱們相處這麽些年,難道幫幾天忙還要工錢不成?”春生媳婦說道。旁邊眾人也附和著。


    “妹子,聽我說,我家的活還在後麵呢,還有祠堂沒建,祖墳沒修。這些都要請人幫工,到時候就得找人做飯,要不我家這幾個哪忙的過來?難不成這一春天都讓你們幫忙?哪家沒有老人孩子,哪家不過日子?這錢你們就心安理得的拿著,等我家大郎去媳婦的時候,你們全都來幫忙我才高興呢。”方氏一番話,說的合情合理,大家聽了,也就沒有別的話了。


    還是群眾的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這林子的外圍,十來天竟然就修了快一半了。兩個村子裏的男人,大多都來幹活了。一天三十文,還管著飯,上哪去找這樣的活去?雲楓和雲樺也都在那幫著幹,雲柏頭兩天沒來,讓劉氏好一頓罵,這才別別扭扭的來了。劉氏還想去幫忙做飯的,兩口子一天就掙六十文,這可不少了。


    劉氏這樣想著,就去了雲鬆家,正好大家都在那忙呢。“大堂嫂,我也過來幫你做飯吧,你看我在家也沒有什麽事。”


    方氏正忙著呢,聽見劉氏說的,頭也沒抬,說道:“弟妹,你看我這人已經夠了。廚房就這麽大,多了人根本就轉不開,謝謝你啊,真的是人夠了。”有劉氏在,那駿傑幾個就得跟著,那好東西還能有別人吃的了嗎?還不全都進了他們的肚子裏了。方氏才不犯那個傻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長白山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白山的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白山的雪並收藏重生長白山下最新章節